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叫兽易小星’这个名字?”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其实也不过二十多年,从最初的BBS文字论坛,到QQ空间里的非主流图文风,再到如今信息爆炸的视频时代,每一次媒介形式的变化,都会带出一批属于那个时代的“网红”。
文字时代,有靠《第一次亲密接触》火遍全国的痞子蔡;图片时代,有靠“雷人自拍”登上热搜的芙蓉姐姐和凤姐;而进入2005、2006年,随着优酷、土豆等视频平台的兴起,自制视频开始成为潮流,那些最早拿起摄像机对着镜头自说自话的人,开启了中国网络视频的“播客”时代。
那时候还没有“up主”“博主”或者“自媒体人”这些名词,他们被叫作“播客”——而说到播客,就不得不提到那个戴着A4纸面具、眼神猥琐却言辞犀利的男人。他是网络视频第一代代表性人物,是靠脑洞和毒舌打下江山的吐槽鬼才,是“短剧+奇想”组合拳的高手,是那个拍出《万万没想到》的年轻导演。
他就是叫兽易小星。
叫兽经典形象
初代网红的崛起:一台电脑,一个面具,一群朋友
叫兽易小星,本名易振兴,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是一个学术型的“鬼才”。别看他后面玩得风生水起,一开始完全是土法炼钢。
2008年,他上传了自己的第一部搞笑短片,开启了“叫兽教你XX”的系列宇宙——这是中国网络视频史上最早的爆款系列之一。在这些视频中,他总是戴着一张用A4纸做的“表情面具”,用故作严肃的语气教观众一些“正经的废话”。比如《叫兽教你谈恋爱》中,他一本正经地分析“如何用非主流照片征服异性”;《叫兽教你上厕所》中,他认真讨论“上大号前应如何选择最优蹲位”;还有那部经典的《叫兽教你看春晚》,直接用剪刀手剪辑,把春晚明星乱入到奇葩剧情里,胡逼程度直逼早期鬼畜视频。
在互联网还不那么“算法驱动”的年代,观众靠的是口口相传、人人转发,一个链接一个链接地在QQ群、人人网、贴吧里传。他没上热搜,却红遍全国高校;没流量投放,却让“叫兽”这个名号成了校园里的热梗。
也正是这种“野路子出圈”,为他后面成立万合天宜、打造《万万没想到》打下了群众基础和审美特色。
万合天宜的崛起:从小片子到一支军队
2012年,叫兽易小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刘循子墨、白客、小爱等)创立了“万合天宜”,这也是中文互联网短剧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工厂”。而《万万没想到》--就是他们交出的第一份高分答卷。
王大锤,一个长相平平、脑回路清奇的上班族,时而幻想自己拯救世界,时而陷入被领导支配的恐惧。他的形象不帅,甚至有点傻,但观众却被深深吸引。因为那时候我们也正是毕业、找工作、做社畜的年纪——我们就是王大锤。
那一时期,《万万没想到》靠轻巧的设定、密集的笑点、精准的共鸣,几乎横扫全网。每周更新,准时刷屏,各大高校宿舍、办公室茶水间,都能听到“王大锤”三个字。
接下来的《报告老板》《名侦探狄仁杰》《高科技少女喵》等作品也各有亮点,让“万合天宜”成为互联网短剧的天花板。可惜的是,叫兽在2020年退出了万合天宜,选择了独自发展。
万万没想到宣传图
转型的阵痛:从短视频到电影的挑战
2015年,《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上映。这是易小星首次执导的商业电影。
虽然最终票房达到了2.6亿,在当年算得上不错,但也有不少观众觉得:有点“失去味道”了。大荧幕对内容节奏的要求不同,再加上拍摄周期紧张、商业制片的限制,整部片虽然努力保留了“万万”的风格,却少了网络短剧那种“不计后果的疯劲”。
易小星自己也在采访中承认:“很遗憾,很赶,我们很多想法最后都没法完整实现。后来的他,陆续尝试了几个不同方向:拍电影、写剧本、做综艺、拍新剧……但始终没能再创一个像《万万没想到》那样现象级的高峰。
也许这是“草根导演”向“电影人”转型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道槛。
万万没想到电影宣传图
陪他一起长大的我们,也已经长大了
时光一晃十几年,当初靠一张A4纸和几个“土特效”走红的叫兽易小星,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而我们这些看着他视频长大的观众,也从学生时代一步步走入社会,经历了成长的阵痛、现实的无奈与生活的妥协。
而今的我们,也已逐渐步入社会,做牛做马,日常忙碌。在信息爆炸的当下,重刷那些印花质炸裂的视频时,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兴奋与狂喜。看到那个抚摸着水杯的猥琐讲师,看到王大锤头顶马桶勇闯异世界的剧情——我们依旧会笑,但笑里多了一点温柔与怀念。
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是那张A4纸面具,还是“夕阳下的奔跑”,它们都不只是搞笑桥段,它们代表着我们的青春。
-------------------------------------------------
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记得电电我的牛牛和一个免费的赞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