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誌187]我的背影纔不像外星人呢

白頸巖鶥Picathartes gymnocephalus

我們也可以叫它們禿頭巖鶥,屬巖鶥科。

該物種於1825年由荷蘭生物學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首次進行了描述。

他在觀察了於幾內亞海岸採集到的標本後,詳細的記錄了該種的外貌。

它們是西非上幾內亞森林的特有種。

該地的森林通常被岩石覆蓋,位於海拔800m的丘陵低地地區。是一種潮溼、多岩石的高地森林。

原產於科特迪瓦、加納、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總活動範圍約爲391000平方公里。

別看白頸巖鶥的活動範圍這麼大,但實際上它們的種羣密度十分之低,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廣人稀”。

主要棲息在低地原生林和次生林的岩石丘陵地帶,習慣在流動的溪流和河流附近活動,以便獲得潮溼的泥土來築巢。

偶爾在城市附近被發現。

體長約38~41cm,其長尾約18cm。平均體重爲200~250g。成鳥的羽毛幾乎沒有表現出性別二態性,所以人們無法通過外表來區分它們的性別。

性別二態性也叫兩性異形,是指同一物種不同性別之間的差別。在原始的有性生殖中,雌體和雄體在形態結構上的差別往往難以區分。而隨着進化,很多物種的雌雄體在形態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性別二態性。

小拓展:在一些較爲的高等動物中,這種現象會比較明顯。

最基本的性別二態性是生殖構造,但因爲所有有性別的生物都會有生殖構造的差異。所以一般來說,性別二態性主要指其他與生殖沒有直接關係的特徵,例如體型差距、顏色差異或求偶方式等等。

白頸巖鶥的頸部又長又細,下巴和喉嚨覆蓋着一層薄薄的白色羽毛。而後頸幾乎裸露,露出橙黃色的皮膚。

整個頭部除了下巴和喉嚨有一層薄薄的絨毛以外,沒有任何羽毛,這也是人們還叫它們禿頭巖鶥的原因。

眼睛後面有兩個圓形的黑色皮膚斑塊(包含了耳朵)。一塊約2mm寬的黃色皮膚,阻斷了兩個黑色皮膚的連接。

黑色斑塊有一個凸起的邊緣,似乎是臉部獨特的一個部分。眼瞼和眼圈是一條黑色細線,圍繞着這種鳥卟靈卟靈的褐色大眼睛。

喙很大很結實。在上頜骨處明顯下彎,和烏鴉的喙有些相似。長約3cm,呈黑色。它們腿是藍色的,比較長。

腿部肌肉發達,有助於平時在地上的活動。背部、臀部和尾下的羽毛呈藍灰色,而小帳篷狀的尾巴呈深褐色。

翅膀中等大小,也呈深褐色。上胸部和下身呈乳白色。

總體看來,它們的羽毛很長,看起來很有光澤。在比較昏暗的光線下,白頸巖鶥看起來就是十分明顯的“上黑下白”。

幼鳥與成鳥非常相似,但羽毛更柔順光滑,脖子上的羽毛更少,皮膚更黃。尾巴也明顯短於成鳥的尾巴。

沒有準確的壽命信息,但可以確定這個物種是比較長壽的。

白頸巖鶥平時比較安靜,是一種喜歡保持沉默的鳥類。

據記錄,它們的叫聲很像雞的咯咯聲,大致聲音爲“chuk-chuk-chuk”或“choop-choop-choop”。

白頸巖鶥通常會呆在植被茂盛或築巢地附近的地面上。它們很少長距離飛行,主要憑藉着肌肉發達的腿在樹枝間快速跳躍着移動。

會合理的用尾巴來保持平衡,能夠跳的很高,有時稍稍撲騰翅膀借力,就可以從洞底跳出6m到達它們自己的巢穴裏。

這種鳥通常是單獨或成對生活的,有時以三到五隻爲一組一起活動。

通常情況下,它們會默默地避開森林中任何的異常動靜。但是,如果這些鳥知道自己被看見了,它們就會表現的非常好奇,偶爾還會去嘗試接近觀察者。(?不喫你喫誰啊)

白頸巖鶥的飲食十分多樣化,主要喫昆蟲,包括蟑螂、蚱蜢、甲蟲和螞蟻等等。

還喫蜈蚣、蝸牛和蚯蚓等等,偶爾還會喫小青蛙和蜥蜴等小型脊椎動物。

此外,也喫種子或苔蘚。

通常在巢穴中繁殖。

目前它們的求偶行爲未知,但可以確定該物種是一夫一妻制。全年有兩個繁殖季節,具體取決於雨季到來的時間。

白頸巖鶥會重複使用它們之前修建的巢穴,通常在繁殖期前兩到八週對其進行“翻修”

通俗點說,當白頸巖鶥們沒有繁殖進行時,洞穴會是荒蕪,破爛不堪的。

因此白頸巖鶥使用巢穴次數的增加,被人們認爲是該物種進入繁殖期的第一個跡象。

與其他熱帶雨林鳥類不同的是,白頸巖鶥會用混有不同數量植物纖維的泥築巢。

它們從附近的河流和溪流中收集泥巴,然後築在洞壁或者離地面約2~4m的大石頭上。當然也有條件,這些岩石必須向內傾斜,以保護巢穴免受雨淋。

小拓展:白頸巖鶥的築巢洞穴通常也居住着黃蜂。

白頸巖鶥有着殺死其他幼崽的習慣,而天敵又太多。這導致了每對白頸巖鶥,平均只有 0.44只雛鳥能夠成功存活下來。

由於其他白頸巖鶥潛在的殺嬰行爲,父母經常會爲了保護自己的巢穴而發生惡性爭鬥,這種行爲在其他鳥類裏很少見。

目前沒有合理的解釋,初步判斷是爲了對有限資源的競爭。

在它們的初始棲息地上,有的原住民把它們當做能帶來好運的神靈,但是有的地區則會捕捉它們作爲食物。

加納和塞拉利昂的許多郵票上都描繪了這種鳥。由於其奇怪的外觀和行爲,該物種被鳥類學家評爲是非洲五種最吸引人的鳥類之一。

2003年,科學家認爲分佈在加納地區的白頸巖鶥羣體已經滅絕。但是之後,人們在一處新的棲息地又發現了它們的身影。

目前,由於棲息地高度分散以及人爲破壞森林嚴重等因素,白頸巖鶥的數量已估計不到10000只,並且仍有下降趨勢。

2018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類別(VU)

#奇奇怪怪可可愛愛#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各種各樣的飛禽走獸,都爲這個世界添上了一筆別樣的色彩。

希望每種動物都能被好好的保護起來,也都可以像白頸巖鶥這樣,以happyend作爲結尾。

我是奇怪的bot,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