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
“从水下第一个生命萌芽开始,到石器时代的巨型野兽,再到人类第一次直立行走……”
这段历史厚重感十分强烈的话语,在每个文明6的玩家“跳水”时,都会萦绕在耳边。
玩家开局时,如果发现地块产出不理想,亦或是周围地理环境无法给文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与其让开拓者迁徙至适合的位置坐城,不如重新开始游戏以刷新地图资源,每当此时,“从水下……”这段话便会开始播放。
这便是所谓的“跳水”。
不必多言,直接跳水
文明6游戏开始时,人类已经登上了陆地,玩家和AI需要利用各项资源发展自己的文明达到胜利条件。
如果文明的生命不是诞生于广阔、无垠的海洋,而是密封、狭窄的地心。这样的文明该如何打赢这场逆风局,其历史又该经历怎样的波澜壮阔呢?
今天给大家讲述刘慈欣短篇小说《山》的故事内容,来看下大刘笔下的地心文明是如何扭转乾坤,颠覆命运。
故事剧情(⚠️4500字长文预警⚠️)
一:外星文明降临与冯帆珠峰之耻
蓝水号地质考察船上,船长问冯帆为什么会有不上岸的怪癖,因为五年时间考察船停泊过很多次,从没有看见他上过岸。
本以为他是害怕陆地上的某种东西,然而冯帆的回答截然相反,陆地上有他一生都向往的——山
冯帆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家乡就在河北大平原,西边能看到太行山。出生不久,就喜欢对着山咿呀叫;学走路都是朝着山走;孩童时期清晨向山出发中午才回头;上学后还骑着自行车向山奔赴;后来长大第一次登上山顶看到的画面,使他感受到了一种新生!
故事讲到这里,船长发现了正上方顶上出现了一颗“不该存在的星星”。
船长没想太多就让冯帆继续讲。
后来冯帆上了大学,组织了登山队攀登珠峰,在即将到达峰顶的第二台阶中国梯时,风暴刮起的白雾一下把四名队员从悬崖上吹下,只有他一个人死死地拉着绳索。
由于登山镐卡在冰缝,根本承担不了五个人的重量,出于本能,他隔断了绳索上的钢扣。四个人掉落山底,还有两个人的遗体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这件的勇攀珠峰之行从此……便给他背上了十字架。
此时此刻,冯帆也注意到那颗“不该存在的星星”还在变亮。
船长依然不予理会,让冯帆继续刚才的话题。
登峰事件过后,网上铺天盖地出现谴责和鄙夷,诸如“为自己活命牺牲四名伙伴”等言辞。冯帆为了澄清,打算跳楼时,导师来了。
“你这么做是不是太轻饶自己了?你这是在逃避更重的惩罚。”
“有那种惩罚吗?”
“当然有,你找一个离山最远的地方过一辈子,让自己永远也看不见山。”
冯帆便没有跳下去,毕业后也找到了这个工作,成为了海洋地质工程师,来到海上——离山最远的地方。
船长此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合适,就在这时。
那颗星星显出了一点形状,从一个点 到一个圆形,再到一个醒目发光的蓝色小球,然后膨胀到满月大小,现在正在高速向着地球扑来,最后占据了天空相当大的一部分正好停在三万六千公里高空的同步轨道上,成为了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
随后海面开始弯曲,隆起的巨大水包快速升高,是飞船的引力在拉起海水,很快达到顶天立地的高度,大约9100米。
二:攀登世界最高峰——海山
冯帆来到太平洋是为了逃避山,而现在出现了比珠峰还高的“水山”。
由于外星飞船的引力造成低压区,在大气层撕开一个洞,像扎破气球一样,空气会从洞逃逸到太空,只需一个星期,全球大气压将低至极限时,海水都会沸腾,人类世界将乱成一锅粥。一个星期,连回家的时间都不够。
大家都情绪低落时,冯帆突然兴奋起来,感到热血沸腾。 山就在那儿,总得有人去登。他要去登那个9100米高的水山。
船长没有阻挠,而是让他开着游艇去。冯帆也告诉船长一件事儿,当年登珠峰的队员中,有他的恋人。当他割断登山索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我不能死,还有别的山呢。
珠峰没登上顶,这一次他要登上世界最高峰——海山。
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冯帆达到山脚,纵身一跃跳入海中,他成为了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登山时,他明显感受到海山坡度在增加,身体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没有感受到费力,继续向上游,越游越轻松,这主是身体变轻,重力减小的迹象。
随着海拔升高,风力增大,水坡上出现排浪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逐渐抵消,薄如蝉翼的海浪把他抛起来,像一只只轻而有力的海水传递着把他送上山顶。
……
冯帆在气泡的帮助下升上了海面,海山的峰顶十分宁静,抬眼望去,发现自己处于一口巨井中,井口是外星飞船,他登顶成功了。
冯帆大声呼喊,外星人表示可以不用那么大声,他们连蚊子的声音都听得见,在行星外泄露电波中还学会了地球所有的语言,想随便聊聊,于是造了一座山。
而冯帆表示自己喜欢山,于是登上来了,外星人说道:“这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必须登山。”
冯帆继续追问:“为什么?你们世界有很多山吗?”
得到的回答是:“山无处不在,只是登法不同,对于我们来说,周围都是山,这山把我们封闭了,我们要挖洞才能登山。”
顶峰对话,外星文明讲述自己文明历史
三:外星文明的探索历程
1:密实宇宙论
外星文明生存在半径约3000公里的球形空间,被无限延展的致密岩层包裹,形成“密实宇宙论”——宇宙由空泡与无限岩层构成,即泡世界。
该世界无重力,无气体与液体,机械生命体由金属骨骼、芯片大脑及电磁血液构成,以地核放射性岩块为能源自然进化而生。
虽然宇宙模型与人类的地球环境相反,但双方都会走到了对宇宙进行思考的那一天。
泡世界早期探险因空间匮乏被严格限制。上古时期,探险者以人工挖掘隧道深入岩层,幻想寻找其他空泡。
因生存空间仅半径3000公里,挖掘碎岩若堆积会侵占有限的空间,即使"泡船"方案(将碎岩回填已挖隧道,仅保留移动舱体),但每艘泡船仍会永久占据微量空间,故探险者又被称为"空间窃贼"。
尽管如此,对未知的渴望仍驱动着小规模探险持续数千年,从未停止过。
2:哥白尼——太空宇宙论
泡纪元33281年,泡世界岩层天穹突然崩裂出小洞。一队士兵飞向洞口,发现这是八年前失踪的探险泡船"针尖"号——它竟在致密岩层中前进了200公里并成功返航。
船上仅存随船科学家(称哥白尼),其余19名船员已被他作为食物消耗殆尽。按严禁探险的法律及食人罪行,哥白尼被押往首都广场准备执行死刑。
数十万民众聚集等待观赏短路处决时的电火花,世界科学院却在行刑前紧急公布重大发现:"针尖"号沿途采集的岩石标本显示,地层密度随航行距离增加呈稳定递减趋势。
随后百年间,多艘突破"针尖"号航程的泡船从不同方向带回样本,证实所有方位的地层密度均以相同递减率向外减弱。
经计算,密度将在约三万公里处归零——这意味着宇宙并非无限致密岩层包裹的封闭空泡,而是从泡世界向外逐渐稀薄至真空的开放结构,新"太空宇宙论"由此诞生。
最终,一艘装备新型掘进机的泡船在突破两万公里航程时,探测到岩层密度骤降为初始值的千分之一,并首次记录到微弱的空间辐射信号——这彻底证实宇宙存在真空区域,宣告统治两万年的密实宇宙论彻底崩塌。
3:牛顿——引力
随后泡船"圆刀"号在突破三百公里岩层深度时,随船科学家(牛顿)注意到诡异现象:悬浮睡眠的所有人连同碎岩堆被压在船尾舱底——岩块在睡眠期间自发滑向泡世界方向。
牛顿系统观测发现,舱内所有物体均以极缓慢速度定向漂移。他推断引力源自半径三千公里的地核空间,导致早期理论认为"空间本身产生引力"。
经过五十年验证,科学家修正认知:引力本质与质量相关,还测得与地球相近的引力常数。该发现彻底瓦解密实宇宙论——引力是不允许无限固体宇宙存在的。
太空宇宙论证实后,泡世界掀起疯狂探险潮:数万艘泡船涌向地层,试图突破理论预言的32000公里岩层抵达真空。
探险狂潮导致海量碎岩涌入地核空间。这些碎石如密集星云般悬浮于城市外围,阻塞了原本可自由漂移的都市航道。一旦城市试图移动,便会触发连锁碎石撞击,引发灾难性坍塌。
政府估算约半数被碎石侵占的空间已永久不可逆。作为应对,新成立的泡世界政府开始组建正规军,建造巨型战舰深入岩层剿灭探险泡船。
4:1500公里战役
地层战争具有独特的三维特性:战舰横截面统一为直径三十米的圆,长度可无限延伸。政府军最大战舰"线世界"号常规巡航时,长度可达一百五十公里。作战时,"线世界"号可瞬间将舰首截面扩展至八百平方米,形成多分支攻击阵列,配合超频震波武器,能在千米距离上粉碎敌方舱体结构。
探险联盟为对抗"线世界"号,将舰队分散为长度不超过五公里的"刀片舰",在1500公里战役中,联盟先以二十艘战舰在预定坐标组合成三十公里长的诱饵舰。
当"线世界"号以十公里时速直线突进时,上百艘潜伏在垂直岩层中的刀片舰同时启动掘进机,沿三维坐标网格切入目标舰体。精确的同步攻击将一百五十公里巨舰切割为五十段,但每段三公里的残舰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被分割的战场迅速演变为半径二百公里的立体迷宫,双方战舰在复杂交错的隧道网络中不断分解重组。最终探险者利用微弱重力优势,取得战役胜利。
战役结束后,探险者联盟宣布独立正式脱离泡世界,疲于战争的世界政府被迫承认探险合法化。
5:阿基米德——无形岩与浮力定律
八年后“螺旋”号突破至距泡世界边缘五千公里的高度,却坠入液态海底。高压海水涌入瞬间引发剧烈爆炸,乘员与设备汽化,仅传回一声“剥”的震波信号。
后续十余艘泡船均在同等高度遭遇相同厄运,监视器偶现的晶状波动与无法解析的雷达回波颠覆了原有认知。学术界开始质疑宇宙半径八千公里的理论,转而构建新模型,将消失的探险船解释为“接触宇宙边缘后湮灭于虚无”,原太空宇宙论陷入崩塌。
探险联盟在连番失利后决定孤注一掷:派出最后五艘泡船,以极慢速逼近五千米高度探查宇宙边缘之谜。
前两艘船再次被“剥”声吞噬,第三艘“岩脑”号却捕捉到致命海水的真容——当船体顶部岩层裂开一道窄缝时,高压海水并未瞬间压垮空间,而是形成白色射流缓缓注入二百五十米长的船舱。
船员在爆裂前发回了完整数据并命名为——无形岩,它以违反物理常识的形态爬升,渗入岩壁缝隙,部分人体碎片竟浮于液面。这颠覆了泡世界对物质的认知。
工程师随后设计出带空心钻杆的引管装置,试图可控引水。船员用金属容器接满海水返程时,发现无形岩在高温中“苏醒”,沸腾汽化成白色气态幽灵,所到之处生命体接连短路爆燃。
通过堆砌人命代价,他们最终确认:宇宙中还存在第三种物质形态——充斥虚无的气体。
泡世界政府被探险联盟的发现震撼,与昔日对手联手投入海量资源,在距地心4800米高度建造“无形岩实验室”,装配超长引管研究液态水特性。
科学家在此验证了水压与浮力定律,并突破性地研发出密封技术,基于此,他们设计出蛋形耐高压水箭——金属容器内仅容一人,无动力装置,完全依赖浮力。
发射平台位于五千米高度的岩层大厅,加加林进入水箭后,自动掘进机击穿顶部十米薄岩层,海水在高压下轰然涌入。解除锚定铰链后,水箭在浮力驱动下加速上浮,如同泡世界的火箭冲破深海,驶向未知领域。
6:加加林——风和夜空
加加林小心翼翼地打开舱门,慢慢探出身去,立刻感到了海风的吹拂,过了好一阵儿,他才悟出这是气体。恐惧使他战栗了一下,他曾在实验室中的金刚石管道中看到过水汽的流动,但宇宙中竟然有如此巨量的气体存在,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
加加林很快发现,这种气体与无形岩沸腾后转化的那种不同,不会导致肌体的短路。他在以后的回忆录中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我感到这是一只无形巨手温柔的抚摸,这巨手来自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无限巨大的存在,在这个存在面前,我变成了另一个全新的我。
加加林抬头望去,这时,地核文明十万年的探索得到了最后的报偿。
他看到了灿烂的星空。
四:山无处不在
冯帆伫立山顶,冰晶云在逃逸大气中延展,外星飞船的光芒折射出虹彩。下方气旋巨井轰鸣着碾碎基球,海面却如镜平静。他追问外星来客目的,对方坦言只是途经并寻找登山者对话。
“山在那儿”的回答触发了关于文明本性的探讨——登高欲望超越生存需求,光速与空间皆是山脚,智慧生命皆困于深谷。
【你在山脚下,我们都在山脚下。光速是一个山脚,空间是一个山脚,被禁锢在光速和空间这狭窄的深谷中,你不觉得……憋屈吗?】
“生来就这样,习惯了。”
【那么,我下面要说的事你会很不习惯的。看看这个宇宙,你感觉到什么?】
“广阔啊,无限啊,这类的。”
【你不觉得憋屈吗?】
“怎么会呢?宇宙在我眼里是无限的,在科学家们眼里,好像也有二百亿光年呢。”
【那我告诉你,这是一个二百亿光年半径的泡世界。】
外星文明泡世界的观点,冯帆质疑引力坍缩问题,对方提出超宇宙可能被未知力平衡,如同泡世界无法感知地表重力。“针尖”号泡船将用五万年航向宇宙边缘,探寻更多可能存在的空泡。
冰晶云渐浓,最后的信息隐入朦胧。外星存在者留下箴言“山无处不在”后船缩为星点消失,海水高山骤然崩塌,冯坠向海平面,浮出时肺水肿引发的血沫从嘴角溢出。
救生衣托着他虚弱的身体,珠峰雪暴中割断登山索的求生本能再次苏醒。
他凝视银河,与地心文明先驱加加林跨越时空共鸣。此刻呕吐物中的血腥味如此真实,他贪婪呼吸着,在剧痛中确信:他必须活下去,因为山无处不在。
完……
关于成功与胜利的一些碎碎念。
小说中有很多对话令人振聋发聩,其中一句我映像很深刻。
”真是不容易,你们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探索,才站到我们的起点上。”
是啊!。
有的文明出生在资源富庶的平原大陆,
终年风调雨顺。
有的文明生存在资源匮乏的干旱沙漠,
满目黄沙漫天。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光彩夺目。
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
使出浑身解数仅能站在起点。
我们曾经也像地心文明的“空间窃贼”一样努力钻破地心,妄想跨越鸿沟。
但可能遭遇过“哥白尼”的火花四溅,失败退场。
那努力,奋斗的意义又是什么……
1956年,中国成立第一个航天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启航天事业。
1970年,东方红一号: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启太空探索时代。
2003年,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员,实现载人航天突破。
2019年,嫦娥四号: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开展月背科学探测。
2024年,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约1.9355千克月球背面土壤样本成功返航。
……
小说多多少少带有虚幻色彩,游戏也有胜利,通关那一刻。
我觉得我们自身也一样,终会遇到地心文明的“牛顿”,“阿基米德”。
助各位成为“加加林”冲破地心岩层,浮上海面,亲眼目睹属于自己的满天星辰!
但……这个时间可能需要足够长,屏幕前的我们,又是否会一曝十寒呢?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