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敗:歐陸風雲4訥韋爾成立法蘭西成就戰報攻略

以戰報形式介紹下訥韋爾的極難成就攻略~

0 問題不大

這又是一個P社特別喜歡的諧音梗成就,訥(ne)韋爾(英語Nevers),需要以勃艮第的附庸,兩地小國訥韋爾開局,獲得整個法蘭西地區的核心。不過相較其他同類成就,用訥韋爾建立法蘭西難度適中,整體遊戲長度偏短,預計在1500-1530打完,是一個挺有意思的挑戰。

訥韋爾開局是勃艮第的附庸國,只有兩個被法蘭西國土分隔開的省份,要先獨立,纔有機會向法蘭西擴張,在風雲變幻的1444年,歐洲大陸的變革要靠訥韋爾來引領。

納韋爾的理念很一般,且在本局遊戲中無法變身爲其他國家,只能用這套理念。傳統的-10%步兵花費幾乎沒用。不過+2年度教廷影響力還不錯,本局遊戲會一直保持擴張,西歐區AE問題比較嚴重,需要和教廷保持良好關係,爭取成爲教廷監護。

實際遊戲中在理念選擇上走了一些彎路,擴張幾乎沒有停過,訥韋爾的君主和繼承人能力都偏弱,行政點和外交點幾乎一直緊缺,所以在成立法國前很難點出靠後的理念,基本只是傳統在生效。如果爲了快速完成成就,建議只開影響理念點到減吞併花費,將其他行政和外交點數都用在擴張上。

1 打破枷鎖

對於小國破局,特別是周圍沒有野區,無法獨立發育,必須直面難以單挑的大國時,建立良好的外交局勢是最重要的。筆者戰略還行,戰術一般,微操更是苦手,因此SL了幾次開局,勃艮第的三個宿敵奧地利、英格蘭、薩伏伊均與之接壤,開局即可支持訥韋爾的獨立。

SL的過程中發現,英格蘭基本穩定與勃艮第宿敵,每次都可以直接拉到;法蘭西也經常宿敵,但是同樣對訥韋爾冒火,1.37版本應該很難拉上法蘭西支持;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即使宿敵也會因爲不與勃艮第接壤而無法支持獨立;因此奧地利這第二個能夠支持獨立的大國就非常重要了。而且戰後保持與奧地利的良好關係加入神羅,能大幅降低被法蘭西宣戰的可能,奧皇自帶多個潛在聯通國,擴張太快起包圍網後,也能壓制包圍網的宣戰傾向。故而開局拉到奧地利和英格蘭,基本可以結檔了:)

薩伏伊和普羅旺斯也可能與勃艮第宿敵並支持獨立,但國力小,且與教宗國關係不佳,存在一定變數,拉上也要當成一次性的工具國,何況他們手裏也有成就所需的省份。

本局遊戲開局給教士階層虔誠的外交官特權,僱上外交聲譽+1的顧問,輕蔑的侮辱勃艮第後,順利與三國簽訂支持獨立協議。同時第一天就招募一隊將領帶圍城的僱傭兵。

貴族階層給的任務也是要求獨立。

運氣不錯,在11月就觸發傑出大臣事件,考慮後選擇第一項,因爲開局就要打仗,這一百點軍事點也基本用不上;長期看行政點一直是缺的,且不準備開軍事理念,就先不要軍事點了。

訥韋爾首都自帶堡壘,另一個省份也有堡壘,開啓防禦法令,給貴族階級建設防禦工事的特權,儘量在換家階段拖慢勃艮第的圍城速度。

賣王領,給了行政點和軍事點的特權,向商人貸款,準備好初始軍費後,拉上盟友向勃艮第宣戰。勃艮第只有阿拉貢和普法爾茨兩個盟友,運氣還不錯,以前碰見過時間還沒有走到12月勃艮第就有四個盟友的情況。兵力上我方略有優勢,但兵力池竟然差不多,勃艮第的三個聯通國確實比較給力。

另外發現阿拉貢的宿敵是卡斯蒂利亞、法蘭西、英格蘭,簡直是最佳情況,卡斯蒂利亞是後續向法蘭西擴張的最佳盟友。英格蘭佔據了不少成就省份,一段時間後是要翻臉的;爲了維持奧地利的盟約和信任度,戰後也是必須分地給他的,日後也要打回來,只有卡斯蒂利亞是可以一直結盟到成就達成。

開戰後不久就觸發曼恩事件,英格蘭已經在對勃艮第的戰爭中,因此對法蘭西選擇了退讓,達成一個比較短的停戰協議,這也符合訥韋爾的利益,獨立後可以儘快拉英格蘭向法蘭西擴張。

在扮演小國的遊戲中,筆者能1444年12月11日開戰的,就不拖到12月12日(當然本局因爲開局第一天羞辱了勃艮第,要多等一天外交官CD拖到了12日)。越早開戰,對手能拉到的盟友越少,軍事上的準備越不充分;而對於小國,開局貸款僱一隊傭兵抽一個還不錯的將領已經是短時間內的全部了,這就是與對手差距最小的時刻。而且喫地越早,可以越早讓周邊鄰國開始消化AE。

開戰後半年,訥韋爾從法蘭西的附庸波旁要到通行權,避開勃艮第主力,圍攻與奧地利接壤的關鍵省份弗朗什孔代,這是戰後維持與奧皇關係的關鍵省份。長期看我方兵力佔優,擊敗勃艮第不是難事(甚至直接解散陸軍開五速躺贏全程,只是偶爾會被法蘭西宣戰),但獨立戰爭是默認分割土地給盟友換取出兵的,只有把唯一接壤奧皇的弗朗什孔代及其他省份(第戎或薩蘭)給他,才能保證信任度。

之前有過該省份被薩伏伊佔據,而接壤薩伏伊的兩個省份被奧皇佔據,結果停戰協議無法給雙方分地,這就給後續的外交局勢帶來了很大變數。

其他戰場上英格蘭已經在低地登陸,國內在積極造兵;阿拉貢在圍攻英格蘭的拉布爾,一時半會估計圍不下來;奧皇圍困普法爾茲的首都,快要下城了;薩伏伊在向阿拉貢聯通的那不勒斯進軍。我方兵力還是比較分散,勃艮第本土和低地的大量堡壘使其具備內線優勢,希望可以儘快把阿拉貢及普法爾茨踢出去,給訥韋爾的首都解圍。

奧皇快速攻克普法爾茨,與之無條件和平,但奧皇的部隊也去那不勒斯了。

弗朗什孔代城落,但訥韋爾的首都也陷落了,厭戰度持續上升。不過好消息是奧皇還是帶兵來勃艮第了,圍攻第戎中。

阿拉貢也遇到了麻煩,放那不勒斯獨立後,極爲罕見的選擇成爲農民共和國,隨即被卡斯蒂利亞宣戰,戰爭熱情迅速下降,與其白和踢出戰爭。

不過英格蘭也陷入困境,玫瑰戰爭爆發,英格蘭選擇先回去打贏內戰,與勃艮第白和。

爲戰後做準備,訥韋爾與開局就在拉關係的卡斯蒂利亞聯姻。

在奧地利與開局帶着附庸的薩伏伊的協助下,勃艮第節節敗退,法蘭西乘機向勃艮第宣戰。

勃艮第已是強弩之末,戰爭熱情迅速降低,儘快低地還有幾個城堡沒有圍下,但80戰爭分時就已經同意100分的合約。

因爲接下來還要向法蘭西擴張,盟約比較剋制,除了賠款和少量現金外,割取了準備放附庸的埃諾、已有宣稱的西勃艮第區域,將弗朗什孔代和第戎都分給了奧地利,因爲英格蘭已經退出,所以把原本在皮卡第區域的份額換成了第戎,奧皇非常滿意。薩伏伊則一點不給,憤怒離席,不久即與訥韋爾斷盟。

這一仗打了七年,訥韋爾取得獨立,從2個省份擴大到5個省份,邁出了引領歐陸走向時代變革的第一步。

2 巴黎一夜

戰後,迅速與卡斯蒂利亞結盟,收穫長期強援。

獨立並完成公國擴張任務後,獲得100傳統神將,以及法蘭西島區域的宣稱。

訥韋爾大公及儲君均上馬,加上神將到來,簡直名將如雲,7k兵簡直不夠分的。

放出兩個附庸埃諾和香檳,準備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收核。

與布列塔尼結盟,呈圍困法蘭西之勢,以後也有機會和平附庸。

將政體改革爲勃艮第國,大大增加外交關係。

爲可能的神羅皇帝做準備,結盟選帝侯。

造核完成,與奧皇接壤,加入神羅。

此時之前的盟友薩伏伊已經被教皇絕罰,待停戰期滿後找機會向其擴張。

準備就緒,拉上英格蘭、卡斯蒂利亞、奧地利三位大哥向正在攻打普羅旺斯的法蘭西宣戰。法蘭西開局附庸較多,周邊的大國又都是宿敵,只有克萊沃和瑞士兩位盟友,優勢在我,直衝巴黎。

剛開戰不久,奧地利的遺腹子聯合統治匈牙利,匈牙利的部隊也來助拳了。

戰爭開始兩年,巴黎已經攻克,雖然法蘭西總兵力只有聯軍的一半,但依然給聯軍造成大量損失。

戰局在第三年有了重大轉機,法蘭西棄本土不顧,專心圍攻奧地利本土和匈牙利,簡直是宮城盯着三井揍。

奧皇的兵力似乎被全殲了,僅剩一支匈牙利部隊在南法圍城,在維也納陷落之前簽訂城下之盟賠款求和,法蘭西的戰力還是很強大。

奧皇退出戰爭後,法蘭西的戰爭分已經很低了,雖然正在圍攻巴黎,但也已經同意99分的和平條約了。

訥韋爾迫使法蘭西割讓巴黎與貝里兩個省份,並歸還附庸埃諾、香檳的所有核心省份,儘管合約以收回核心爲主,但發展都極高的巴黎仍使得產生的AE高達89點。

無論如何,法蘭西的象徵巴黎落入訥韋爾之手,從此攻守易勢。擴張引發大量AE,而成就所需的省份還有很多,是否會面臨包圍網戰爭,亦未可知。

3 既不神聖,也不日耳曼

與法蘭西停戰後,發現普羅旺斯已經被絕罰,他同樣佔據不少成就要求的法蘭西省份,拉上盟友對普羅旺斯宣戰。

連續擴張,訥韋爾限於公國政體,只有兩個外交官,尚無暇與非盟友拉關係,神羅諸小國開始起動包圍網。

巴黎造核完成後,獲得法蘭西地區永久宣稱。

與普羅旺斯的戰事順利,考慮包圍網已經啓動的情況下,直接將其附庸帶來的AE過多,基本整個神羅都要進網,還是隻割取了兩個省份,並羞辱對手。

不斷提升與選帝侯的關係,目前選情微弱領先奧皇。

羞辱宿敵,接納文藝復興,佔據巴黎後,完成三個時代任務,開啓黃金時代。

好消息接踵而至,順利當選皇帝,人力、部隊上限、外交官數量提升。

停戰期內積極與神羅各國搞好關係,包圍網逐漸消散。

與法蘭西停戰到期,包圍網也已消失,拉上盟友繼續對其宣戰。

戰鬥毫無懸念,訥韋爾已經擴建大批軍隊,在三星神將帶領下野戰也能擊敗法軍主力。更好的消息是利用訥韋爾傳統的+2年度教廷關係,以及聯盟保獨教宗國,購買贖罪券,劫持過境樞機等手段,將積累的大量教廷關係用以投資影響力,終於有了回報,以20%的概率(第二名,第一45%的教宗國)當選爲教宗監護(SL了不止5次,本局唯二的SL點)。

同時點出第二個時代能力轉讓屬國,之前點的第一個自然是降低AE-10%。

與法蘭西和談,迫使其半價轉讓封邑阿馬尼亞克(該國之前通過內戰兼併了法蘭西其他封邑,有五個省份),其他戰爭分盡數用於喫地,在教宗監護的加持下,依然提高了周邊國家80點AE。

此戰之後,訥韋爾成爲列強,有了更多手段處理外交事務。

攢夠帝國權威,在新喫的法蘭西省份造核完成後,通過帝國改革,皇帝+1外交官,+1聲譽,對於包圍網又在醞釀中的訥韋爾來說非常及時。

新增加的一點外交聲譽也終於使得已經100信任的布列塔尼同意外交附庸。

在上一場與法蘭西的戰爭中,最先和談無條件和平的是瑞士,通過間諜獲得宣稱後,向停戰到期的瑞士宣戰,帶入法蘭西,縮短停戰年限。

對方願意和談後立刻無條件和平,與法蘭西的停戰年限縮短近10年。

從普羅旺斯手中獲得安茹,非常剋制。

至此,通過外交上的縱橫捭闔,訥韋爾在35年的時間裏,從勃艮第的區區附庸之一,一躍成爲法蘭西地區最有實力的國家,甚至成功當選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教廷監護,與各大國保持盟約,這恐怕是眼下已是風中殘燭的鐵頭查理想不到的吧。目前勃艮第只剩一個省份,聯統國均已獨立,這局估計是看不到裂顱了。

4 一磚一瓦

法蘭西經過兩場戰爭的大敗後,國土四分五裂,已經不再是訥韋爾的唯一敵人了。現在目標轉爲大英,英格蘭雖在曼恩事件中讓步,但依然在法蘭西地區保留大量土地,先與之斷盟,待停戰期滿後尋機向其擴張。

快速的擴張使得點數長期缺乏,激進改革時間送的兩種點數各200非常及時。

放出附庸圖盧茲,繼續向停戰到期的法蘭西宣戰收核。

與縮短停戰期工具國瑞士首先停戰。

來的正是時候。

如今打法蘭西已是閒庭信步,多項減AE的buffer疊加下,以收核爲主的戰爭只增加了24點AE。

與蘇格蘭結盟,準備對大英的戰爭。

英格蘭向法蘭西宣戰,希望他能喫掉法國一點地,那麼下次可以一戰喫完法蘭西。

向大英宣戰,戰前用人情斷了卡斯蒂利亞與其同盟。可惜蘇格蘭與大英的停戰期還很長,且訥韋爾剛獲得一些港口省份,來不及建立像樣的艦隊,本次戰爭無法上島,喫不了100分地。

追擊大英同盟葡萄牙的部隊,在波爾多將其殲滅。

葡萄牙投降,只要了錢。

在凱爾西殲滅大英在歐陸的最後一支主力。

合約要求不多,下一戰可以喫完大英在大陸的省份。

繼續向瑞士宣戰,縮短與法國的停戰期,此時他們與英格蘭的戰爭都沒有結束,迅速擊敗其陸軍後與之白和。

騰出手來宣戰薩伏伊,割取成就所需省份。

與奧地利斷盟,目前訥韋爾實力足夠解決法蘭西問題,爲奪回當初分給奧地利的第戎、弗朗什孔代做準備。

向阿拉貢宣戰,順便帶入長期盟友教宗國,把阿拉貢的土地分給卡斯蒂利亞提升人情,割走教宗國的阿維尼翁。戰後繼續與教宗國恢復同盟,關係一點都沒有影響。

米蘭?我們不需要米蘭,我們只要法蘭西。(此時有埃諾、香檳、布列塔尼、加斯科涅、圖盧茲、阿馬尼亞克6個附庸,教宗國、卡斯蒂利亞、蘇格蘭、諸選帝侯等七八個盟友,外交關係超級爆炸)

繼續向法蘭西宣戰。

給法蘭西留了里爾一塊地,這是成就不需要的,其他法蘭西區域的土地盡數割讓。

目前的包圍網還不算大,只有威尼斯較有實力。

將陸軍主力送到蘇格蘭,再次英格蘭宣戰。

攻克鄧弗里斯和洛錫安的堡壘後,將英格蘭的部隊圍困在蘇格蘭北部。

在奧克尼將其殲滅。

攻克倫敦,英格蘭投降。

收回英格蘭在大陸的所有土地,並歸還給好兄弟蘇格蘭幾個省份。

皇帝在各條戰線連續獲勝,包圍網開始退散。

普羅旺斯在洛林的土地被特里爾奪取,特里爾是一直沒有拉關係的選帝侯,向其宣戰。

奪回洛林,新起的包圍網又要壓不住了。

奧地利陷入與奧斯曼的戰爭,乘機對其宣戰,奪取成就要求的最後省份第戎與弗朗什孔代。

宣戰的早了,奧皇不敢直面奧斯曼,帶着匈牙利全軍向訥韋爾衝過來,結結實實幹了好幾仗,終於打夠戰爭分,獲得最後的兩個省份。

與奧地利開戰前,將已經點完的外交理念組取消,改爲影響理念組,點完第三個-25%吞併花費後,開始吞併附庸。1525年吞併所有附庸,造核完成,訥韋爾完全佔據了整個法蘭西地區,成爲列強第一,成就達成。

小結,這個成就還是打得稍微慢了一些,連續三個君主能力低下,外交/行政點全程緊缺,幾次戰勝後造核都要等行政點,外交關係長期超上限四五個,又要點外交理念,難以邊喫地邊吞附庸。

如果要優化,應該第一個理念組就開影響而非外交,成爲皇帝以及帝國改革給的外交方向的加成基本已經夠用了。影響點到第三個後就開始邊自己喫地邊喫小弟,行政科技可以緩升,超外交上限以及不合理要求消化的外交點很多,點完整個理念組挺虧的。優化後應該可以1500年前打完吧。


ps,本戰報的五個小標題都是歐陸風雲4的其他成就。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