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文字游戏:“我们使用3nm技术!”

前言

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1nm 相当于万分之一的头发粗细。在芯片领域,纳米数字被称为制程,用于区分芯片工艺。

它直接影响芯片组的性能优劣、电源效率和体积。

芯片一般以 28nm 为分水岭,区分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先进制程多用于对计算性能要求更高的领域,代表着厂商的硬实力。

或许,你从CPU到GPU,都会听到10nm、7nm、5nm这样的字眼,通过这一参考数字便可轻松直观地分辨芯片的强弱,但事实上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却存在着一些“猫腻”。

早期

制程最早指代晶体管的物理特征,包括栅极长度和晶体管半截距。在早期,栅极长度和晶体管半截距是相等的,且与纳米数字相对应,通过缩小晶体管的这些物理尺寸,可以提升芯片性能、增加晶体管数量,符合摩尔定律中芯片每隔 18-24 个月增加一倍晶体管容纳量的定义。

栅长越小,那么单个晶体管就越小,则做出来的CPU die面积就越小,相同大小的晶圆就能生产出更多的CPU die。

文字游戏的开始

从 1997 年开始,基于纳米数字的传统制程节点命名方法已不再与晶体管实际的栅极长度相对应,并且在 14nm 以后,这些数字就几乎不存在任何物理上的意义了,仅仅相当于一个代号。例如,英特尔在 22nm 节点上切换为 FinFET 结构时,其栅极长度为 26nm,半间距为 40nm,鳍片则为 8nm,与名义上的 22nm 制程相差甚远。

从那时开始一个叫高端制程的东西就出现了。当“摩尔定律”接近死亡之后,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企业就搞出来一些新名词“纳米制程工艺”。

慢慢的,随着制程的发展,英特尔开始输掉竞争。

当台积电和三星达到10nm时,英特尔还在14nm挤着牙膏,之后又推出了14nm+等制程。

甚至到了2024 年 2 月还挤着14nm的牙膏(离谱)

而2024年同时,台积电已经用3nm赚了一大笔钱了。

看似牙膏厂一直在挤着牙膏,但其实三星的标准来看,Intel的14nm+++工艺(未推出),完全可以命名为12nm,甚至10nm。

没有参与到文字游戏中的英特尔,也在2021年7月正式开始“反击”,引入全新的命名体系,将原本的10nm Enhanced SuperFin更名为Intel 7,将7nm更名为Intel 4,之后继续延续这种命名方式分别称为Intel 3、Intel 20Å(已放弃)、Intel 18Å(2025 年下半年问世。大概?不确定?)(1nm=10Å)(力争向三星看齐)

结语


继续沿用没有物理意义的纳米数字的方式其实是有迷惑性的,一方面,会让人认为是物理几何上的微缩,另一方面,会让人误解半导体技术已经达到物理极限。

信息来源网络,错误请指出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