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盒狗”風靡中國高校,“有狗了,不想和沒狗的人說話了”

紙盒小狗合影 李婧 攝

 

最近,一種手工製作的“紙盒狗”走火中國高校,大學生的創意和想象給每個“紙盒狗”都賦予的獨特氣質。

或逗趣,或萌系,或霸氣外露,經互聯網傳播在全國高校掀起新的趣味社交。這股熱潮讓很多成年人不明所以,而學生們卻樂在其中。

“紙盒狗”走火高校圈

第一隻高校紙盒狗誕生於東北師範大學的李婧同學之手。李婧同學非常喜歡小狗,但受制於集體生活不能滿足飼養小狗的興趣。

爲了彌補遺憾她憑藉巧手製作了一個“紙盒狗”,並且牽着它出去遛彎、曬太陽。路上的同學見了感到十分好奇,好多人來誇它可愛,在校園裏儼然成爲了“明星狗”。

“有狗了,已經不想和沒狗的人說話了”。

快遞盒、紙箱、鞋盒就地取材,經過修剪和塗塗改改,巧妙的拼接粘連,一點點的美術支撐,一隻或可愛或逗比,或霸氣或搞怪的“紙盒狗”躍然盒上。

操場上、宿舍內、情人路,再普通的場所,也因爲牽着“紙盒狗”遛彎散步而變得饒有趣味。原本素不相識的人,也由此產生共同話題,交上了朋友。

一時間,常常受困於疫情封校、苦逼而無奈的高學子,成爲了人人有“狗”溜、處處逢“盒友”額時尚弄潮兒,掀起了一股“紙盒狗”熱。

當代大學生稱作“Z世代”的主力軍,思想開放前衛,追求新潮,高度接納互聯網發展,對社交娛樂有強烈的需求。

“紙盒狗”在高校的走熱是大學青年社交的一種趨勢和選擇。

進入後疫情時代,基於互聯網的泛娛樂社交受阻力較小,年輕人沉浸於新媒體平臺的信息流和熱點話題中,很難參與其中。

他們也希望參與互動,渴望面對面的交流,最好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

“紙盒狗”在高校的流行,正好滿足了當下年輕人的社交心理需求。

廣東DV現場採訪,學生表示“紙盒狗”能帶給大家一種陪伴的感覺。

面對疫情、生活、社交等因素帶來的壓力,他們尚且無法立即得到一隻理想的真實的“寵物狗”,可擼可寵。經過妥協,得到的是一隻DIY、充滿個性的“紙盒狗”,不能擼,但可以溜。

“遛狗”這一行爲,引導人從室內走向戶外,從封閉、自娛自樂走向社交、迴歸羣體。“紙盒狗”的走火反映了在特殊背景之下大學生社交的從衆和獵奇心理。

從衆心理引導“紙盒狗”走火

學校寢室不能養狗,但95後、00後無法抵抗對狗狗的喜愛。

當東北師範大學的李婧同學手工製作了“紙盒狗”,在校園裏溜一圈,併發布到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同學競相模仿,然後同學的同學,傳播到各個高校...

這是從衆心理。大學生自發組織的“紙盒狗”交流會,高校舉辦的“紙盒狗”創意比拼,“紙盒狗”手工製作交流...

這些圍繞“紙盒狗”的線下活動帶給大學生全新的社交方式,這種趣味十足的社交,既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社交生活。

個性“紙盒狗”很獵奇

這些“紙盒狗”或許看起來簡單幼稚,卻體現了大學生的個性特徵:愛好廣泛,喜歡獵奇事物。

嬌小可人、突破次元壁的動漫風“犬種”;

霸氣忠誠、充滿藝術質感的得物“看門犬”;

“麥當勞漢堡~堡堡堡~~,麥當勞薯條~條條條~~”身穿金拱門披風的麥當勞“小狗”;

練習時長兩年半、喜歡“唱跳rap”的“只因狗”;

小狗集市:汪汪隊開大會。

聖誕風小狗。

看到這些爭奇鬥豔、眼花繚亂的各式“紙盒狗”,猶如看到創意手工的比拼、一場社交的盛會。

它的意義在一些人看來也許不大,可能還有點怪異,但其中的樂趣,要比宿舍開黑、例行班會大得多。

“紙盒狗”的背後

但紙盒狗畢竟是紙盒,無法替代真正的狗狗,體現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

狗是一種治癒的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意味着陪伴、治癒。

但不是所有人隨時隨地都能擁有它,"紙盒狗"是特殊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流行物,來得快去得快,切莫過度跟風。

大學生活美好而短暫,如何變得更加充實有意義,是大學生個體需要思考的,也是社會層面需要健全的。

溜“紙盒狗”豐富學生社交活動,提高動手能力無可厚非。可熱度一旦過去,大學生又該尋找何種方式緩解壓力、填補社交空洞呢?

所以,如果能參考該事件,寓教於樂地引導學生參與勞動、科研、文化課程等更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實踐活動。

讓學生走出寢室、走出圖書館、走出校園,促進學生身心領域的健康健全、德智體多方發展,需要學校、教育部門、政策方面的共同努力。

-END-

感謝關注、充電。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linshiwasd@foxmail.com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