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愈發注重效率的當代,6條熱管的風冷散熱器已經踏入了“中高端”的門檻。而7-8條熱管的配置,便已經足以稱之爲“高端旗艦產品”了。
受限於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更多的熱管並不能帶來對等的性能,但十餘年前的廠商們可不這麼想。瘋狂的年代,催生瘋狂的產品,以“海神”爲名的Scythe Susanoo,正是那巔峯時期的代表作。
大鐮刀 Susanoo
Susanoo(須佐之男)是日本神話中海神的名字,而大鐮刀以他來命名自家的頂級產品。這款12熱管、四風扇、全重2.1kg的巨型散熱器,是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風冷怪獸”。
這是史上最爲龐大的量產型風冷散熱器之一,絕對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更顛覆人們認知的是,Susanoo並沒有採用常見的塔式設計,它是一款下壓式散熱器!
爲了裝下四把92mm風扇,Susanoo的主體有210mm的長寬。而爲了容納十二條熱管,它有着160mm高度。位於四把風扇之下的,是平行鋪展開來的鰭片。十二條熱管彎曲盤旋,從中央分別穿入左右兩側的塔體。
Susanoo有兩個塔體,大小並不相同。較大的一側塔體有42片鰭片,而較小的鰭片則僅有26片。與此同時,大鐮刀在散熱底座上也設計了鰭片,見縫插針地利用每一分體積。“史上最大”的規模之下,Susanoo足足有15500cm^2的散熱面積!
這是什麼概念?另一款前無古人“奇特散熱器”——四塔體的酷冷至尊V8,僅有8800cm^2散熱面積。而如今的旗艦級雙塔“阿薩辛IV”,鰭片面積也“只有”11300cm^2而已。在Susanoo面前,它們都相形見絀。
在堪稱龐大的主體面前,Susanoo的底座可謂是非常“小巧”。它的底座規格僅有38X38mm,甚至不能容納下12條一字排開的熱管。大鐮刀不得不將熱管設計爲雙層,分別同底座焊接。而面對如今龐大的LGA1700頂蓋,這小巧的底座就更無力貼合了。
在Susanoo的底座上,大鐮刀還用上了(當時)時髦的外凸技術。從理論上說,這能讓處理器頂蓋同底座更好地貼合。不過,大鐮刀顯然並不精於加工,Susanoo的凸底更像是東施效顰。
由於沒把握好外凸的程度,在扣具的壓力下,Susanoo的凸底非但不能緊貼處理器,更是削弱了本來就小的接觸面積。以“工”字型壓開的硅脂,正展現出這尷尬的事實。
Susanoo的4把風扇使用金屬板固定在一起,並以掛鉤安裝在塔體之上。大鐮刀將Susanoo的“四風扇散熱”命名爲“Wide Area Multi-fan System(廣域多風扇系統)”,簡稱爲“W.A.M.S”。非常中二,就像大鐮刀的設計那樣。
四把92mm風扇均使用Sleeve Bearing含油軸承,爲三線風扇,不支持PWM調速。按照慣例,大鐮刀也提供了一個PCI位調速器。用戶依舊需要通過“手動擋”來改變風扇的轉速,調速範圍爲500-2000RPM。
四把風扇總共能帶來50—200CFM的驚人風量,並有着9W的總功耗。每一把風扇上都有兩種安裝孔位:92mm與100mm,以方便地在散熱器和機箱風扇間進行轉換。
由於尺寸太過巨大,Susanoo必須按照大鐮刀指定的方向安裝,不能自行旋轉。不過,得益於下壓式的設計,Susanoo通常不會與內存或主板供電的散熱片發生衝突,只是將它們都覆蓋在自己的風扇氣流範圍之內。
雖然有着史上最大的散熱規模,但是Susanoo畢竟還是個下壓式散熱器。在i7-980X這款早期“火爐”平臺上,Susanoo力不從心。
與思民的五熱管、單風扇、單塔式風冷CNPS-10X Performa的對決中,十二熱管、四風扇的Susanoo竟然只在低轉速下佔有優勢。
這不僅是因爲底座的製造缺陷,更有着下壓式散熱器的先天劣勢,在1200RPM轉速以上,Susanoo完全敗北。
不過,畢竟Susanoo的塔體就足有1.5kg重,其鰭片規模無出其右。在被動散熱模式下,Susanoo反而表現亮眼。在Xbitlabs的測試中,不安裝風扇的它可以輕易地壓制住4Ghz的i7-980X,此時的溫度僅有88℃。
總體來看,Susanoo的硬件規格堪稱瘋狂:前無古人的12條熱管、4把92mm風扇,放在今天也依然震撼人心。然而,它的設計與製造水準卻沒能超越時代:加工不良的凸底、過小的底座面積,以及“下壓式雙塔”的奇葩設計,終究制約了它的發揮。最終,伴隨着不太優秀的性能測試結果,Susanoo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