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就像題目一樣,直接開始!
一,DPS(秒傷)
源自1974年桌遊《龍與地下城》(D&D)中的“Damage Per Second”,用於量化戰鬥效率。現今被用到各種有傷害的遊戲中
二,肝
英文“Farming”原意爲“耕作”,因《暗黑破壞神2》(2000年)玩家反覆刷裝備的行爲像農民種地,於是國外玩家用來代指“刷裝備”這種行爲。
傳入國內後,最早是用“刷”,但未能體現“枯燥重複”的怨念感。於是國內玩家結合“熬夜傷肝”的醫學常識,用“肝”來代指“刷”
三,buff
英文“buff”原義爲“拋光”,在口語中“buff up”有“增強,強化”的含義。
最早在DND(龍與地下城)中用“Enhancement”來表示增益。但遊戲《網絡奇兵》(1994)中的程序員爲了簡化代碼變量的長度,將“buff”作爲代碼中“增益”的術語,後來被玩家所熟知。
四,Roll
桌遊中常用投骰子(英文爲“Roll the dice”)決定行動結果,電子遊戲玩家也沿用這個傳統,如今roll也延伸爲“抽獎”的意思
五,GG(Good Game)
最早源於90年代《星際爭霸》韓國職業賽中,敗方打GG表示認輸,但勝方若先打GG則被視爲嘲諷。普通玩家甚至演變出了“EZGG”(輕鬆取勝)的嘲諷方式
六,速通
80年代街機廳爲省硬幣,玩家鑽研《喫豆人》最短通關路線,開啓速通文化。如今速通已是帶有競速性質的比賽
七,搬磚
2000年代《傳奇》《夢幻西遊》等MMORPG中,玩家通過刷副本、採礦、打怪獲取金幣/材料,再出售給其他玩家或工作室牟利。這種重複勞作與現實“搬磚”高度相似——付出時間換取固定收益,遂被玩家戲稱爲“遊戲搬磚”。
八,AOE
縮寫自“Area of Effect”,最早用於《魔獸爭霸2》(1995年)描述法術攻擊範圍,現描述大範圍攻擊
九,放風箏
源於遊戲《無盡的任務》(1999年),遠程職業邊跑邊打,像放風箏一樣“遛”敵人
十,梭哈
“梭哈”是粵語對撲克術語“Show Hand”(全押)的音譯,2000年代香港電影《賭神》系列讓“梭哈”成爲中文區通用詞。現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
十一,村規
最早源自桌遊圈,形容玩家自創規則,後來滲透進電子遊戲。“村規”一詞來自日語“村のルール”(鄉村規則),暗含“小圈子自嗨”的戲謔。如今常見於一些人數較少的遊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