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巨屏愛好者新寵:LG 42C4 OLED電視詳測

相信有不少巨屏愛好者,會選擇用小尺寸的 OLED 電視來充當顯示器。特別是 LG 的 C 系列,42 英寸、48 英寸的型號,有不少針對桌面優化的特性,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巨屏玩家們的香餑餑。特別是最近發佈的 42C4,LG 終於是把 C 系列的峯值亮度幹到 1000+ nit 啦,所以我果斷選擇下一臺,用它來平替我之前的巨屏 OLED 顯示器。所以本期,我們就來聊聊這款,很適合用來做顯示器的電視產品把~

面板與觀感

相信大家會用 LG 的 C 系列電視來做顯示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眼饞它那塊觀感極佳的 OLED 面板啦!所以我們就先從這塊面板聊起。

LG 42C4 使用了一塊 41.5 英寸 4K 分辨率 OLED evo 面板,面板應該是 42C3 的小幅升級版,但是我覺得相比 42C3 變化還是蠻大的:

  • 42C4 亮度更亮了:2%窗口峯值亮度達到了 1150nit,而 C3 只有 800nit 左右。
  • 42C4 刷新率也更高了:C4 支持最高 144Hz 刷新率,而 C3 最高只有 120Hz。

雖然 C4 沒有用上 LG 最新的 MLA 技術,但是刷新率和峯值亮度的提升,對於想拿它做顯示器的遊戲玩家而言,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啊。

我覺得 LG 42C4 所使用的 WOLED,是很適合用在顯示器需求上,PC 顯示器相較於電視,有着大量靜態和白色顯示的內容。WOLED 裏的白色像素是非常適合這一需求的,在提供高亮畫面的同時,能極大的減少彩色像素的疲勞度,從而很大程度上遏制燒屏發生的概率,這使得它們在長時間顯示靜態圖像時,相比傳統 OLED 技術和 QD-OLED 技術更爲可靠。

雖然這麼說有點主觀,但是我覺得 WOLED 在文字清晰度上的表現,相比 QD-OLED 也要更好一些,特別是這種白底的畫面,WOLED 文字邊緣雜色相對更少。

而且,LG 的小尺寸的 OLED 電視其實是很適合用來做顯示器的,因爲 LG 的 OLED 電視,採用的是 DC 調光,這是 LG OLED 電視面板自帶的特性。相反,高端 LCD、mini LED 分區背光的電視,大都採用的是 PWM 調光,所以不太建議拿這類產品做顯示器(他們可能也知道,所以幾乎沒有小尺寸的版本。。)。因爲 LCD 電視使用了 DC 調光,電視畫面就容易變成一塊亮、一塊暗的“抹布屏”。因爲 LED 燈珠在低電壓下很容易出現這個燈珠亮一點、那個燈珠暗一點的情況,導致畫面的亮度一致性受損。這種會直接影響到畫質的問題,不管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是無法容忍的。

值得一提的是 LG 的鏡面材質和表面處理,一直都是行業最頂尖的,LG 42C4 毫不意外的繼承了這點。光澤質感的表面、鮮明立體的對比度,以及晶瑩剔透的色彩表現,都是它的優點。不過,作爲顯示器使用,由於距離用戶比較近,在顯示暗場畫面的時候,容易出現“照鏡子”的情況。所以在位置擺放上,要儘量避免屏幕表面有被光源直射的情況。

外觀與使用 Tips

LG 42C4 的外觀還是非常搶眼的,金屬邊框 4 次折彎一體成型,屏佔比非常的高。可以看到,LG 42C4 不管是黑邊還是邊框,相比旁邊的顯示器,都要更窄一些。

得益於 OLED 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模組的特性,所以面板可以做得很薄,只有 6mm 左右。下方凸出的部分是 LG 42C4 的”揹包“厚度爲 3.5cm,內含了 LG 42C4 的的主板/電源/音響等配件。電視的背面有 VESA 接口,規格爲 200x300,屬於電視標準。重量大約 9.8Kg 這樣,桌子厚度夠的話,這個重量完全是可以上支架臂的。

LG 42C4 的底座設計我真的特別喜歡,雖然底座不高且不能調節,但是底座前後跨度不到 17cm,這個寬度並不大,甚至比很多小尺寸顯示器的前後跨度還要小,絕大部分顯示器增高支架的寬度都比它要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左右底座的間距爲 70cm。這意味着,如果你想上增高架的話,你可能需要買個長一點的啦。

使用這種大尺寸的顯示設備,務必準備一張寬度足夠的桌子,以保證充足的使用距離。42 英寸的設備尺寸,意味着你需要一張至少 70cm 寬度的桌子。如果你想買 LG 48C4 的話,桌面寬度需求則會進一步增加到 80cm。充足的使用距離,能讓你不用扭動腦袋就能看到顯示器的邊緣,過於頻繁的扭動脖子,會很傷頸椎,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底座的上方,是電視的遙控接收器,雖然啓動之後,遙控是通過藍牙來連接的,但是開關機操作仍然是紅外模式,所以不要遮擋住它了。菜單按鈕隱藏在這個模塊的下方,對稱位置還有一個麥克風的物理開關。

LG 42C4 的遙控設計非常的特別,有滾輪,還能像鼠標一樣調出指針。有些朋友可能在電視上用不慣這種操作模式,但是近距離使用它,特別是用來當顯示器的話,這種“飛鼠”一樣的操作模式,反而會讓你更適應一些。不過這個遙控的自定義能力比較差,只能把電視的 APP 應用附加到遙控的按鈕上,無法把功能、設置加入到快捷鍵上,有些功能、設置還是蠻常用的,不能快捷施法稍微有點麻煩。

LG 42C4 內置了 2 個 10W 全頻帶喇叭,分至在顯示器的左右兩側。電視的喇叭,相比小尺寸顯示器的喇叭,不管是功率、尺寸,還是音腔空間,都要大很多。所以這 2 個喇叭的效果,完全可以媲美大幾百的桌面音響。

LG 42C4 接口非常豐富,不過我們用它當顯示器的話,基本只會用那 4 個 HDMI 2.1 接口,48Gbps 傳輸速率的全速接口,最高支持 4K 144Hz HDR 12bit 的輸出規格。3 個 USB-A 接口,這些都是給內置的電視系統用的。其他是一些以太網端口和光纖音頻輸出端口,長得有點像 3.5mm 接口的 IR blaster 接口,其實是用來控制其他家庭影院設備的。

測試與設置

我們先測試一下 面板素質,再和大家聊聊模式的選擇與設置。

在默認的“標準”模式下,實測 LG 42C4 的色域表現:134%的 BT.709 色域容積,90%的 DCI-P3 色域容積,61%的 BT.2020 色域容積。

OLED 由於其特性的原因,能夠更加精準的控制色彩,所以色準表現往往都非常好。實測 LG 42C4 平均色差△E爲 1.44,最大色差△E爲 3.68。這個色準表現已經和我的專業顯示器快差不多了,肉眼已經很難感受到色彩差異。

如果是連接 Windows 電腦,有色彩處理的相關工作,可以參考以下設置,即可獲得 SDR 下,與上述成績一致的色準表現:

  • 模式選擇:專家模式(黑暗、明亮都可以)
  • 亮度改爲:25(100nit SDR 標準亮度)
  • Gamma:設置成 2.2
  • 色域:自動(LC 42C4 會自動匹配成 sRGB 色域)
  • 色溫:溫暖 50(這個色溫下是 D65 的標準色溫)
  • 其他顯示參數就不要動啦!

值得一提的是,LG 42C4 其實是支持硬件校色,不管是什麼顯示設備,用久了色彩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失準,硬件校色可以讓電視獲得更加精準的色準表現。這也是爲什麼會有不少人會拿 LG C 系列電視用作顯示器、或是影視監看來使用。不過 LG 電視產品的校色,需要 Calman 校色軟件輔助。如果沒有什麼色彩基礎和校色經驗,就不要嘗試了,設備+軟件的價格還是有點貴的。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理論成績。實際觀感上,LG 42C4 OLED細膩的顯示效果,與出色的鏡面材質,提供了鮮明立體的對比度,以及晶瑩剔透的色彩表現,畫面質感相比傳統的LED顯示器,真的是強太多啦。

輸入延遲與響應時間

顯示器和電視之間,最大的鴻溝可能就是接口的輸入延遲。絕大多數品牌的電視,輸入延遲都比顯示器要高很多,十幾甚至是二十幾毫秒的輸入延遲都是很常見的。都別提玩遊戲了,就是日常桌面操作鼠標,都會有很強的滯後感。LG 可能是衆多電視品牌裏唯一的例外,42C4 在 120Hz 下僅有 4.7ms 的輸入延遲,和顯示器幾乎相差無幾,“跟手”的操作體驗。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它作爲桌面顯示器的一個重要原因。

LG 42C4的響應時間表現非常出色的,OLED的每個像素都能獨立響應,不依賴於背光,這意味着在變換顏色時能夠更快速且精準。這種獨立像素響應的特性使得OLED電視在處理快速移動的畫面時,能夠減少拖影和模糊,提供更清晰的視覺體驗。相比之下,雖然很多LED顯示器宣稱響應時間爲1ms左右,但這其實是灰階響應時間,其實大多數LED顯示器的平均響應時間,通常在幾毫秒到十幾毫秒之間。更快的響應時間,對於需要極高精度和反應速度的電子競技玩家來說尤其重要。

遊戲功能與遊戲體驗

說到遊戲,那就不得不提 LG 的【遊戲優化器】功能啦,LG 把和遊戲相關的菜單功能,都集中在這個遊戲專用菜單裏,調試起來非常的方便。用過 LG UltraGear 顯示器的朋友有沒有覺得這個菜單,非常的眼熟?

這個有點像 LG UltraGear 遊戲顯示器的菜單,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功能:多種遊戲相關的畫面模式、黑色/白色穩定器、各種拖影/延遲消除功能、畫面比例,等等一堆非常實用的遊戲功能。可調的功能、參數甚至比 LG UltraGear 遊戲顯示器還要豐富,更別提索尼那個只有零星幾個功能的“遊戲增強器”了。而且你把光標移動到對應功能上,菜單還會彈出提醒,爲你解釋這個功能的作用,小白也能看着自己設置。

大家對畫面設置可能不陌生,畢竟效果非常直觀。但是很多朋友對延遲優化相關的設置,可能就不太擅長了。那麼應該怎麼設置呢?官方的解釋可能還是會難倒小白,這裏我用更簡單明瞭的意思給大家解釋一下:

  • OLED Motion: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說它的原理:“插黑”,大家應該瞬間就明白了。個人覺得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完全不用開啓,OLED 的響應速度已經夠快了。如果你是一個非常硬核的 FPS 玩家,可以試試,開啓後亮度會有一定的下降。
  • ALLM 功能(自動低延遲模式):玩遊戲必開,LG 42C4 能夠支持 XSX,遊戲模式下一般會默認開啓,如果啓動的話這個設置就不要動了。
  • VRR(可變刷新率)/G-Sync/FreeSync:這個適合遊戲幀率不高時開啓,RPG、動作遊戲運動等,大部分時候都可以使用。如果你是比較硬核的 FPS 玩家,在玩 FPS 類遊戲的時候可以關掉,VVR 因爲要同步幀率,可能會增加 2~4ms 的延遲。
  • 防止輸入延遲:這個也是通過同步幀率的方式來降低輸入延遲,在遊戲主機上玩 FPS 遊戲的時候,可以使用“增強”模式,其他時候個人建議使用默認的“標準”模式即可。

遊戲優化器裏,我最最最愛的功能,就是這個【畫面比例】功能了,我用過非常多的電視產品,但是在我印象中,LG 是唯一一家,在系統中集成了這一功能的品牌,這也是爲什麼我一直堅定的使用 LG 的產品。強烈建議 LG 下次能把它自定義到遙控器上,它可以讓電視運行在 2560*1080(21:9) / 3840*1080(32:9) 這 2 個超寬分辨率上。更寬的橫向視野,不僅能搶佔更多的先機,也能增強遊戲的代入感。而且【畫面比例】功能並不影響其他的遊戲功能,144Hz、VRR、ALLM 等都可以正常同時使用。

我用的最多的就是 2560*1080(21:9)模式,相比默認比例【3840*2160(16:9)】能夠多顯示 30%的畫面內容,適合競技遊戲,或是主觀視角的遊戲,比如 RPG、FPS、MOBA、RTS 等。 因爲我平常玩的最多的就是 MOBA 了,2560*1080(21:9)的模式能讓我擁有更寬的視野,被 Gank 的幾率大大減小。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模式下也是支持點對點分辨率:3840*1600。因爲不是推薦分辨率,電視和PC默認會使用2560*1080這個分辨率,所以,如果想要畫面更細膩一些,你需要在開啓 21:9 之後,手動在 Windows 的顯示選項裏手動切換一下。

3840*1080(32:9)相比默認比例【3840*2160(16:9)】能夠提升 100%的視野,更寬的橫向視覺,拿來玩賽車遊戲能獲得更強的沉浸感。

”畫面比例“設置成寬屏模式後,你還可以設置屏幕的位置,有“上、中、下”3 個位置可選,畫面默認在中間。在桌面上使用的時候,我個人更傾向於選擇“上”的位置,微抬頭的姿勢,長時間遊戲,頸椎會舒服一些。

LG 42C4 的遊戲體驗真的無須多言,144Hz 刷新率、OLED 極快的響應速度、VRR,這些特性讓遊戲中大幅度的視角變化和高速移動,即便是放慢看也依舊清晰流暢,毫不拖泥帶水。對於反應比較快的電競玩家,沒有拖影的遊戲體驗,絕對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HDR、HDR 亮度與 HDR 遊戲

亮度曾是 OLED 一直被人詬病的地方,隨着技術和麪板的迭代,如今亮度早已不再是 OLED 缺點了,實測 HDR 下,LG 42C4 的峯值亮度爲 1150 nit,100%窗口亮度下整體亮度爲 210nit。桌面距離使用,這個亮度完全足夠了。

1000+nit 的峯值亮度是個坎,中國電子商會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佈的《HDR 顯示技術認證規範 2.0》規定,峯值亮度要達到 1000nits 以上,纔算是合格的 HDR 電視。所以如果對於 HDR 有比較硬核的追求,C4 無疑比 C3 更值得選擇。可能會有小夥伴擔心全屏窗口亮度有點低,其實不用擔心,HDR電影很少會有16:9的畫幅,大都是2.35:1,本身就喫不滿全屏。而且放桌面上使用,距離近加上尺寸又很大,全屏200+nit你會覺得非常刺眼啦,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全屏亮度稍弱的問題。

對比度,是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共同決定的,所以面板的最低亮度同樣不容忽視。OLED 因爲其自發光的特性,像素可以在不需要發光的時候完全關閉,由於趨近於 0 的最低亮度,所以 LG 42C4 擁有趨近於無限的對比度。MiniLED 產品雖然可以通過超多分區改善對比度,但是光暈問題和控光算法效果差,帶來的畫質問題也不可忽視。而 OLED 每一個像素都可以單獨控光,不存在背光來減弱其效果,而且灰階控制也更加精細,暗場畫面能呈現更多的細節。不管是用來看 HDR 電影,還是用來玩 HDR 遊戲,體驗都會更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LG 42C4 電視裏,還有個專爲遊戲優化的 HDR 功能:HGIG。這項功能是專爲遊戲主機設計的,它能夠根據遊戲開發者的意圖優化屏幕的色彩和氛圍。當連接支持 HGIG 的遊戲機,開啓 HDR 時,可以在【遊戲優化器】裏;或者是【亮度】選項中找到【動態色調映射】功能,選擇開啓 HGIG,可以確保遊戲畫面的色調映射得到最佳補償,從而提供更真實的遊戲視覺效果。

對於不支持 HGIG 的 HDR 遊戲,特別是在PC上,電視自身的 HDR 調教也就成了 HDR 畫質的關鍵。比如,當輸入的 HDR 畫面整體很暗的時候,如果直接按照輸入亮度去映射畫面,可能會導致整體畫面死黑,完全丟失畫面細節。這時候畫面調校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LG 在 HDR 調校方面,一直都是行業 Top 級的水平。

使用的 Alpha 9 Gen 7 畫質芯片,會將每一幀圖像分解爲 5000 個區域進行灰度分析,然後動態色調並增強全局對比度,避免“死黑”與“過曝”的情況,還原遊戲極限亮度下的畫面細節。

最後

LG 42C4 的價格在同類產品中屬於中高端,但考慮到其出色的畫質表現、豐富的功能和全面的遊戲性能,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特別以顯示器設備的角度去看它的話。當然,如果你對價格比較敏感,且遊戲需求沒有那麼極致,也可以考慮去年的 C3 型號,C3 同樣提供了出色的畫質和豐富的功能,只是在一些細節上略遜於 C4。但如果你是個硬核的遊戲玩家,我還是強烈建議你選擇 C4,更高的刷新率與更高的 HDR 亮度,會讓你不管在流暢度還是畫質方面,都能收穫更加極致體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