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那些广为流传的西游谣言(持续更新)

看见了一篇《小时候看过的黑神话》的文章,受了启发,想到前几年,尤其是互联网刚发展起来,各类谣言真是甚嚣尘上,关键是还很有受众。很多不看原文的人将其奉为圭臬,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黑暗的西游故事”,真的是令人无语又气愤。所以这次,我也想趁这个机会,聊一聊那些广为流传的西游谣言,顺便,请给我手柄吧,我什么都会做的


首先明确,一切都要以《西游记》的原文为主,其次要知道,《西游记》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一本史书或者论文,因此在描写的时候为了让读者看的爽,难免会有夸大的情况,赞诗更是重灾区,动不动就拳打如来脚踢玉帝,因此我对原文的置信度排序为

旁白背景叙述>人物口头对话>赞诗

(熟悉西游记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我这也是在为孙悟空到底吃不吃人这个话题做铺垫)



叠甲完毕,那我们这就开始。

1.孙悟空是女娲补天石所化

这个谣言不可谓不经典,一句“女娲补天剩下了两块石头,一块是贾宝玉,一块是孙悟空”直接把两部名著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原文是怎么说的呢: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可以看见,原文和补天石毫无关系,而且这仙石的描述,逼格简直突破天际,我个人认为是比补天石高了不知道多少的。这里还有一个常见误区,猴王出世并不是一个猴子直接从石头里跳出来,而是石头生了个圆球,圆球再变成了猴子。

2.三十六变大于七十二变

这个谣言的来源是普遍认为天罡大于地煞,以及一些厚黑学为了证明他们“猪实力大于猴子”的观点而编出来的。上原文:

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可以看见,原文里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而天罡和地煞只是一个数字的代称,天罡数=36,地煞数=72,就和一打=12没有任何区别。而在后文的表现里,经常拿来黑七十二变的就是小钻风这一段:

原来行者有七十二般变化,若是变飞禽、走兽、花木、器皿、昆虫之类,却就连身子滚去了;但变人物,却只是头脸变了,身子变不过来,果然一身黄毛,两块红股,一条尾巴。

是的,这里说猴子变人物身上变不了,而且是旁白所说,可信度很高。但是,猴子的七十二变做不到也并不意味着猪的三十六变做得到,并且从通天河这一回的表现来看,猪在变化上明显是不如猴子,原文如下:

行者见了,默默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那关保儿一般模样。两个孩儿,搀着手,在灯前跳舞……行者道:“你还没细看哩,取秤来称称,可与他一般轻重。”老者道:是是是,是一般重。”……八戒谎了道:“哥哥不要打,等我变了看。”这呆子念动咒语,把头摇了几摇,叫“变!”真个变过头来,就也象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象。行者笑道:“再变变!”八戒道:“凭你打了罢!变不过来,奈何?”

猴子变得小孩,连身高体重都分毫不差,八戒直接摆烂了,你就算打我我这身子也变不过去。你要是硬说这里是八戒故意藏拙,那我也只能顺从你了。

3.七十二变指的是七十二种神通

这传言在我看来简直不值一驳,只要是看过原文的人都知道,悟空被菩提老祖三更传法之后,是先修行了三年,之后为了躲避三灾才专门又学了七十二变。也就是说,七十二变只不过是孙悟空众多法术中的一种罢了。

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而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口中常常念的七十二种神通是什么呢,是出自清代小说《历代神仙通鉴》。

可以说七十二术和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关系,就好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七龙珠里的孙悟空的关系一样,甚至还不如后者联系紧密。

4.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

关于死的是孙悟空,取到真经的是六耳猕猴这种谣言我就不细说了,最简单的就是原文中这几回,对悟空的称呼是这大圣,而对六耳的称呼一直都是那行者,只能说作者已经表达得足够明显了。

在这里我想聊的是另一个说法,即六耳是悟空恶的化身,或者说六耳是悟空自导自演搞出来的分身。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请各位搞清楚什么是故事,什么是隐喻。隐喻是故事想要传达的道理,故事是本,隐喻是延伸出来的。从隐喻来解释故事是完完全全本末倒置。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就是有两只猴子,如来所说的四只猴子也存在,而这个故事的隐喻是在说人生出了二心,但这绝不意味着故事中的两只猴子是一只。如果用隐喻来解释故事,那岂不是说去西天取经的只有唐僧一人,三个徒弟和马都是他的内心?这简直荒唐。

偏个题,《水浒传》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很多人都觉得天罡地煞的排名是宋江操纵的,那我想问问,水浒传第一回写的被封印的108个妖魔也是宋江搞出来的吗?

5.孙悟空吃人

关于这一点,我先贴两段原文给大家看看: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那师父甚有主张: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这大圣上前,把个雷公嘴噙着那皇帝口唇,呼的一口气收入咽喉,度下重楼,转明堂,径至丹田,从涌泉倒返泥垣宫。呼的一声响喨,那君王气聚神归,便翻身,轮拳曲足,叫了一声“师父!

我们可以看见,如果纯看文本,这里就是前后矛盾的,孙悟空自述吃人,但旁白说行者从下只吃桃果松柏,并且因为这一点才救活乌鸡国王。那么这里就可以做两个解释:

第一个解释很粗暴,那就是,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西游记毕竟只是一本志怪小说,不是学术论文,作者在写的时候吃书了,前后设定不一。

第二个解释为孙悟空说的话是吓唬唐僧的,旁白才是真实情况。这就要说到我开篇所说的置信度排序了,旁白背景叙述>人物口头对话>赞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旁白相当于是作者口述背景设定,对话是受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环境的影响,要结合上下文来看赞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吹B。

那么,除了这个置信度排名,有没有其他文本能佐证旁白说的才是对的呢,自然是有的:

第一回就写了猴子饮食以及给悟空送行,这一顿可以说是花果山最豪华的宴席了,但是别说人肉了,连点荤腥都有没有写。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劚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见那: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酸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橘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就算是当了妖怪之后,也鲜有描写其吃肉的场景,在大战之后说要饱餐一顿也只是喝了几碗椰酒。

综上所述,孙悟空不吃人肉,甚至说不吃肉都是可以找到其他文本相互对照的,而说他吃人肉,全书只有这一句吓唬唐僧的话,那么孙悟空吃不吃人肉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很清晰了。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