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主機還得看NUC! 一手把握的高性能:華碩ASUS NUC 14 PRO+評測

這幾年NUC/迷你主機的產品又突然爆火,我作爲一個資深的數碼玩家,也買過玩過不少的迷你主機產品。

關於這種mini主機,我第一個想到的是14年初我玩過的Intel NUC。當年,這種NUC迷你主機電腦主打穩定低功耗,性能釋放非常有限,適合用在工控設備上。

誰曾想多年過後,迷你主機已經擁有了不輸高性能筆記本的性能釋放,CPU滿載45W、54W的迷你主機產品比比皆是,真的讓人感慨技術的進步。

入手古早NUC十年後的今天,我又入手了NUC的新作:

華碩ASUS NUC 14 PRO+(Ultra 7版)

它完美的將Intel最新一代移動端處理器酷睿Ultra 7 155H塞到了巴掌大的精緻機身內,並且擁有70W+的性能釋放(Ultra 9版有115W的性能釋放)。

同時,全金屬外殼+模塊化免螺絲拆裝設計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優秀的工業設計和結構設計讓我嘖嘖稱奇,我覺得這是非常完美的迷你主機形態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它有多好:

禮盒開箱

包裝寫明瞭它的型號NUC 14 Pro+,以及NUC新的歸屬:華碩ASUS。

沒錯,現在NUC產品屬於華碩,品質上更加堅若磐石了。

禮盒包裝設計非常精巧,打開後,NUC主機和配件盒子位列兩側。

內容物全家福如上:

包含主機、120W電源適配器、電源線和顯示器VESA背掛架(包含螺絲),以及一枚Intel的貼紙。

反正,就是該有的都有了,連直接掛載在顯示器背後的套件都有了,真夠貼心。

萬物始於顏值

小巧迷你的華碩ASUS NUC 14 PRO+,放在顯示器下方非常乖巧,幾乎不可見。

它有多小呢?

我可以毫不費力的一手把它握住。

外觀方面,這款使用陽極氧化鋁金屬外殼的迷你主機非常小巧、精緻,視覺效果相當優雅,而且表面摸起來細膩柔和。

這就是Windows迷你主機裏最好看的設計之一了吧。

不止好看,它的機身材質用料也相當可以,從側邊散熱孔就能看出金屬殼子有多厚了,這也讓它異乎尋常的結實,穩固性相當不錯。

接着來看

接口

機身正面配備了2個USB-A(10Gbps)、1個USB-C(20Gbps)、以及一個開機鍵。

接U盤和移動固態硬盤都很快。

背面有兩個雷電4接口(USB-C形態),支持滿速40Gbps和視頻輸出(可以跑滿我的4K160Hz顯示器),非常強力↓

而且還支持雷電4接口的外接顯卡套件,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試一下。

2個USB-A分別是10Gbps和USB2.0,前者接移動硬盤,後者可以接無線鍵鼠。

另外兩個HDMI接口支持4K60Hz輸出,搭配2個雷電4接口,可以實現4屏異顯。

還有一個2.5G以太網口,可以穩定的聯網。

華碩ASUS NUC 14 PRO+接口配置,其實遠超所有筆記本了,這就是迷你主機的優勢:迷你身形+強擴展性。

免工具拆卸設計

這是我見過的、設計最棒的迷你主機底殼了。

它在理念上,完全摒棄了工具和螺絲,全靠易於操作的開關和卡扣將底殼與金屬機身連接在一起,拆卸和安裝起來異乎尋常的輕鬆。既節省了時間、減少了拆裝時的人身安全隱患,也更優雅。

開啓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散熱風扇模塊,根據上面的指示:Pull up,將其提起↓

沒想到吧?風扇竟然是可以輕鬆提起的模塊。

提起後,就能看到內存插槽和M.2 SSD硬盤接口了。

我給它安裝了16GB DDR5 5600 x2組成了雙通道共32GB的內存。

同時安裝了一根2280大小的PCIE4.0的NVMe協議固態硬盤。除此之外,還有額外的一個2242格式的M.2接口,可以再裝一根。

基礎配置解析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155H,使用了代號爲Meteor Lake的架構,是目前最新一代的Intel移動端標壓處理器,它在能耗比、核顯性能以及AI性能方面相比上代有不俗的提升。它也首次集成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AI引擎核心也正式開始普及了,如AI降噪等端側AI應用可以在沒有獨顯的設備上搞起來了。

而這臺華碩ASUS NUC 14 PRO+搭載的Ultra 7 155H是中高端型號,擁有16核心22線程,包括6個性能核心(P核)、8個能效核心(E核)和2個低功耗能效核心(LPE),最高睿頻4.8GHz,配備了24MB三緩。相比與之接近的Ultra 5 125H,155H多了2個性能核心和6MB三緩,在睿頻上也高了一些。

核顯:Ultra 7 155H集成了銳炫Xe-LPG,擁有8個Xe核心,頻率爲2.25GHz。在覈顯性能上,Intel終於來了一次強力飛昇,讓這一代的Intel核顯可以真正的玩遊戲大作了。

無線連接:可喜可賀,這款迷你主機用了Intel AX211網卡。它支持WiFi 6E和藍牙5.3,這也算是高端無線WiFi模塊了,速度和延遲表現都很不錯,,華碩ASUS NUC 14 PRO+用料也是挺良心的。

理論性能測試

(以下測試均在BIOS開啓PL的性能模式下測得,供參考)

安裝華碩管家

安裝好系統後,我推薦各位先去安裝MyASUS(華碩管家)。

這個工具可以讓我們對機器做一些個性化的設置,其中風扇模式的設定,可以在不進入BIOS的前提下,對機器的性能釋放做調整,無論追求安靜或高性能,都能輕鬆設定。

其他諸如系統診斷等,方便我們找到系統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以及崩潰的原因和解決方案等,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性能釋放和散熱

這臺迷你主機給CPU的供電和散熱相當寬鬆,烤機過程中,可以穩定在70W左右,且CPU溫度不超89攝氏度,全程沒有降頻,性能釋放非常厲害。很難想象這是單風扇壓Ultra 7所能達成的表現,有點東西!

接着來看跑分

測試跑分和對比

魯大師

總分132.9萬分,擊敗了全過77%的用戶。

其中,處理器得分72.3萬,核顯得分15.3萬。

與其他的處理器對比(統計數據由本人測得,存在一定誤差,僅供參考,下同)↑

作爲一臺迷你主機,這個表現相當厲害了。當然,娛樂大師的分數僅供娛樂參考之用,而且新版魯大師的評分規則發生了改變,參考意義進一步降低,我們接着看:

CPU-Z跑分

華碩ASUS NUC 14 PRO+在CPU-Z中,處理器單核跑分738.8,多核跑分8254.1。這個分數達到了2023桌面旗艦處理器i9-13900K的50%以上,表現相當亮眼。

CPU-Z跑分和同級的處理器對比如上

3DMark Time Spy測試

3DMark的Time Spy測試主要測試的是整機在2K分辨率下的DX12遊戲性能,搭載Ultra7 155H的華碩ASUS NUC 14 PRO+綜合得分3955,GPU得分3550。

這個得分約等於搭載7940H和RTX4070顯卡遊戲筆記本性能的1/3。非常漂亮!

3D Mark CPU Profile

這個測試項目考驗的是CPU性能,包含了從單線程、多線程的CPU性能。

以14900K爲對比基準,華碩ASUS NUC 14 PRO+的Ultra 7 155H,在多線程、單線程性能上,約爲14900K的50%~75%。

而大多數遊戲對多核、多線程利用率超級低,最大線程的應用狀況很少會出現在遊戲裏面,只有剪輯、渲染等應用纔會利用到多線程或最大線程數。

可以理解爲,華碩ASUS NUC 14 PRO+的Ultra 7 155H與臺式機的i9-14900K相差3成左右,辦公性能上最多差5成。這個表現相當厲害!

Cinebench R23

Cinebench主要通過渲染場景的方式,來測試CPU的極限性能和穩定性。

搭載Ultra7 155H的華碩ASUS NUC 14 PRO+,多核18014、單核1747的得分表現相當厲害,小幅超越了8845HS處理器的得分。

與其他處理器的數據對比如上。

Cinebench 2024

Cinebench 2024採用了全新的機制,華碩ASUS NUC 14 PRO+搭載的Ultra7 155H多核跑分1049,單核跑分105。其中,多核跑分比8845HS多了20%,表現相當不錯。

Geekbench

Geekbench測試了CPU的運算能力分數和GPU的openCL分數,反映了各自的性能。

搭載Ultra7 155H的華碩ASUS NUC 14 PRO+在Geekbench CPU測試中,測得了單核1739、多核13039的分數。

在Geekbench GPU OpenCL跑分中,得分34204。

與其他處理器的數據對比如上。

實際生產力測試

測試項目

PCMark得分

PCMARK 10測試的是整機的生產力性能,華碩ASUS NUC 14 PRO+綜合得分爲6502分。

在PCMARK 10的在線結果評比中,這臺迷你主機的得分好過84%的機型,與之相似的高端商務辦公筆記本(i7-1360P處理器)得分比它少了1000多。

這個分數受內存影響較大,所以數據僅供參考。

我們接着看:

Blender 3D渲染

Blender軟件裏,官網提供的Car Demo用純CPU渲染。

華碩ASUS NUC 14 PRO+耗時2分11秒(時間越短、性能越好)。

作爲對比,AMD桌面端旗艦CPU R9 7950x用時60秒(數據來自極客灣);

AMD 7840H的渲染用時2分46秒;

AMD 8845HS的渲染用時2分33秒;

Ultra 7 155H的渲染速度槓槓的!

Adobe Media Encoder視頻編碼性能

接着來看一下視頻轉碼。

使用Adobe Media Encoder 2025對一個用索尼A7R2拍攝的、13分多鐘、H264格式、100Mbps的4K視頻轉碼,目標格式爲H265、35Mbps、4K(預設4K UHD)。以同樣的視頻、同樣的輸出參數來測試轉碼速度,這個主要考驗的是處理器的視頻編碼性能:

華碩ASUS NUC 14 PRO+搭載的Ultra 7 155H,使用硬件編碼,耗時4分。

比我之前測7840HS所得的成績快了1分鐘左右,比M1 Pro芯片的MacBookPro快了3分鐘!牛!

需要指明的是,視頻轉碼性能與內存、硬盤相關,尤其是硬盤的讀寫性能,會影響到數據結果,所以以上數據可以參考。

7-Zip基準測試

7-ZIP解壓縮軟件的基準測試功能,可以反映出電腦日常的辦公運行效率,對CPU和內存的性能非常敏感,僅供參考:

總體評分92.086GIPS,這個成績,約等於我14900K+48GB DDR5 8000臺式機的一半。很厲害!

辦公性能小結

以上的測試可能有點不嚴謹,但對於大家的購買決策也有足夠的參考性。

在實際的辦公和日常使用體驗上,華碩ASUS NUC 14 PRO+幾乎沒有短板,應對不是特別重的辦公項目,這臺NUC可以完美替代大部分的辦公檯式機,拿來Ps、Illustrator作圖、Pr剪個4K短劇、Excel操作巨型表格肯定沒問題,即使3Ds Max、UE、Creo等3D建模工程軟件也能一用,畢竟核顯性能在這兒擺着呢。

遊戲性能測試

Intel Meteor Lake這一代,在覈顯上進步巨大,所以這麼好的核顯,除了生產力,當然要拿來打遊戲啦!

測試項目

極限競速地平線4

1080P+默認中畫質,平均幀70.6!性能很不錯啊。

再來看續作

極限競速地平線5

同樣是1080P+默認中畫質,平均幀52.6!玩起來還是挺流暢的。

再來看大熱的

黑神話:悟空

TSR 等級50,默認低畫質,開啓幀生成。

平均幀率51,最低幀46,

可能有的博主說這個幀率很流暢,但我的觀點是流暢但延遲較高,對於動作遊戲來說,操作延遲高,體驗會差一些。我的結論是能玩,但不太合適。

崩壞:星穹鐵道 啓動

1080P+中畫質,流暢60幀無壓力。中間會有部分段落幀數較低,主要是因爲網絡延遲導致。

反恐精英2

1080P+中畫質,平均幀116,玩起來沒啥問題,流暢度足夠休閒玩家玩了~

永劫無間

1080P+自動優化設置(大概是低和極低),幀數可以穩定在60左右,畫質還湊話,但絲滑度可以的。

遊戲性能小結

從上面的測試可以得出,這一代的Intel處理器核顯提升非常明顯。

(用迷你主機玩永劫,不影響我拿不朽榮光)

在1080P分辨率下,搭載Ultra 7 155H的華碩ASUS NUC 14 PRO+可以在中低畫質下流暢運行主流電競遊戲和3A遊戲大作了。如果對遊戲的幀率和畫質要求放寬一些,這個迷你主機的遊戲性能足夠咱們玩各種遊戲了。拋開畫質,遊戲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纔是最重要的!

購買建議

其實NUC/迷你主機發展了這麼多年,在性能和定位上已經進化了很多,現在的迷你主機,如我手裏這款華碩ASUS NUC 14 PRO+,完全可以擔當起辦公主力機的角色了。它輕巧不佔空間,低功耗+全接口配置也帶來了更安靜、更節能環保的使用體驗,家用常年開着不心疼電費、商用更能節省電費以及擴展塢的費用。

何況華碩ASUS NUC 14 PRO+標杆級的性能釋放非常兇猛,無論是常規辦公,或稍微重點兒的工作任務,這臺迷你主機的性能表現要比很多同處理器的筆記本強很多,能效比也遠超臺式機,在各方面其實都很強力。

無論家用商用,穩定性和完善的售後保障遠比一切重要,作爲國際一線大廠華碩的產品,NUC 14 PRO+不僅在品質上更有保障,3年有限保修的售後服務也有諸多優勢,讓咱們用起來也跟安心。

雙十一期間,各位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蹲一蹲,可能會有驚喜~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