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地平线》遇冷背后,索尼或许需要更“温和”的市场策略

2024年,对于索尼有利的新闻并不是没有,但或许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那便是拯救Q3财报,大概也带动了主机销量的那个游戏,是(PS优化欠佳的)《黑神话:悟空》。

于此同时,2024年是索尼游戏大批量登录PC的一年,但《星鸣特攻》在8月传来劫报,《战神5》也仅仅是表现平平,最新的《乐高地平线》更是创下索尼游戏steam在线新低(甚至低于《星鸣特攻》)——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从今年开始的强行绑定PSN、对于国区(和其他很多传统低价区)不那么友好的定价等等。

不过《乐高地平线》作为一款“随便怎么做大概都可以混个MC80分”的乐高游戏居然在销量和口碑方面都表现欠奉,还是多少让我有些意外,那么这款游戏究竟表现如何呢?

以视效见长的《地平线》系列,在《乐高地平线》同样视效上佳

《地平线:零之曙光》、《地平线:西之绝境》都在它们面世的那个时刻成为了视觉效果的标杆性游戏,那么《乐高地平线》大概在“乐高游戏”中也大概能实现这一点。

游戏的模型表现精细、环境细节出色、光影调校到位,作为一个“游乐场”类型,能带来足够愉快的体验。

此外游戏中准备了大量(手游风格的)自定义要素——在老家可以建立房屋和各类小设施,并且按喜欢的样式进行装潢。

你也可以为自己购买各类服装——除了地平线中的服装,还包含大量乐高传统逗趣服装。

这些内容基本都是获取“积木”(主线或者完成任务板的挑战内容后获取)到一定数量之后解锁,然后通过游戏中获得“螺栓”来完成购买,当然做了这么多局外“装饰性”内容也只是锦上添花,那么局内的关卡制内容体验如何呢?

其实玩法还算丰富有趣,但体量实在难以恭维

我玩的上一部乐高游戏是《乐高星球大战 天行者传奇》,由TT Games打造,它获得了MC78分,在34144评价中获得91%好评率——当然,你可以说,星战是什么IP,你地平线是什么IP?

不过更大的问题大概在于:《乐高星球大战 天行者传奇》和此前大部分乐高一样,都是量大管饱,基本都是30小时流程起步,那么《乐高地平线》剧情流程多长呢,是5小时(可能还不到)。

当然,首先你可以说:浓缩的才是精华,有趣的5小时比100小时的罐头折磨更有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其实《乐高地平线》完成了不少增加趣味性的设计:

游戏的战斗内容对于乐高游戏这个类型算是相当丰富了:多样的机械兽类型大幅度的还原了原版的体验,故事也基本是按原版故事线推进(且因为不用跑开放世界节奏快了很多)——其中穿插了一些在《宇宙机器人》中也很常见的跑酷、支线和隐藏宝箱设定,当然比起“子供向”的《宇宙机器人》,《乐高地平线》中这些内容的设计还要简单了很多。

游戏中可以潜行通过很多区域(但是不推荐,没经验),战斗的话最大的乐趣大概是可以把杂兵举起来扔(机械不行),杂兵扔进河流悬崖是即死;机械则需要依靠地图中大量的地图道具、瞄准攻击弱点和熟悉各类怪物的行动模式和机制,总的来说不难——高难度带来更高伤害,在部分血药补给较少的地图降低了容错率,但是总的来说这款游戏的战斗在AAVG中算是相对简单的。

角色有多样的武器BUFF和主动道具可以用,以俄洛伊为例:能冰冻敌人的冰箭、能点燃敌人的火箭、贴脸伤害爆炸的散射箭等等;主动道具则有召唤型的热狗摊、拍人用的大木板、二连跳(附带火焰伤害)的火箭靴等等。

可以说在还原原作一些特色(比如各个召唤兽的弱点打击)的基础上,制作组还是想了些办法整出新活,而这些主动道具可以和角色原本的技能和武器形成多样的配合(比如引线+拌雷),还是能达成不错的战斗体验。

除此之外,游戏可以在使用弓箭的俄洛伊和使用长矛的艾伦德,使用近战的瓦尔,使用炸弹的蒂尔莎之间切换,每个角色都是完全不同的技能模组,所以可以带来各有特色的战斗体验,你可以在关卡开始阶段随时切换想使用的角色(剧情解锁之后),当然,还可以联机(本地或者在线都可以),这些都大幅的增加了重复可玩性。

相对于本体的RPG系统,《乐高地平线》的养成相对简单很多——每个角色最多可以升到40级(新角色获得时和俄洛伊同等级,但是接下来你不练他们也不会升级),每次升级会提升血量、伤害、蓄力伤害等被动技能;

此外随着累积的积木数量会解锁新的技能(最高40块)——我个人是比较推荐优先拿提升经验获取的,比如射弱点增加经验、道具击杀增加经验等。

遇冷背后,或许需要更“温和”的市场策略

所以最终结论而言,《乐高地平线》是一个体量偏小、视效不错、战斗花样挺多的乐高游戏,不过这一切可能因为昂贵的售价显得不那么友好了。

在索尼最开始登录steam平台时,《地平线:零之曙光》也是第一批游戏之一,当然那个时候就闹出过“性感索尼,在线涨价”的故事(最初公布页面仅售100多,很快翻倍),索尼游戏在以贵闻名的日常也基本算是T0。

虽然整体上不可否认游戏大多有着相当不错的基础素质,但或许《乐高地平线》这种体量只有《宇宙机器人》1/4的游戏(质量更是不如)应该考虑一个更加亲民的售价(PS或者PC平台都是),在25年还有《索尼蜘蛛侠2》等作品在路上,或许对于部分无联机倾向、小体量的作品,索尼应该考虑一下需要更“温和”的市场策略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