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級遊戲開發者,歷屆GDC終身成就獎盤點

遊戲開發者選擇獎(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s,簡稱GDCA或GDC)是由國際遊戲開發者協會(IGDA,全球最大的非盈利遊戲開發者協會)主辦的年度遊戲評選獎項,旨在表彰遊戲產業的頂尖遊戲和開發者。 GDCA是遊戲界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獎項之一,也是全球遊戲業界最大的獎項之一,每年3月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衆多遊戲開發者會員評選出過去一年內最優秀的遊戲開發者和電子遊戲。

而GDCA每年的終生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只頒發給他們評選出的世界上最頂級的遊戲開發者

下面回顧GDCA歷屆終身成就獎得主:

第 1 屆GDCA終身成就獎 (2001)威爾·萊特

威爾·萊特(Will Wright)

Maxis 的首席設計師 Will Wright 於 1987 年與 Jeff Braun 共同創立了 Maxis。Will 於 1985 年開始製作《模擬城市 - 城市模擬器》。他使用複雜的技術找到了一種將逼真的模擬引入臺式 PC 的方法。

《模擬城市》於 1989 年發佈,大受玩家歡迎。該遊戲贏得了 24 個國內和國際獎項。1990 年,Will 與 Fred Haslem 共同設計了《模擬地球 - 生命星球》,這是一款基於詹姆斯·拉夫洛克 (James Lovelock) 的蓋亞理論的行星模擬遊戲。1991 年,Will 和 Justin McCormick 設計了《模擬螞蟻 - 電子蟻羣》,這是一種科學準確的蟻羣模擬。《模擬城市2000》和直升機飛行遊戲 《模擬直升機》 也是 Will 代表作的一部分。《模擬城市 3000 Unlimited》 是 1999 年最暢銷遊戲 SimCity 3000 的最終版本,延續了這一傳統。

Will 的遊戲《模擬人生》將計算機娛樂提升到迄今(2001年)爲止最個人化的水平,讓玩家掌控一羣模擬人的生活。這款廣受歡迎的遊戲於 2000 年 2 月發佈,已成爲一種文化現象,全球銷量超過 300 萬份,並獲得了無數“年度遊戲”的讚譽。它發佈了擴展包 Livin' Large,允許玩家將他們在《模擬人生》中的模擬家庭置於新的極端情況和環境中。

Will 已成爲世界上最成功的互動娛樂設計師之一。1999 年,他入選了《娛樂週刊》的“IT 名單”,評選爲“娛樂界最具創造力的 100 人”,以及 Time Digital 的“數字 50 強”,“當今塑造技術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第 2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2 年)中裕司

中裕司

作爲電子遊戲行業偶像和世嘉吉祥物索尼克的創造者,中裕司是日本SONIC TEAM的社長,該團隊開發了 《夢幻之星 Online》、《啾啾火箭隊》、《桑巴沙錘》 和 刺蝟索尼克系列等遊戲。

中裕司於 1984 年加入世嘉擔任程序員,此後不久,他領導了備受推崇的 F16 Fighting Falcon 和夢幻之星等遊戲的開發。之後他繼續爲經典世嘉遊戲 Outrun 和 太空哈利 貢獻了力量。

1991 年,中裕司被任命爲 SonicTeam 的總裁,該團隊的成立是爲了專注於開發由世嘉索尼克系列遊戲。中裕司領導了刺蝟索尼克系列的創作,並繼續爲世嘉遊戲機Dreamcast製作了紅極一時的《索尼克大冒險》和 《索尼克大冒險2》。

第 3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3 年)橫井軍平

橫井軍平

1965 年,山內溥聘請他維護任天堂裝配線上的重型機械,橫井軍平開始了他在遊戲業的職業生涯。1969 年,隨着任天堂擴展到玩具行業,山內溥要求橫井軍平爲聖誕節開發一款玩具。橫井軍平拿出了他在業餘時間開發的一項發明,稱爲“超級怪手”(孩子們可以通過擠壓兩個手柄來伸展玩具)。在第一年,此係列在全球售出 120 萬臺。

橫井軍平在任天堂的玩具開發工作中度過了接下來的幾年。最早的電子遊戲之一《乒乓》在美國取得成功後,一種新的娛樂形式引起了任天堂的注意。應山內的要求,橫井和他的研發部門(RD1)開始嘗試一種新的電子技術。橫井軍平設計了一系列名爲Game & Watch的掌上游戲,這是一款信用卡大小的視頻遊戲,配有廉價的液晶顯示器。爲了容納這個小平臺,他創造了十字方向鍵。

1980 年,隨着任天堂進入街機業務,山內溥指派橫井軍平與年輕的遊戲設計神童宮本茂合作。他們的第一個產品《大金剛》取得了商業成功。兩人繼續創作了其他經典街機遊戲,包括《大金剛Jr》、《馬里奧兄弟》和 《銀河戰士》等。

1989 年,在橫井軍平的指導下,RD1 創造了掌上游戲機 Game Boy。10 年後,Game Boy及其後續版本在全球的銷量已超過 1.4 億臺。儘管橫井於 1996 年 8 月從任天堂辭職,但他繼續爲前僱主提供諮詢。

1997 年 10 月 4 日,56 歲的橫井羣平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喪生。

第 4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4 年)馬克·塞爾尼

馬克·塞爾尼(Mark Cerny)

Mark Cerny 是國際知名的遊戲開發者,他擔任過許多職務,從創作者和製作人到程序員、設計師和出版主管。他因能夠將關鍵人員和必要元素聚集在一起來開發和營銷始終如一的成功遊戲而受到業內許多人的尊重。在他的職業生涯成就中,Mark 不可磨滅地改變了遊戲的製作方式和製作者。

Mark 因其獨特的遊戲製作方法而受到讚譽,這是一種非常規但非常成功的將遊戲推向市場的方法。“Cerny 方法”強調探索性的前期製作,其基礎是需要一段沒有截止日期的創作自由期。他摒棄了許多人認爲是遊戲開發常識的進度驅動模型,並進一步認爲遊戲的最終成敗可以由其第一個可玩關卡決定。

在 20 歲之前,Mark 就已經是雅達利的早期街機經典遊戲 Marble Madness 的團隊負責人、設計師和圖形程序員。離開雅達利後,他在日本的世嘉工作了幾年,Mark 創立並管理了世嘉技術學院,在那裏他監督了刺蝟索尼克 2 和小變色龍的創作。後來,他加入環球互動工作室擔任副總裁,兩年後成爲總裁。Mark 還擔任環球影業影片的執行製片人,爲《古惑狼》和《小龍斯派羅》系列做出了重大的創意貢獻,該系列的總銷量超過 3000 萬套。

作爲遊戲設計諮詢公司 Cerny Games 的創始人,Mark 將繼續提供他在製作、設計和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

第 5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5 年)尤金·賈維斯

尤金·賈維斯(Eugene Jarvis)

1977 年,Eugene Jarvis 在 雅達利 簽約成爲一名遊戲程序員。他的第一款電子遊戲是紅極一時的 《防衛者》(Defender)。Defender 開創性的滾動遊戲場地、多平面圖形、粒子效果、人工智能敵人和令人麻木的動作幫助吸引了整整一代人玩電子遊戲。Defender 售出超過 60,000 款街機遊戲和 7,000,000 個 Atari 2600 卡帶。

Robotron: 2084 (1982) 具有革命性的雙操縱桿控制,至今仍是一款經典的動作遊戲。NARC (1988) 首次推出了數字化的真人演員、背景和飛行的身體部位,以及高分辨率圖形。

在 1990 年代,尤金通過 Cruis'n USA (1994)、Cruis'n World (1996) 和 Cruis'n Exotica (2000) 開創了冒險駕駛類型遊戲,具有照片般逼真的 3-D 紋理映射和建模,以及現實世界的位置。Cruis'n 系列是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街機駕駛系列,全球銷量超過 65,000 款街機遊戲。Cruis'n USA 是 Nintendo 64 的首發遊戲,該系列售出超過 3,000,000 臺主機遊戲。

2001 年,Eugene 創立了工作室 Raw Thrills,致力於街機遊戲設計。2004 年,Raw Thrills 發佈了它的前兩款遊戲,動作射擊驚悚遊戲“Target: Terror”和“The Fast and the Furious”。這兩款遊戲首次亮相時在街機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第 6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6 年)理查·蓋瑞特

理查·蓋瑞特(Richard Garriott)

在 80 年代初,Garriott 開發了 《創世紀》(Ultima) 角色扮演遊戲。初代 Ultima 由 California Pacific Computers 發佈,最初是爲 Apple II 編程的,裝在自封塑料袋中出售給感興趣的人。Ultima2 由 Sierra On-Line 出版。當理查·蓋瑞特開發第三部時,此遊戲已經有了很多粉絲,於是Garriott 與他的兄弟 Robert 共同創立了 Origin Systems。Origin 負責所有 Ultima 遊戲的發行和發行,這些遊戲在多個平臺上推出。

1992 年,Garriott 將 Origin 出售給 EA(Electronic Arts),並推出了第一款商業性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 《網絡創世紀》(Ultima Online)。2000 年 4 月,他離開了 EA,與他的兄弟和 Starr Long(Ultima Online 的製作人)成立了 Destination Games。一年後,Destination 與 NCsoft 合作,Garriott 在那裏開發設計MMORPG遊戲。

可以說,《創世紀》系列遊戲對後來的電子遊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 7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7 年)宮本茂

宮本茂

宮本茂是一位日本電子遊戲設計師。他是任天堂馬里奧、大金剛、塞爾達傳說、星狐、水上摩托和皮克敏等遊戲系列的創作者。

宮本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遊戲設計師之一。他的遊戲的特點是精緻的控制機制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鼓勵玩家自己發現事物,以及簡單的故事情節,這在他推出第一個以馬里奧爲主角的遊戲之前幾乎聞所未聞。1980 年,他受僱於任天堂擔任設計師,被指派了設計他們第一款投幣街機遊戲的任務。由此產生的遊戲《大金剛》 (Donkey Kong)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遊戲的主角 Jump Man(後來更名爲馬里奧)已成爲任天堂的吉祥物。宮本很快成爲任天堂的明星製作人,爲該公司設計了許多遊戲IP,其中大多數仍然活躍於遊戲界且備受推崇。

第 8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8 年)席德·梅爾

席德·梅爾(Sid Meier)

Meier 的遊戲開發生涯始於 MicroProse Software 的創始合夥人。Meier 被全世界公認爲“電子遊戲教父”,幾乎獲得了業內的所有獎項。他創造的遊戲IP,如 F-19、席德梅爾的文明、鐵路大亨和席德梅爾的海盜,被尊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遊戲之一。Meier 還獲得過多個遊戲獎項,包括 2002 年入選美國計算機博物館名人堂。

縱觀席德·梅爾的遊戲生涯,可以看到席德的個人經歷可謂是整個電腦遊戲業的縮影:從早期蘋果機上的原始遊戲到如今PC上的超級鉅作,席德走過了電腦遊戲業所走過的所有歷程。同時他的遊戲理念也一直都是信奉着遊戲必須有高度的可玩性,所以他的遊戲總是不斷地豐富着自身的內容和玩法,這也是他能夠製作出《鐵路大亨》和《文明》系列的原因。

第 9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09 年)小島秀夫

小島秀夫

小島秀夫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遊戲開發者之一,他在學習經濟學時第一次決定涉足遊戲開發領域。在 MSX 個人電腦硬件限制的推動下,他追求了一種全新的動作遊戲類型,因此潛行類型應運而生。

1998 年,當《合金裝備》(Metal Gear Solid)在索尼的 PlayStation 平臺上發佈時,小島秀夫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突破。在 2002 年的續作之前,小島還製作了機甲動作遊戲 《終極地帶》(Zone of the Enders)。小島還創作了 《我們的太陽》(Boktai: The Sun in your Hand),這是一款 Game Boy Advance 遊戲,其墨盒中包含一個光度傳感器,可以爲吸血鬼的太陽能武器充電,鼓勵遊戲玩家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這種想法是基於小島秀夫的設計理念——打破第四堵牆,迫使玩家以傳統遊戲玩法之外的方式與遊戲互動。

第 10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0 年)約翰·卡馬克

約翰·卡馬克(John Carmack)

作爲 id Software 的技術元老和聯合創始人,John Carmack 負責製作了一些有史以來最引人注目和最成功的 PC 遊戲。Carmack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學成才的,他開發了現存最受歡迎且技術上令人難以置信的 3D 圖形引擎。從革命性的《 德軍總部 3D 》和《 DOOM 》到成功的《雷神之錘》和《深入敵後:雷神戰爭》,他們的遊戲引擎是所有 id Software 遊戲的核心。

作爲一名“技術純粹主義者”,Carmack 致力於將硬件和軟件的極限推向最前沿甚至更遠,這促使 id Software 的開發團隊創造出超出他們最瘋狂期望的遊戲。Carmack 和 id Software 團隊幾乎一手推動了第一人稱冒險/射擊遊戲類型的出現。Carmack 擁有一些最暢銷和最具創新性的遊戲,很明顯,他不僅是一位技術遠見者,還是一位文化潮流引領者。

在 1991 年共同創立 id Software 之前,Carmack 曾在 Softdisk Publishing 工作。在業餘時間,Carmack 負責監督 Armadillo Aerospace 的制導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

第 11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1 年)彼得·莫利紐

彼得·莫利紐(Peter Molyneux)

Peter Molyneux 是國際電子遊戲界最知名的名字之一。在1987 年與他人共同創立Bullfrog Productions(牛蛙),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電腦遊戲類型,即《上帝也瘋狂》(Populous)---上帝視角遊戲。從那時起,Peter 負責了一系列暢銷遊戲,包括權力征戰(Powermonger)、主題公園(Theme Park)、魔毯(Magic Carpet) 和 地下城守護者(Dungeon Keeper)。

1997 年,Peter 離開 Bullfrog Productions,成立了一家新的遊戲開發公司 Lionhead Studios(獅頭)。該公司發佈了《黑與白》,《神鬼寓言》,《電影大亨》等遊戲。2006 年 4 月,Lionhead Studios 被微軟收購。Peter 被公認爲在計算機遊戲開發主題上最善於表達和雄辯的演講者之一。他被授予四個榮譽博士學位,併入選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名人堂。

第 12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2 年)沃倫·斯派克特

沃倫·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Warren Spector 在遊戲領域擁有幾十年的職業生涯,在業內贏得了開創性設計師和遊戲創意冠軍的聲譽。自 1983 年開始他的遊戲生涯以來,Spector 在重新定義遊戲類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作爲Top Secret/S.I. 和 Marvel Super Heroes,Ultima Worlds of Adventure: Martian Dreams,Ultima VII: Serpent Isle , Ultima Underworld, System Shock等遊戲的製作人和設計師,Spector 展示了他在角色扮演領域開闢新途徑併爲玩家提供全新遊戲體驗的能力。

在2000 年,其參與制作的《殺出重圍》(Deus Ex)獲得了廣泛的評論界和行業好評,並於 2009 年在 PC Gamer 雜誌被評爲“有史以來最好的 PC 遊戲”之一。

2005 年,Spector成立了遊戲開發公司 Junction Point 。2007 年被迪士尼收購。緊接着,Spector 開始領導《迪士尼傳奇米老鼠》( Disney Epic Mickey )的設計開發,該遊戲於 2010 年發佈,並因其獨特的故事情節、迷人的藝術設計和對 80 年代迪士尼歷史的致敬而受到讚揚。

第 13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3 年)雷·穆茲卡,格雷格·扎斯奇科

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屢獲殊榮的 BioWare 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 Ray Muzyka 和 Greg Zeschuk 在遊戲開發界被稱爲“BioWare醫生”,因爲他們在阿爾伯塔大學醫學院相識,在那裏他們瞭解到他們對電子遊戲開發有着同樣的熱情。

在 BioWare 的早期,他們每個人都繼續兼職擔任醫生,但後來隨着他們和BioWare開發團隊的努力,他們創造了一些業內備受讚譽和廣受玩家好評的角色扮演遊戲,例如《博德之門》、《無冬之夜》、《星球大戰: 舊共和國騎士》、《翡翠帝國》、《質量效應》、《龍騰世紀》和《星球大戰:舊共和國》等。

第 14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4 年)久多良木健

久多良木健

久多良木健 作爲“索尼 PlayStation之父”而聞名於電子遊戲玩家羣體。

1950 年出生於東京,是來自日本九州島的一位商人的兒子,其父在日本首都創辦了自己的印刷公司。久多良木健在觀察父親做生意的同時學習了商業知識。然而久多良木健並沒有直接走上商業道路。他經過了電氣工程師培訓,並於 1975 年進入索尼公司工作。他被譽爲索尼最有才華的工程師之一。

美國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and Sciences)在08年2月宣佈,將授予索尼SCE前任社長兼首席執行官,PlayStation系列遊戲主機締造者 久夛良木健 互動藝術與科學終身成就獎。

久夛良木健的創新精神和商業智慧,爲互動娛樂產業帶來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永不停息的前進動力。沒有他所開創的PlayStation,就沒有當今數十億美元的電視遊戲產業。他的功績爲全世界範圍內的開發商和發行商樹立了新的旗幟。

第 15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5 年)坂口博信

坂口博信

1986 年,坂口博信被任命爲 史克威爾(Square)的規劃和開發總監,後來於 1991 年晉升爲執行副總裁。

坂口博信是世界著名遊戲《最終幻想》系列的執行製作人。長期以來,他一直表示他希望創造一種將互動遊戲和電影結合起來的“全新的娛樂形式”。代表作品有《最終幻想》,《浪漫沙加》,《寄生前夜》,《王國之心》等。

1997年,日本的遊戲產業進入盛世。《最終幻想VII》作爲坂口博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於1月31日正式發售。該作擁有當時業界最優秀的畫面水準,深刻的世界設定,故事情節也極其震撼,其經典的人物形象也成爲遊戲史上最成功的人物設定典範。

2000年,坂口博信入選互動科學藝術學院名人堂,成爲繼宮本茂之後,日本第二位進入該名人堂的遊戲製作人。

2001 年他執導並製作了全 CG 電影《最終幻想:靈魂深處》,票房慘敗,導致Square出現高達160億日元鉅額虧損,公司瀕臨破產,坂口博信不得已引咎辭職。

第 16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6 年)陶德·霍華德

陶德·霍華德(Todd Howard)

Todd Howard 是 Bethesda Game Studios (貝塞斯達)的設計師、導演和製作人。他於 1994 年加入 Bethesda,通過開創開放世界遊戲玩法,創造了一系列業內最成功的遊戲。Howard 先生是僅有的幾位連續創造多款年度最佳遊戲的開發者之一,分別是 《上古卷軸4:湮沒》、《輻射3》 和 《上古卷軸5:天際》。

第 17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7 年)蒂姆·斯維尼

蒂姆·斯維尼(Tim Sweeney)

”虛幻引擎之父“蒂姆·斯維尼(Tim Sweeney)是 Epic Games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開發了虛幻引擎以及 《戰爭機器》、《虛幻競技場》、《無盡之劍》、《帕拉貢》 和 《堡壘之夜》 等遊戲。Sweeney 於 1991 年創立了 Epic,發佈了第一款共享軟件遊戲,然後編寫了第一代虛幻引擎的大部分內容。他帶領公司經歷了 PC、遊戲機和移動遊戲的時代,現在正期待着免費遊戲、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新興世界。

第 18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8 年)蒂姆·沙菲爾

蒂姆·沙菲爾(Tim Schafer)

蒂姆·沙菲爾(Tim Schafer)是 Double Fine Productions 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uble Fine Productions 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視頻遊戲開發商,製作了許多廣受好評的遊戲,包括《腦航員》(意航員)、《野獸傳奇》、《萬聖節大作戰》、《套娃大冒險》、《體感派對》、《洞穴》 和 《巨聖盃》。

Tim 還啓動了創紀錄的、價值數百萬美元的 Kickstarter 項目 Double Fine Adventure(又名 Broken Age),該項目激發了衆籌獨立遊戲的新時代。

在加入 Double Fine 之前,Tim 是 LucasArts Entertainment Company 的項目負責人,負責了幾款經典的 PC 冒險遊戲,包括 《冥界狂想曲》 和 《極速天龍》。蒂姆還共同設計了《觸手之日》,並在《猴島的祕密》1 & 2中擔任編劇和助理設計師。

第 19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19 年)艾米·亨尼格

艾米·亨尼格(Amy Hennig)

在近 30 年的職業生涯中——從 雅達利 7800 到 PlayStation 4——Amy Hennig 曾擔任過藝術家、動畫師、遊戲設計師,最廣爲人知的是在過去二十年中擔任過編劇和導演。

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和舊金山州立大學的電影理論和製作部分碩士學位,然後轉而加入新興的互動娛樂行業。

Amy 在 Electronic Arts 擔任 Visceral Games 的《星球大戰》遊戲的創意總監和首席編劇。在此之前,她在 頑皮狗擔任《神祕海域》 遊戲系列的創意總監和編劇十年。在加入頑皮狗之前,她在水晶動力工作室擔任了八年多的《凱恩的遺產》系列的編劇和導演。

她被稱爲遊戲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她在《神祕海域》系列中的作品贏得了無數行業獎項,包括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的故事獎和連續兩次獲得WGA電子遊戲寫作獎。2016 年,Amy 被授予 BAFTA 特別獎,以表彰她對視頻遊戲行業的傑出貢獻。

第 20 屆GDCA 沒有頒發 終身成就獎(2020 年)

第 21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21 年)菈菈琳·麥克威廉姆斯

菈菈琳·麥克威廉姆斯(Laralyn McWilliams)

菈菈琳·麥克威廉姆斯(Laralyn McWilliams)在28 年行業經驗中,她領導了屢獲殊榮的冒險、社交、策略、模擬、平臺、格鬥、FPS 和大型多人在線遊戲的設計。她經常在會議上發表演講,主題從設計到分析,她對遊戲開發中的健康和包容性發表演講。她直言不諱地支持適合所有人的遊戲,並強烈倡導增加我們遊戲開發團隊的多樣性。

她是 索尼在線娛樂 開創性的 MMO遊戲 Free Realms 的創意總監,2018 年,她加入了微軟,最終擔任了首席創意設計總監的職位。《紐約時報》稱其爲“公司自身重塑的勝利”。她還是廣受好評的 《全能戰士》 的首席設計師,該遊戲是 2003 年 E3 上獲得提名最多的遊戲。她是 Gamasutra 2014 年十大遊戲開發者之一,她在 Massive Online Gaming 的 2010 年 MMO 最具影響力的 20 人名單中並列榜首,她在 Beckett 的 2010 年 MMO 頂級女性名單上,她是 Gamasutra 2008 年遊戲界最具影響力的 20 位女性之一。

2024年,在與癌症長期抗爭後去世,享年 58 歲。

第 22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22 年)堀井雄二

堀井雄二

堀井雄二因其作爲深受玩家喜愛的《勇者鬥惡龍》系列創作者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終身成就獎,自 1986 年《勇者鬥惡龍》系列發佈以來,該系列一直影響和啓發角色扮演遊戲設計。堀井雄二的職業生涯始於報紙和雜誌的自由撰稿人,然後贏得了 Enix(現爲 Square Enix)贊助的遊戲編程比賽,這導致他與出版商的合作一直持續到今天。其開創性的《勇者鬥惡龍》系列至今已經跨越了三十多年,仍在爲玩家帶來歡樂與感動。

第 23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23 年)阿方索·約翰·羅梅洛

阿方索·約翰·羅梅洛(Alfonso John Romero)

阿方索·約翰·羅梅洛(Alfonso John Romero)是一位屢獲殊榮的遊戲設計師、關卡設計師和程序員,他的作品涵蓋 130 多款遊戲,其中 100 多款已商業出版,包括標誌性作品《德軍總部 3D》、《毀滅戰士》和《雷神之錘》。

Romero 曾在移動、硬核、中核、休閒和 MMO 領域工作。Romero 共同創立了 10 家成功的遊戲公司,包括 id Software、Gazillion Entertainment 以及最近的 Romero Games,該公司在 2022 年慶祝成立 7 週年。他被認爲是世界頂級遊戲設計師之一,他的遊戲贏得了 100 多個獎項。作爲最早的獨立開發者之一,Romero 於 1979 年開始在大型遊戲領域工作,然後於 1982 年轉向 Apple II。他是一位完全自學成才的程序員、設計師和藝術家,他的靈感來自早期的 Apple II 程序員。Romero 是 Romero Games 的共同所有者。

第 24 屆GDCA終身成就獎(2024 年)下村陽子

下村陽子

下村陽子是一位日本作曲家和鋼琴家,她創造了許多標誌性的遊戲配樂。1988 年下村陽子在卡普空(Capcom)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在那裏她爲《街頭霸王 II》、《快打旋風》和《龍王戰士》等遊戲製作音樂。1993 年,她加入了 Square(現爲 Square Enix),在那裏她爲 《時空勇士》、《王國之心》 系列、《最終幻想15》、《超級馬里奧RPG》和 《聖劍傳說》等遊戲創作了配樂。洋子後來離開了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創立了自己的音樂製作公司 Midiplex,她至今仍在工作。 她還是音樂廠牌 Brave Wave Productions 的成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