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着“我爱中国”的老外过气后,“我爱越南”又成了新的狠活

历史是个圈儿

“我们中国真是太厉害啦!!”

2020年前后的中国互联网上,这种甲亢式的“老外爱中国”的视频曾一度成为流量密码。以伏拉夫为代表的一群老外宛如打鸡血一般,在短视频里卖弄着对中国的热爱。

但很快,这一类“我爱中国”的甲亢表演开始被人们批判、唾弃。而伏拉夫本人也渐渐过气,成为了一个普通的up主。

而近一年,在我们看不到的视野里,“老外爱国”这股风潮开始渐渐地转移到了……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

如今,

越来越多来自外国的“爱国博主“,开始喊着表示“我爱越南”了。

越南国旗

最近那些有关越南的短视频中,总少不了一个神奇的事物:

越南国旗。

得益于越南的教育环境,国旗这玩意儿在他们那的出镜率相当高。不仅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贴一面,就连某些工厂公司里,那也是人手一幅插在工位上。

而当越南国旗碰到短视频之后,就渐渐成为了这个国家在互联网上

最有辨识度的

logo。

他们常常在短视频里摆出夸张的动作表情,并加之以强烈的鼓点配乐,一脸骄傲地炫耀自己的越南国旗。

至于为什么是越南国旗也很好理解,

主要拿别的东西,你也认不出是越南。

个中代表,是之前流行过的“国旗换装”。

这种视频其实哪个国家都有搞,而且还是咱中国人最先做的——不过在受到关注之后,一群越南网红就将他们“借鉴”了过去,然后开始“屠榜”……

“刷来刷去全是越南的,越南人就这么喜欢拍这玩意儿吗”——某国内搬运up如是吐槽到

而在这东西火了之后,其他国家的网红也开始抛弃了自家的国旗,搞起了越南换装。

甭管中国人、韩国人、法国人还是TM三体人,

只要对着越南国旗敬个礼或者身披个越南国旗,并配上“I love VN(越南缩写)”等一系列友好字眼,那就能收获天然的流量加持。

这些变装的视频数据也堪称恐怖。你很难想象,一个只有9000万人口的国家,做个跟他们相关的视频能收获差不多1000万的点赞——你也永远不知道某个视频中,会突然钻出来多少个越南人,在评论区噼里啪啦地扣出你不认识的越南语。

或许,互联网的赛博丛林也是丛林。

国旗变装,只是网上“我爱越南”潮流的冰山一角,更多也网红只是偶尔放一个越南国旗变装、喊喊“I love VN”的口号。不过,

确实还有那么几位越南专业户,专注于每天高强度夸奖越南、并宣称自己“越南人”的身份。

俗称,舔。

越南の恩情

在众多越南爱国博主中,有着一位叫dragonkim的韩国人,是一位长相只能用“经典”来形容的网络丑角。

他常常穿着越南国旗的衣服,家中挂满越南领导人的画像,每天的日常不是挥舞着越南旗发癫,就是对胡志明叔叔声泪俱下。

而为了彰显自己的忠!诚!,他也常常把上世纪越南内战时期的南越国旗搬出来,然后将其砍断、切开、剁碎,一边驯服着自己的四肢,一遍挥舞着手中正版的越南旗。

借用他人曾锐评的一番话:

“作为一名有着同样南北对峙历史的韩国人,dragonkim显然能精准把握越南人对于这段民族悲剧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位对越南的崇拜过于魔性,所以也受到了咱国内人的嘲笑。对此,这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语言天赋,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diss着来自中国的观众:

“这和钱没关系,我是胡志明的学生,我爱越南,我爱胡志明……万岁!越南!听 懂 了 吗 ?”

看起来倒是正气凛然——只不过,

由于口音不甚至标准,“胡志明”被他念成了果子狸。

在爱越人士之余,这位还有着另一副面孔:

“将军”的cosplay爱好者。

对,就是那个“你若三冬来换我一身雪白,想吃广东菜”的将军。

当他穿上将军的黑色正装、梳着将军的头型,并对着胡志明的徽章痛哭流涕时,现代的抽象艺术便已到达顶峰。

那一刻,仿佛半岛人们偿还不完的恩情原来被偷偷输送到了越南,过往严肃的历史,也仿佛在短视频的潮流下变成了商业化的利器一般,化为一个又一个点赞。

当然,互联网是有审美疲劳的。

最开始,这位的视频确实好评颇多,一群越南人也开始表示友好欢迎;只不过,当

他最近再一次拿起越南国旗随意乱舞卖丑时,下面的越南语热评,已经变成了“有意思吗?”。

显然,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如今也在越南身上上演。

关于kim的事迹我们先按下不表,因为另一个叫鲍勃·维洪(bobvinhung)的美国人更是重量级。

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位在视频中义正言辞地表明:

“我放弃我的美国公民身份。我放弃我返回美国的所有权利。我放弃我未来访问美国的所有愿望。我将为越南而活。我将只为越南服务。”

为了打造自己爱越南的人设,他一直声称自己有一位失踪的越南父亲,还给观众掏出了一个黑白色的越南男子照片。

后来,有人将这张照片放大,

发现照片里的人其实是胡志明。

除了这些闹剧之外,BOB的日常视频大多有些刻意:要么是扮演僧侣乞讨时,突然被善良有钱的越南人施舍;要么就是不会用筷子吃河粉时,被各路刚好路过的美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直接喂到嘴里;

而这位干过最抽象的事儿,是穿着军装,对胡志明的雕像下跪。

尽管我相信越战老兵看见之后会直接抽过去,

但毕竟胡志明是他爹,儿子跪爹倒也合理。

和上面的kim类似,最开始这位的视频也是收获了泼天的流量,一个帕金森式的吃河粉视频直接狂揽1700万点赞——在其下方,亦有有着不少越南人为其撑腰、跟他人对线。

“特朗普也爱越南”——Bob在自己的某一期短视频里如是说道

只不过,后来有人发现,这位在INS上有着另一幅面孔:爱狗人士,而且常常会阴阳越南对狗不咋友好,加深国外对其的刻板印象。

于是,这位也“塌房”了,不少越南人在下方骂他,“滚”。

而在塌房之后,他的画风也开始变得摇奇怪起来:一会儿依旧上演不会吃河粉被当地美女喂的桥段,

一会儿则啃着砂糖橘,无情围观越南人素质低下的一幕……

通过这些网红的丑态,你会发现,越南的“爱国”市场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粗放性。尽管他们至少在初期是成功的,并收获到了远超乎自己能力的流量眷顾。显然,“我爱越南”这几个字还是相当好用的。

所以,为啥呢——为啥偏偏越南等地区,成了当下流量密码?

短视频下的越南

最直观的数据表明,越南玩tiktok的人,非常非常多。

根据DataReportal研究数据显示,

在一亿人口的越南,2023TikTok的总用户数约为5000万,去年初已达6700万,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而这群庞大的群体背后,又会涉及到一些社会认同理论的概念:

社会中的群际关系的结构,构成了显著的分层,这种分层使得就个体而言,要剥离自身不满意的群体成员身份,从原属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中是不可能的或是极其困难的。

只有通过改变群体的地位,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有所变化。

说人话就是,既然你是越南人,那你身上的标签就摘不下来了,所以得想办法提高越南人在世界里的rank等级。

如何提升呢?一个是内部群体的自我认同,一个是来自外部群体的认可。

自我认同很好理解:比如突出越南国旗等元素;此外,在近些年的越南互联网短视频中,还有一种“越南变装”的潮流深受当地人喜爱。

一群越南人(主要是少女居多)在气宇轩昂的伴奏中一遍跳舞、一边换上某个时期时期的服装与越南旗,以此铭记他们的某些过往。

只不过,其效果往往都有些……唐。

图里这位网红在国内有个外号:“越南唐妞

而除了扯国旗之外,越南还真没啥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毕竟,越南受哪个国家的影响最多,我想大伙也都心知肚明。

毕竟,越南人称“小雷音寺”。

这个国家流行着一句话,大意是他们离天堂太远,离中国太近。

给大伙看个帅的(来源@环球网)

在文化层面上来说,越南几乎算是咱们的下游。

甭管电视电影还是综艺选秀,都在越南有着不小的市场;在facebook上,有个越南搬运国内微博和知乎的小组,叫做weibvitnem,其粉丝已经超过了220w+;而在李子柒走红之后,越南那边也照猫画虎搞了个越南李子柒……

我看的有关越南最具辨识度的视频,是那边的洗头房服务怎么怎么好、是那边的服务小妹怎么怎么物美价廉。

在这种环境下,来自越南服的玩家当然需要更多肯定。

来自外部群体的肯定。

而“伏拉夫式“的表演,也算

是发现了这个地方的蓝海市场——这些作秀网红是sb的,但也是聪明的。他们吃到了东南亚互联网发展的痛点和红利,当然,同时也要面临着狂热褪去之后的冷潮。

小丑式的表演无法持久,正常理性的交流才是王道。

平心而论,tiktok上其实有很多正常生活在越南的外籍网红:比如来自西班牙的rufinoaybar、俄罗斯的anhngangovn、Sonya Firsova……等等等等,这群人长期生活在越南,所分享的亦都是相对

正常的生活内容与文化差异。尽管有些反应会无可避免的有一些刻意与做作,但终归还是一个相对OK的范畴之内。

从“伏拉夫式”的文化狂热到万国来朝的自信,我觉得是互联网一个必须发展的过程——它的背后必然涉及到现实国家的发展历程,与一种所谓“民族自信”的建立。

我们正在走完这个过程,但我并不知道,东南亚的国家是否有机会走完这个旅程。

至于那些追捧的民众……这一点,我并不想太过多嘲笑它。因为看见他们,总会让我想起曾经的我们。

关于“我爱越南”这场互联网潮流的背后,值得戏说也值得认真分析,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也可以瞎共情——但如果单纯从乐子的角度来说 ,我更愿意看见另一番场景:

让“我爱越南”,变成“我爱非洲”。

如果哪天某个非洲国家崛起之后,会不会有一群白人去那边喊着“I love 非洲”、并对着曾经的"商品"大肆夸耀与忏悔,然后曼德拉与林肯的肖像书籍不离身呢?

我相信,以当今互联网的抽象程度,是一定能干出来这种事情的。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