1 十字軍盟主法蘭克福?
我們的故事從1444年開始,年輕的法蘭克福市長岡瑟·阿爾特(32歲)剛上任,他的能力優秀均衡(4/4/4),瓦爾納戰役失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中歐,大家都以爲這只是一個平靜的一天。
他一腳踢開市政廳的橡木門,身後跟着一溜氣喘吁吁的外交官。"一個月!我要讓全歐洲的紋章上都刻滿法蘭克福的徽章!"他拍着桌案吼道。
短短一個月,這個剛上任的愣頭青市長竟撬動了半個神聖羅馬帝國的外交棋盤,他居然與16個國家簽訂了外交同盟協議。
法蘭克福作爲帝國境內的自由市由皇帝奧地利大公保障其安全,經濟發展都高,又是萊茵貿易區的核心,可他的盟友遍佈中歐,從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到梅克倫堡的凍土荒原,他想幹啥什麼?
皇帝也聽聞了此事,皺着眉頭認爲這位年輕的市長有點瞎胡鬧。看着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盟友標記,連御用占星師都算不出這瘋子的下一步。
"市長大人,伊庇魯斯……在哪兒?"圖書館的老學士顫巍巍舉着放大鏡,地圖上的希臘半島被蛀蟲啃出一個窟窿。岡瑟一腳踏上書桌:"在奧斯曼的褲襠底下!"議會廳炸了鍋——堂堂自由市竟要跨過半個歐洲,揍一個連宣稱都沒有的蕞爾小邦?
伊庇魯斯專制國從希臘人的拜占庭帝國獨立後,漸漸向奧斯曼帝國稱臣納貢。此時瓦爾納打敗的消息已經傳回歐洲,人心惶惶。
市長大人不顧反對,自己拉着僱傭軍帶軍出征了,自由市內混亂不堪(穩定-2)。原本與法蘭克福結盟的國家都只想賣皇帝一個面子,再得到一點經濟上的實惠,對於年輕市長的發瘋行爲絲毫不願跟進:他當然有他的自由,但我們不可能支持這樣毫無理由的戰爭。
市長不顧這些,索要了沿途各國的通行權,甚至奧斯曼帝國都帶着一絲好奇,抱着謹慎和略帶欣賞的姿態給出了通行權。
一臉懵逼的伊庇魯斯專制公看到遠道而來的法蘭克福大軍殺奔城下,匆忙出迎。不知兵戈久矣的皮庇魯斯軍隊早已忘卻皮洛斯大王的戰術,被對面將軍Eins(6衝擊)殺得七零八落,首都阿爾塔被法蘭克福軍圍困,只好憑藉海軍保衛另一處島嶼省份。
虛弱不堪的拜占庭帝國也趁火打劫向伊庇魯斯宣戰,天主教聯軍在瓦爾納之敗後,他們幾乎看不到未來生存的希望,能收回一些土地也是好的。
不久,法蘭克福輕鬆攻克伊庇魯斯的首都阿爾塔,拜占庭也攻下另一個省份,旁觀此戰的歐洲各國本以爲是兩家平分伊庇魯斯的結局。沒想到法蘭克福迫使伊庇魯斯成爲他們的附庸,他們接管了對拜占庭的防禦戰爭!
“敵人就在君士坦丁堡,想想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獲得的財富!”法蘭克福迅速向已經結盟的16個盟友發出加入戰爭的邀請。
天主教諸國這才如夢方醒,紛紛舉旗響應法蘭克福包圍其附庸的正義的號召,奔赴君士坦丁堡。瞬間組成12萬大軍,號稱百萬。可惜這蕩平奧斯曼帝國三次都足夠的軍隊,目標僅僅是拜占庭。法蘭克福市長不由暗自遺憾,並密切關注奧斯曼帝國的動向。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財富,就在蘇丹的枕頭底下!"岡瑟的檄文讓整個天主世界沸騰了,浩浩蕩蕩的天主教大軍開赴巴爾幹,
神羅皇帝奧地利大公略帶欽佩的評價法蘭克福市長,可惜神羅天徵的榮耀被這小子搶去了。
教皇划着十字,祝願這次十字軍能取得全勝,暗暗的給法蘭克福的貢獻箱裏加了一些自己的金幣。
威尼斯總督遺憾沒有同意之前法蘭克福的盟約,並策劃着如何分一點羹,但又懼怕奧斯曼帝國的威脅。
年輕的奧斯曼蘇丹穆罕穆德二世掂量着法蘭克福市長的謀略,笑着否定了大臣的建議,沉默注視着即將通過其土地的天主教大軍。
君士坦丁十一世則感嘆世事無常,聽聞法蘭克福居然有16個盟國,一言不發的帶兵回到君士坦丁堡,準備迎接東帝國最後的命運。
懸殊的軍事對比使得戰爭毫無懸念,君士坦丁十一世竟發現法蘭西市長居然沒有要求完全吞併拜占庭,而只是割讓了所有希臘省份,並釋放了北邊的一小塊領土成立保加利亞,還完整保留了君士坦丁堡這一東帝國最後的明珠。至於向法蘭克福稱臣納貢,那於滅亡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法蘭克福市長在與盟友慶功後,依然遺憾,由於距離本土如此遙遠,實在無法接管君士坦丁堡的行政機構(造核距離不夠),只得接受附庸。
更遺憾的是奧斯曼帝國居然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擊敗伊庇魯斯和拜占庭按兵不動,要再集結這樣一支天主教大軍實在太難了。
選舉如期而至,Alfter市長已天主教同盟領袖的身份在奧斯曼帝國眼皮底下奪回巴爾幹地區的大量省份,並迫使拜占庭帝國臣服,如此巨大的聲望使其成功連任。有些人默默談論着共和傳統的喪失,但更多人看到的是市長能力肉眼可見的提升(提升到5/5/5)。
皇帝也做出姿態,欣然與法蘭克福市長結成同盟。而早已不堪重負(外交點-280)的法蘭克福外交系統,也和大多數盟友終止了同盟關係,只保留了薩克森、普法爾茨、瑞士等中型國家。
2 老謀深算的奧斯曼蘇丹?
正當大家以爲歐洲大陸要迎來一段時間的和平,誰料風雲突變,奧斯曼帝國突然發難,當法蘭克福終止最後一位計劃中的盟約時,蘇丹的鐵蹄與大炮已經瀕臨君士坦丁堡城下。土耳其人兵強馬壯,聽說剛剛研究出了新的軍隊戰術(軍科4),即使面對法蘭克福及其盟友1比2的軍力劣勢,依然主動挑起了戰爭。
土耳其人軍隊素質極高,遠超帝國皇帝(軍科3),好在神羅諸侯都支持皇帝的正義之戰,紛紛提供人力(皇帝的人力加成)。法蘭克福與皇帝的軍隊密切配合,即使敗多勝少,依然消耗掉土耳其大量人力,兵攻克其首都,但是戰爭目標君士坦丁堡依然落在了奧斯曼手裏,部隊一旦落單,一定會被奧斯曼神出鬼沒的軍隊殲滅,戰爭結果尚未可知。(戰爭分-10%)
耗空人力的盟友紛紛與奧斯曼帝國無條件和平,只有皇帝還在全力支持,堅持到第四年,終於光復君士坦丁堡,法蘭克福看到幾絲勝利的曙光,。
光復君士坦丁堡後,法蘭克福逐步佔領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的所有省份,但缺乏海軍,無法進入安納托利亞,於是以神羅皇帝的名義向沿黑海各國索要通行權後,終於佔據奧斯曼全境。
戰爭從1451年打到1460年,內部厭戰聲四起(厭戰度14),但法蘭克福市長以鐵一般的意志帶領聯軍拿到全勝,迫使奧斯曼帝國割讓環愛琴海的所有省份,並付出大量賠款。
南方的強者馬穆魯克趁着奧斯曼帝國與法蘭克福的長期戰爭,佔領了安納托利亞東南方的諸多小國,與法蘭克福接壤。
“哼,來得好,我的目標是耶路撒冷”。法蘭克福市長的側近聽到市長喃喃低語,不經乍舌。
奧斯曼蘇丹戰敗支付着賠款,依然對法蘭克福宣佈警告,威懾其不要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怒不可遏的市長斥退來使,但戰後的法蘭克福雖然擴張大量領土,但長年的戰爭使得債臺高築,領土凋敝,需要時間復甦。
3 爲什麼是馬略卡?
不過,法蘭克福想要光復聖地耶路撒冷的消息不脛而走,法蘭西王國也伸出了橄欖枝與其結盟。
此時法蘭西正陷入與阿拉貢的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爭,暫時無力給法蘭克福更多援助,只是兩國加強外交來往,提高信任。
聽聞法蘭克福對耶路撒冷的野心,馬穆魯克也馬不停蹄發來警告。馬穆魯克擴張勢頭強勁,目前擁兵50k,並有多個盟友,目前的法蘭克福並不是對手,即使神羅皇帝眼下也不願意支持新的戰爭。
“當我們實力增長時,盟友的實力也需要增長,如果他們沒有增長,我們就要尋求更強大的盟友”,市長向外交大臣指示。過往的薩克森、普法爾茨被逐漸放棄,波蘭成了法蘭克福的新同盟
強勢連任數屆的法蘭克福市長召集專家研究探索新大陸的方案,手下大臣疑惑難道我們不應該加強軍事技術或者行政效率的研究麼?但長期的成功使得大家無條件對市長信任,那怕是一意孤行或者孤注一擲。
市長的長期****使得法蘭克福的共和傳統幾乎被忘卻,長期爭論後,議員們紛紛建議市長自稱國王,讓法蘭克福成爲君主制國家。“如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市長文鄒鄒的引用了一句中國諺語,同時宣佈,在他死後,法蘭克福即成爲君主制國家,由他指定的繼承人成爲國王。
於是前法蘭克福市長Gunther Alfter成爲終身獨裁者,全軍士氣大振,山呼萬歲。
既然在近東暫時沒有機會,目光來到亞平寧半島,阿拉貢與法蘭西打平,獲得了卡斯蒂利亞的聯通權,但兵力幾乎損耗殆盡,另一個聯統國那不勒斯舉旗獨立。
法蘭克福迅速抓住機會,利用附庸伊庇魯斯對薩倫託的宣稱,迅速向那不勒斯宣戰,並趕在阿拉貢軍隊的前面衝入那不勒斯的首都。
可惜那不勒斯的首都出了奸細,依舊被阿拉貢搶了先,只得割讓了那不勒斯的半數省份,結束戰爭。
1470年,上馬領軍,下馬治民,天縱奇才(6/6/6)的法蘭克福終生總統去世,年僅58歲。他的繼承人是Walderstein家族的August一世,神羅皇帝親自冊封爲法蘭克福公爵,年僅19歲,就有人脈通達、鼓舞人心、立法者的評價,前景一片光明。並且他作爲前任總統的側近,繼承了總統的所有私人檔案,向擁立者表示會帶着他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回到亞平寧半島,那不勒斯失地於法蘭克福後,也向阿拉貢投降,繼續接受前者的聯合統治。法蘭克福等的就是這個機會,早已潛伏的間諜立刻拿出了西西里島首府墨西拿的宣稱,聯合法蘭西與瑞士,向阿拉貢宣戰。
此時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尚有兩隻大軍留在那不勒斯,先北上,迅速殲滅卡斯蒂利亞的17k部隊,當年帶隊殺入皮庇魯斯首都阿爾塔的6衝神將Eins尚在,英姿不減當年。
然後迅速向南,在墨西拿城下殲滅來不及撤離的阿拉貢部隊,並在海軍的協助下開始圍城。
沒有人知道公爵派去佔領遠在大西洋的卡斯蒂利亞小島特內里費是爲什麼,超出行政距離無法建造核心的回信使得公爵扼腕嘆息,但他什麼都沒有表露出來。
肅清亞平寧的敵軍後,法蘭克福與法蘭西共同殺入阿拉貢本土。法蘭克福並沒有要求太多,只是割讓了馬略卡島讓人很有些意外。聽說公爵親自去小島勘探了很多遺蹟,但並不告訴外人自己的目的。
4 聖地不在耶路撒冷?
與奧斯曼停戰到期,馬穆魯克雖然警告了法蘭克福,但視奧斯曼爲宿敵而袖手旁觀。法蘭克福的盟友波蘭、奧地利紛紛加入了討伐異教徒的戰爭。
吸取了1451年法奧戰爭的教訓,天主教諸國努力研究軍事,在戰力對等,數量碾壓的情況下,第二次法奧戰爭很快取得全勝。法蘭克福除了在合約中羞辱奧斯曼帝國外,將全部戰爭分數用來回復拜占庭帝國的領地。東帝國皇帝感激涕零,對公爵表示“這皇帝不如你來當?”,公爵笑着拒絕了。
公爵的注意力一直在派去探索新大陸的船隊上,只可惜面對逐漸露出美麗形狀的處女地,首都孤懸神羅境內,與任何一個港口都不連接的法蘭克福,無法派出殖民者纔是公爵的心病。
知道公爵探索機密的大臣們卻不以爲然,奪取富庶的亞平寧半島,在安納托利亞兩次擊敗土耳其人,甚至隨着法蘭克福實力增長,擊敗馬穆魯克奪回聖地耶路撒冷也不再是遙不可及,不知道爲何公爵總對投入不成產出的探索事業如此熱心?以至於行政效率的研究晚於探索,直到近期才初步掌握大幅降低行政組織成本的靈活變通方法(行政理念3,造核-25%)。
與阿拉貢的停戰到期,法蘭克福再次挑起了與阿拉貢的戰爭,這次的盟友除了法蘭西外,伊比利亞半島的新朋友葡萄牙也加入了進來。
可惜此戰又是稍戰及止,法蘭克福公爵除了要求大筆軍費的賠償外,只索要了卡斯蒂利亞的小島特內里費。阿拉貢國王毫不猶豫得答應了,卡斯蒂利亞的探險家紛紛哀嘆,被短視的阿拉貢聯合統治後,卡斯蒂利亞完全放棄了大洋另一邊的財富,他們又失去了一個良好的前進基地。
原來法蘭克福是在爲馬穆魯克之戰節省軍力並準備軍費,波蘭在長期人情攻勢後,終於勉強同意帶着立陶宛的部隊加入法蘭克福的戰爭冒險。
法蘭克福的軍隊在公爵的率領下一路衝向馬穆魯克首都開羅,每一仗都衝鋒在前,主動迎擊馬穆魯克大軍,好在波蘭與立陶宛的軍隊步步緊跟給予支援。即便如此法蘭克福也打空了人力,8000多部隊的缺額難以彌補。
攻陷開羅後,馬穆魯克宣佈投降,割讓從安條克到耶路撒冷的所有省份,以及10年的戰爭賠款。
兩百年後,聖地終於再次光復,法蘭克福公爵衝進殘破的聖城,與探險隊四處搜尋當年的麻風王鮑德溫四世的墳墓,根據前任總統私人筆記留下的線索在尋找什麼。
爲了紀念聖地的光復,法蘭克福宣佈將首都遷移到耶路撒冷,並在教皇的見證下加冕爲耶路撒冷國王。耶魯撒冷王國至此脫離神聖羅馬帝國,成爲基督教在東方防禦異教徒之盾。因爲無嗣,黑森已經取代奧地利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依然是耶路撒冷王國的忠誠盟友。
加冕後,在鮑德溫四世墳墓閉關3天國王終於走了出來,“庫斯科,黃金城,我們要去海的另一邊,太陽神因蒂在召喚我們。”
成就戰報,從法蘭克福到安第斯山(上)結束,敬請期待下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