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什麼?大師太多從何開始?初探通俗音樂指南

前言:對新音樂的需求

雖然現在網絡上充斥着各種華語/世界樂壇要完或可持續性要完,熱歌榜都是商業口水樂色,總之沒什麼新歌能聽了的言論,但大家對新歌的需求未必也就很旺盛。或許守着自己喜愛的當今華語樂壇唯一的光(此處爲泛指非點名),或許倒頭回老歌幾百首接着循環罷了。還有些人兩天沒聽新專輯就像是失去靈魂,即使不考慮音樂從業者,大家對音樂的需求也各自不同。

這裏主要是指出當我們說“想聽歌”時,內裏需求無論數量還是方向都是不一樣的。本篇文章且不談助眠、配樂等實用性需求。我隨心將剩下的需求分爲四類:相似型需求、社交型需求、博覽型需求、研究型需求。

首先是相似型需求,也就是說“我就愛聽XXX和XXX,還有沒有類似的?”這也是大部分人的需求。接着社交型需求即通過聽歌獲取聊天話題。博覽型需求和研究型有一點點重合,如果要進行歷史研究,想要了解通俗音樂的發展歷程,那和博覽型一樣都會老到新順着一條線聽下來的。至於音樂研究我沒法幫忙,僅靠多聽也沒法解決,建議自己正經找網課學一學呢。

以上僅爲簡單概括,很有可能你的需求是交叉的,比如只想知道自己愛聽的音樂類型的歷史......本文也不可能寫得如此深廣,所以僅解決基礎需求,更多問題之後再慢慢來。

相似型需求

想滿足這個需求實際上你需要提高的是檢索能力,以網易云爲例(網易雲歌單比較豐富),除了基本的每日推薦和私人FM,還可多利用歌單。不論你是想找比較籠統的激情搖滾樂還是具體的工業嘻哈,直接對着搜歌單,然後聽下來就是,非大冷門的類型都能搜出來。

具體到某首歌曲的話可以在電腦版的右邊看見相關,手機版在點三點後的相似推薦。


脫離音樂軟件,也有很多網站可以幫忙(不過你最好得知道你愛聽的音樂大概怎麼稱呼),豆瓣是比較難使用的一個,分類點進去也很不明晰,主要只能看看新碟榜情況。這塊最推薦的網站當然還是RYM(rateyourmusic.com),檢索非常便利,如果你不知道你聽的大概類型就先搜對應專輯再確認即可,缺點是部分地區音樂收錄不太齊全(比如華語音樂)以及需要科技。

這裏補充推薦兩個代餐——Acclaimedmusic.net,它的分類是基於RYM的,不過只收錄了一些歐美投票出來的名專,侷限性較大。

anontraveler.com,匿名旅行者,這個是郭老師搞得,有基本的編年史和榜單功能。因爲是會員自傳條目,你還能發現一些奇怪冷門的專輯。

如果你想聽的大類有專門的網站,也可以去更專門的網站,如專攻金屬的MA(metalmusicarchives.com),術曲可以去Vocadb(vocadb.net)。不過我覺得如果走到這一步,搜索能力應該過關了,自有找歌的渠道。實在不行你可以去各個提問網站提問,或者,在評論區留言問我……但我不一定會馬上回復。

社交型需求

想滿足這個需求實際上需要提高的是……情商。具體聽什麼需要因人制宜,雖然我一個4宅來說這些不太對勁,但總之不能上演真實版“當週圍的人無法理解你所聽的XX”節目。

到了網絡上選擇更多,不過這塊更不需要指導了,根據興趣你應該很容易找到自己想去的圈子融入,圈子裏推薦什麼聽什麼就完事。

就這些,有必要單獨拿出來講嗎?實際上單獨提出社交型的重點是提示不要被社交需求裹挾,除了在圈裏呆久會因和其他圈的衝突逐漸變得魔怔以外,跟風聽一些專輯也是自我折磨。

如果有一張專輯你知道他大概率不行,大家也都說不太行,聽了兩首也確實不行,你還會聽下去嗎?對於樂迷來說,這很可能就是掃雷新專的苦痛之路,尤其對於老牌名隊的新專,大家都喜歡不報期待的自我折磨(如上圖),然後標記+1並找個地方和大家一起噴一噴,這也算一種社交驅動吧。

同時另一面,某些隊——如OneRepublic新專評論區底下就友善的多,粉絲單純爲一張新專輯的發佈而高興(所以說樂迷就是難伺候),但在這種追星氛圍下的自我洗腦也是非常不妙的,記得你永遠可以認爲不好聽。

博覽型需求

終於來到了本文的重點環節,想滿足這個需求實際上需要的是你足夠閒,比如每天抽一個小時聽歌這樣。同時需要一定的坐牢能力,嗯這也是樂迷能自我折磨的基礎,畢竟從北歐到南美,從古典到潮核總有你不喜歡的,即便只聽一張簡單瞭解風格也是需要一點定力的,不行以後繞着走就是了。

你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探索,不過最好先穩固基礎,刷些通俗音樂的主線。也就是老生常談那些滾石500張、有生之年1001張啥的。但就這樣拉別人單子太不負責任了,於是我決定以博覽型需求爲主,結合社交需求、研究需求和國內特色,貢獻一份原創的Gen氏聽了有用100張。

不僅滿足博覽需求,這些專輯一般能讓你和對應樂迷有那麼一點話題(意思就是如果他是XX樂迷不太可能沒聽過這),更廣的地區視野還能防止聽完之後變得英美傾向嚴重。私貨夾帶只能說不可避免,我已經把很多我不喜歡的經典放進來了。

100張的限額實在很緊,如果有更好的替換選擇請在評論補充。有些音樂人雖然很重要但是錄音室專輯可能不如入選專輯印象突出的,或更適合聽聽單曲/現場/合集。總之因各種原因沒入選那些上古大師如Louis Armstrong、Ray Charles、Chuck Berry、鄧麗君等就暫不談了。

歌單鏈接在此。你也可以根據評述和視頻試聽(在此)來選擇你的起始點。

Elvis Presley(1956):雖說這些上古大佬散着聽聽就成,不過這張封面太經典了不得不認識,論名氣貓王也更大。

Kind Of Blue(1959):爵士只選了五張(不是不愛是因爲真愛),更好入耳的Vocal Jazz、Smooth Jazz沒空位了,直接上還不算“難聽”的Kind Of Blue吧。爵士無疑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如果你這幾張聽的還行,就自己順着找更多吧。

The Black Saint And The Sinner Lady(1963):榜單裏沒塞自由爵/暴躁先鋒爵之類的,就以這張作爲鋪墊吧,足夠好聽,也可以是進階的先行啓蒙。

A Love Supreme(1965):朝聖。

Highway 61 Revisited(1965):雖然鮑勃迪倫拿了諾獎之後已經開始大街不方便裝X了,但另一方面如果沒聽過Like a Rolling Stone怎麼過裝X第一關呢。

Pet Sounds(1966):各大榜單很喜歡捧的一張,美國佬早期的抗英利器,迷幻老祖。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披頭士應該不用介紹了,重點是選哪一張。雖然艾比路的封面也很經典,但這張衍生出了佩珀軍士俱樂部XX大家族。還有什麼概念什麼生涯轉折什麼後世影響巴拉巴拉網上說的多了。

The Doors(1967):迷幻搖滾代表之一。身邊統計學顯示好評率極高,見過討厭披頭士的討厭扎帕的反正還沒見到討厭大門和地下絲絨的。小編也很奇怪呢。(當然我這麼一說肯定有評論要表示他就不喜歡)

Are You Experienced(1967):迷幻搖滾代表之一。搖滾史上最重要的吉他手Jimi Hendrix,爲規避爭論,此處也可以自行加個之一。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1967):後世各種另類地下實驗的啓蒙。

I Never Loved a Man the Way I Love You(1967):極致的靈魂樂女聲,聽完Respect很難不Respect。

Astral Weeks(1968):其實寫到這裏才意識到是不是換Simon and Garfunkel更好點?但是實在懶得重新制圖了,這張b格也高一點。

Tommy(1969):The Who選這張是因爲搖滾歌劇這噱頭讓它更有名些,個人更喜歡Quadrophenia。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1969):前衛搖滾於此真正誕生,走向各種高逼格專的第一步,聽的來是好事,記得別聽入魔就是。

Paranoid(1970):金屬老祖,不喜歡聽金屬的也可以試試,重金屬其實相對來說並不重。

After the Gold Rush(1970):民謠/鄉村搖滾的代表。

Blue(1971):一般來說現在各種獨立女流尋古到頂就會找到Joni,並非之前沒有這個調調的,只是女民謠Joni最知名最能代表。

Led Zeppelin IV(1971):硬搖金曲大放送。

What's Going On(1971):靈魂樂經典,滾石新寵。如果喜歡,後續回應本專的There's a Riot Goin' On也是該聽的。

Fragile(1971):仔細思考過KC和PF之外還要不要夾帶前搖,不過Yes選進來可以代表一下交響傾向的那些,而且在聽到滿大街的Roundabout時認識這張的能有一點優越感吧。

Pink Moon(1972):如果說陽剛破嗓鮑勃迪倫不適合你,那麼陰鬱emo(此處不是指音樂風格)的尼克德雷克是另一選擇。順便我選尼爾楊了。

Machine Head(1972):硬搖金曲大放送2。和上面的黑色安息日、齊柏林號稱三大金屬啓蒙來着?我不懂金屬就不多聊了。

Exile On Main Street(1972):滾石是肯定選的,問題也是選哪張。這不是我最喜歡的一張,但這張大體量的確容納了許多風格,有點集大成意思。何況還有個知名用戶流亡大街在這些專輯評論區晃悠呢,我不放這張你順着歌單聽肯定怪我沒放。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Ziggy形象誕生,大衛鮑伊傳奇之旅的開始。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無論看得起看不起PF,這張專輯的經典無需置疑,簡直是搖滾入門三件套啊。

Horses(1975):朋克教母。說起來沒給原型朋克The Stooges留位置,感興趣的自己補補。

Another Green World(1975):影響氛圍音樂的重要人物eno,極簡方面想過要不要選Terry Riley這些,不過一是沒位置二是他們也不算通俗音樂了,就用eno充一下這塊吧。

Songs in the Key of Life(1976):拉踩馬文蓋的工具人罷了(這當然得聽)。

Romantic Warrior(1976):Jazz Fusion這個金礦不挖一張出來代表一下太可惜了,既然老邁已經登場過,就選這張有島田莊司幫忙帶貨的異邦騎士吧。

Ramones(1976):第一個原汁原味朋克樂隊,歌曲足夠短平快。

Rumours(1977):這就是口碑銷量雙豐收的……純好聽流行了,前面的聽累了在這休息休息。

Marquee Moon(1977):說是朋克也不朋克,倒是有點後朋克,無法形容的獨一份的樂隊,只能籠統蓋個藝術的帽子。所以具體說到電視樂隊,很難說對後世樂隊影響多大,選上來主要是這張確實有名也值得聽(而且我喜歡)。

Never Mind The Bollocks, Here’s The sex Pistols(1977):一槍革了搖滾的命。

The Man-Machine(1978):影響後世電子樂的重要樂隊發電站,也是本文主線出現的唯二非英語國專輯,原德語專輯名Die Mensch-Maschine。補註:唯三,漏算了蠢朋克。(他們唱英文太多……)

20 Jazz Funk Greats(1979):不Jazz不Funk但Great。工業老祖,選這張是因爲封面可以騙人用。

Unknown Pleasures(1979):年輕人的第一張後朋克。

London Calling(1979):最經典的砸琴照片,英國的歷史之聲。

Remain in Light(1980):不土的後朋克,多少有eno製作的功勞。

Back in Black(1980):硬搖還在。其實之後還有Guns N' Roses,選了ACDC就沒帶槍花了,想聽也可以去聽一下。

The Lexicon of Love(1982):或許是這裏面最冷的一張。不過總要選一張代表新浪漫這塊,既然沒有絕對領袖,爲什麼不選喜歡的呢。

Thriller(1982):邁克爾傑克遜不用介紹了吧。我做的舞曲也可以很有音樂性~

Purple Rain(1984):王子也是經常拿出來拉踩MJ的老工具人了。

Hounds Of Love(1985):神婆系代表,Art Pop精神旗幟,所謂“高級的流行歌”。

Master of Puppets(1986):總之是很重要的一張金屬。

Raising Hell(1986):說唱披頭士,走向大衆的一張。你還能在這順帶聽聽沒選上的Aerosmith。

The Queen Is Dead(1986):80s的英搖代表之一。

The Joshua Tree(1987):沒人知道爲什麼這張這麼火,但是它就是火了。

Straight Outta Compton(1988):關鍵詞,西海岸、Gangsta、說唱團體。

It Takes a Nation of Millions to Hold Us Back(1988):東海岸。其實在這張之前也還有Paid In Full這樣重要的東海岸專輯,但名額有限,喜歡說唱的之後自然會知道其他名專。(金屬爵士等同理)

The Stone Roses(1989):如果需要一張英倫搖滾,那麼選這張應該可以避免粥糊漿皮大討論……

Rust in Peace(1990):因爲前有Metallica,那麼這裏應有Megadeth。

Painkiller(1990):力量與激情。延續重金屬原始的美感。

Loveless(1991):自賞系審美的核心,對另類搖滾影響巨大的迷幻劑。

Spiderland(1991):什麼後搖數搖後硬核的共同祖先(分子音樂學鑑定爲真),不好入耳但是提高bigger必經之磚。

Nevermind(1991):90s音樂的標誌之一,Grunge鑽出地面。

The Low End Theory(1991):爵士說唱代表團體,但這Jazz Rap不是一般印象中Flower Dance那調調。

Selected Ambient Works 85-92(1992):氛圍/IDM,有點萬惡之源。你也姓A?感覺不如A神……

Enter The Wu-Tang-36 Chambers(1993):雖然同期還有很多說唱經典,但看這專輯名字——武當!作爲中國樂迷怎麼能錯過呢。

Dummy(1994):雖然Portishead不樂意認,但用這張作爲Trip Hop標誌是沒問題,或者說把它當作一張重要的電子相關專輯去聽吧。

Illmatic(1994):對這一張的評價往往可以反映你對經典老說唱的整體接受度,這個就是所謂“說唱聖經”的涵義。

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1995):巨大的熔爐,一個再次微縮版的90年代。

Symbolic(1995):這一百張裏面我最晚聽的一張,作爲極端金屬的代表吧。之前也聽過Death其他專輯,但不懂金屬不想亂點名,選的這張算是公認比較好的一張。

All Eyez on Me(1996):商業口碑都很成功的一張,容易入耳,可以作爲聽老黑炮的第一步(The Chronic我更喜歡,也可以作爲第一步,正片位置不夠,在這裏提一嘴)。

Homogenic(1997):另一張非英語國專輯。懂得都懂。

In The Aeroplane Over The Sea(1998):信者很多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帶有些許獨特邪典氣質。無論是否接受這塊審美,這張都是很值得聽聽的。

The Miseducation of Lauryn Hill(1998):P4K在最新的90s專輯榜把這張放到了第二,這讓我選它進來需要解釋的內容少了很多……總之這不僅僅是Conscious Hip Hop。黑人音樂中重要的一回穿針引線。

Stankonia(2000):Southern Hip Hop代表,黃金時代的餘暉。補註:後來想想其實這張換MF DOOM更合適更00s,不過懶得重新制圖了。

Lift Y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2000):黑帝和它的相關樂隊無疑是後搖的關鍵一支,它並未展現“Comforting Sounds”的深夜網抑雲方向,而是承載起了艱深/晦澀/扭曲,還有political。

Kid A(2000):懶得說了,請廣大的RH粉絲自行評論補充。

Discovery(2001):蠢朋克這張比起Kid A熱情得多,正好填上00s電子的另一面。

Funeral(2004):給搖滾樂最後續了一口,同時也是很多樂迷的搖滾啓蒙,承上啓下。

Illinois(2005):懷着對家鄉深切感情創作的大成民謠。舒膚佳老師和當時在弄Ys的Newsom姐可謂一時瑜亮。

Back to Black(2006):你想聽Pop Soul,你想聽新時代的RnB,選擇她(而不是21)。

Kala(2007):姐就是女王,沒人能模仿。非常獨特的作品,在這一片英美主流中傳出第三世界的聲音。(不過我個人更喜歡Arular)

Sound of Silver(2007):新鮮的Dance-Punk景象中,這張或許最具代表性。但若你對此不滿,《45:33》是更推薦的史詩之旅,從Disco到House,美妙的重複貫穿其中。

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2010):Kanye拓寬說唱的邊界。不僅僅是這張,之前的輟學熊、808,之後的Yeezus都在。這張也是從流行走向說唱最建議聆聽的一張。

LP1(2014):之後的Magdalene肯定更好聽,但LP1冷淡碎片的“發電”審美更極端更有代表性,啓發了許多難聽音樂,可說是又一萬惡之源。(然而現在FKA搞流行去了,令人感嘆)

1989(2014):1989所代表的“當今流行”或許不需要我們過多品味,但幾十年後若要回顧10s流行,這張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定位相似的E·MO·TION和Art Angels等就不重複放了。(我?我肯定最愛Art Angels啊)

To Pimp a Butterfly(2015):讓Lamar徹底穩固地位的一張,社會影響力巨大,《Alright》可以稱作新時代黑人反抗運動的聖歌了。

Blonde(2016):作爲10s泛說唱三大將,法海比Kanye、Lamar都更向內,撥弄人心喚起共鳴。音樂方面,這張是走在氛圍、碎片化的未來之路上,是成功的“前衛另類”RnB。

Lemonade(2016):這張可能就比較有爭議,但我做完圖之後懶得調了,也沒想到用哪張換這。反正碧昂斯在10s還是不可漏過的一位吧,也可以順着回去聽聽同名。

Melodrama(2017):想“走出大流行”首先聽此張。接過老Art Pop的旗,注入當代的憂思。

之乎者也(1982):走進現代華語流行必聽的一張。批判性、民歌運動、臺北不是我的家、雷鬼、光陰的故事……它綁定了太多相關詞彙。如果你喜歡首專,羅大佑之後的2、4專同樣不可錯過。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1989):另一張開天闢地級的專輯。被歷史意義和高傳唱歌曲吸引聽完後,如果你覺得還沒爽夠,就可以邁向音樂更爲精彩的2、3、4專了。(不過首先得找到資源)

夢迴唐朝(1992):只用一張來代表華語重型,還是唐朝較有說服力。起點就是更爲基礎的東西,聽完之後,我們纔開始討論超載、葬屍湖和假假條。

黑夢(1994):我也更喜愛後面的豔陽天幻聽等專輯,但黑夢是最早傳達竇唯那冷漠封閉態度的,指出了搖滾熱血沸騰之外的一面。魔巖三傑的另兩位,歌都不好找了,只能在這順帶提下,同樣很值得聽。

浮躁(1996):趕上了Dream Pop的潮流,純正的90s產物。王菲立起藝術高峯的一作。極地雙子星、張亞東、竇唯的輔助工作需要王菲靈性遊離的演唱做最終審美決定。

蘇武牧羊(1997):給唱功黨留一個坑(雖然可能他們更看重現場)。當然,這套曲的亮點絕不只是完美秀出李娜的技術,黃芸營造出的宏闊蒼涼之古韻,是現今泛古風音樂復刻不成的。

走失的主人(1998):地下四天王如果選一個現在最出名的,就是左小祖咒(坐鎮的No樂隊)了。足夠扭曲足夠難聽足夠地下,認真的在搞藝術。如果實在受不了就轉去聽蒼蠅吧,我就是受不了的那個。

我去2000年(1999):選這張有點補位張楚之意,豐富的流行民謠,不過依然保有淳樸。近年翻炒進一步確立了它“一代人記憶”的地位,或許我們需要在當今老樊柳爽花粥領軍的民謠潮流中回望過去。

葉惠美(2003):周杰倫的問題在於選Jay還是葉惠美,我遵從個人喜好選了這張。葉惠美是走向成熟的一作,更全面更親民,收有開中國風之濫觴的東風破,號稱八億的以父之名,巴黑苞米都不容錯過。

萬能青年旅店(2010):十年浪淘沙,萬青這顆金子確已成新時代的經典。10s國搖復甦潮中影響最大的一張,甚至波及對岸的草東老王。只是可惜,上地之後,新生樂隊們還是得“只唱情歌,看不……”

Getz / Gilberto(1964):來自巴西。巴西肯定是音樂大國,歌舞並行的。選擇這張Bossanova是因爲這塊大家最熟悉,但它不過是巴西音樂的一枝葉。從小野麗莎走向此,然後再向Samba和更深處去。

Catch a Fire(1973):牙買加常作爲“小國音樂大成功”的經典案例,問就是雷鬼。我瞭解不深,問就是鮑勃馬利。爲什麼選這張不選Exodus呢,就是感覺這張更早更根源吧。

Zombie(1977):同樣是一國一派,Afrobeat存在感就不如雷鬼(明明這個更好聽呢)。而Afrobeat大哥,無疑是偉大的Fela Kuti。這張專輯批評了尼日利亞政府,這導致他與母親被士兵毆打,不久後母親去世。

Yellow Magic Orchestra(1978):這個其實也可以放在主線,不過日本五張在這湊一桌比較規整。三位大師趕上合成器潮流,搞起流行電子輸出世界。這裏選了起步的首專,也可選擇更優秀的二專收聽。

PACIFIC(1978):City Pop如此紅火,人民羣衆喜聞樂見,不得不帶一張。可能很多聽衆已經想到了山下達郎,沒錯,不過這張多疊倆buff,另外倆Happy End老成員也來助陣(細野晴臣,又是他!)。

LONG SEASON(1996):可能是這一百張中選的最奇妙的一張,雖然很好,但是爲什麼帶上它呢。我不能給出解釋(我樂意)。或許因爲Fishmans樂隊帶有一種宗教般的神祕氣質吧。

加爾基 精液 慄ノ花(2003):椎名林檎天天被提出來比這比那,想入門交流是不得不聽一張了(更流行的宇多田光似乎都沒這麼高頻,國內音樂討論環境真奇妙)。聽不下這張的可以去聽東京事變《大人》。

Modal Soul(2005):網紅爵士嘻哈的祖師(或者說日式?反正簡單說在wyy搜爵士嘻哈歌單,聽着基本都是接近這派而不會像上面的ATCQ那樣難嚼),喜歡DJ Okawari的,首先可以上溯至此。

恭喜你能堅持到這裏。

後記

原本在清單拉完之後還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寫到這發現要朝着萬字長文去了。考慮到量大,初衷是每個專輯寫幾個字介紹(體驗主要還得靠視頻聽),然而寫到後期還是不覺越寫越多。

簡單收個尾吧。

  1. 再次聲明本文所提供歌單僅爲個人入門建議(不代表每張我都喜歡),如有補充請在評論發。

  2. 覺得某些經典不好聽很正常,你可以去繼續深究喜歡的部分,或者不信邪多聽幾遍折磨自己。

  3. Need More?關注Gen醬喵,關注Gen醬謝謝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