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曾逛一帖子,發表了“盤絲洞四妹已嫁人”的觀點,原因在於六姐妹中屬她是【盤發】
而,盤發在古代視爲:”已爲人妻的意思。“
中文網大多引用
古人云:“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 出閨閣,盤髮髻”。
但,遍尋中外都無此詩篇來源,應是現代網文小說作者杜撰出的詩詞。
不過,禮記確有記載,婚嫁時女子的裝扮。
《禮記·曲禮》說:“子許嫁,笄而字。”
女子是在許嫁之後舉行笄禮、取表字。
《禮記·雜記》:“女子十有五年許嫁,笄而字。
中國古代女子到15歲時便舉行”成人禮“,也便是:笄禮
笄爲一種飾件,用來固定髮髻,是根細長釺子,一頭銳,一頭鈍,鈍的一頭有突出的裝飾,稱爲首部。笄是髮簪家族的鼻祖。笄的首部簡單樸素。後來的簪、釵等皆是在笄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加“笄”(又叫“及笄”),成爲了漢族女性成人之禮的禮儀之名。
男子”成人禮“則是20歲時,行冠禮,相關流程這裏就不詳細贅述。
《禮記·冠義》曰:“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女子到15歲施行笄禮後,也便對外宣告”已到婚嫁年齡“,隨時可以許嫁他人。
許嫁”後必行笄禮,若事前已行過,便無需再行,而許嫁後所行笄禮,稱“許嫁笄”。
而遲遲未許嫁的女子,最遲到二十歲,不論有沒有許嫁,都要行笄禮以正式確認其成年。
秦漢之後,笄改稱爲簪,並不影響成人禮施行。
《說文解字.竹部》:「笄,簪也。」
《字彙.竹部》:「笄,簪也,所以固髮者。女子年十五而笄。」
四妹的髮型是高髻,偏向魏晉南北朝元素,雖然唐朝也有高髻,但款型有些不太相稱。
左:DRAYQ提取模型、中:西漢高鬢,右:唐代"偏梳髻"
《二儀實錄》:“隋大業中,內宮多服半襟。即今之長袖也,唐高祖減其袖,謂之半臂。”
不過,四妹這件“半臂”,袖長及肩,卻身長過腰,遍尋中外皆無考究,結合腳部布條纏足樣式,應是【藝術化創作】
唐代《蜀錦纏枝寶花團窠花卉紋錦半臂》
某文章圖解
《說文.革部》:“男子帶鞶,婦人帶絲。”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複雜。
大抵可分兩類:
織物類,由各種絲棉麻織成、編成,統稱“絛帶”。
皮革類,由各種生、熟皮革製成,通稱“革帶”。
不同朝代的絛帶——直系法
而四妹的腰間的絛帶,捆綁在布腰帶上,不過模型的腰帶的寬厚,不似中原那般形制,倒是與和服有些相近。
漢樂府《陌上桑》: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
總的來說,四妹髮髻雖說盤發,但結合影神圖信息和笄禮並非同等與許嫁,婚嫁可能性極低。
至於其餘四姐妹已成年,爲何沒像四妹全盤起來?
其實,真實古代女子,頭髮大部分都是盤起來,少部分是綁馬尾,不會出現,後背披頭散髮,長髮飄飄的。
古裝劇 女子髮鬢
總之,影視劇和遊戲等藝術作品,爲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而進行的修改。
真實古代 女子髮鬢
喜歡這篇文章的,希望給個一健三連加🔋
爲了,把這篇文章寫出來,花了我好幾天功夫,搜查中外文章資料和視頻。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想說,但避免長篇大論,考慮閱讀感,便捨棄了,哪天想寫再出一片文章。
感興趣的也可以閱讀下,之前我寫的文章:神仙不穿白衣?古代視白衣晦氣不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