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INZONE M9 體驗分享——都是 4K+144Hz,你高貴在哪了?

我之前的顯示器是宏碁的這臺 X34GS,大概兩年前買的,34 吋帶魚曲面屏,2K 分辨率,180Hz 刷新率,二代 NanoIPS 硬屏,HDR400。放在那個時候這臺顯示器即便算不上最頂級,至少也是萬元內帶魚屏沒對手的。


X34GS


但是呢,兩年時間過去了,40 系顯卡發佈了。換卡的錢我還沒攢夠,4K+144Hz 的遊戲體驗先把我 PUA 了。似乎一夜之間這個曾經的高端象徵就變得有點觸手可及,社交媒體也開始天天給我推送各種大作在 4K 分辨率下開光追的神仙畫質體驗。

顯示器廠家們一併開始捲了起來,如果要求不是那麼苛刻,在 2000+ 價位這個曾經的 2K 顯示器主戰場上也已經有不少 4K+144Hz 的顯示器可供挑選了。


2000 元上下的 4K+144Hz 顯示器


於是我看了看黑黢黢的機箱裏還年輕力壯的 3080,心底怒吼一句,對不起,2K 過時了,俺要換 4K。

當然這次咱們不是奔着性價比來的,除了 4K+144Hz 這個大指標,想要碰一碰高端,其他方面也不能含糊——

  • 考慮到現在越來越多的 3A 大作支持了 HDR,並且平時偶爾會在電腦上看點 HDR 片源,所以保底 HDR400,最好能有 HDR600;

  • 響應速度更不用說,2K 時代都 1ms GtG 了,換了 4K 總不能開倒車吧;

  • 至於 95% 的 DCI-P3 色域,也該是這個檔位的標配。

  • 最後,我真的受夠了 NanoIPS 這個漏光,所以 LG 側入式背光面板的一律不考慮。

正巧,幾個月前索尼也推出了新的電競產品線 INZONE 並且帶來了兩款顯示器,研究了一下 INZONE M9 就非常符合我這次選購顯示器的硬件要求。白色支架雖然初看有點怪,但相比其他各家一水的張牙舞爪電競風還是高級很多的,湊巧也正好搭配最近剛整的白色桌面,於是一合計,就它了。





一眼看過去,INZONE M9 最抓眼球的肯定還是這個支架。不同於以往常見的或圓形方形梯形的底座、或兩腳岔開的支撐,M9 的支架是中間一根粗壯的立柱向前伸出,後面兩個輕巧一些的副腳起到平衡作用——

某些角度看過去,似乎只靠一根白色立柱支撐,有種科幻感。



當然如索尼宣傳的鍵盤可以自由擺放鍵盤外設什麼的我完全不能理解,可能少數職業選手有這種怪癖,但對一般玩家來說,把鍵盤推到顯示器下面用,這人得離顯示器多近啊。



不過「不多佔用桌面空間」倒是對的,玩桌搭的同學可以盡情擺的密密麻麻的。

主觀評價一下的話,這個支架確實有想法、有設計,能感受到索尼作爲這個領域的新玩家(上古時期就不算了)想搞點跟常規顯示器不一樣的東西;但易用性上還是稍微有點缺陷,比如不能支持升降和俯仰之外其他維度的調節——當然作爲一臺電競顯示器的話,豎屏或者水平旋轉這些並不是常用功能。

顯示器背面呢也是通體白色,表面處理效果跟PS5非常像。以及連氛圍燈帶索尼都安排上了——不過相比其他「電競」產品,這個燈帶明顯非常剋制,依然沒有跳脫出整個顯示器簡約、科技感的設計風格。



繼續看接口部分,一個 DP1.4,兩個 HDMI2.1,三個 USB-A,一個 USB-B,以及一個 Type-C。配置還算豐富,一點小不足是 Type-C 的功率太低,不足夠給筆記本電腦供電因此不能一線連。這個我比較敏感,畢竟我當時選 X34GS 而不是隔壁帶眼睛的 XG349C 就是因爲後者只有 18W 的功率。



終於聊到顯示效果部分。

其實看到標題我相信對顯示器產品有點了解的朋友們可能已經開始質疑了:

「索尼信仰無價?這顯示器憑什麼賣六千多?連根線材都不捨得送,參數差不多別人家賣四五千不香?腦殘粉真可怕。」


部分網友雲評


部分網友雲評


沒錯,27 英寸,4K+144Hz,HDR600,95% DCI-P3,1ms GtG,這個紙面規格,隔壁三星、LG 一樣是大牌,KTC、HKC 是性價比之王,比你便宜一兩千的競品就在那擺着,你索尼哪來的自信?

那事實是這樣嗎?

我儘量說得委婉點——所有持這種觀點的人,都是雲人蔘數黨。哪怕那些勉強用「搭配 PS5 有 HDR 自動映射和內容自適應模式」作爲最大優點來誇一誇然後順手附上個返利鏈接的朋友,都雲的發瘟。

對這款顯示器真實的評價我認爲應該是,依靠電視領域優秀的 HDR 映射經驗積累、全新的高刷新率高響應速度的友達 7.0 面板、以及原廠 96 分區直下式背光、峯值 800nit 亮度,INZONE M9 抓準了「具備頂級電競屬性同時畫面表現優秀的多場景顯示器」這個定位。



如我前面所說,側入式背光的面板帶來的必然是喪心病狂的漏光,再加上不支持分區背光,黑色畫面的顯示效果絕對是抹布水平,這就是爲什麼某些用了友達 2.3 面板的旗艦在 INZONE M9 這些友達 7.0 出來之後跌到只敢賣 4000 的原因,而擁有 96 分區直下式背光的 M9 則能輕鬆做到純黑畫面下的均勻顯示。



當然分區背光的一個天生缺陷就是光暈問題,尤其是隻有 96 分區的前提下。INZONE M9 則是通過不完全關閉黑色部分背光的方式,減弱亮部的光暈問題——雖然這不可避免會帶來對比度降低的問題以及無法顯示特別深邃的黑色畫面。

這完全是索尼電視產品上使用的方案,而後者良好的口碑我覺得足夠能打消你對這種處理方式的擔憂。

而在 HDR 方面,雖爲 HDR600 認證,但在一些測評結果中我們能看到 INZONE M9 實際有大概 800nit 左右的峯值亮度,HDR 的色彩映射也是自然索尼的老本行,所以無論是開啓 3A 大作的 HDR 模式還是觀看 HDR 片源,這臺顯示器都有着非常不錯的表現,雖然比不上 OLED 的顯示效果,但是跟那些 HDR1000 認證的 LCD 顯示器掰一掰手腕還是可以的。


2077開啓HDR模式


並且微軟最近還將 XBOX 上的「Auto HDR」功能帶到了 Windows 11 上面,即便是隻支持 SDR 的老遊戲也能有接近原生 HDR 的效果,這讓 HDR 顯示器的應用場景又變多了不少,即便是一些 MOBA 網遊都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而在播放 HDR 視頻上也簡單聊幾句吧,更新後的 Potplayer 通過安裝 LAV 和 madVR 組件也能實現自動切換 HDR 模式,省去了去設置裏切換的麻煩。這方面有朋友感興趣的話我們以後可以展開來講。


播放HDR片源,除播放器外其他窗口亮度降低


另外在線平臺的話也有個小 Tips,Windows 下可以通過 Chrome 或者 Edge 來觀看油管和 B 站上的一些 HDR 視頻,不過一定記得先開啓顯示設置裏的「使用 HDR」。




而友達 7.0 帶來的優勢除了原廠直入式 96 分區背光,高響應速度也是把一衆還在用友達 2.3 面板的競品按在地上摩擦。KTC M27P20 爲什麼只敢寫 1ms MPRT?原因我想你們都懂。

所以對於 INZONE M9,你可以說它在發佈之初有一定溢價(實際上雙 11 期間我認爲也已經回落到了一個可以接受的價格),而直接評價「同規格別人便宜兩三千」就是非常初級的參數黨行爲。

因爲作爲搭載了友達 7.0 新面板的顯示器,M9 同規格的競品都沒幾個——宏碁 XV272K,螞蟻電競 ANT27VU,唯一能跟 M9 競爭一下的也就是 9 月份  KTC 剛剛帶來的 M27P20 的升級款 M27P20 Pro。後者最大的優勢是 576分區的 MiniLED 直入式背光,對比度、光暈控制、最大亮度表現都要優於 INZONE M9,但是 HDR 調教、全亮度 DC 調光、響應速度上依然是 M9 佔優。



最後聊兩句 INZONE Hub 吧。

以往的顯示器我們爲什麼會覺得對顯示器進行一些畫面調整、信號切換這種操作比較麻煩呢,原因有兩點:

第一,每個顯示器的按鍵操作邏輯都不相同,而顯示器按鍵又不會經常使用,所以很難準確記住整個流程。

第二,很多場景下顯示器按鍵按起來並不是特別方便,比如顯示器擺放較遠或者較高,操作按鍵時整個小臂及肘部都需要懸空,體驗很差。

所以像 INZONE Hub 這種直接可以用鼠標操作的形式就簡單許多——切換預設色彩模式、調整響應速度、切換輸入源等,甚至,你還能通過這個軟件直接給 INZONE M9 更新固件。




如同路由器信號穩定性、手機攝像模組成像效果、鼠標傳感器性能等諸多數碼產品一樣,參數永遠只是他們構成的一部分,更多的要依靠品牌方對行業的經驗來進行調教。

INZONE M9 自然有它的缺點,比如包裝裏除了電源線一根線材都沒有的環保行爲(但是官方渠道購買都會送一根 DP1.4 線)、比如 6999 過於高端的起售價、比如某些場景下確實比不過 MiniLED 的天生劣勢。但在最近雙 11 期間價格多次跌破 6000 之後,這臺顯示器距離「真香」已經越來越近。



而對我而言,獨特的外觀設計、優秀的 HDR 表現、DC 調光、新面板的高響應速度,足以讓我在一衆 4K+144Hz 顯示器中選擇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