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按照時間線的脈絡順序,用注重邏輯的方式來梳理《艾爾登法環》的整個故事,同時也包括DLC《黃金樹幽影》所講述的內容,並試圖解答其中絕大多數未解之謎。
文章屬於連載,若想從頭閱讀,可通過文章末尾的文集索引或個人主頁找到合集,或點此跳轉至第一期。
由於後面還未寫完,隨連載可能會對目錄進行略微調整
前言精簡版:
作爲環學梳理,文章難免仍會存在主觀臆斷,但我將盡力剋制,使所有推演儘量遵守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爲了區分結論和猜測,淡色文字表示該段落描述的內容推斷成分較多。
我從未把自己當作權威,不過我會優先保證邏輯性,儘量使全文沒有自相矛盾,且沒有和遊戲中給出的明確信息相悖。
全文預估20萬字,許多內容僅是對遊戲文本的摘抄,廢話不少,可能要佔用一定閱讀時間。我沒有把這篇文章當作最終版,它還需要不斷完善修訂。若閱讀過程中覺得哪部分有問題,歡迎留言提出。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順手點個贊就好啦!
二十二、“神人”米凱拉的後半生
在前兩期中,我們分別敘述了交界地的六個結局。相信玩家讀者們早就感受到這些結局都存在問題,要麼有所犧牲,要麼就是把事情攪得更渾,甚至還有結局直接擺爛大家一起滅亡。
在原版故事中,交界地的結局可選項只有這些,那有沒有讓大家都幸福的完美結局呢?還真有,隨着DLC《黃金樹幽影》的公佈,最後一位神人——米凱拉終於開始推進他計劃的後半部分。我們也將跟隨米凱拉的腳步知曉他的後半生,並理解他所創造的“完美”新世界。
米凱拉隨推崇的包容律法追尋愛與和平,或許正是我們所渴求的,能夠拯救交界地的完美結局。但在這個結局表面上的美好之下,還隱藏着交界地有史以來最可怕的真相。
咳咳……雖然本文可從任意章節開始閱讀,不過既然是“後半生”,在這裏還是推薦先讀一下第十六期——米凱拉的前半生(點擊跳轉)。
關於米凱拉在dlc中展開的新故事,我知道很多人並不滿意,就連我自己也覺得略有遺憾。不過,我強烈反對大家把米凱拉說成是個一文不值的小丑。米凱拉以及他所主張的律法,是基於他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價值觀下所選擇的結果。
作爲整個遊戲落幕前的最終Boss,米凱拉在玩家視角下是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可是交界地沒有對錯,只有輸贏。雖然在遊戲裏我們扮演褪色者在最後擊敗了米凱拉,但至少我個人認爲,米凱拉的這個“後半生”計劃本身沒有任何問題,米凱拉這一角色的塑造弧線也仍是完美的,他的故事將在本期畫上句號。
(1)米凱拉的“墜眠之繭”
既然要敘述米凱拉的後半生,那我們還是接着米凱拉上次登場的時間點說起——破碎戰爭。
在這場混亂的戰爭中,信仰咒血的蒙格策劃了鮮血陰謀,將位於聖樹的米凱拉綁架到了自己的大本營——蒙格溫鮮血王朝中,以此希望讓米凱拉成神,同時讓自己成爲陪伴新神的王。
在蒙格的幫助下,米凱拉接受咒血的灌注,陷入沉睡並化爲了一隻巨大的繭,被稱作神人墜眠之繭(Cocoon of the Empyrean)。蒙格不斷用咒血注入進繭裏,然而米凱拉卻仍不爲所動,鮮血王朝的建立也隨之陷入停滯。
蒙格蒙圈了,他不知道米凱拉爲何對他不理不睬。但真相併不難猜——偉大的“鮮血君王”不過是米凱拉計劃裏的一顆棋子。通過魅惑手段,米凱拉引誘蒙格綁架了自己,這一自導自演行動的意圖很明確,米凱拉就是要藉此深入瞭解蒙格的信仰本質:無形與真實之母(the Formless Mother of Truth)。
經由解包,眠繭裏的人明顯是個成年人體型,而非幼年。無論咒血灌注意味着什麼,至少在真實之母的幫助下,米凱拉解決了自己幼年殘疾的詛咒——他創造了自己的第二個肉身,一個成年的新軀體。
作爲外在神祇之一,米凱拉當然有接觸真實之母的動機,但爲什麼他要做得如此徹底,似乎都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我在文章開頭幾期就已經對真實之母的性質進行了深入詳細的分析。概括來說,真實之母就是由生命熔爐演化出來的物質。這種說法可能有點不太準確,因爲真實之母是“無形”的,在更多情況下,它只是一種“褻瀆百相”的象徵或指代。當然另一方面來說,真實之母也不是完全抽象的,因爲與他緊密聯繫的還有一種核心物質,即詛咒之血。
詛咒之血的由來很可能與猩紅腐敗有關。百相時代的熔爐中各種能量互相結合中,腐敗物質逐漸形成了“真實之母”這一存在意象。但與腐敗這種自然物質不同的是,真實之母在盧恩能量的影響下產生了生命與意志,也是後來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生物體內流淌的紅色血液。
以上推論皆來自於全文前幾期的內容,暴論不少,但有一點是能夠確定的,即真實之母代表着的是生命熔爐自身的原始意志。即便如今的咒血已大多轉化爲普通的無毒血液,真實之母依然無形般地存在於交界地的每處角落,存在於每個有機生命的體內,可以依靠“感應”來獲取她的力量。
基於真實之母的這些特性,米凱拉百費周折聯繫她的行爲就很好理解了。在米凱拉的聖樹計劃中,他想參照黃金樹的形式建造一顆新樹,自己的身軀用來充當聖樹的“生命熔爐”。但畸形生長的聖樹讓米凱拉意識到,自己純淨黃金的半神體質纔是這個計劃最大的問題。要讓自己成爲適格的“生命熔爐”,就缺少了原始之血的加持,也就是真實之母這一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米凱拉計劃開展了鮮血陰謀,利用蒙格爲他提供詛咒之血。這樣,米凱拉就能成爲適格的生命熔爐,化作開創“完美新世界”的起源———這就是米凱拉的“眠繭計劃”。
按照對稱敘事的表現手法,若“聖樹”對照“黃金樹”‘,那“眠卵”對照的就是“生命熔爐”。米凱拉想要創造一個包容所有生物的世界,這便是他的“生命之卵”。
米凱拉的所有計劃到此爲止似乎非常完滿。他成功地理解了交界地上所有外在神祇的本質,並作用了各種措施去封印外在神祇能量對交界地的侵蝕,例如治癒腐敗和癲火的金針,隔絕死亡的漫步靈廟等。
至於外在神祇所帶來的,不那麼“惡意”的各種能量或創造物,米凱拉則選擇包容和吸納,包括白金之子,結晶人,亞人等等。照理說,解決了所有問題的米凱拉此時就可以完成雙指賜予其的神人使命,由此實現包容律法,成爲新的容器之神。
在先前的四象限圖中,米凱拉通過不同的手段分別壓制了這四大最重要的能量勢力。可見他的包容計劃已經接近成功。
但最終米凱拉沒有這麼做,或者說,眠繭計劃終究還是失敗了。繭裏的新軀體並沒有辦法如米凱拉所願被他的靈魂依附。墜眠之繭又錯在哪兒了?米凱拉仍然在思考着。
如同前幾期分析的那樣,死亡與睡眠之間存在着一種抽象聯繫,沉睡的米凱拉發現了在大家所熟知的交界地中還有一片深藏着的世界——幽影地。
在幽影地探索的米凱拉很快就發現了許多被母親瑪莉卡隱匿的真相。米凱拉意識到,瑪莉卡的成神之路上揹負了無數罪孽與詛咒。那麼作爲瑪莉卡之子,即便米凱拉繼任母親成爲新神明,他也必須揹負這些來自過去的罪孽。
罪孽的存在,便意味着他的眠繭計劃仍然不夠完善,無法包容交界地的所有生命,尤其是在幽影地殘存着的角人與梅瑟莫軍團。
於是乎,米凱拉在幽影地開始規劃起他的新計劃。新計劃的主旨沒有改變,米凱拉想實現的仍然是那個能夠容納所有人,使交界地所有生靈都獲得幸福歸宿的包容律法。
只是這一次,米凱拉不打算像瑪莉卡那樣,成爲負責承載恩惠的法環容器之神。
只是這一次,米凱拉打算成爲的神,是那個真正創世的神,是那個至高無上的神。
米凱拉想要成爲無上意志。
(2)米凱拉的“約定之王”
米凱拉打算成神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米凱拉想成爲無上意志?這個想法是不是步子跨太大了?是的,這是我在本期內容的一大重要猜測,或許是有些激進,但不用着急,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分析驗證這一推論。
米凱拉的成神計劃在幽影地展開了。爲了處理母親帶來的詛咒,米凱拉意識到他必須捨棄掉他作爲稀人後裔的半神肉身,以此成爲更純粹的神明。於是,米凱拉一邊漫步在幽影地的各處角落,一邊捨棄他自己的過去,這包括他的肉身(四肢、心臟、眼睛),也包括他的情感(恐懼、遲疑、愛)。
其中,最重要的東西或許就是“愛”。米凱拉把自己的分身——託莉娜封印在了幽影地南方的深紫海岸大洞裏。託莉娜在這裏使用自己的催眠能力安撫無法正確死去的融泥生物,盡力使他們安息。融泥生物組成了融泥騎士(Putrescent Knight)在這裏全力守護着託莉娜。
託莉娜正是米凱拉有關“愛”之情感的思維實體。如果說米凱拉連託莉娜都捨棄了,其背後隱喻的真相不言自明——成神後的米凱拉失去了愛他人的能力。被封印的託莉娜顯然是不希望失去“愛”的米凱拉成神,她也渴求着玩家阻止米凱拉。
這裏的“愛”,很明顯是指一種米凱拉曾經擁有的情感,而非指某個特定的人。
然而米凱拉此行的去意已決,而且即便把託莉娜算進來,米凱拉所捨棄的舊軀體仍還不夠。在幽影樹腳下,他捨棄了自己所剩下的最後一樣東西——大盧恩。
米凱拉的大盧恩也是自己作爲半神的能力源泉。米凱拉不僅丟棄了這顆盧恩,甚至將其徹底破壞,扔在了同樣被拋棄的幽影樹腳下。這一行爲證明了米凱拉的決心。他要捨棄掉自己原有的一切,在只保留最純淨的靈魂情況下接受降神儀式。
另一方面,米凱拉此舉也使得其追隨者解除了由大盧恩力量所施加的魅惑。恢復自由思想的追隨者們很快就意識到一意孤行的米凱拉背叛了所有人。這些被背叛者雖然還有一部分仍然願意追隨米凱拉,但造反的思想也在慢慢蔓延開來。接下來,失去所有戰鬥力的米凱拉應該怎麼保護自身的安全?
這個問題在米凱拉在捨棄一切之前就已經佈局好了,即約定之王(Promised Consort)。
交界地總會有一個神(God),而在神的身邊還有一位王(Lord)。這位象徵力量的王將通過武力來守護神的寶座,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神王體系。
神王體系是黃金樹文明的特產,在此之前的古龍文明就不需要這種體系。實際上,米凱拉所開創的新世界也並非一定要遵守神王體系不可。但如今毫無戰鬥力的靈體米凱拉恰好需要的就是一個能保護自己的強者。因此他遵從黃金樹文明的傳統,交界地必然只能有一個神,也只有一個王。
關於一神一王的定義主要在“米凱拉的光”禱告中有敘述,但無論是英文還是日文的表述都有些模棱兩可。個人認爲這裏的“一神一王”主要是指米凱拉不允許交界地有其他的神以及王,這也是他要與玩家敵對的核心原因。
米凱拉選擇的約定之王就是拉塔恩。雙方都還年輕着的和平年代,米凱拉就發現拉塔恩具備成王的氣質。拉塔恩最毫無疑問的特點便是其超乎常人般的力量,擁有“最強半神”之美名。
其次,拉塔恩有一顆善良的靈魂,他嚮往正義,崇尚強者。雖然拉塔恩的母親屬於卡利亞王室,但他一直以來都和魔法勢力沒有太多聯繫,反而是黃金樹文明乃至無上意志的忠實維護者。
以上特點,使得拉塔恩成爲了米凱拉約定之王的不二人選。兩人立下約定,拉塔恩將成爲米凱拉的王,米凱拉將成爲拉塔恩的神。
這份約定在很久以前的和平時代就立下了。當時的瑪莉卡還是十分穩定的統治女神,但後來發生了人盡皆知的陰謀之夜事件,使得半神們的關係亂成了一鍋粥。
拉塔恩在破碎戰爭中的表現還……挺丟人的。他打輸掉了羅德爾的攻城戰,只能回到蓋利德紅鬃堡養精蓄銳。不知是戰爭還沒打完不肯放棄,還是說太忙了以至於忘記了自己年輕時許下的約定。總之,拉塔恩似乎沒有管當年的約定,沉迷於破碎戰爭之中。
此時的米凱拉坐不住了,不得已的他只能一邊策劃鮮血陰謀假裝被蒙格綁架,另一邊則派妹妹瑪蓮妮亞進攻蓋利德,討伐拉塔恩。因此,所謂的艾奧尼亞戰爭,其實並不是正史中記載的破碎戰爭餘波,而同樣是米凱拉計劃中的一部分。
後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瑪蓮妮亞沒有如願完成哥哥的任務。儘管瑪蓮妮亞最後用綻放猩紅之花來與拉塔恩同歸於盡,後者仍然沒有徹底死去,這個結果比死更慘烈——拉塔恩被猩紅能量腐蝕而失去了正常的心智,他瘋了。
米凱拉想要拉塔恩成爲約定之王,但同時也想殺死拉塔恩。這兩個意圖看似矛盾,實則很好理解。因爲米凱拉並不需要拉塔恩的全部,而只要他的靈魂。只要拉塔恩被殺死後歸樹,成爲“新神”的米凱拉就可以輕鬆地找到其靈魂。
不過,有靈魂顯然不夠,必須還得爲拉塔恩安排一個肉體容器纔行。於是米凱拉選擇了蒙格的肉體,當蒙格被玩家褪色者打敗後,其屍體會在米凱拉的囑咐下運到幽影地神之門。這樣一來當米凱拉成神之時,就可以將拉塔恩的靈魂注入到蒙格肉體裏,以此創造出自己的約定之王。
這個計劃當然徹底把蒙格與鮮血教派當做成了完全被利用的工具人。不過從另一個方面想,米凱拉倒還真沒有撒過謊,蒙格確實成爲了米凱拉的王。只是這個真話僅僅說了一半——成爲米凱拉伴侶的,只是蒙格的空殼。
米凱拉的把戲把蒙格徹底騙了。不過比起這個更有意思的是,無論是蒙格還是拉塔恩,米凱拉所述的都只是“Consort”,而不是“Lord”。因此我認爲,這裏的“王”不是指神王體系中的艾爾登之王,而專指米凱拉之王(兼伴侶)。這爲後來“米凱拉想要成爲無上意志”推論提供了線索基礎。
總之,米凱拉在成神階段中復活了拉塔恩。關於米凱拉的成神過程還將在後面幾節中繼續敘述。在這一節,我們不如再討論一下有關約定之王的事情。其中有個問題便是,拉塔恩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雖然米凱拉失去了魅惑衆人的能力,但要說他是否會留了殘餘力量來魅惑拉塔恩,應該是可能的,更何況BOSS戰中米凱拉會使出投技來魅惑玩家。因此,此時的拉塔恩或許只是一具被米凱拉強迫操縱的傀儡。
不過話又說回來,此時被強行復活的拉塔恩又能有什麼選擇?他本來就崇尚強者,是黃金樹乃至無上意志的忠實維護者。如果說米凱拉成爲了無上意志的化身,那麼拉塔恩遵守約定,作爲約定之王守護新神,這也是拉塔恩自己的主觀意願。
魅惑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事情,因此真相更可能就是以上兩方面皆有。實際上,分析拉塔恩本人受不受魅惑倒也並非是那麼重要的事情。關鍵在於,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拉塔恩?
衆所周知,拉塔恩的形象從DLC發佈後一落千丈,從原先的“最強半神”淪爲了“男娘玩物”。可官方團隊如此塑造拉塔恩的形象,他們難道不知道這麼塑造拉塔恩的結局會讓他變成一個“小丑”嗎?
誠然,我也對約定之王拉塔恩這個設定不滿(爲什麼不復活葛德文?)。但既然木已成舟,我在這裏還是爲官方編劇團隊說句話。當然,這句“好話”對拉塔恩粉絲而言可能並不好聽——我認爲,拉塔恩真誠勇敢的人格魅力確實值得得人們欽佩與喜愛,但從實際歷史中發揮的作用來看,拉塔恩只是一個做事不過腦的“武癡”。
就是這樣一個傻瓜擁有着一身非凡的武力,導致他的在場總是會左右戰局。有的時候,他會陰差陽錯地做對事情,例如碎星戰爭。但更多時候只會把水攪得更渾,例如破碎戰爭。
其實,拉塔恩這個角色形象非常像喬治馬丁小說《冰與火之歌》裏的少狼主羅伯——他們都在個人魅力方面深受讀者玩家的喜愛,在戰術細節上從未失敗,但卻都在全局戰爭觀中一敗塗地。
拉塔恩並不蠢,只是比起“站隊”,“戰鬥”對他而言可能更加重要。作爲這樣一位戰狂,無論拉塔恩自己有什麼想法與立場,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成爲被人利用的可憐傀儡。
拉塔恩始終都只沉浸於戰鬥本身,卻不知道自己應該爲何而戰。
或許,這也是許多褪色者們自身的寫照。
(3)米凱拉的追隨者們
在玩家執行褪色者使命,接連擊敗戰鬥祭典的拉塔恩與躲在鮮血王朝的蒙格之後,米凱拉成神的計劃再次開始運轉。從時間線上分析,玩家的修復法環使命和米凱拉的成神計劃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米凱拉即將成神,在這一過程中除了玩家的幫忙外,他還有一些追隨者們爲其服務。玩家也在這一過程中結識了這些“夥伴”,與他們一同追隨米凱拉的腳步在幽影地上一同探險。這些追隨者們都是米凱拉通過魅惑手段招攬的,因此除了都忠於米凱拉以外,他們自身的立場也不盡相同。
追隨者們對米凱拉計劃的輔助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但總得來說也確實有限。沒有追隨者們幫忙,米凱拉的計劃或許一樣能成功,只是需要更久的時間而已。說到底,他們全部都只是米凱拉的工具人罷了。
不過,雖然追隨者們無法改變米凱拉的計劃,但從客觀視角上來看,這些追隨者的故事也從不同的勢力角度闡述了他們是如何看待米凱拉的。瞭解追隨者們的故事,也可以使我們米凱拉的整個成神計劃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節着重討論這總共七位追隨者,分別是蕾妲、丹恩、弗蕾亞、角人復仇者、安帕赫、休裏耶以及穆爾。
這七位追隨者雖都爲人形戰士模版,但其中只有休裏耶明確提到自己是褪色者,至於剩下的大多都沒提,考慮到各自時間線的複雜程度,我認爲他們大多隻是普通的,曾經爲某個勢力服務的人類而已。
蕾妲(Leda)是作爲所有米凱拉追隨者中,最首當其衝會提到的一位。她是米凱拉最忠誠的一批信徒之一,即金針騎士(Needle Knights)。
金針騎士團原來有很多人,他們穿着雪白斗篷與筒形外衣,綴以黃金交錯樹的刺繡,這是米凱拉冠以的充滿榮譽的金針騎士之證。他們爲了鎮定、驅退一切外在神祇,服務的就是米凱拉。
不過金針騎士的使命是什麼?這在遊戲中描述得很含糊。基於“金針”的概念,我認爲騎士團就是履行米凱拉封印外在神祇的純金計劃職責。不過衆所周知,這個計劃後來被米凱拉邊緣化了,金針騎士團也就此神祕失蹤,如今只剩下蕾妲一人。
蕾妲的處境比較特殊,她明確被“褪色”過,不過她究竟算是一名復活後的褪色者,還是說是當年被瑪莉卡褪色後沒有離開交界地赴死,這點不是很能確定。但無論如何,米凱拉再度賜予蕾妲溫柔的黃金光芒,爲她褪色的眼睛賦予光芒。由此,蕾妲再次提起意志並加入金針騎士團,隨後成爲了從古至今最忠誠的“米衛兵”。
金針騎士團爲何最後只剩下蕾妲一人?從蕾妲的劍描述中,我們或許可以推測一個很恐怖的真相——就是蕾妲或受米凱拉的命令,殺死了自己所有的同伴們。
丹恩(Dane)是另一個米凱拉追隨者,他加入米凱拉勢力的時間點非常早,其對米凱拉的忠誠程度也非比尋常。
丹恩的性格一絲不苟,不善言辭(壓根就沒臺詞),所以我們很難知曉他的心理活動,只能通過其另一個身份來進一步分析——落葉派(Dryleaf Sect)。
落葉派本來是黃金樹文明的聖職人員,如今卻轉爲習武的求道者。他們追求禁慾修行,需要極度自省,在武藝、品德上需要有認可纔有資格繼承。落葉派的修道士從落葉中窺見了黃金樹的衰微,於是爲律法動搖的未來作準備,最終選擇侍奉新生的神祇。這樣看來,丹恩不假思索地始終追隨米凱拉,也就不難理解了。
弗蕾亞(Freyja)是一名曾經在拉塔恩旗下的紅獅子騎士。年輕的拉塔恩看中了她的勇猛,便網羅她爲禁衛騎士。弗蕾亞隨同拉塔恩一起參與艾歐尼亞戰爭,期間被猩紅腐敗感染而嚴重受傷。
只能等死的弗蕾亞結果卻偶遇了米凱拉。米凱拉找出那個腫脹、潰爛又發臭的傷口之後,直接就口把毒吸出來。由此,弗蕾亞成爲了米凱拉的追隨者,這道傷口也成爲賜予她的指引。作爲追隨者,弗蕾雅表現得友善得體,勇敢善戰,陪伴玩家一同討伐幽影地的敵對勢力。
角人復仇者(Horsent)是諸多追隨者裏最爲異類的一個人。他沒有透露他的真名,是幽影地的角人原住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復仇者這個個體基本上可以代表角人羣體是如何看待米凱拉的。
因爲瑪莉卡指派了梅瑟莫開啓了幽影地聖戰,致使自己的家園被火焰吞噬,妻兒被梅瑟莫軍殺害,螺旋塔也被幽影樹封印。角人極度憎恨黃金樹與瑪莉卡的孩子們,但米凱拉是特例,他就是作爲即將代替瑪莉卡成爲新神,過來解決一切紛爭的人。
儘管角人對米凱拉並不信任,但米凱拉確實打算推翻瑪莉卡,加上魅惑的本領,使得角人復仇者加入了米凱拉陣營,併爲追隨者們提供幽影地的高價值情報。
如果把角人老嫗的煮蝦湯給角人復仇者,還會觸發一段特殊的對話,從這個信息上看,復仇者似乎和老嫗也有某種親密的關係,或許就是他的嫡系長輩。
安帕赫(Ansbach)原來是侍奉蒙格的純血騎士,他曾試圖解除蒙格受到的魅惑,卻意外挑戰了米凱拉。隨後,他認識到了米凱拉的大義,便成爲了米凱拉信徒(也被魅惑了)。
安帕赫已經年邁,無法戰鬥,因此他在追隨者中更偏向於謀略,爲玩家提供了諸多情報,試圖尋找米凱拉的計劃真相。
休裏耶(Thiollier)或許是諸多追隨者裏最不信仰米凱拉的人,只因信仰託莉娜的他因此來到幽影地。當然,託莉娜就是米凱拉,休裏耶知道這一點,衆多追隨者其實也不把其當作什麼驚天祕密。
休裏耶是一位褪色者,也是鍊金師,除了製作毒與催眠相關的物品以外沒什麼了不起的本領。不過他也承認自己的弱小無能,本身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想受到託莉娜更多的關愛,纔來到幽影地探險。
穆爾(Moore)是衆多追隨者們裏最“沒有想法”的人。他爲人木訥,倒也算十分友善,穿着厚重的銅綠鎧甲,給人一種十足的安心感。穆爾是一個十分卑微內向的人,直到發現米凱拉的關愛(魅惑)可以讓他忘記痛苦,由此成爲了追隨者之一。
關於銅綠,我們在先前分析過。銅綠就是以猩紅腐敗主導形成的腐敗金屬。因爲形成時間過早,比起腐敗毒性,銅綠更加接近於熔爐本身的性質,象徵着無窮的精力。
穆爾在幽影地負責後勤,他當起了維壺師併爲同伴們提供道具。這些道具除了是穆爾親自收集的,還有他在幽影地認識的新朋友——集物蟲(Forager)。
從模型上看,集物蟲其實就是腐敗眷族,或者說,集物蟲纔是這些腐敗信徒原本的種族名字。作爲熔爐演化早期形成的蟲族生物,它們起初並沒有什麼信仰,只以本能追屬熔爐的迴歸性質,因此纔會集物。這和後來的腐敗、維壺、褻瀆本質都是趨同的。
作爲追隨者,穆爾也遇到了很多同樣追隨米凱拉的夥伴,因此木訥的他由衷地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當然,所有這一切的美好,全部只是暫時的。
(4)米凱拉的“包容律法”
米凱拉想要成爲神祇,就必須要捨棄掉自己的所有東西。在丟掉了所有的過去後,靈體米凱拉如入無人之境的螺旋塔最高處——神之門,開始降神儀式。
等等,螺旋塔不是被幽影樹封印了嗎?怎麼米凱拉這就輕鬆穿進去了?遊戲對此沒有做出過多解釋,或許也不需要解釋,因爲此時的米凱拉已經只剩靈魂了。幽影樹封印所使用的死亡能量影響不了他。
另外,梅瑟莫對米凱拉的事情是否知情?答案同樣十分模糊。在梅瑟莫的臺詞中,會有一句“聽米凱拉提過”,似乎他知道米凱拉,甚至還是以友好姿態與其相遇的。只可惜……這句話是廢案,在成品遊戲中被刪去。
既然是廢案,那就不能當做事實依據來判斷。不過梅瑟莫與米凱拉是否有過相遇,倒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梅瑟莫說話也和菈妮一樣,是個喜歡用古英語的裝逼哥(人家是真的只是年齡太大了啦
米凱拉就這麼成神了……呃,是的,就這麼簡單。關於他的成神之路沒有那麼峯迴路轉,不過比其還要複雜的是,在成神之路中,米凱拉這些追隨者們的故事纔剛過半,他們都是米凱拉成神之路中被拋棄的犧牲品。
隨着米凱拉丟棄了自己的大盧恩,衆多追隨者的魅惑也因此解除。當魅惑解除的那一刻,追隨者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想法皆被米凱拉潛移默化地修正,從而無條件地服從米凱拉,由此帶來的則是新的疑問——既然米凱拉主動拋棄了大家,那是否還有必要繼續追隨米凱拉?
這不僅是所有追隨者的問題,也是處在同一時間點——我們玩家所要面對的抉擇。
蕾妲和丹恩首先做出表率,他們將繼續效忠米凱拉。尤其是蕾妲,她看穿了部分人的不忠,準備對同伴施以一次大清洗。
對於穆爾這樣單純的人而言,失去了米凱拉的關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穆爾陷入了抑鬱,他要麼被進一步打壓而一蹶不振,最後死於集物蟲身邊。要麼就是被鼓勵活下去,隨後堅貞地繼續侍奉米凱拉。
角人是魅惑解除後起異心最明顯的一位,畢竟他和米凱拉本來就是出於利益上的合作。在探索之旅的過程中,角人也知道同是追隨者的玩家褪色者其實就是瑪莉卡所候選的“老舊”律法之王。因此當梅瑟莫被擊敗後,角人很快就把矛頭指向了玩家。
蕾妲早就看角人不爽了,因此在大盧恩剛破碎的時候起就打算肅清他。如果蕾妲未能肅清成功,角人最後卻還是選擇倒戈至米凱拉這一邊,原因很簡單——比起米凱拉,他更憎恨玩家所屬的黃金樹勢力。
休裏耶在魅惑解除後選擇去尋找米凱拉拋棄半身的藏身處,並在南方海岸的大洞裏找到了託莉娜。雖然他也曾被蕾妲懷疑可能會造反,但休裏耶或許懦弱的性格使蕾妲根本沒放在心上。
在大洞裏,休裏耶爲同行的玩家轉達了諸多託莉娜的故事,但被拋棄的託莉娜也沒有告知他過多隱情,使他感到非常絕望。而當更強大的玩家獲知了託莉娜更多信息,尤其是“託莉娜想要殺死米凱拉”這條關鍵信息後,休裏耶因嫉妒而入侵玩家。
在被玩家正當防衛擊敗後,休裏耶又沉淪了許久。但在米凱拉成神的最後,休裏耶振作了起來,選擇陪同玩家一起對抗米凱拉,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安帕赫和弗蕾亞是魅惑解除後最具戲劇性轉折的兩名追隨者。他們認爲當下就選擇站邊還太過莽撞,於是隨着米凱拉的步伐一同進入了幽影城,打算進一步調查其成神計劃中的細微線索。其中,約定之王的問題很快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米凱拉和拉塔恩究竟是什麼關係,會讓弗蕾亞這一介普通的紅獅子士兵被米凱拉選中?蒙格的屍體又爲何被米凱拉暗中搬到了幽影地?這些問題我們在上一節裏做出瞭解釋,但安帕赫和弗蕾亞此刻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米凱拉要借蒙格的肉體軀殼復活拉塔恩。
不論是侍奉蒙格還是拉塔恩,這對於安帕赫和弗蕾亞來說都是一個骯髒的計劃。但弗蕾亞的反應卻很微妙,她承認米凱拉這個手段非常不光彩,但既然自己效忠的拉塔恩已經復活了,那這就不是一件壞事。作爲紅獅子騎士的精銳,就應該克忠職守,繼續侍奉拉塔恩以及其所投靠的神。於是,弗蕾亞最後站在了米凱拉這一邊。
弗蕾亞的思想很好地繼承了拉塔恩“武癡”的內核,與玩家最終倒戈相向也是她難以逃脫的宿命
安帕赫就完全不同了,他認爲米凱拉的此行此舉已經徹底走向了瘋狂。作爲長久陪伴在蒙格的純血騎士,他希望蒙格的肉體能夠安息,因此選擇向米凱拉與拉塔恩開戰。
安帕赫知道是玩家擊敗了蒙格,但這是一場公平的決鬥,是每位參與破碎戰爭的半神需要承擔的後果。安帕赫不記恨玩家,相反,他更痛斥米凱拉褻瀆屍體的行爲。即便已經老態龍鍾,安帕赫也要和玩家一起向米凱拉發起抗爭,流乾自己的最後一滴血液。
追隨者們的故事結束了,他們將在米凱拉成神的場所——神之門前的淨身廳中爲自己的信仰而戰。米凱拉對此不管不顧,因爲他已經拋棄了舊律法下的大盧恩,也拋棄了自己所魅惑的這羣追隨者。接下來,已經在神之門成神的米凱拉將實現以包容律法爲核心的新世界。
關於包容律法,米凱拉已經佈局了非常久的時間,在“米凱拉的前半生”一期裏已經對其分析了很多。在王城,米凱拉向父親學習黃金律法基本主義,瞭解黃金律的最大缺點——它粗暴地將所有外在神祇進行隔絕與排斥。
在索爾城,米凱拉開展日蝕計劃和靈廟計劃,目的就是了解失色太陽這一外在神祇帶來的死亡能量。
在處理流浪民問題,米凱拉研究了癲火這一外在神祇併發明金針來嘗試封印它。
聖樹當然是米凱拉前半生裏花費精力最大的一個計劃,在這裏米凱拉一口氣研究了很多個外在神祇,包括星月勢力(白金之子),黑夜之王(結晶人),猩紅腐敗(瑪蓮妮亞)以及熔爐百相(亞人混種)。
在後來的鮮血王朝,米凱拉嘗試直接接觸熔爐百相能量的起源真實之母,嘗試把這一外在神祇也併到自己的律法之中。
米凱拉的包容律法,就是要將所有被排斥在外的“外在神祇”一併包容,所有能量勢力一律平等。“唯獨思考愛”(愛だけを思うがよい)是米凱拉所說的最重要臺詞。這句話告示着米凱拉將用愛的力量包容所有生物以及能量,這是他律法的關鍵之處。
”唯獨思考愛“的另一層含義是“除了愛,其他都可以拋棄”。這層語義在日文中更加明顯。
可也正是這句話充滿了矛盾之處,米凱拉明明說要包容所有人,卻把這羣追隨米凱拉的人給拋棄了。另外其實更奇怪的是,米凱拉明明丟棄了可以魅惑他人的大盧恩,卻在成神後的他依然可以使用魅惑力量,上面那句米凱拉的臺詞就來源於神祇米凱拉的魅惑投技。可見,這種魅惑力量不減反增。
魅惑能量的來源究竟起源於哪兒,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等到下一節再分析。但從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米凱拉並沒有放棄自己擅長的魅惑超能力。另外,所謂的包容也並指拯救交界地的全部。他將自己舊計劃中所利用的人都視作“舊律法”的存在,而他自己所創造的新律法只會包容未來的新生命,過去則需要進行斬斷,這包括他自己的舊殘軀,也包括他的所有部下。
這也是他爲何要拋棄自己“愛之化身”託莉娜的原因。因爲在由包容律法所構建的新世界中,至高存在的米凱拉不需要愛世人,但世人卻必須愛米凱拉。
(5)新生意志與米凱拉之光
最後,我們終於討論最關鍵的問題:米凱拉的成神究竟意味着什麼?難道真的如前文所說,米凱拉是想要成爲無上意志嗎?
首先,我們得觀察一下神祇米凱拉施放魅惑所使用的紋章圖案。
米凱拉禱告的紋章是一道反向的盧恩彎弧。這個紋章可以代表着米凱拉包容律法的本質,平等且懷抱一切的包容律法是米凱拉所追求的東西。
這一反向彎弧的形狀暗示十分直白——米凱拉不會像瑪莉卡那樣用彎弧先凝聚盧恩賜福,隨後再依次分給下級。米凱拉打算直接將獲得的盧恩分散給所有下級勢力。
米凱拉的反向彎弧幾乎是歷史上唯一誕生的形狀……等等,我剛剛提到了“幾乎”對吧?意思是,曾經還有出現過類似的形狀?相信讀者已經想到了,那就是霄眼女王的死亡盧恩。
作爲不同時代的神人,霄眼女王和米凱拉似乎沒什麼交集,但他們說不定還真有一些共同點(例如融泥騎士在廢案裏是霄眼女王的騎士)。可到底是怎麼回事?由於我們還沒有把霄眼女王的身份給確認下來,這個問題我將放到最後一期,也就是梅琳娜的劇情裏再詳細分析。
無論如何,這樣的包容手段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然其他神人早就嘗試這麼做了,因此米凱拉需要更強大的力量來進行所謂的包容。聖樹計劃嘗試仿照黃金樹,重新創造一顆新樹,這個計劃失敗了。眠繭計劃嘗試仿照生命熔爐,重新創造一個新的生命之卵,這個計劃也失敗了。
於是米凱拉來到了幽影地展開降神計劃,這是個比眠繭計劃更深一層的方案——成爲新神。
這個神,和菈妮、瑪蓮妮亞想成爲的存在有什麼區別?接下來就是關鍵問題了——爲什麼米凱拉成神的場所必須是神之門?
神之門,或者說螺旋塔艾尼爾·伊利姆,是塔之一族角人的人造建築。它的本意很明確,就是以此建築爲核心嘗試與無上意志通信,以此讓其所推崇的盧恩能量能恩惠於整個角人族羣。
神之門在功能上毫無疑問是有效的,畢竟舞獅的降神現象確實會從螺旋塔裏傳開。但也正如前幾期所分析,無上意志本體早就離開了交界地,在宇宙深處漫遊的它根本不會管交界地的死活。所謂降神在更多情況下,是角人降神的本質在向推崇無上意志盧恩能量的初代種族——古龍——尋求盧恩賜福。
可古龍城市法姆·亞茲拉也早已隕滅,那麼作爲初代神人瑪莉卡,她又是如何在神之門成功授受降神的?
爲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探求艾爾登法環的本質。
艾爾登法環就是艾爾登獸,它是無上意志拋給交界地最大的禮物。艾爾登獸本質上就是盧恩能量的初始胚胎,由黃金流星經過交界地漫長的演化,形成了我們在遊戲中看到的那副樣子。
我認爲,如今艾爾登獸或許仍然處於幼年期,當它演化成年時,或許就會迴歸無上意志的本體,化身成爲無上意志所推崇的盧恩能量一部分。
換句話說,艾爾登獸就是無上意志的幼體形態。如果這麼看,瑪莉卡可以成神的原因就能找到了——無上意志並不僅僅在遙遠的深處,祂一直都以胚胎的化身形式存在於交界地的地底核心深處,即生命熔爐。
生命熔爐蘊含着艾爾登獸的胚胎,無論熔爐如何演化,它最終都會演化出一頭完整的艾爾登獸。當然即便這麼說,生命熔爐也並不等同於艾爾登獸。讓我們換種更通俗的說法:生命熔爐將在經過疏通之後,從中演化最強大的純淨能量——盧恩。
疏通生命熔爐的方法就是依靠螺旋力量,這也是螺旋塔的設計理念。因此,神之門相當於一個橋樑,它連接了地底的生命熔爐,以及空中的無上意志。
在這兩者的位置中心,便是盧恩能量匯聚最濃密的地點。
在這兩者的位置中心,作爲容器的“人”,將成爲“神”。
只有米凱拉和艾爾登獸在擊敗後擁有“弒神”的文本信息,就連瑪蓮妮亞、古龍王、指母都沒有這樣的標題。
基於“弒神”的文本,很多人往往會以此爲理由,認爲腐敗女神並不是真正的神,我認爲並非如此。無論是瑪蓮妮亞,古龍王還是指頭之母,他們都可以在某種語境內被當作“神”。但關鍵的問題在於,神本身也有位階之分。米凱拉和艾爾登獸就是更高階的神——他們都是創世神無上意志的化身。而這種化身最明顯的共同特質便是具有一種黃色純粹的光柱,這也是我在整篇《法環編年史》最開頭所提到的“創世之光”。
曾經的瑪莉卡便是在神之門接受了無上意志的恩賜,成爲了艾爾登獸的盧恩容器之神。關於她成神的故事我們已經在前幾期中有過敘述了,下一期或許還會再深入一點點。不過本期的主角是米凱拉,我們還是將重心放在米凱拉身上。
不同於瑪莉卡,米凱拉不僅僅想成爲容器,因此才完全捨棄了自己作爲稀人後代的肉身,也包括這身軀體內蘊含的艾爾登法環碎片——大盧恩。
米凱拉的此舉行爲,意味着他不需要繼承那個已經錯誤演化的艾爾登獸,而是另起爐竈,創造屬於自己的法環,自己的盧恩力量。這就是米凱拉之光(Light of Miquella)。
米凱拉之光就是米凱拉成神後所創造的最新物質。這種光的本質依舊是盧恩,但與先前出現過的神聖賜福或是癲狂之火都有所不同。不同於傳統盧恩能量中蘊含的“溫暖”特質,米凱拉之光更加“溫柔” ,它在黃色的基礎底色下略泛出一抹白色,這是米凱拉基於包容律法而改進而來的顏色,或許我們可以稱其爲專屬於米凱拉的純金色。
從宇宙宏觀角度上來說,更顯“白色”的米凱拉之光的演化形式甚至比艾爾登獸更加接近於無上意志的意志本源——無光黑暗的爆炸中迸發而出的純淨光芒。
不過對於交界地的萬物而言,米凱拉之光就是米凱拉之光。它和米凱拉曾經擁有的大盧恩一樣,擁有魅惑衆生的能力。或者說反了,所謂魅惑的超能力,本來就起源於無上意志。
爲什麼魅惑來自於無上意志?如果僅僅尋找魅惑的相關字眼,即便把催眠算上,我們似乎也只能找到與米凱拉相關的線索。但是魅惑的本質又是什麼?精神操控難道不也是一種魅惑嗎?如果把魅惑放進更大的體系裏,我們似乎能發現不少新線索。最明顯擁有精神操控能力的便是無上意志的傳話筒——指頭生物。
關於這個推論還有另外還有兩個不太能確鑿的線索。一是用於操縱靈魂的傀儡,其實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精神控制“,可見與無上意志孿生共存的黑夜之王也擁有這般能力,只是被稱呼爲”操縱命運“,只是似乎更加弱一點。
另一個線索則是葛德文。基於米凱拉的分析後我們再回頭思索一下葛德文,在瑪莉卡的諸多子嗣中,只有葛德文和米凱拉遺傳了純金色的頭髮,而“黃金”葛德文也幾乎受到了與米凱拉如出一轍的好評。可見葛德文也很可能擁有魅惑的超能力,只是他自己不知道或不重視罷了。
死龍與死騎士似乎對葛德文的忠誠過了頭,就算是死了也不肯放過,實在有些過於戲劇性。而在製造傀儡的過程中,賽爾維斯會使用星光碎片製成藥水來製作凡人的傀儡,而要操控菈妮這樣的半神,卻必須要使用琥珀星光製成的特殊藥水,因爲“琥珀色的星光就代表着諸神的命運“。
基於以上信息,我認爲魅惑的本質,可能就來自於盧恩的“純淨”。在交界地,最純淨的盧恩能量集合體就是艾爾登獸——這是在米凱拉成神之前的結論。然後米凱拉成神之後,答案或許就要發生變化了。
艾爾登獸的進化過程也是交界地從百相時代到當前時間點的整個世界史。在這漫長的時間中,交界地充滿了欺騙、仇恨、掠奪、屠殺,可見艾爾登獸的演化當然也是不夠完美的。而這便是米凱拉計劃要成爲新神的原因——米凱拉要取代艾爾登獸。
這就是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推論:米凱拉想要成爲無上意志。當然,這個推論確實有點過於粗暴。我需要在此修訂一下:米凱拉不是想成爲無上意志本身,而僅僅只是代替艾爾登獸,成爲無上意志能量在交界地的新化身。
米凱拉將艾爾登獸演化而來的“艾爾登法環”稱作爲老舊律法。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米凱拉所要成爲的確實不是無上意志,而是一種類似的新生意志。
米凱拉便是這種新生意志的化身,一個拋棄過去所有錯誤的意志,一個完美與溫柔並存的意志,一個從頭開始的全新意志。
交界地將在新神米凱拉的帶領下成爲歸一的純淨整體——這也是無上意志的最初意圖。經由前兩代的古龍與瑪莉卡,米凱拉的計劃在無上意志的視角下就是一條“正確”的演化路線。
上圖是無上意志盧恩能量在交界地的演化路線,也是我認爲“米凱拉想要成爲無上意志”的重要推理思路。但這似乎還不夠,我還漏了一樣關鍵的線索:圓。
無論是大到虛幻小宇宙或太空天體,還是小到癲火葡萄或盧恩碎屑,我們可以發現創世的無上意志始終存在這種規則統一的圓形。從重力魔法的紋章我們也能看出,“圓”這個概念本來就是宇宙形成的基本特徵——萬物向圓,萬物歸圓。
之所以提到這個線索,是因爲所謂的盧恩彎弧也是圓的一部分。米凱拉要重新創造一個新意志。相比創世的無上意志,米凱拉的新生意志並不大,甚至也可以說只是無上意志所包含的整個“大圓”中的一小部分。但這個“小圓”足以包容交界地,使得交界地化成以米凱拉主導的獨立意志,同時,也使得交界地變作爲一個完美的烏托邦。
這樣看來,所謂的包容律法可以將其視作爲雙指與叄指各自思想經過融合後得出的一個新方案。它即同意了雙指推崇“生命需要分裂並自由演化”的發展路線,同時也贊成“生命應被視作爲一個整體意志”的極端策略。
如此的交界地只有一個註定的無趣未來,它的命運會被米凱拉所牢牢控制。換句遊戲裏的臺詞來說,那就是玩家被米凱拉魅惑後所獲得的姿勢”與你同在”(Let Us Go Together)所暗示的那樣,交界地的所有生命,也都將與米凱拉同在。
而這也是米凱拉包容律法的最關鍵漏洞——所有能量勢力確實一律平等,但無上意志的盧恩能量要更加“平等”。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米凱拉倒是與大祭司尤彌爾的理念相當類似,兩人都主張人們放棄思考,追求小宇宙(新世界),僅保留對高階意志的愛,只有這樣世界纔會和平。只不過他們的區別在於,尤彌爾僅僅想取代梅蒂爾成爲無上意志的傳話筒,也就是新的指母。但米凱拉想成爲的則遠遠凌駕於指母——他想要成爲無上意志的新化身。
前兩代的古龍與瑪莉卡作爲容器之神,他們仍然會以無上意志爲核心。但米凱拉不同,逆向彎弧意味着他要重新創造一個以他自己爲核心的新生意志。
“包容律法結局”可以理解爲代表米凱拉勢力的結局。
包容律法或許是所有交界地的結局中最溫柔的一個,也是最可怕的一個。說它溫柔,是因爲這個結局下將以最大限度保護交界地生靈的性命,甚至說今後的交界地將永遠和平,不再會出現仇恨與紛爭。而說他可怕,是因爲它抹去了所有人的個人意志、每個交界地的生命今後將不再需要思考,不再需要反抗,他們唯一剩下的,就是保持對降生新神的忠誠,並對其報以如同對待母親一般的愛。
包容律法即不是正義的,也不是邪惡的。包容律法就是包容律法,它是米凱拉基於交界地現狀,所思所想得出並最終實踐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結論。
包容律法在無上意志的視角下是正確的,它可能真的是交界地結局的最優解。可是作爲玩家,我們無法主動選擇米凱拉所推崇的結局,不過只要在戰鬥中被米凱拉魅惑,我們也一樣可以接受米凱拉的“奪心”而被迫加入他的陣營。
這是遊戲裏最後一場BOSS戰中非常有趣的戰鬥邏輯,其直白地告訴了我們一個信息——在玩家視角下,米凱拉是毋庸置疑的最大反派,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
米凱拉以及它所規劃的新時代是一個令人唏噓的可怕悲劇,但這個錯難道全在米凱拉嗎?恐怕不是,米凱拉也從未後悔過這個抉擇,或者說,米凱拉的意圖至始至終就是拯救世界,而包容律法就是他所想出的最終答案。
米凱拉將問題歸結於拋棄他的母親瑪莉卡。那麼,開啓混亂時代的瑪莉卡是一切問題的起源嗎?想必不對,受詛咒的她同樣是被迫才成神的。對瑪莉卡而言,不成神,就得死。
瑪莉卡將問題歸結於拋棄她的指頭之母。那麼指母纔是一切問題的起源?同樣不是,儘管指母確實一手遮天掌管了交界地的命運,但歸根結底也是因爲她自己被拋棄,才導致了後來所有的迷茫。
一切錯誤的罪魁禍首,就是拋棄指母的那個至高存在。
交界地乃至其整個宇宙悲劇的起源,就是無上意志。
本期已結束。下一期將是倒數第二期,將敘述無上意志問題的破局者——瑪莉卡,以及玩家自己。
未完待續,歡迎三連,加速作者的更新~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