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筆記本廠商那些唬人的參數再選電腦

前言

這篇文章將帶領計算機小白全面地瞭解如何選擇電腦。我的文章不會像其他很多文章一樣直接推薦電腦,而是教會讀者知識與方法,然後自己去選電腦,這樣一來讀者才能選出最合心意的電腦。

搞清楚你的應用場景需求

電腦就是一種工具,工具就有應用場景。首先一步就是搞清楚你的使用需求,即你將要用電腦來幹什麼。比如追劇、看網課、編程、玩遊戲、做表格、做文檔之類的。不同的使用需求對於電腦性能和功能的標準都是不同的。

我個人將下列使用需求的性能標準排序:跑AI模型>3A遊戲>影視剪輯>編程>網課/追劇>輕辦公

然後對於電腦功能的要求就比較複雜了。通常要考慮搭載系統、屏幕素質、接口規格、是否帶有小鍵盤、續航、音質等諸多要素。這裏簡單舉例說明一下:遊戲特效、影視剪輯、繪畫等應用場景通常對屏幕素質有較高的要求,不能偏色,色域要足夠廣;網頁遊戲通常對於多核性能有要求;編程、辦公之類的應用場景通常會對接口數量和豐富程度有要求;另外如果有對筆記本離電使用的需求還要考慮續航情況。

另外我在這裏要建議各位大學生不要購買蘋果電腦,因爲這會涉及到一些專業軟件不兼容的問題,還有一些軟件的“學習版”僅在Windows平臺有,在MacOS平臺只能購買正版軟件。

電腦的那些參數如何理解

CPU

CPU(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系統中最關鍵的組件之一,它對計算機的整體性能有着決定性的影響。一般直接影響了計算速度多任務處理能力遊戲性能多線程處理能力能耗和發熱指令集通信速度(外頻/總線速度)超頻潛力這幾個方面。

Intel CPU以高性能、可靠性和穩定性著稱。高連接速度 、大容量緩存和高級指令集使筆記本電腦能夠快速高效處理數據。專爲多任務處理和同時運行多個應用而設計,性能不會受到影響。智能化協作功能,支持 Microsoft Teams、Zoom 等應用,對電池續航時間的影響很小。此外,Intel CPU還針對一些行業軟件有單獨適配加速功能,尤其是一些剪輯類軟件。

AMD CPU以卓越性能、高核心數、高時鐘速度、高分辨率和刷新率而聞名。非常適合數據密集型任務,如執行渲染和使用貼靠佈局等 Windows 11 工具進行多任務處理。智能電源管理功能可實現令人印象深的高效率,提供低溫且安靜的性能表現,電池續航時間長,不會讓遊戲中途中斷。通常價格會比Intel CPU要低一些。

簡單來說,上面二者的主要區別就是前者對於行業軟件適配較好,後者多核性能強,還便宜。

當然現如今的筆記本CPU並不限於上面的兩種,還有龍芯、鯤鵬、驍龍等處理器,但這些處理器還存在着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應用生態不完善,性能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這裏不作詳細介紹。

Intel和AMD對於自家的CPU都有特定的命名規則。

Intel CPU的命名規則通常包含了關於處理器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品牌、系列、性能級別等。下面是一個簡化的指南,幫助你理解Intel CPU的命名規則:

基本構成

  • 品牌:所有Intel處理器都會在最前面加上“Intel”作爲品牌標識。

  • 品牌標識符:用來區分產品的定位,例如Core i3、i5、i7等。

  • Gen標識:指示處理器所屬的世代或微架構。

  • SKU數值:用於標識具體的型號,數值越大通常代表性能越強。

  • 產品線後綴:用於區分處理器的特性,例如K代表可超頻版本。

具體示例

讓我們以Intel Core i7 4790K爲例進行解析:

  • Intel:這是公司的品牌標識。

  • Core:表明這是一個Core系列的處理器。

  • i7:品牌標識符,表示這款處理器屬於Core i7系列,定位高端。

  • 4:代表第四代(Haswell微架構)。

  • 790:SKU數值,代表具體型號,數值越大性能通常越強。

  • K:產品線後綴,表示這款處理器可以被用戶超頻。

其他系列的命名規則

  • Atom(凌動):用於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

  • Celeron(賽揚):入門級桌面處理器。

  • Pentium(奔騰):低端到中端桌面處理器。

  • Xeon(至強):服務器和工作站級別的處理器。

  • Core(酷睿):針對個人電腦和工作站的處理器,分爲i3、i5、i7和i9等不同等級。

  • Core X系列:高性能桌面處理器,面向發燒友和專業工作站用戶。

更詳細的解釋

  • Core i3:入門級處理器,通常雙核或四核,無超線程。

  • Core i5:中端處理器,通常四核,部分支持超線程。

  • Core i7:高端處理器,支持超線程,更多核心和線程。

  • Core i9:頂級處理器,具有最多的內核和線程,專爲高性能計算設計。

後綴含義

  • U:超低電壓(Ultra-Low Voltage),適用於輕薄筆記本。

  • Y:極低電壓(Very Low Voltage),適用於超級本等超輕薄設備。

  • H:高性能移動處理器(High Performance Mobile),適用於遊戲本等高性能筆記本。

  • HKHX:可超頻的高性能移動處理器。

  • M:標準電壓移動處理器(Mobile),現已不再使用。

  • S:節能版(Standard Power),適用於臺式機。

  • T:節能版(Thermal Design Power Reduced),適用於臺式機和工作站。

  • X:Extreme Edition,面向高端臺式機和工作站的高性能處理器。

  • K:可超頻版(Unlocked Multiplier),允許用戶調整倍頻以提升性能。

這些規則並非一成不變,隨着技術的發展,Intel也會對其命名規則進行調整。因此,在購買之前最好查閱最新的產品文檔或官方說明,以確認具體型號的特性。

AMD CPU的命名規則可以幫助消費者快速瞭解處理器的基本信息,例如處理器系列、性能等級、架構等。下面是AMD CPU的主要命名規則概述:

銳龍 (Ryzen) 品牌標識符

  • Ryzen 3:入門級處理器,通常具有4個核心。

  • Ryzen 5:中端處理器,通常具有6個或更多核心。

  • Ryzen 7:高端處理器,通常具有8個或更多核心。

  • Ryzen 9:旗艦級處理器,通常具有12個或更多核心。

SKU 編號

  • 第一位數字代表系列(例如5000系列)。

  • 剩餘的數字代表具體型號,通常數字越大性能越強。

微架構

  • Zen:第一代微架構。

  • Zen+:第二代微架構。

  • Zen 2:第三代微架構。

  • Zen 3:第四代微架構。

  • Zen 4:第五代微架構。

後綴

  • X:表示具備XFR(Extended Frequency Range)技術,允許處理器在良好散熱條件下自動超頻。

  • XT:表示經過特別挑選的處理器,具有更高的頻率。

  • G:表示集成顯卡的處理器。

  • GE:表示低功耗版本的處理器,集成顯卡。

  • U:用於筆記本電腦的低功耗版本。

  • H:用於筆記本電腦的高性能版本。

  • HS:用於筆記本電腦的高性能低功耗版本。

  • HX:用於筆記本電腦的高性能版本,支持更高的功耗設置。

  • T:低功耗版本,適用於臺式機。

  • PRO:表示專爲商業用途設計的處理器,具有額外的安全和管理功能。

示例

  • Ryzen 7 5800X

  • Ryzen 7:高端處理器。

  • 5:第五代(Zen 3架構)。

  • 800:具體型號,表示性能等級。

  • X:支持XFR技術。

AMD Ryzen Threadripper(銳龍線程撕裂者)

  • Ryzen Threadripper:高端桌面處理器系列,專爲高性能工作站和發燒友設計。

  • 3900X

  • 3:表示第三代Threadripper(基於Zen 2架構)。

  • 900:具體型號,性能等級。

  • X:支持XFR技術。

AMD Ryzen PRO

  • Ryzen PRO:專爲商業和企業環境設計的處理器,具備額外的安全和管理功能。

  • 1700G

  • 1:表示第一代(Zen架構)。

  • 700:具體型號。

  • G:集成顯卡。

AMD Athlon(速龍)

  • Athlon:入門級處理器系列。

  • 3000G

  • 3000:表示第三代速龍。

  • G:集成顯卡。

AMD EPYC(霄龍)

  • EPYC:服務器級別的處理器系列。

  • 7763

  • 7:第七代EPYC。

  • 763:具體型號。

請注意,隨着時間的發展,AMD可能會調整其命名規則以反映新的技術和產品線。在購買時,最好參考最新的官方文檔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

GPU顯卡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是一種專門設計用於處理圖形和圖像數據的微處理器。它最初是爲了加速計算機圖形渲染而設計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GPU的應用範圍已經擴展到了許多高性能計算領域,比如科學計算、機器學習、加密貨幣挖礦等。

GPU與CPU的區別

  • 核心數量:GPU擁有更多的核心,適合並行計算;而CPU的核心數量較少,但每個核心的性能較強。

  • 架構設計:GPU的設計傾向於簡單重複的計算單元,而CPU則更側重於複雜的控制邏輯。

  • 內存結構:GPU擁有專門的顯存,可以提供更快的數據訪問速度;而CPU通常使用主內存。

目前主流的顯卡有Intel、NVIDIA、AMD三家,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在筆記本上,Intel和AMD的顯卡是集成在CPU中的,簡稱爲核顯。NVIDIA的顯卡則是獨立於CPU的,簡稱爲獨顯。通常獨立顯卡的性能會強於核顯。相應的,功耗也會更高。

簡單來說,如果你需要影視剪輯、跑AI模型、大型3A遊戲才需要考慮獨立顯卡。一般情況核顯就足夠應對大部分場景了,況且近幾年的核顯也得到了加強。

屏幕素質

色域

屏幕色域是指顯示器能夠顯示的顏色範圍。不同的顯示器可能支持不同的色域標準,每種標準定義了一組可以被準確表示的顏色。下面是對幾種常見色域標準的解釋:

  1. sRGB

    • 定義:sRGB(standard Red Green Blue)是由微軟和惠普在1996年共同開發的色彩空間標準。

    • 用途:它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色彩空間之一,特別是在計算機顯示器、互聯網圖像和消費類打印機中。

    • 覆蓋範圍:大約能夠覆蓋CIE 1931色度圖中35%的人眼可見顏色。

    • 特點:sRGB色域相對較小,但它確保了在不同設備之間的色彩一致性。

  2. NTSC

    • 定義: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是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用於定義電視信號傳輸中的色彩信息。

    • 用途:NTSC色域主要用於電視廣播和相關視頻應用。

    • 覆蓋範圍:NTSC色域比sRGB要寬,大約覆蓋CIE 1931色度圖中45%的人眼可見顏色。

    • 特點:NTSC色域更適合於視頻製作和播放,特別是當涉及到鮮豔色彩的表現時。

  3. Adobe RGB

    • 定義:Adobe RGB是由Adobe公司在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間標準。

    • 用途:Adobe RGB色域特別適合專業圖像處理,如攝影、印刷和平面設計。

    • 覆蓋範圍:Adobe RGB色域比sRGB更寬,大約覆蓋CIE 1931色度圖中50%的人眼可見顏色。

    • 特點:Adobe RGB色域在青綠色系上有所提升,更適合處理涉及廣泛色彩範圍的專業圖像。

  4. P3

    • 定義:P3色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DCI-P3,最初爲數字影院制定;另一種是Display P3,由蘋果公司推廣使用。

    • 用途:P3色域特別適用於高端顯示器和專業用途。

    • 覆蓋範圍:DCI-P3色域比sRGB更寬,大約覆蓋CIE 1931色度圖中50%的人眼可見顏色;Display P3色域略小於DCI-P3。

    • 特點:P3色域特別強調紅色的鮮豔度,非常適合電影製作和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顯示。

  5. PAL

    • 定義: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是一種電視廣播標準,主要用於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

    • 用途:PAL制式定義了電視信號的色彩信息。

    • 特點:PAL色域與NTSC相似,但在某些細節上有所不同,比如色彩編碼方式。

    • 覆蓋範圍:PAL色域與NTSC類似,大約覆蓋CIE 1931色度圖中45%的人眼可見顏色。

色域的比較

  • sRGB:是最小的色域,但因爲其普遍性和兼容性,被廣泛使用。

  • NTSC:色域比sRGB寬,但不如Adobe RGB和P3寬。

  • Adobe RGB:是上述色域中最寬的,特別適合專業圖像處理。

  • P3:比sRGB寬,特別強調紅色的鮮豔度,適合高端顯示設備。

  • PAL:與NTSC類似,但有細微差別。

選擇合適的色域取決於具體的應用場景。例如,如果需要進行專業的圖像編輯或打印,則可能需要支持Adobe RGB色域的顯示器;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sRGB色域通常已經足夠使用。

△E

△E(Delta E)是一個用來量化兩種顏色之間差異的指標。它通常用於描述顯示器、打印機或其他色彩再現設備的色彩準確度。△E 的值越小,表示兩種顏色之間的差異越小,即色彩再現越準確。

△E 的含義

  • 定義:△E 是一個數值,表示兩個顏色在三維色彩空間中的距離。

△E 的意義

  • 色差感知:一般來說,人眼可以感知的最小色差約爲 △E ≈ 1 或更小。

  • 色準評價:在顯示器或打印機領域,△E 的值用於評估設備的色彩準確度。例如,△E < 2 通常被認爲是良好的色準,而 △E < 1 則被認爲是優秀的色準。

  • 色彩管理:△E 也被用於色彩管理系統中,幫助調整和校正設備的顏色輸出,以達到一致性和準確性。

應用場景

  • 顯示器:在顯示器行業中,△E 用於評價顯示器的色彩準確度,尤其是在專業級別的顯示器中。

  • 印刷:在印刷行業,△E 用於保證印刷品的顏色與原始設計儘可能一致。

  • 攝影和圖像處理:在攝影和圖像處理領域,△E 有助於確保圖像的顏色在不同的設備和媒介上保持一致。

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指的是屏幕上像素的數量,它決定了顯示器能夠顯示圖像的清晰度和細節程度。屏幕分辨率通常以水平像素數乘以垂直像素數的形式表示,例如1920x1080。

屏幕分辨率的組成部分

  • 水平像素數:屏幕寬度方向上的像素數量。

  • 垂直像素數:屏幕高度方向上的像素數量。

分辨率的影響

  • 圖像清晰度:分辨率越高,單位面積內的像素越多,圖像看起來就越清晰細膩。

  • 顯示內容大小:分辨率越高,相同尺寸的屏幕上可以顯示更多的內容,但每個單獨元素(如文字和圖標)可能會顯得更小。

  • 屏幕密度:屏幕密度(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數)是衡量屏幕清晰度的一個重要指標。PPI越高,圖像看起來越精細。

常見的分辨率類型

  • HD (High Definition): 通常指1280x720像素的分辨率,也稱爲720p。

  • FHD (Full High Definition): 1920x1080像素的分辨率,也稱爲1080p。

  • WQHD (Wide Quad High Definition): 2560x1440像素的分辨率,也稱爲1440p或2K。

  • UHD (Ultra High Definition): 3840x2160像素的分辨率,也稱爲2160p或4K。

  • 8K: 7680x4320像素的分辨率,是當前最高端的分辨率之一。

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分辨率選擇

  • 桌面顯示器:常見的分辨率包括1920x1080 (FHD) 和 2560x1440 (WQHD)。對於設計師、攝影師等專業人士,更高分辨率如4K (3840x2160) 可能更爲合適。

  • 筆記本電腦:由於屏幕尺寸較小,分辨率通常選擇1366x768 (HD) 到 1920x1080 (FHD),高端型號可能會採用更高的分辨率。

  • 智能手機:現代智能手機通常配備高分辨率屏幕,例如1080p (1920x1080) 到 1440p (2560x1440) 甚至更高。

分辨率與屏幕尺寸的關係

  • 像素密度(PPI)是衡量屏幕清晰度的重要因素。PPI越高,屏幕上的圖像就越細膩。

  • 對於給定的屏幕尺寸,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像素密度越大,圖像更加清晰。

  • 對於給定的分辨率,屏幕尺寸越大意味着像素密度越低,圖像可能會顯得不那麼細膩。

選擇合適的分辨率

  • 在選擇顯示器或設備時,應考慮使用場景和個人偏好。例如,如果你經常進行圖形設計工作,可能需要一個高分辨率的顯示器來獲得更好的細節表現;如果你主要使用的是文字處理軟件,較低的分辨率可能就足夠了。

  • 對於遊戲愛好者而言,高分辨率結合高刷新率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 如果你的工作涉及視頻編輯或觀看高清內容,4K或更高分辨率的顯示器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屏幕分辨率是影響顯示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選擇合適的分辨率可以根據你的需求和預算來決定。

獨顯直連

獨顯直連(Discrete Graphics Direct Connect)是指將顯示器直接連接到獨立顯卡(簡稱“獨顯”)上的技術或配置方式。這種方式下,顯示器的數據傳輸不經過主板集成顯卡或其他任何中間環節,而是直接與獨立顯卡通信,從而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更高效的資源利用。

獨顯直連的優勢

  1. 性能提升:獨立顯卡通常擁有比集成顯卡更強的圖形處理能力,因此獨顯直連可以充分利用獨立顯卡的性能,提高遊戲、圖形渲染等應用的速度和質量。

  2. 減少延遲:數據不需要經過額外的轉換步驟,減少了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延遲。

  3. 優化功耗:在不需要高性能圖形處理的情況下,可以關閉獨立顯卡以節省電力,而在需要時再啓用,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系統的整體功耗。

  4. 增強穩定性:減少中間環節有助於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實現方式

獨顯直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1. 物理連接:將顯示器的視頻輸出線(如HDMI、DisplayPort等)直接連接到獨立顯卡的接口上。

  2. BIOS/UEFI設置:一些主板支持在BIOS/UEFI設置中選擇默認啓動的顯卡。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設置系統啓動時優先使用獨立顯卡。

  3. 硬件開關:部分主板上可能會有專門的開關或跳線,用於手動切換顯卡的使用。

使用場景

獨顯直連通常用於以下場景:

  • 高性能遊戲:遊戲玩家通常需要高性能的圖形輸出,獨顯直連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 專業圖形處理:設計師、工程師和其他專業人員在進行圖形渲染、視頻編輯等工作時,需要高質量的圖形輸出。

  • 多顯示器設置:對於需要同時使用多個顯示器的工作站,獨顯直連可以提供更多的顯示器接口,並且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錢包與電腦品質的零和博弈

性能強勁、顯示效果好、功能全面的電腦普遍很貴,但你的錢包可不答應。但是便宜的電腦你又看不上。這番糾結何必呢?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當你熟練使用電腦後,電腦就是你的忠實助手,符合你需求的助手纔是真正的得力助手。

舉例分析

聯想拯救者R9000P 2023近年來一直非常火爆,讓我們詳細分析一下聯想拯救者R9000P 2023這臺遊戲筆記本電腦的各項特性:

屏幕素質

  • 顯示屏幕:16英寸的顯示屏,採用京東方面板。

  • 分辨率:2560×1600(2.5K分辨率)。

  • 刷新率:240Hz,適合高性能遊戲和流暢的動畫體驗。

  • 響應時間:3ms,快速響應,減少畫面撕裂和模糊。

  • 亮度:典型亮度值爲500nits,適合在各種光照條件下使用。

  • 色深與色域:支持10bit色深,100%sRGB色域覆蓋,提供了豐富的色彩層次和鮮豔的顏色表現。

  • HDR:支持HDR400顯示效果,可以呈現更廣泛的亮度範圍和更深的黑色。

  • 調光方式:全程DC調光,無閃爍,減少眼睛疲勞。

  • 其他特點:屏幕採用三面窄邊框設計,屏佔比高,頂部有手動關閉功能的攝像頭,最大開合角度180°,屏幕穩定。

CPU性能

  • 處理器:可選銳龍9-7945HX或銳龍7-7745HX。

  • 銳龍9-7945HX:定位爲超高性能遊戲、專業創作性能以及多任務處理能力。

  • 銳龍7-7745HX:同樣具有強大的性能,適合遊戲和日常高性能需求。

  • 性能測試:根據評測,銳龍9-7945HX在單烤FPU 30分鐘後,主頻穩定在4.550GHz,封裝功耗約爲107.66W,溫度約爲90.9°C。

屏幕分辨率

  • 分辨率:2560×1600,提供清晰細膩的畫面,適合圖形設計、視頻編輯和遊戲等高分辨率需求。

顯卡

  • 獨立顯卡:配備了140W滿功耗的RTX 4060獨立顯卡。

  • 直連情況:支持獨顯直連

續航情況

  • 電池續航:80瓦時,續航時間視實際使用情況決定

散熱情況

  • 烤機測試:在AIDA64單烤FPU 30分鐘後的測試中,CPU的溫度穩定在90.9°C左右,這表明散熱系統能夠在長時間高負荷運行下保持一定的溫度控制。

是否帶有小鍵盤

  • 小鍵盤:包含數字小鍵盤。全高方向鍵。

接口數量與豐富程度

  • USB接口:USB3.2 Gen1*4 、USB-C*1

  • 其他接口:電源接口、千兆網口 、HDMI2.1 、3.5毫米耳機接口

  • 雷電接口:沒有配備雷電4接口,這可能會影響高速數據傳輸和擴展能力。

總的來說,聯想拯救者R9000P 2023是一款專爲遊戲和高性能計算設計的筆記本電腦,具有出色的屏幕素質、強大的CPU和GPU性能。從已有的信息來看,這款筆記本在遊戲和圖形處理方面表現出色,具備良好的性能釋放能力和穩定的散熱設計。對於需要高性能圖形輸出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結語

相信讀者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後有所收穫,具備了自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電腦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產品更新迭代迅速,讀者在選購電腦時還應參考上文未提及的其他參數,這裏就不再贅述。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