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鑫存儲A-Die內存:坎坷之路,終抵羣星

說來慚愧,作爲一名熱愛折騰的硬件玩家,過去的我確實對“長鑫存儲”知之甚少。在我的心中,它是熟悉而又陌生。

說它熟悉,因爲長鑫曾是各大新聞中的頭條、是突破技術壟斷的希望。在內存行業物價飛漲的時代,它是消費者們翹首以盼的救星。

長鑫確實沒有辜負人們的期盼,短短數年便已初具規模。其中的坎坷無需多言,可我對它的產品印象,卻也停留在了那時價格低廉的普條之上。

眼下正是DDR4內存的最後時刻,長鑫存儲卻依然發佈着新款產品。代號爲“CJ-A”的高頻顆粒,便在近期迎來首秀。“最好的內存之一”口號響亮,而我的心中不免有所遲疑——過去和“性能”近乎絕緣的長鑫內存,當下竟以“超頻”作爲賣點,如今的長鑫顆粒 表現到底如何?

是時候重新認識它了———煥然一新的長鑫內存,究竟是徒有虛名,抑或令人刮目相看?

參數分析

高頻長鑫顆粒的首次亮相,便是在這套光威天策“弈”系列內存之上。

這是一款3200Mhz、單條16G容量的內存條。在它的商品介紹中,不乏有“最高規格的長鑫顆粒”等字樣。

作爲DRAM行業的新入局者,外界對長鑫產品的參數知之甚少。也正因此,這套內存的ThaiphoonBurner數據特別值得一提。

軟件準確辨認出了製造商“CXMT長鑫存儲”與A-Die的顆粒編號,2Ranks的規格則表明這是一套雙面內存,單顆粒容量爲8Gbit。但是,颱風卻在“22nm”的技術製程上犯了錯誤——公開資料顯示,長鑫使用的是更爲先進的19nm工藝。

除此以外,“SPEED GRADE(速度等級)”的識別結果也引起了我的注意。爲了確保穩定與性能,光威宣稱使用了“原廠長鑫顆粒”,然而 颱風此處竟赫然寫着“DDR4-2400 Downbin”?!

“Downbin”,意爲“降級片”。它們本是以更高“速度等級”製造的產品,卻在層層篩選中被淘汰下來。爲了保證成本收益,這些芯片往往會降級使用——這與光威所宣傳的“原廠原字,最高規格”相去甚遠。

這是什麼情況?到底是颱風軟件識別錯誤,還是光威玩起了“文字遊戲”?真正的答案或許就藏在散熱片之下。我決定拆開內存,一探究竟。

如你所見,光威所言非虛。這套內存確實使用瞭如假包換的原廠原片,“CXMT”的絲印清晰可見。

而“DDR4最高規格”的說法,也在第二行那“CJ-A”的編號上得到了印證。這代表着長鑫顆粒的“原生頻率”。

“CQ”意味着2133Mhz,“CG”表示2666Mhz,而光威所使用的“CJ”標號,則是長鑫產品中最爲強大的原生3200Mhz顆粒——這是DDR4 JEDEC標準中的最高頻率!

此前市售的“長鑫內存”中,顆粒的原生頻率多爲2133/2666Mhz等較低值。廠商需藉助多重技術手段,方能挑選出少量高頻的產品。

使用長鑫“CG”顆粒的2666Mhz內存。圖自PCEVA

而光威“弈”所採用的CJ-A高頻顆粒,正是CXMT多年心血的技術結晶。長鑫存儲或在工藝與良率上取得了突破,如今已能穩定生產出更高頻率的DRAM產品。

“原生高頻”,不但代表着更出色的穩定性、更優秀的質量,更意味着廣闊的超頻空間。長鑫CJ-A顆粒初次登場,光威“弈”系列的表現令人期待。

純白色的散熱片平平無奇,或許不會讓人聯想到太多性能。但可不要因此輕視長鑫的實力——就讓我們在測試中見真章吧。

內存測試

測試CPU:AMD Ryzen R7-3800X

主板平臺:ASUS PRIME X570-PRO

“爲了確保同老舊設備的兼容性”,光威將內存的基礎頻率降低至2400Mhz——這樣的做法有些令人費解。用戶需在主板BIOS內開啓“XMP”或“D.O.C.P”功能,方可發揮出3200Mhz的全部實力。

3200Mhz 普條內存的測試成績

比起普條內存,光威的CL16 XMP時序要低得多,性能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延遲表現因此好上不少。

3200Mhz光威“弈”系列的測試分數

可見,相比3200Mhz普條內存,原廠XMP有效提高了3DMark Timespy測試的CPU分數。但對玩家們而言,3200Mhz只是起點——“原生高頻”的長鑫CJ-A顆粒,性能潛力如何?

對單條16GB的雙面內存來說,“極限超頻”絕非易事。雙面顆粒是一把雙刃劍,在一方面,它有着更高的同頻帶寬、在相同時序下有更優秀的性能表現;而在另一方面,更多的內存顆粒 也意味着更大的發熱、更復雜的電氣參數、更多的不確定性,超頻難度因此成倍地上漲。

在我的印象中,過去的長鑫雙面內存很難觸及高頻,3600Mhz已是奢望。然而,光威“弈”系列產品顛覆了我的認知——僅需1.4V電壓,長鑫CJ-A顆粒 便能工作在3800Mhz的同步頻率之下。穩定時序則是CL18-17-17-35-55,各項小參堪稱驚豔。

該參數可通過嚴苛的TM5 ABSOLUT壓力測試

對比同爲1.4V的美光E-Die內存,光威與長鑫棋逢對手。儘管受限於雙面內存的掣肘,但是長鑫A-Die顆粒仍在tRFC(行地址刷新週期)tRCD-RD(行至列讀取延遲)等重要參數上明顯領先。

在AIDA測試的博弈中,長鑫顆粒先發制人。如前所述,在相同的頻率下,雙面內存的帶寬有着明顯優勢,拷貝速度高達53GB/S。即使是第一時序更低的單面內存,卻也依舊望塵莫及。

與此同時,縱是雙面佈局,長鑫顆粒也有着優異的小參表現。低至420T的tRFC時序,大幅降低了內存的時延;而tRCD更是僅有17T,這讓雙面長鑫的延遲表現 幾乎與單面內存持平。

帶寬顯著更優、延遲幾乎一致,長鑫Adie自然有着無可爭議的性能優勢。

“最好的DDR4顆粒之一”,此刻並非空穴來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如今的長鑫早已蛻變,確實和我過去的印象大不相同。

後記

打破重重技術壟斷而來,長鑫存儲與光威科技共同交上了令人滿意的答卷。被長鑫A-die的優異表現深深震撼之時,我的心中也難免有一絲惋惜。

DDR4內存的最後時刻,長鑫的高頻產品方纔姍姍來遲;DDR5走向普及的當下,“CJ-A”的生命週期註定短暫。儘管如此,其性能表現正如天策星般耀眼。

我惋惜它的姍姍來遲,而驚歎它的優異潛質。長鑫顆粒又如最燦爛的流星,劃破了DDR4末期的寂靜夜空。雖然註定稍縱即逝,卻也已經足夠輝煌。

多年的努力終見回報,何愁不能攀登下一座高峯?不要忘記我們所取得的成就,願長鑫能在探索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這篇文章到這裏就結束了。如果對本文內容與內存選購有疑惑,隨時歡迎與我交流!


希望這些文章能幫到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