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些年我看過太多科幻片、動作片、喜劇片,和那些所謂好的商業片,他們的題材都炙手可熱。在電影裏你可以想象和蜘蛛俠一起,在紐約城市上空蕩鞦韆;可以和範迪塞爾一起在街頭飆車速;也可以像詹姆斯邦德一樣飛天遁地,與女郎相伴……可是這些,在一覺醒來之後,才發現都離我太過遙遠了——你還是需要如往常一樣工作上學,在城市的喇叭聲中忍受三四十碼的車速,你才明白自己無法飛天遁地,因爲繁瑣的日常已經將你壓的喘不過氣。
在某種機緣巧合下我知道了這部電影。
電影海報
那是在某天夜裏我一個人刷短視頻的時候看到的。從電影標題就不難看出的題材——抑鬱症,一眼就吸引了我,在這個日漸浮躁的時代,在同行們都在追求片子商業化、追求高質量特效的時候,我總是很樂意見到這樣電影的出現,尤其是抑鬱症的題材,很少。它上映於2011年,另外一點吸引我的便是主演,男主堺雅人出演過著名的《勝者即是正義》, 以及《半澤直樹》,女主則是從《NANA》開始遍小有名氣的宮崎葵。基於這兩點它便納入了我想看電影的清單裏,但直到最近纔在某一天的夜裏看完了它,也是剛巧我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讓我在過程中幾度落淚。
影片介紹
堺雅人在本片中飾演的是一名患上抑鬱症的普通上班族高崎幹男,做事一絲不苟,爲人纖細,在結婚後爲了讓女主專心追尋自己的漫畫夢,在工作上成爲了家裏的頂樑柱。妻子小晴則在平日呆在家裏,成爲了家庭主婦,雖然沒有放棄漫畫,卻也缺乏熱情,導致漫畫連載一度被叫停。就是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在工作的重壓和內心的失衡下,幹男被確診成了抑鬱症,起初還不願放棄工作,但在妻子離婚的逼迫下還是答應了辭職,二人一起經歷艱難又逐漸恢復希望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人是否瞭解抑鬱症,但是對於我來說電影中卻充斥着令人記憶深刻的鏡頭。
這是幹男最後一次搭乘上班的電車,今天是他正式辭職的日子,作爲妻子的晴子破例陪伴着他。平日裏睡到自然醒的她這才發現幹男每次上班的電車竟是這樣擁擠,而這樣的日子竟已持續了好幾年。在電車上,晴子和幹男擠在一起小聲說:“這麼多年你可真能忍啊,從明天起就不用坐了。”“一直以來辛苦你了。”幹男只是用盡全力地問:“你真的這麼想嗎?”得到肯定回答後的放聲哭泣,引起了電車上所有人的注意。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幕,直擊了我的心靈。被人理解,說起來是很簡單卻又求而不得的東西,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作爲平凡人的我們其實努力了很多很多。學生們拼命的學習,可是天資平平,更多人只看到排名榜上的分數,質問他們爲什麼不能更努力,卻忽視掉那些在桌前燈下燦爛的黑夜;上班的白領們頂着日漸稀疏的顱頂加班,卻還是撐不過時代的洪流,被迫離職,抱着紙箱在鄙夷的目光下走過那道長廊。卻沒有人在朝九晚九的擁擠地鐵上對他說一句:“一直以來辛苦了。”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在一瞬間,我們只是堅強而又脆弱的個體。
因爲別人的一句話,我們可能瞬間得到救贖或者瀕臨崩潰,電影中的另外一個鏡頭便描寫了這一畫面。
當幹男因爲抑鬱症賦閒在家,迫於經濟壓力的小晴不得已重新尋找起工作機會——用她畫漫畫的天賦,而這對於連載被迫停掉的漫畫家來說並不容易。好在小晴終於找到了一個替人畫插畫的臨時工作。在小晴認真畫畫的時候,幹男卻注意到插畫作者的姓氏被無意中印錯了,告訴小晴要趁着沒忘記的時候打電話確認一下。“那你來打不就好了?”小晴有些煩躁地說。“我,不能打電話。”幹男低下了頭,得了抑鬱症的他逐漸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與其說他不能,倒不如說是他心裏上的障礙。於是便有了接下的一幕。
忍無可忍的晴子終於在忽視幹男感受的情況下說出了這一句,而幹男只是慢慢的轉過身去,將晴子扔給他的廢紙丟進垃圾桶,自己則抱着疊好的衣服走進浴室,無言的蜷縮在浴缸裏哭泣。
他打開水龍頭沖洗,試圖讓自己冷靜,卻無法辦到。在這裏也呼應到了小晴媽媽給小晴的囑託:“病好一半是很可怕的。”抑鬱症的病情便是反覆,病情改觀後可能緊接着就是惡化,甚至死亡的傾向,這是作爲開理髮店的小晴爸媽從一個抑鬱症顧客的身上學到的。
但此時,在水聲的遮掩下幹男還是選擇了自殺,所幸晴子及時趕到將他救了下來。而生還後的幹男第一時間回想的不是當時晴子惡劣的態度,而是連打電話都辦不到的、無能爲力的自己。“我要是不在的話,大家都輕鬆了。”幹男這樣說道。他討厭自己,討厭這樣的自己呆在家裏,晴子卻告訴他,“可以呆在家裏哦”,並不斷地向他說着“對不起”。
其實這裏最打動我的便是雅人叔在浴缸裏表演的無聲的哭泣。我也時常在想,什麼時候我們連哭泣也要尋求一個安穩的場合了呢——不能影響他人、不能被人察覺、不能傳播負面的情緒……長大以後,我也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樣了呢,最常見的哭泣場所便是浴室和被子裏,不像小時候的我們,可以隨意釋放情緒。
剋制似乎變成了成年人的必修課。
這又讓我想到了一則短視頻上,一位女生因爲別人偷拿了她的外賣哭的歇斯底里,而評論區則全是鼓勵和理解的話語。是啊,世界上總是會有人理解你,我們也沒有必要一直剋制下去。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能夠釋放情緒的勇氣。
“心靈的感冒”
電影中醫生的臺詞,說抑鬱症就像是心靈上的感冒,是一件很常見的病情。它常見到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患者,但在我心裏卻始終認爲它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據調查,我國抑鬱症患者將近五千萬,疫情以來更是大幅增加,期中在校學生佔50%,18歲以下爲30.28%,18~24歲爲35.32%,而這僅僅是被確診的,至於有多少沒去過醫院、沒接受過治療診斷的,我不敢想象。
我今天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也獨自去過醫院,卻從來不敢詢問相關的診室。我怕去過之後也僅僅是得到了確認而已。除此之外,假如確定了,我又該怎樣向父母啓齒呢?告訴他們得了抑鬱症嗎?他們眼裏的誘因可以是我天天關在房間裏打遊戲、天天看手機導致的——很有可能。在他們的年代哪裏會有抑鬱症?他們天天工作、家務、勞動,要比我們天天僅是學習、享受喫喝辛苦一萬倍,我們又哪裏還有什麼資格說起抑鬱症呢……
——電影中的主人公是幸運的,其實真正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某個鏡頭,而是從頭到尾周圍人對他的理解和關愛。作爲妻子的小晴理解丈夫的辛苦,主動承擔起料理的責任,給予了他長達一年多的陪伴;而小晴的爸媽作爲幹男的岳父岳母,在聽說幹男抑鬱症的病情之後,也主動給予了關懷,開始查看相關的書籍,會幫忙購買一些蔬菜、詢問他們的經濟狀況需不需要幫忙,並說:“我們是一家人。”而其他的配角人物例如醫生、和幹男一起看病的病友以及他們夫妻的同好們,也都在此過程中奉獻出了溫暖。所以纔有了最後美好導向的結局。而所謂“心靈的感冒”,我想更多人也只是把它當作身體上的感冒一般,不喫藥、不去看病,想着它慢慢的自己就會好了。就像所謂感冒,不就是在他人眼裏微不足道的病麼?卻忽略了不論何種程度的病,也都是需要關愛的。
總結
這部電影在敘事以及推動劇情上偶爾會有令觀衆疑惑的點,一些穿插的敘述在觀衆眼裏也並沒有那麼豐滿。比如一開始只是交代了男女主夫妻的事實,也能從中看出二人的感情很好,但由於男女主性格及工作差異很難不讓人疑惑,之後雖然在中途穿插了女主的回憶,但是隻一筆帶過講述了二人的相遇及戀愛結婚,難免有令人難解的點。故事中後期爲了推動觀衆情緒電影中將女主畫的漫畫實體化,與整部電影的基調較爲不符,很讓人出戏,但所幸只有這一幕。因此從客觀上我只能給這部電影打上四星。
但除去這些來看,它還是一部好的作品,以抑鬱症爲題材引發了人的思考、重視和共鳴。晴子以日記的形式作畫,將幹男得抑鬱症以來的變化以及二人的互動很好的記錄了下來,也很令人感動。所以我毅然決然的在主觀上給它打上了五星。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作品,希望看到這篇文章並感興趣的人有機會都能去看一下,並且加深對這類的精神疾病的關注和重視,現在正在經歷或沒在經歷的人都能給這類患者更多的理解,我相信這也是這部電影所有的工作人員想要傳達的。
(文中數據來自網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