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根红苗正的周王室同姓诸侯国,燕国怎么说也得是老牌诸侯劲旅,但实际情况呢?拉跨得让燕国老祖宗召公奭都会气得棺材板里跳脚。
都说众多诸侯里就属韩国菜得抠脚,可人家好歹是中原地带的“老三晋”,四战之地群狼环视下也是干出不少动静的,三家分晋,吞灭春秋小霸的郑国,存在感还是有的。
反观燕国,除了五国伐齐这一件值得称道的实际,其他的还真就是半点拿不出手,那来看看跟赵国同称为“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国,到底拉跨到这么程度,才会被认为是战国七雄拉来凑数的呢?
三晋扶植起来的“水货”七雄:
很多人对战国七雄这个有个误区,其实战国七雄是到战国中后期才有的。
而燕国为啥能入列七雄呢?无其他原因,其他势力的诸侯,都被齐、楚、秦、赵、韩、魏灭得差不多了,实在没几个拿得出手的。
燕国处于东北边寒地带,种个庄稼都养不活的那种,自然没什么人有兴趣,反而艰苦发展地盘存了不少。
唯一有机会竞争七雄席位的中山国,因为是山戎蛮族建国,被中原诸侯视为心腹大患不受待见,被魏、赵先后两次灭国,自然就算不得战国七雄了。
燕国挨着赵国跟齐国,进入战国时期后,齐国本来是想灭了燕国的。这会三晋东拒齐西抗秦,秉着对手的对手,就是盟友的逻辑,韩、赵、魏三国出兵援燕,让燕国在强大的齐国手中存活了下来,且之后先后两次打败齐军的入侵。
因为败齐,之前一直名声不显的燕国被列入强国之列,可以这么说,要是没有三晋的抬举,燕国还真就入不了“战国七雄”之列,能不能在齐国的进攻下,苟活到战国中后期都是个问题。
子之之乱:
燕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子之之乱”,另一件就是“乐毅伐齐”。
前318年,燕王哙搞了个奇葩操作,自比古代圣贤帝君,竟然把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并且做得很彻底,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都给了子之全权受理。
他以为按照禅让的惯例,怎么得也要三请三辞做做样子,只要子之推辞一两下,燕王哙圣贤帝君的美名也有了,王位也不用真传。
没想到的是子之不按常理出牌,一个真敢禅让,一个就真敢接位,这直接导致燕国太子跳起来反叛,燕国内乱开启。
齐国趁着这个时机,派出大将匡章伐燕,五十天便攻灭燕国,燕王哙跟子之这对活宝,双双被杀。后来在其他诸侯的压力下,齐军退出燕地,燕国得以复国,这就是著名的“子之之乱”。
乐毅伐齐:
被齐国打得没脾气后,燕国触底反弹出了个明君,那就是燕昭王燕职。
在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千金买骨广纳天下贤才下,燕国迎来了他唯一的高光时期,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涌入燕国,其中就有后来五国伐齐的乐毅、五行创始人邹衍。在一众大佬的辅佐下,燕国肉眼可见的强大起来。
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这就捅了马蜂窝,宋国的地位特殊,是周王室以后脸面的“三恪”之一,同时也是圣贤文化的源头礼仪之邦,你可以欺他辱他,但是不能灭他。
宋国被灭后,燕昭王打着为宋复仇,也为当年灭国之恨,拜乐毅为上将军,举全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五年时间连破齐国七十余城,打得齐国几乎灭国。
这会的燕国,占据齐国几乎全境,同时用秦开破东胡朝鲜,疆域达到巅峰盛极一时,可这高光时刻,就像将死之人的回光返照,乐毅伐齐后,燕国进入灭国倒计时。秦并赵、燕。
在秦国远交近攻的政策影响下,在伐齐战争中找到存在感的燕国决定向赵国动手,屡次挑衅一直没占到什么便宜。
长平之战后,燕国觉得赵国都被秦国打残了,作为秦国盟友,怎么着也得痛打落水狗吧,于是派栗腹带军攻赵,他哪知道,赵国壮烈可是独霸七国诸侯的,廉颇斩栗腹,围燕国都城,燕割五城请和。
后来赵悼襄王逼走了廉颇,燕国又起了心思,这回大将都没了,苟延残喘的赵国还能打?于是派出剧辛为帅攻打赵国,这回剧辛又被老将庞煖俘杀。
赵国一直被秦、燕夹攻,还能长平之战后连却秦、燕,并且取得了大兵团战斗的胜利,着实民风彪悍。可几场大战打下来,赵国已经伤了根本,赵幽缪王又中离间计杀了赵国最后的希望李牧,终于在前228年,被王翦攻破邯郸宣告灭亡。
反而是赵国国灭后,燕国才想起来唇亡齿亡的道理,跟赵国残余势力联手抗秦,可是猛虎出笼,灭了赵的秦国,再无诸侯有抵挡之力。
前222年,荆轲刺秦失败后,燕国被秦将王奔所灭。
燕国拿得出手的战役也就两次,一次在三晋的抬轿子下败齐,跻身战国雄之末,另一次五国伐齐达到巅峰。
可燕国地僻人稀,没什么硬实力,也没出明君明将明相,各方面数据全面拉跨。唯二的两位入燕的牛人,乐毅破齐后被猜忌后来奔了赵国,邹衍擅长领域又只是位谈天说地五行阴阳。
所以没有金刚钻真别揽瓷器活,被捧到了“战国七雄”的位置上,难免被人诟病是凑数的,其实听起来“战国六雄”也不错。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