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渠道:廠商送測
參考價格:1199
機緣巧合之下,我在前幾天收到了ROG的魔導士RX Low Profile,這是一款65%佈局的緊湊矮軸鍵盤。
當我們談論矮軸鍵盤時,往往會想到它們的便攜性、短鍵程以及在辦公環境中的高效應用,在咖啡廳、圖書館或其他公共場所使用筆記本電腦搭配矮軸鍵盤並不少見。
那麼,電競呢?
在我印象裏,矮軸和電競之間確實有着某種微妙的聯繫,早些年銀軸作爲招牌電競軸體的時候,各大遊戲外設廠商紛紛推出搭載銀軸或是類銀軸的鍵盤,而銀軸所具備的快速觸發和快速回彈屬性則是矮軸天然的屬性,當然其中也有例外。不過由於早期矮軸糟糕的手感以及配件方案的不完善,矮軸電競產品的誕生相較於傳統軸體滯後了許多,這幾年相對知名的矮軸電競鍵盤則是羅技G913和雷蛇的噬魂金蠍V2 Pro。
而作爲電競外設御三家的ROG遲遲沒有動作,直到CES 2024上這款魔導士RXLP推出,補足了這塊拼圖。
開箱
外包裝依舊是ROG經典的紅黑設計,內部則有一個小的收納袋。
配件方面一根兩米的C轉A編織線、ROG Omni 接收器、貼紙,以及沿承ROG魔導士NX的防塵罩和鍵盤本體,鍵盤本體依舊是收納在帆布袋中。
外殼
外殼方面,一體式鋁製上蓋搭配塑料底殼,上蓋側邊較薄,鏡面開孔面板巧妙地嵌入其中,而鍵盤中央的Logo和條紋則通過黑色塗層在透明材料上實現遮罩效果。
相較於市面上大部分矮軸鍵盤或者輕薄特化鍵盤而言,RXLP本身並不輕薄,前側機身大概在10mm左右,而後側則有20mm,(未計入軸體和鍵帽)但RXLP的設計細節使其並不顯得笨重,四周大圓角搭配小倒角,緊湊佈局留白較少,同時底殼做了一個簡單的斜面內收設計,加上一體式定位板和矮軸,搭配兩段式腳撐,可以輕鬆獲得一個很不錯的鍵入角度且無需手託。
但我很難說這是一把輕便的鍵盤,有違傳統矮軸鍵盤便攜的印象,魔導士 RX Low Profile的整機重量有足足的595g,也就是一斤多,而這份厚重來自於哪裏,我們待會再聊。
觸控條
鍵盤背面的觸控條是魔導士系列的標誌性設計,吸取了前代側邊容易誤觸的經驗,這次把SmartBar設計在左上方頂部位置,默認情況下,觸摸條被設計爲調節音量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側邊按鈕切換觸摸條的功能,將其從音量控制轉變爲媒體播放控件,或者一些自定義的宏命令,當然,這需要用到奧創。奧創的功能還是挺豐富的,當然,前提是你能順利打開它(笑
軸體
軸體方面,這次魔導士 RX Low Profile給我最大的驚喜來自於這款RX 矮光軸,軸體回彈非常迅速,且穩定性和一致性都非常不錯。應該依舊是瑞訊代工,延續了RX光軸的一系列特性,如火山口式的方向結構、剪刀腳架構,以及中心的LED燈珠。大卡扣上蓋兩側刻有ROG的標誌。底部爲了兼容剪刀腳設計做了一些開孔設計,以及光軸特有的通斷觸發。
我個人感覺整體的穩定性以及邊角按壓的順滑度是要強於RX光軸的,可能是得益於軸心更大的正面佔比和縮短的鍵程。上蓋四周的限位骨位設計進一步增強了穩定性,而軸心四個小腳頂部的凸起設計有助於減小回彈時的撞擊聲。軸體的彈簧長度較長,外徑寬但線徑細,這樣的彈簧回彈更有力,但對於品控的要求會更高。
這是X架構光軸的天然優勢,那麼,ROG,代價是什麼呢?脫離傳統MX體系無異於斷臂,所有的一切都是專軸專用。
鍵帽鍵帽方面,魔導士自帶了一套ABS噴墨鐳雕,這一直是ROG的傳統方案,字符透光不能少。雖然加上了一層塗層,手感不錯,但耐磨性仍待商榷,細腳設計在插拔時可能會有變形或斷裂的風險,而在這種情況下,更換鍵帽成了一種奢望,只能看後續ROG的配件更新和補齊了,通常來講他們後續還會推出PBT的鍵帽增補,但這又是一筆開銷。
鍵盤的拆解相對簡單,只需擰鬆定位板上的螺絲並撬開卡扣即可進行。
內膽與填充
內膽方面,一塊全白色的1.2mm厚度的PCB,在鋼絲位置做了塗層處理防止短路,頂部一條柔光導光條,做了半透霧面的處理,燈光打出來不顯得廉價,背面兩根排線,端子口和扁平排線,用於連接電池和子板,在排線下方做了一個防止短路的遮罩。總的來說,這塊PCB的整體做工還是非常不錯的,很多地方都做了細節和定製化的處理來防止出現短路靜電等各種問題。
填充方面,魔導士 RX Low Profile鍵盤採用了一張專爲矮光軸設計的極薄硅膠夾心,以及一塊覆蓋底部的超大硅膠墊。這張硅膠墊並非是簡單的掏空處理,而是嚴絲合縫的填滿每一個縫隙,同時也做了非常多的細節處理。底部的支撐柱設計起到了防止硅膠墊擠壓干擾軸體通光孔的作用,同時背面也針對電池排線等位置開模限位。
底殼上,最核心的莫過於這塊集成了ROG自研的主控、無線、充電供電的主板,底部有一塊硅膠墊保護,電池外部有一層金屬保護殼,同時,主板上還包括了天線小板和Smart Bar功能區的小板。
可以說,這是一把近乎實心的鍵盤,如此紮實的填充消滅了這把鍵盤上的空腔音,即便底殼是塑料材質,敲擊時也不會有任何廉價感,但這份厚重也讓我不太想把它作爲差旅辦公的首選。
除開鍵盤本體,魔導士 RX Low Profile附贈的防塵罩也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亮點。不同於常規鍵盤贈送的塑料防塵罩,魔導士 RX Low Profile的防塵罩可以作爲鍵盤的底座增高,裏外附有防滑硅膠墊,ROG的圖標隱入其中。
從魔導士 RX Low Profile到ROG
在CES 2024上首次亮相的RXLP,以其幹練的白色和鋁合金上蓋,平滑機身和圓形折角設計,以及發光LOGO,呈現出一種現代而簡約的美感,初看之下幾乎讓人誤以爲是果系的產品,與傳統的「F**king Gamer」形象相去甚遠,你很難把這個充滿虛幻感的名字和這把鍵盤聯繫在一起,同樣地,這款鍵盤的設計風格也讓人難以立即將其與ROG品牌劃上等號。
收到魔導士RXLP的時候,我內心還是很詫異的,除開與ROG的接觸,更主要的是鍵盤給我帶來的一些思考。
隨着電子競技的普及和遊戲文化的跨界發展,越來越多的非傳統遊戲用戶開始關注和使用遊戲外設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魔導士RX Low Profile作爲ROG魔導士系列的第二款產品,應運而生。雖然它在性能和設計上相較於前代魔導士NX有了顯著的提升,但嚴格來講,RXLP並不是NX二代,而是作爲矮軸鍵盤的特化分支。
這或許是ROG在追求創新和突破傳統遊戲外設界限方面的一種努力?
從傳統的遊戲外設形象到更加現代和簡約的設計,而通過採用更加簡潔和時尚的設計,ROG能夠吸引那些尋求科技並帶着樂趣的新消費者。RXLP的設計不僅適合遊戲玩家,也適合設計師、程序員等對鍵盤性能和外觀有更高要求的用戶羣體。如果消費者願意花這個錢,ROG也是很樂意打破常規,探索新的設計方向。
矮光軸、完善的填充方案、全新的設計風格、觸控條,以及大量的細節處理。在這把鍵盤上,我看到了這兩年量產鍵盤身上最缺乏的一些東西,有關於探索和創新,以及對真正價值的追尋。
或許對於ROG來說,除開印在產品上那隻價值千金的敗家之眼,最寶貴的就是這份有些許極客味道的探索精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