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石窟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爲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位於我國甘肅、山西、河南三省。其中甘肅有兩座,它們分別是:
(甘肅敦煌)莫高窟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這四大石窟都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各具特色,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古代美術史、雕塑史及佛教發展史繞不開的物質文化瑰寶。同時四大石窟也是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這四大石窟已經成爲了去甘肅山西河南三省旅遊的必去景點。
接下來將分別介紹這四座藝術寶庫:
莫高窟中心主體“九層樓”,始建於695年,後經修繕,內供奉世界最大室內盤腿而坐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
莫高窟(甘肅敦煌)
俗稱:千佛洞
位置:甘肅敦煌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
歷史背景: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特點:莫高窟集建築、雕塑、繪畫三者於一體,有洞窟735個(現存492個洞窟),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由於巖質不適雕刻,造像以泥塑壁畫爲主。窟形建制多樣,彩塑和壁畫內容豐富,系統反映了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
榮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壁畫:內容廣泛,包括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等形象,以及佛經中的各種故事和傳說。壁畫的風格多變,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展現出極高的藝術水平。
莫高窟壁畫
塑像:造型生動,神態各異,展現了高超的雕塑技藝。
泥塑佛像
藝術特點:
借鑑與融合:敦煌壁畫的藝術風格融合了中印、中亞等多種文化元素,形成了獨特的“敦煌風格”。這種風格既有印度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中原的寫實風格,是中西合璧的典範。
豐富的題材:從佛教故事到歷史事件,從宮廷生活到民間風俗,應有盡有。這些壁畫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資料。
獨特的造型:敦煌壁畫中的形象生動多樣,既有莊嚴肅穆的佛像,又有婀娜多姿的飛天;既有威武雄壯的天王,又有溫柔婉約的仕女。
色彩的魅力:敦煌壁畫的色彩運用非常大膽,那些鮮豔的紅、綠、藍、金等色彩,讓壁畫顯得更加生動和立體。
—————————分割線————————
麥積山石窟全貌,幾乎全雕鑿在近90度懸崖絕壁之上,憑藉凌空棧道到達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位置: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山鄉
歷史背景: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公元384年至417年),後經隋唐到明清歷代開鑿和重修。
特點:麥積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現存洞窟194個,泥塑石雕10632身,壁畫1300餘平方米。其顯著特點是洞窟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裏面的雕像大小各異,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懸崖上開鑿出佛像和大大小小的石窟,由懸空棧道連接,圖中大佛爲“西崖大佛”
榮譽:被譽爲“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是研究中國雕塑藝術的寶貴財產。
壁畫與雕塑:注重表現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風格獨特且多樣化。這裏的石窟多開鑿於懸崖峭壁上,因此具有一種天然的壯觀感。
麥積山第13窟,俗稱“東崖大佛”,高17米
藝術風格:
獨特自然景觀與精湛雕刻技藝的結合:麥積山石窟的石窟多開鑿於懸崖峭壁上,具有天然的壯觀感。同時,雕刻技藝也非常精湛,尤其是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更是生動傳神。
第133窟第9龕(kān)的北魏小沙彌,這個小沙彌身高不足一米,面部似一個不滿十歲的孩童,俯身去看他的臉,就會發現那可愛臉龐上甜甜的微笑,天真爛漫。
2.多元宗教文化的交融:麥積山石窟的藝術風格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宗教藝術風格。
—————————分割線————————
雲岡石窟,第五窟中央坐像,(俗稱雲岡大佛)高17米
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位置: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
歷史背景: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巨大的石窟羣,由北魏皇室開鑿。
特點: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大小造像5.9萬餘尊,附屬洞窟209個,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其雕刻技藝精湛,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各異,展現了北魏時期藝術風格的演變。
榮譽:與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爲世界三大石雕藝術寶庫。
造像:數量衆多,形式各異,包括佛像、菩薩、羅漢、力士等形象,以及佛經中的各種故事和傳說。造像的造型雄渾,氣勢磅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
浮雕:刻畫細緻,層次分明,展現了高超的雕刻技藝。
“曇曜五窟”開鑿於公元460,是雲岡石窟早期雕塑作品。五個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來佛像,象徵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藝術風格:
雄偉壯觀: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
不同時期風格各異: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石窟藝術“中國化”:中期石窟出現的中國宮殿建築式樣雕刻,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中國式佛像龕,在後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晚期石窟的窟室佈局和裝飾更加突出地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反映出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不斷深入。
雲岡石窟中後期華麗精美、富麗堂皇的石雕羣像,與早期渾厚壯觀的“曇耀五窟”對比強烈
—————————分割線————————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按照武則天形象塑造,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祕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爲“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位置: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上
歷史背景: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公元493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清等十多個朝代共計1400多年的建造和雕刻,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
特點:龍門石窟總面積約達1.9萬平方米,現存窟龕2300多個,刻有佛像10萬餘尊,石刻題記2800餘品。其造像生動逼真,形態各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其中,“龍門二十品”更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
龍門石窟大大小小密集的石窟羣
榮譽: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爲“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造像與壁畫:注重表現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風格自然流暢,富有生活氣息。內容也非常豐富多樣,包括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等形象,以及佛經中的各種故事和傳說。
盧舍那大佛近景,神祕的微笑
盧舍那大佛旁巨型金剛力士像
藝術風格:
清新自然:龍門石窟的造像和壁畫風格自然流暢,富有生活氣息。
融合外來文化:龍門石窟中的唐代造像精美、俊逸,佛像身軀豐滿挺秀,衣紋疏朗流暢。在追求立體造型的同時,又融合了外來文化的精華,把傳統的線條和裝飾性的藝術手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中國古代四大石窟的藝術風格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中國石窟藝術的瑰寶。
四大石窟不僅是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傑出代表,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藝術特點和文化價值,共同構成了中國石窟藝術的瑰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