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TX、MATX、ATX到E-ATX,首先這套標準實際上是主板的尺寸標準,所以當我們說到比如ITX機箱的時候,實際說的是一個“能裝的下ITX尺寸主板的機箱”。幾個不同尺寸的主板的尺寸對比如下:
因爲螺絲孔位是兼容的,所以支持大一號主板的機箱,也同時兼容比它小尺寸的主板。也可以看到,ITX其實不是最小的版型,只是我們日常DIY的起始一般是從ITX起步的。
在實際生活中,95%乃至98%(無法統計,所以是主觀估計,懂那個意思就行)以上的例子裏,ITX機箱<MATX機箱<ATX機箱<E-ATX機箱,但上面也說了,ITX機箱只意味着能塞進ITX主板的機箱,所以假設我主板空間留的小,但是有其他功能,比如作NAS使用或者挖礦使用,那麼這個ITX機箱也是可以很大的,當然,這些是特例,正常情況沒必要,所以上面說95乃至95%。
之所以一定要把主板和機箱的尺寸概念分開,是因爲機箱是一個整體,並不是只承載主板,所以圍繞着主板尺寸,其實機箱的大小出入挺大的。
在繼續詳說機箱之前,先認一認一些特別的東西,這些都是選擇ITX小機箱可能會需要用到的。
1U/FLEX電源
這類電源是最小的,用在極致尺寸的ITX上比較多。但市面上的價格參差不齊,主要是需求少,走量就少。一些很便宜的,是拆服務器的電源模塊改造得來的。未經專門改造,或者不是專門出的靜音版的1U電源都很吵,主要是因爲它用的4cm的風扇,小尺寸+大風量,所以噪音就比較明顯。
SFX/SFX-L電源
比標準電源小一些,但比1U電源大。SFX的標準尺寸是100mm x 125mm x 63.5mm,SFX-L是比SFX寬一些,長度一樣。作爲對比,標準的ATX電源,150mm x 86mm,其長度則不一定,目前140mm居多。
下壓式散熱
下壓式散熱是把熱風往下吹走,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爲了高度妥協,並非是這樣散熱效果更好。通常同樣價格下,同價位的塔式散熱遠比下壓式的散熱效果好。
半高顯卡/擴展卡
就是隻有標準PCI插槽一半高的插槽,接口可以是PCIe也可以是PCI。可選配件比較窄,但是聊勝於無,比徹底沒有槽位要好一些。
ITX機箱
ITX機箱實際上是最博雜,在結構上玩的比較花的尺寸。咱們從小往大了說。
第一種是外置DC電源,就和筆記本一樣,拖着一坨電源,這種因爲無法供應太大瓦數,所以通常都是較功耗相對較低的平臺。這個純賣機箱的,很多都是定製或者私人設計的,量產比較有名的是華擎的Deskmini系列,是機箱+電源+主板一起賣,屬於“準系統”。
稍微大一點點,就是電源內置,用了上面提到的1U電源,不提供獨顯位置,比如迎廣的肖邦,就是這類的比較經典的型號。1U電源正常是比較貴的,並且比貴更糟心的是因爲用的是4cm風扇,噪音十分感人。
再大一點,就開始有支持半高顯卡的機箱。
這個時候的機箱大小,其實已經開始有各種奇怪的組合。
比如橫置顯卡的銀欣米羅8,銀欣後出的幾款,比如小烏鴉也是類似的結構,不算絕對的小,但是因爲橫置,而可以在機箱做薄的情況下,塞下普通尺寸330mm長的顯卡。
比如最主流的A4結構,因爲分成了雙艙,用延長線來連接顯卡,所以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空間,而且即便顯卡佔用的槽位較大,也不會對體積造成太大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奇葩機箱,就像上面說的一樣,ITX機箱只是能裝ITX尺寸主板的機箱,並不意味着它一定小,所以就有了,比如迎廣的A1,就屬於“小胖墩”,頂部支持無線充電是它的特色之一。
比如裝出來如同“高塔”的追風者PK217。
當然,ITX本來就是裝機的人裏相對較少的羣體,而不爲了尺寸而裝ITX的人就更是小衆中的小衆,所以像PK217這種機箱,裝的人極少。
還有則是像喬斯伯N2這種NAS機箱,它特殊是因爲它下面那麼大,主要是空間都留給了3.5英寸硬盤(5個盤位)而頂部則是ITX和一個半高的PCIe擴展位(主要給網卡擴展用)。NAS大多是類似這種結構,主要是因爲硬盤位的體積天然無法縮小,所以無非是主板在頂部、側面。
介紹完常見的結構,總結一下ITX機箱的特色:
大體上裝ITX主要是爲了節約空間,但是不絕對
ITX機箱因爲銷量較小,通常價格都比差不多質感和質量的MATX、ATX貴
受限於空間,ITX如果用的是專用的電源(1U、SFX)、加上ITX主板也是最貴的,再加下壓式散熱起步價格就更高,一臺主流主機的綜合成本會比差不多配置的MATX主機貴出去20%~50%(粗略估計),當然,越高端倒是反而差距越小
因爲天然的空間原因,加之擴展性主要來源是主板,所以ITX裝機的擴展性通常是最差的
ITX之所以越來越受歡迎,在於性能越來越過剩,所以很多主流需求很容易被滿足。同樣的i7,如果不超頻,且散熱條件滿足,並不會因爲裝在ITX機箱裏面,而比裝在大機箱裏弱。但體積小的體驗感卻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知
ITX機箱裝機因爲尺寸小,所以走線會更麻煩,不推薦新手直接上ITX,比大機箱要裝機麻煩
MATX機箱
依然是上述的內容:MATX主板意味着能裝入MATX尺寸的主板,因爲MATX多了PCIe插槽以下的部分(如圖),而寬度也比ITX大,所以能裝進MATX主板的機箱的尺寸,多多幾個PCIe的槽位,同時機箱的最小長度也需要相應增大。
MATX是最主流的裝機選擇,因爲幾乎都是標準間,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加錢的部分,所以它能夠在尺寸、價格、擴展性上有一個最好的平衡。
還是從比較“極限小”的MATX機箱講起。因爲MATX主板的尺寸是245mm x 245mm,所以不存在比這個尺寸還小的MATX機箱。(*注:這裏和後文提到的“極限”都是指在基本結構上沒有太大的可折騰的空間了,並不是指連幾mm都不能再縮小了)
像下面這種就是面積上的極限,因爲也就比主板多了一層風扇位和餘量。電源放到了主板上面,節約了前面的空間,但也讓最大的CPU散熱高度急劇下降,只能上下壓式或者水冷。也有用1U電源來偷空間的,比如佑澤L1,就用1U電源,從而同樣減少了電源佔用的空間。
以喬斯伯松果D31來說,這屬於比較好的兼顧小尺寸的MATX機箱的例子,363mm的高度看起來挺多,但畢竟包含了很厚的風扇位、走線空間、餘量,而且是從腳墊底部開始算,所以已經算是比較極限了。它的電源就放在機箱前部。
市面上最多的,則是下面這種結構,電源下置,高度其實也就40cm或者略多一點。其結構就更加簡單了,走線、安裝難度也小很多。
像如今比較流行的“海景房”,其實本質上結構類似,但是把電源移到了背後,機箱就實際變得更寬了。
MATX更大了,但是因爲空間的下限擺在那裏,反而結構上的花樣少了。
總結一下MATX機箱:
MATX在兼容性、體積、價格上平衡的最好,也是比較推薦的裝法。
MATX主板比ITX多了2個內存插槽(ITX通常只有2個,特殊妖板不算),PCIe位比ITX多了個槽位,擴展額外的萬兆網口、雷電口、固態等等就更加方便了。
MATX除非是買極限小的,否則裝機和理線難度都不算高,對新手算比較友好。
ATX機箱
ATX是最常見的尺寸之一,主要是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專業工作者或者是發燒友,ATX都能夠滿足需求,實用性很好。唯一缺點就是太大,搬動起來就不如上面的ITX和MATX那麼方便。
其實從高度上,它的尺寸主要是增加了額外的PCIe插槽,所以機箱的高度上,ATX機箱雷打不動的至少要比類似結構的MATX多60mm。
還是先從較小的說起,喬斯伯RM2是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個小型的ATX機箱,它也是如上面的MATX一樣,電源放到主板上方,這樣做到了機箱的長度和高度都能夠比較小。但是缺點很明顯,CPU散熱高度限制在95mm,且機箱內走線很難看。
一般的ATX機箱的尺寸擺在那裏,所以一般的是不需要去“偷”空間。所以下面這種結構是最常見的,也算式最實用的一種。
如果爲了外觀,也有和上面的海景房一樣的把電源藏到後面的“包豪斯”,機箱會更寬,但是不會顯得特別的高,視覺上更勻稱一點。
E-ATX機箱
其實E-ATX的機箱還算常見,但是E-ATX的主板卻不算常見,主要還是消費級的產品裏,ATX已經足夠滿足99%以上對擴展性的需求了,所以E-ATX大多在HEDT(High End Desktop,高性能桌面平臺,可以理解爲準專業)、服務器平臺上存在。
這裏順便提一嘴,原來機箱其實有自己的大小稱呼,比如全塔式、半塔式、mini塔,但是因爲過去式按照光驅位,比如全塔有4個以上光驅位,加之和主板的聯繫不強,不易區分其最大主板尺寸,所以用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另外E-ATX相對於ATX,主要增加的其實是寬度,所以實際上很多較大的ATX機箱,都能夠同時兼容E-ATX。E-ATX(305mm × 330 mm)vs. (305mm × 244 mm),這6cm不算是太大問題。所以E-ATX機箱,它的PCIe槽位通常還是那麼多,並不會比ATX機箱多,只是機箱會更長。通常來講,玩這個尺寸板子的人,都是爲了極致的擴展性,是用來裝幹活工具的,所以空間多到浪費不重要。
總結
這些是你在選擇一款機箱之後就同時決定了的東西:
CPU的高度
電源的類別和尺寸(1U/SFX/SFX-L/ATX)
顯卡需要幾個槽位和最長的顯卡長度
3.5英寸機械硬盤盤位數量(2.5英寸SATA固態其實也是,只是如今用的少了不用提)
最大的水冷尺寸(120mm、240mm、280mm、360mm、420mm)
這些不是由機箱決定的:
內存插槽數量
M.2固態的插槽數量
支持的USB數量、核顯接口、網口數量
適配的CPU和GPU型號
最後說一下整體的總結:
機箱的價格和尺寸沒太大關係,貴與不貴,通常在於其材質、厚度、品牌和設計以及附加功能等等。但是通常情況下,同樣材質,ITX機箱要略貴一些。
機箱除了散熱以外,對性能的影響微乎其微,之所以買較好材質或者較厚材料是因爲較厚的時間長了不容易變形,不至於每天看着煩。
最常見的機箱材質是鋁合金和鐵,鐵機箱相對而言會更重一些,但同樣不絕對,因爲有的機箱可能會外殼用鋁,但是內部用鐵,加之用料紮實,就會很重。
機箱的散熱效果和尺寸的有關係的,但是不絕對,對於ITX小機箱,散熱不好主要是空間小,加之很多的散熱裝備比較有限(下壓式的不如塔式)。但是MATX及以上,只要都是用一樣的塔式散熱,且風道暢通,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有一部分機箱是專爲水冷設計的,主要是它沒設計好風道,所以對於風冷散熱就不太友好,效果就比較差。
機箱的尺寸,和硬件的尺寸也是息息相關的,通常最好是選差不多合適的硬件,然後選個能裝下它的機箱。
比較適合一般消費者的尺寸是MATX和ATX,MATX已經足夠滿足至少90%以上的需求,剩下的發燒友以及媒體工作者有很多額外的擴展需求可以考慮ATX。ITX好玩,但不建議新手直接嘗試。
如果你對尺寸有剛需,那麼嘗試ITX也無不可,不用去過於擔心性能問題。“ITX鋼炮”也挺常見的。
2024年之後選東西,有沒有TypeC挺重要的,但是主要前置全功能TypeC需要主板有對應的接口才能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