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按照時間線的脈絡順序,用注重邏輯的方式來梳理《艾爾登法環》的整個故事,同時也包括DLC《黃金樹幽影》所講述的內容,並試圖解答其中絕大多數未解之謎。
文章屬於連載,若想從頭閱讀,可通過文章末尾的文集索引找到合集。
前言精簡版:
作爲環學梳理,文章難免仍會存在主觀臆斷,但我將盡力剋制,使所有推演儘量遵守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爲了區分結論和猜測,淡色文字表示該段落描述的內容推斷成分較多。
我從未把自己當作權威,但我會優先保證邏輯性,儘量使全文沒有自相矛盾,且沒有和遊戲中給出的明確信息相悖。
全文預估有20萬字,但許多內容僅是對遊戲文本的摘抄,廢話不少,可能要佔用一定閱讀時間。我沒有把這篇文章當作最終版,它還需要不斷完善修訂。若閱讀過程中覺得哪部分有問題,歡迎留言提出。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順手點個贊就好啦!
二十一、法環結局:重塑篇
上一期中,我們提到了三位褪色者帶來的修復盧恩,可以對最終的艾爾登法環進行修復。修復的本質就是保持艾爾登法環的主體形狀與規則本身進行修改與完善,以此創造一個略有變化的新世界。
然而,接下來要敘述的幾位角色就不僅限於“修復”法環這個層面上了,她們將要重塑整個法環,徹底改寫交界地的生存規則。這三個角色分別是瑟濂、菈妮、以及叄指。
(1)瑟濂的“源流回歸”
我們要敘述的第一位影響交界地結局的人物是瑟濂(Sellen)。
……等等,作爲魔法老師,瑟濂在遊戲中對玩家起到的幫助雖然很大,但……她的任務線似乎與交界地結局沒關係吧?
是的,瑟濂並不會“重塑”法環,我承認我將她的故事放在這一期裏是錯誤的。不過,我仍認爲瑟濂的故事線非常重要,因爲她闡述了全遊戲最神祕的一股勢力在交界地中的影響。這股勢力就是黑夜之王(Lord of Night)。
從黑夜之王的性質上來說,瑟濂倒也算差點改變了交界地的結局生態,同時對下一節(菈妮的羣星律法)進行了劇情鋪墊。因此,我選擇在本章節中敘述她的故事。(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合適地方插敘了
那麼,既然要敘述瑟濂的故事,我們不妨把時間稍微往前拉一些,先從她初次登場的時候說起。在魔法學院繁榮發展的時期,被視作禁忌的源流派魔法師依然存在於學院內部的湧流中。其中,瑟濂是“魔女”(Witch)之一,也是亞茲勒和盧瑟特的學生。
所謂魔女,是學院曾經存在過的一支教室。從學院的畫像來看,此派教室的宗師是一位無名女性,我們姑且稱之爲始祖魔女吧。
學院裏的每派教室都有自己擅長的法術門類,這些法術都受源流宗師盧瑟特和亞茲勒所影響。那始祖魔女擅長的是什麼?考慮到瑟濂的所作所爲,我傾向於魔女教室研究的就是結晶派法術。
瑟濂當然不是始祖魔女。不過作爲源流派的重要分支,結晶法術在學院諸教室中是缺位的。巧合的是,魔女瑟濂就擅長使用結晶魔法,對靈魂能量的操縱也頗爲精通。
瑟濂的魔法天賦驚人,雖然她不是始祖魔女,但也至少在魔女教室的學術成就很高,被稱作才女。在其擅長的學術領域中,瑟濂算得上是一位真誠的良師益友,只是她研究的方向似乎過於偏執——瑟濂並不滿足於操縱靈魂的結晶魔法,而對盧瑟特和亞茲勒的起源法術更加癡迷。換句話說,瑟濂是一個被視作禁忌的源流派魔法師。
正因此,瑟濂對卡利亞王室的腐朽管理相當不滿,認爲魔法學院當今的研究過於膚淺,僅僅停留於對輝石能量應用的這層表面之上。不管是有意還是不小心,在追尋源流派的道路之中,瑟濂殺死了大量學院魔法師。後來,她遭到了學院的通緝,並被冠以“魔塊魔女”(the Graven Witch)的邪惡稱號。
追殺瑟濂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卡利亞王室傾全力行動,包括一位客將騎士傑廉的幫助下,瑟濂終於被活捉並處以永世痛苦的極刑。傑廉也與卡利亞王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至於瑟濂,無論是她故意留下的後門還是極刑導致的結果,飽受折磨的瑟濂並沒有死,她的靈魂也似乎被拆成了很多份,被封印在交界地不同的地方。至此,有關瑟濂過去的故事全部結束,直到被玩家扮演的褪色者救起,瑟濂的命運再次開始轉動。
甦醒後的瑟濂仍然在嘗試推翻卡利亞王室的統治,並繼續追求源流派法術的力量。在玩家幫助瑟濂找到亞茲勒和盧瑟特後,瑟濂終於鼓起勇氣向學院進發。此時玩家可以選擇幫助傑廉消滅瑟濂,也可以選擇幫助瑟濂擊敗傑廉。
無論玩家選擇什麼,難度都不會太大。因爲此時的學院早已是強弩之末,即便是忠義的騎士傑廉此時也不過是個單打獨鬥的糟老頭。若我們選擇幫助瑟濂後,瑟濂不費吹飛之力便成爲了學院的領導人。在感謝玩家的同時,瑟濂已經滿懷着一腔熱血,準備對學院大加改革,將源流派法術推向正統。
好景不長,還沒等坐個篝火的功夫,當玩家再回學院時,瑟濂已經和其他走火入魔的源流派魔法師們一樣,變成了一顆無法保持自我意識的魔法師球(Graven-School)。最終,源流派的故事迎來了他們的悲慘終局,至於源流派終其一生都在探索的星星起源,則依舊保持着神祕面紗。
……所以,魔法師球到底是什麼?我在先前幾期中的推論提到,星星(輝石物質)沒有參與生命熔爐的演化,但它同樣具有承載生命能量容器的性質(星星的種子)。我推測,魔法師球是靈魂能量無法在輝石容器下準確塑型下的變異後果,從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和百相現象類比的。換句話說,魔法師球可能就是以羣星輝石力量主導下的“熔爐百相”。
按照魔法師球護符的描述,魔法師球是星星的“種子”。種子這個詞在遊戲中包含了很多象徵含義,而生命熔爐就可以被認爲是交界地的種子。
魔法師球的性質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但我得承認,這部分劇情被故意施加了諸多克蘇魯的敘事風格,製作組有意隱瞞了故事真相,大多隻能猜測,或許難以名狀纔是對其最好的解釋。不過嘛……既然都分析到這份兒上了,我們乾脆再深入探討一個更玄學的問題——星星的起源究竟是什麼?
在最早的幾期中,我已經提到了在宇宙形成的初期,無上意志並不是唯一的創世主。相對應的還有象徵黑暗寒冷的另一存在,祂就是無上意志孿生共存的黑夜之王(Lord of Night)。
正如黃金樹隔絕了幽影樹,由此帶來了黃金樹文明統治的黃金樹時代。那麼我們如果再把時間線再往回拉到生命熔爐誕生的初期,無上意志與黑夜之王之間發生的宇宙級對抗中,也使得後者變成了被隱匿的存在。
黑夜之王所掌控的命運力量被無上意志壓一頭,但作爲宇宙能量的基礎組成部分,象徵寒冷與黑暗的黑夜之王也不會徹底消失,就像幽影樹一樣,黑夜之王仍然在默默關注着交界地,更何況祂還有自己的“小弟”——月亮與羣星。至少它們也是交界地生命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希望能有一天奪回交界地的主導權。
不過,“希望重奪交界地主導權”這件事或許已經在黃金樹時代發生過了,這便是碎星戰爭。可惜的是代表黃金樹文明的拉塔恩將軍再次封鎖了黑夜的命運,黑夜之王的侵略又一次被無上意志所抵擋在外。
在尚未發售的外傳《黑夜降臨》中,宣傳語中毫不避諱地直名“Night Lord”,可見黑夜之王將成爲新作的最大反派。另外,目前公佈封面圖中的神祕黑夜勢力,恰好與原作的法環封面位於同一位階,標題名更是直接搞對稱,我覺得這都不算暗示而是明示了——無上意志與黑夜之王分別代表着光與暗,熱與冷,它們是孿生共存的一體兩面。
瑟濂的故事線可以理解爲代表黑夜之王勢力的結局。
這個結局並非可以被玩家選擇,但通過瑟濂的視角,我們得知了投靠黑夜之王的最終後果——死路一條。其實這樣安排相當合理,因爲交界地自始至終是無上意志的地盤。“我們”都是由無上意志主導創造出來的生命(碳基肉身),註定無法與黑夜之王所推崇的生命結構(硅基結晶)所兼容。
對於羣星起源與黑暗化身,黑夜之王或許就沒有把交界地視作多麼重要的地方,交界地上平凡的生物更猶如螻蟻般不值一提。即便如此,交界地上的這羣不知好歹的魔法師還是渴望探求羣星的起源,希望“源流回歸”。可無論魔法師的實力有多強,研究有多麼深入,最終的結局都會像瑟濂這樣以慘敗收場,無不例外。
在這裏,我更願引用一句爛大街的科幻小說臺詞來概括黑夜之王對交界地文明的態度:
毀滅你,與你何干?
(2)菈妮的“羣星律法”
瑟濂的故事結束了,由她引出來的的黑夜之王在交界地沒有一個合適的結局。然而,正如無上意志的思想分裂出了雙指和叄指,黑夜勢力內部同樣不是鐵板一塊。
作爲黑夜組成的一部分,月亮與羣星都是寒冷屬性的存在。一方面,這些藍色天體起源明顯與黑夜強相關,是黑夜之王的“下屬”。但另一方面,所謂黑夜之王的概念即便對這些星月而言都太過於遙遠縹緲,反倒是月亮離交界地的距離更近一點,更何況月亮在交界地原始時期也參與了熔爐百相的演化。因此,月亮與星星到底傾向於哪一邊,其實一直都是個未知數。
在遠古文明時期,無上意志與黑夜之王在交界地的天空中就開啓了一場宇宙戰爭。三顆月亮最終不敵無上意志,傾向於黑夜之王勢力的黑月被擊碎,消失不再。由此,“黑夜勢力”也一分爲二,大部分羣星脫離了月亮的控制,轉而投奔了更深處的黑夜之王;而白月和暗月則更加傾向於交界地文明,也有部分羣星仍選擇雙月麾下,從而組成了星月同盟(Moon and Stars)。
但在這場宇宙衝突中其實還有一個疑問——黑夜之王勢力其實也沒有真正出現,參與戰鬥的其實是它的“下屬”月亮。那麼,難道更神祕的無上意志就是親自出戰了嗎?
顯然不是,但真相又太過神祕,很難有一個定論。我推測,這場宇宙衝突本質上是交界地天空中的一場“代理人”戰爭。月亮作爲黑夜之王勢力參戰這事不假,但無上意志也派出了它的代理人——原始太陽。太陽同樣在這次戰鬥中受到“戰損”,它被黑夜之王“寒冷”能量的影響,從而使自生內部能量的失衡,最終導致失色。這一推論不僅能解釋代理人問題,也可以推定太陽失色的具體時間點。
基於先前的推論,更復雜的宇宙戰爭勢力劃分分析
當然,這裏有關失色太陽的起源問題或許過於暴論,但這不是當前的重點。重點是,所謂的星月同盟勢力形成了。作爲交界地的守護者之一,星月同盟也有屬於自己勝利的一個結局——即菈妮的羣星律法。
在策劃並執行完陰謀之夜後,“暗月公主”菈妮一直躲在滿目瘡痍的卡利亞城寨中恢復能量,靜靜地等待着交界地陷入混亂,以實現她的最終野心。菈妮最後的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將艾爾登法環取走,獻給星月同盟勢力。
在褪色者復活計劃的當下,菈妮還有一項關鍵任務需要完成:除掉阻擋菈妮完成野心的阻礙者。這個阻礙者,當然就是指無上意志的傳話筒——雙指。
菈妮具體要殺的雙指就是“瑟利斯”。它一直躲在月亮祭壇的瑪努斯·瑟利斯大教堂中。從位置上大概可以判斷,這位雙指很可能就是當時選中菈妮成爲神人的那一隻,由於破碎戰爭菈妮本人早已丟棄大盧恩,因此這隻雙指也僥倖活過了戰爭。而背叛無上意志的菈妮只要想前往羣星世界,就必須先要除掉它。
想除掉雙指可沒那麼容易,首先就要找到傳說中能弒神的武器——狩獵指頭刀。而這把諾克斯人發明的神器藏在神祕的永恆之城諾克隆恩深處,爲了到達諾克隆恩,又必須先要解決如今交界地“星星命運被封鎖”的現狀。而導致這一現狀的罪魁禍首,就是已經活屍化的菈妮親哥哥——“碎星”拉塔恩。
如何理解星星命運被封鎖這句話,其實是理解碎星戰爭本質與菈妮任務線的關鍵。正如先前所說,碎星戰爭其實是無上意志與黑夜之王在黃金樹時代發動的第二次“代理人戰爭”。
碎星戰爭中,黑夜之王的代理人是暗月,而無上意志的代理人是拉塔恩。儘管拉塔恩自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一心只追求戰鬥,效忠於黃金樹的他就是稀裏糊塗打退了羣星的入侵,於是乎,黑夜之王再次輸了。隨着黑夜的命運被封鎖,在拉塔恩未死之前,掌控交界地命運的只有無上意志,確切來說,是無上意志的耀眼女兒——指頭之母梅蒂爾。
任務一環套一環,好在玩家選擇幫助了菈妮,在與菈妮的“影子野獸”布萊德共同配合下,玩家參加戰鬥祭典並和衆多戰友合作,讓活屍化的拉塔恩安息。當星星的封鎖被解除後,命運力量的掌控終於不再被壟斷。在黑夜之王的幫助下,諾克隆恩也因隕石的墜落而開出了一條入口,玩家可以繼續在黑夜的命運指引下,與布萊德深入諾克隆恩,最終在黑夜神殿中找到了狩獵指頭刀。
任務的第一部分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護送菈妮通過另一座永恆之城諾克斯黛拉,來前往月亮祭壇完成最終的使命。不過在旅途中,菈妮還需要讓玩家幫助除掉另一個眼中刺——災厄之影(Baleful Shadow)。
災厄之影是誰?這是一個看似明確,又有些朦朧的問題。按我的理解,災厄之影是個傳說,據傳雙指會爲了防止神人的背叛而創造出一個野獸來消滅反叛者。可看作是反派版本的“野獸僕從”。
儘管如此,同樣只是聽聞傳言,不清楚事實真相的菈妮對此感到害怕,由於災厄野獸本質上和影子僕從同源,菈妮擔心布萊德就是災厄之影,爲了防止背叛,在護送菈妮的任務中,她刻意疏遠了布萊德。
好消息是,在護送菈妮的旅途中,玩家確實遇到併除掉了災厄之影。他長得很像布萊德,但明確不是布萊德,甚至可能只是黑刀刺客假扮的,這讓菈妮感到安心。
壞消息是,布萊德本人卻真的陷入了瘋狂而攻擊玩家。這種異常狀態很可能是雙指在嘗試精神控制布萊德而導致。儘管布萊德盡全力抵擋住了這種精神操控,但菈妮的排擠卻成爲了壓死其心智的最後一棵稻草。最終,發狂的布萊德死於玩家的正當防衛。
雖然身邊的臣子們一一死去,但阻礙也全部成功掃除,解決了所有煩惱的菈妮最終迫不及待地衝向大教堂,利用狩獵指頭刀殺死了雙指,這也意味着菈妮計劃的所有前置條件都已經具備。最後一步,就是讓玩家褪色者取得艾爾登法環並交給菈妮,一同前往以暗月主導的羣星世界,開啓羣星時代(The Age of Stars)。
羣星結局中,菈妮的臺詞相當隱晦,各有各的解讀。爲了進一步分析,先在這裏貼出三語原文。
將法環交給星月勢力掌管的所謂羣星律法究竟會對交界地產生什麼影響?在這個問題的分析中存在着不少的爭論。就我對菈妮結局中臺詞的分析,至少有以下三個推論:
第一,菈妮所投靠的羣星勢力指的不是黑夜之王,而是星月同盟。這裏的羣星由月亮所管轄,他們對交界地懷有獨特的感情。此番感情是好是壞另說,但至少不會像黑夜之王那般不可名狀的“絕望”。
第二,雖然艾爾登法環在羣星時代中被帶離交界地後由星月所支配,但這不意味着交界地會淪爲自生自滅的無主之地。作爲守護者之一,星月同盟只是取代了無上意志成爲了交界地新的管理者。
第三,菈妮開啓的羣星時代並不完全等價於羣星律法。因爲“律法”是由雙指以無上意志爲體系而推崇的概念。反抗雙指的菈妮當然是叛律的,她並不需要什麼律法。不過,如果她非要在羣星時代中以某種形式來幫忙管交界地的話,菈妮將其取名爲“羣星律法”也未嘗不可。
“羣星時代”可以理解爲代表星月同盟勢力的結局。
這一結局也被戲稱爲“潤結局”,雖然是玩笑,倒也確實貼切。投奔星月勢力的玩家與菈妮究竟會在暗月世界中會成爲怎樣的存在?在暗月手中的艾爾登法環又會遭受怎樣的遭遇?這隻能交由玩家自己想象,至少在菈妮眼中,她與玩家大概是已經成功“血肉飛昇”了。
至於交界地本土,失去艾爾登法環也意味着失去了一個維持秩序的主神,我們很難定義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正如“潤”的本質,其實這個結局就是把交界地的命運拱手相讓,徹底交給星月勢力,以此換得一張“綠卡”。
往最壞的角度說,菈妮就是個恬不知恥的賣國賊。可往好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曲線救國呢?我們知道無上意志統治下的交界地並不完美,但相信菈妮也明白星月勢力一樣不是什麼善茬,這只是由她自己立場而不得已提出的解決方案罷了。
至於月亮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故鄉?這已經不是玩家能夠控制的事情了。但至少,希望它們能成爲菈妮的“白月光”,好好地善待這片破碎失序的土地吧。
(3)叄指的“癲火之王”
縱觀交界地的天空,不僅僅是月亮和羣星,就連太陽也早已失色而成爲寒冷與黑暗的象徵。我們可以發現,這片“近地宇宙”的主宰者其實一直是黑夜之王。只有交界地本身還是由黃金樹爲核心掌控的世界,在這裏,無上意志是最高意志的神,然而,它也不是能夠主宰這片土地的唯一存在。
雖然無上意志擁有凌駕一切的能量,但交界地本身對祂而言卻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地方。既然已經失勢,無上意志便放棄了這片土地,只靠黃金流星培養出來的艾爾登獸使其自尋出路。
無上意志或許如此相信着:無論自己所推崇的盧恩能量看起來有多麼弱小,但祂不需要去管過程如何,因爲盧恩這種象徵“逆熵”的能量終將征服一切,成爲勝者。這可能就是祂拋棄交界地的思維邏輯。
無上意志不管過程只看結果。可是在交界地普通生靈們所面對的現實,卻恰好就是這個可以被犧牲的“過程”。爲了生存下去,如今只能靠我們自己。
交界地最能代表無上意志思想的生物是指頭之母,可她也被無上意志早早拋棄。絕望的指母在通信無望後只能使用頭指呆滯地凝望天空,她所產出的子嗣也形成了多種指頭生物,代表着她的不同思想。
雙指是最能代表指母主體思想的,他們希望繼續輔助交界地本土生命進化,通過扶植不同外在神祇的能量,最終反饋給盧恩能量的演化,從而使無上意志拋給交界地最大的“黃金種子”——艾爾登獸——得以茁壯成長。
但隨着時間的發展,雙指的思想也產生了分裂,爲了培植交界地不同能量勢力的生長,它們後來各自站隊,從而開啓了更加陷入混亂的破碎戰爭,無法自拔。雙指的計劃使局勢陷入了僵局。而指母的另一類子嗣——叄指終於抬頭,它也是本章節的主人公。
我們已經在前面幾期分析過許多次叄指的思想了。叄指所提供的遊戲結局相比於之前各個選項而言,毫無疑問也是最瘋狂,最純粹的。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當叄指這一意象出現之始,它的最終野心就始終沒有變過,即摧毀交界地上的所有生命個體以及所謂的文明世界,使交界地迴歸生命熔爐,化整爲一,重頭開始。
叄指認爲,當生命熔爐誕生的那一刻起,無上意志就犯下了一個錯誤——它沒有即刻征服熔爐之中的其他外神能量,由此進化出因公平競爭而產生出的熔爐百相,最終演化出個體生命以及如今的整個交界地。
在過去,叄指已經幹過很多符合自己意志的事情了,最核心的事情便是培養癲火之王,這包括了無名弱小王(夏玻利利?)、米德拉、以及維克。
癲火便是叄指所選擇使用的核心能量,它的本質本身就是盧恩的另一存在形式,這在前面幾期已經詳細分析過,不再贅述。但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癲火只是叄指所推崇的能量,而不是癲火的創造者。癲火是自然而然由盧恩演化出來的分支,至少我們不能將叄指和癲火一概而論。
除了癲火以外,叄指在早期也利用了咒血,命定之死,褻瀆這些同樣來自生命熔爐的能量。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爲叄指的目的是要回歸生命熔爐,這與褻瀆的概念一致。或者說,褻瀆思想的起源本身就來自叄指。
不過隨着叄指所擁護的霄眼女王在神人大戰中的失敗,叄指也被雙指封印打壓。褻瀆這一能量被它所拋棄,最終,叄指選擇專注於演化癲火,用更純粹的黃色火焰來引爆整個世界。
擁有多個手指指蟲雖與雙指叄指同源,卻沒有高智慧思想。它們被認爲是一種依賴純粹本能的褻瀆生物。從這點上出發就有個很奇怪的推論——指頭越少就越接近無上意志的思想,指頭越多就越接近熔爐百相的褻瀆性質。從這點上再回頭觀察叄指,它恰好位於兩者之間——即有無上意志的純淨進化概念,又是褻瀆的返祖退化思想。
儘管被封印,加上過於瘋狂無序的特性,叄指很難在交界地產生一個有組織的信仰,但總有零星幾處聚集着受到癲火影響的信徒或村落,如同瘟疫一般流傳在深處的角落中。也許要是沒有玩家褪色者加速或阻止這一過程,癲火終有一日會成功毀滅世界。
在褪色者復活的時代,叄指仍在潛意識中嘗試寄宿死者的屍體。伊蕾娜(Irina)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她原本只是摩恩城城主的女兒,由於亞人叛亂而不幸落單。儘管玩家幫助解決了摩恩城之亂,但就在即將能與父親相遇前,伊蕾娜卻被流竄的亞人不幸殺死,後來被叄指藉機寄宿復活。
復活後的伊蕾娜自稱海妲(Hyetta),她雖然早已失明,卻說能看到彼岸的燈火,只有收集癲火影響的眼球才能加深這種燈火的方向。主角在收集眼球餵給海妲吞食時,也實際上是接受了叄指的“蠱惑”。海妲藉由指引來到了叄指的封印處,併爲玩家提供叄指的相關信息,最終自焚而死。
另一個被叄指寄宿的人是尤拉(Yura),從武器防具上推測,尤拉來自蘆葦地,很可能是隨老翁一同來到交界地的精英稻葉衆之一。尤拉專門獵殺那些邪惡的血指教徒,因此被稱作血指獵人。但在一次交鋒中,尤拉不敵血指而被殺死,隨後便被叄指寄宿復活。
從寄宿的對象來看,叄指似乎只能寄宿在那些死前帶有悔恨的人身上。無論如何,復活後的尤拉自稱夏波利利(Shabriri),他繼續爲玩家提供叄指的引導,希望玩家利用癲火的力量點燃火焰大鍋。
玩家可以接受指引,通過王城下水道繼續深入,破除封印,找到流浪民族的“萬人坑”以及叄指封印處,在這裏,玩家可以脫去身上的衣物,接受叄指的印記。這樣就能在最後取得艾爾登法環後,使用叄指的癲火力量來毀滅整個交界地世界,觸發結局癲火之王(the Lord of Frenzied Flame)。
癲火將從黃金樹的位置引爆,這相當符合叄指的意願——一切始於生命熔爐,一切也將回歸於生命熔爐。引爆後的交界地將會陷入一片火海。按照先前的太陽吸收理論,交界地這個星球將會變成一個充滿癲火的大火球,換句話說,即變爲真正的生命整體——原始太陽。
癲火在遊戲中的諸多附身者或象徵都接近於一個由內而外散發癲火能量的火球,它也是叄指想要摧毀艾爾登法環後重塑形成的新物體。這個物體由癲火組成,同時,也是最純淨的能量形式——盧恩。
“癲火結局”可以理解爲代表無上意志叄指勢力的結局。
癲火結局是一個接近全滅性質的結局。要是放在其他普通的奇幻世界觀中,這無疑是最壞的結局。不過在交界地中,我們已知世界已經逐步傾頹,很難會有什麼好結局。叄指認爲其悲劇的溯源來自於生命整體的分裂,因此纔要毀滅世界重頭再來,將個體生命的誕生扼殺在搖籃裏。
而成爲癲火之王的玩家也將成爲新世界的主宰者,確切來說,也是成爲了所謂新生命整體的“容器”。儘管這一過程玩家很可能會失去自我的意識,不過在叄指眼中,個人意志正是帶來人世間痛苦的源泉,恰好就是叄指渴望根除的東西。沒有個體,就不會有衝突。
迴歸生命熔爐的一,迴歸原始太陽的一,迴歸無上意志的一。只有迴歸了整體的一,能量纔不會分散削弱。叄指選擇了癲火,是因爲它從來不相信“能量分化”是一件好事。爲了結束所有的痛苦,必須要有一種能量可以從內而外地將所有東西燒爲灰燼,包括肉體,也涵蓋靈魂。這種能量就是癲火。
從這個角度上思考,叄指的思想似乎還屬於理性派別的,甚至說有點過於極端理性了。然而這種思想的背後,所需做出的犧牲卻是交界地上的所有生靈。對於生存於其中的我們而言,毫無意義的自願犧牲又談何容易。
因此,極致的理性便是一種癲狂。叄指擁抱並熱愛着這種癲狂。
本期已結束。
在這期以及上一期中,我們分別敘述了交界地的“六”個結局。相信玩家讀者們早就發現這些結局都存在問題,那有沒有讓大家都幸福的完美結局呢?
還真有,隨着《黃金樹幽影》的公佈,最後一位神人米凱拉終於開始推進他計劃的後半部分。米凱拉所帶來的包容時代或許正是我們所渴求的,能夠拯救交界地的完美結局。他所規劃的未來是衆多結局中最美好的、最溫柔的一個,但同時,也是最絕望的、最可怕的。
未完待續。下一期打算敘說米凱拉的後半生。
歡迎三連,加速作者的更新~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