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我的叔叔于勒》
這篇小說發表於1883年8月7日法國的《高盧人日報》,歷經百年而不衰。第一次讀到這篇小說是在中學的課文裏,那時讀到的也許只有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遠,但當我今天再一次細讀,我才慢慢發覺小說表達的不僅僅是人性的複雜性,更多是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至上、被物化的親情和殘酷的生活。
19世紀80年代,法國從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特別是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工業速度變緩,大資產階級在國內加緊剝削,部分小資產階級破產淪爲靠微薄薪水維持生活的城市平民,對外加強掠奪海外殖民地,搜刮大量財富,這樣,資產集中到大資本家手裏,社會貧富差距變大。《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展開的,當你細細品味你就會發現所有的情節都與金錢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菲利普和于勒本是兄與弟。菲利普雖爲小資階層裏的小人物,但爲人無太大瑕疵,且處事奉公守法,工作也勤勤懇懇。他弟弟于勒卻與其相反,染一身花花公子混世魔王的毛病,不僅經常揮霍錢財,而且品行不端,爲人不正。菲利普一氣之下,按照當地的傳統習慣,把這個令人操心的弟弟打發去了美洲。
19世紀中葉北美洲的紐約還只是英國轄下的殖民地,是冒險者的天堂,不少法國人懷揣一夜暴富的夢想到海外殖民地賺錢。而法國境內的菲利普先生一家人生活拮据,“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買拍賣的底貨。姐姐的長袍是自己做的,買十五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這就是社會平民的生活狀況。
19世紀的法國是大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的壟斷社會,他們主導社會的貪奢之風,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當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着骯髒的血。”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奪和殺戮。整個法國社會把金錢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作爲人際交往的標準,拜金思想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是社會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有的社會關係中,婚姻關係最能體現社會主流價值觀,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的:資產階級婚姻裏最重要的東西是財產。
若干年後,于勒主動給哥哥寫信來,言稱在外面做了大買賣賺了大錢。菲利普夫婦聞之欣喜若狂,做起了擠進上流社會的發家夢。菲利普的兩個大齡女兒也因爲于勒叔叔的信而被人上門求婚。這也正對應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的對當時婚姻的描述“資本主義社會是以等級門第、政治利益、金錢和利害關係爲基礎的婚姻制度。”
最後菲利普夫婦一家在一次旅遊中,輪船上偶遇了窮困潦倒做苦力的于勒,本想改變現狀的夢想徹底被打碎,變得異常氣憤,在冷酷艱難的現實面前,原本血濃於水的親情在金錢面前輕若鴻毛。
《我的叔叔于勒》中讓菲利普夫婦痛恨弟弟的原因,都與金錢有着密切的關係。錢主宰了菲利普夫婦的心靈與生活,錢讓他們拋棄了親情,泯滅了良知,錢成了菲利普夫婦評價于勒好壞的唯一標準。
爲了凸顯菲利普夫婦對金錢的貪戀,莫泊桑似乎有意安排了兩個對比。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遇到于勒之前,作者極盡筆墨渲染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的殷切之情,但一旦落魄的于勒出現在他們眼前時,卻視於勒爲毒蠍,避而遠之。另一個對比是,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個于勒在美洲發財的插敘,特別是那兩封對菲利普夫婦來說神奇無比的家信。人物言行的前後對照,美醜善惡,作者隻字不提,而讀者卻一目瞭然,也許這就是偉大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