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戰績:宏碁Vesta II 6800小超8000MHz,GM7實測追平致態!

前言

不知不覺DDR5內存上市也有兩三年了,還記得剛推出時,DDR5內存還有着內存延遲較高的弱點,導致高頻下的性能發揮並不理想。

而這個問題在海力士推出了A-die顆粒後得到了解決 。作爲目前超頻潛力最大的DDR5內存顆粒,在CPU和主板的配合下,使用海力士A-die優質顆粒的內存可以超到8000MHz以上的超高頻率,甚至有些廠商已經推出了XMP自動超頻至7600MHz的內存。

不過個人認爲,對於咱們普通玩家來說,還是使用XMP 6400MHz、6800MHz的內存最爲划算。要知道隨着D5內存頻率的提高,性能的增幅也是有一個邊際效應的,6400MHz、6800MHz的內存在售價和性能方面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另外真要是想體驗高頻內存的快樂的話,選擇6800MHz的內存已經可以確保顆粒體質優良了,自己動手超上高頻也比較輕鬆。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下雙11期間剛入手的這套宏碁掠奪者Vesta II 炫光星艦 D5 6800內存的超頻體驗,順便測試技嘉的D5內存黑科技在最新旗艦主板上的表現,看看這兩者配合,能爲我們帶來多少免費的性能提升。

還有,早就聽說宏碁掠奪者的GM7 2T版使用了致態TiPlus7100相同的硬件方案,這在國產SSD中是相當少見的。

大家都知道致態TiPlus7100的TLC直寫速度要遠高於普通國產SSD,我也一直很好奇GM7的實際性能表現會不會和TiPlus7100一樣出衆,所以本次趁着大促也順手帶回來一條,在文章末尾分享下部分測試結果,算是爲後續的完整深入測試打個前站吧。


測試平臺

內存:宏碁掠奪者Vesta II 炫光星艦DDR5 6800

炫光星艦是宏碁掠奪者內存產品線的高端型號,主要面向需要高品質的DIY玩家推出。這套內存爲16Gx2的套條,採用了目前超頻上限最高的海力士A-die顆粒,使用默認XMP自動超頻即可一鍵達到6800MHz頻率,並且時序也被壓在了C34-45-45-108,延遲表現更好。


內存整體採用銀白配色的鋁合金凝霜霜散熱裝甲,且裝甲表面設計有斜體的凹槽設計,可以增大散熱面積,提高對流散熱效率。整體觀感頗有科幻風,非常硬朗凌厲,和炫光星艦的型號名不謀而合。


觀察做工細節,顆粒與散熱片之間接觸緊密,這也保證了良好的散熱效果。這套內存採用了On-die ECC 技術,可以自行糾正數據存取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此外,內存還搭載有PMIC 芯片,通過細化系統電源負載,實現更穩定高效的電源負載管理。二者相結合,有效提高內存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宏碁掠奪者Vesta II炫光星艦DDR5內存頂部採用了半透明的亞克力RGB導光條,支持1680萬燈光色彩,可以和各大主流主板廠商進行燈光同步,非常適合搭配側透機箱搭建RGB主機,實際效果也是非常帥氣。


SSD:宏碁掠奪者GM7

在618之後的幾個月裏,宏碁掠奪者GM7一直在貼吧呼聲較高,很多朋友將其稱之爲致態TiPlus7100的換皮版和最佳平替。

618期間這款SSD由於極爲優異的性價比大放異彩,在雙11期間定價依然相對其他國產SSD較低,頗有卷得停不下來的趨勢。尤其是4T版本,是少數維持在1099元價位的型號之一。

可能有很多朋友還不知道,長江存儲親兒子致態雖然一直都用的是原廠自封的NAND顆粒,但是將顆粒和PCB板組裝爲成品SSD這一步,是由深圳佰維來代工的,而宏碁掠奪者GM7的代工廠,恰好也是佰維。


這也使得GM7和TiPlus7100基本使用了同一套PCB板方案,區別只不過是顆粒的封裝廠不同而已:

TiPlus7100採用原廠顆粒,而GM7採用的是佰維封裝的顆粒。

同時,目前如海康、雷克沙、愛國者等市面上的國產SSD大多使用了長江存儲232L的X3-9070顆粒,一般2T容量版本多爲單面雙顆粒佈局;


而致態TiPlus7100和宏碁掠奪者GM7是少有的使用128L X3-9060顆粒的國產SSD,需要單面焊滿4顆粒來組合實現2T容量。

從我自己的測試結果來看,使用了單面4顆粒佈局的致態TiPlus7100和宏碁掠奪者GM7在TLC直寫速度方面要顯著優於單面雙顆粒方案的其他國產SSD,速度會快50%左右,這個優勢真的是很明顯了。


從標稱參數來看 ,宏碁掠奪者GM7和致態TiPlus7100也幾乎一致,均爲PCIe4.0滿速HMB SSD的水平,挑不出毛病,相當給力。


CPU:i7 13700K

這裏使用的CPU還是Intel 13代老選手i7 13700K。

本來聽說14代CPU的IMC體質有所提升,是想趁着雙11活動入一塊i7 14700K專門爲了測試內存超頻來着。不過又有朋友勸說說是14代首發批次大雷不少,萬一中招了還不如13代好用,所以暫時還處於觀望階段。

當然這塊i7 13700K的體質也很一般,之前看過SP分還不到90,IMC體質分估計更低。這麼好的內存,這麼頂的主板,結果就因爲CPU IMC體質不過關,內存超頻被卡在了8000MHz,真的是有點遺憾。

後續可能直接去小黃魚搞一塊摸好的雕U,方便後續內存超頻玩耍。

主板:技嘉Z790新超級雕X

內存超頻是個變量挺多的操作,頻率能超多高,跟內存、主板、CPU的體質都有關係,而隨着Intel 14代處理器的發佈,各大主板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自家最新的Z790主板系列。

相較於老版的Z790,新Z790主板的內存超頻過程更加輕鬆,也能衝上更高的頻率,同時在擴展性方面也有了較大升級。

這裏我用的主板是從朋友那兒借來的一塊技嘉Z790 AORUS MASTER X(新超級雕X),京東售價在5000元左右。

技嘉Z790 AORUS MASTER X主板支持Intel第14代處理器,且兼容第13代處理器。作爲當之無愧的旗艦主板,技嘉Z790 AORUS MASTER X升級了最新Wi-Fi 7無線網卡和萬兆有線網卡,支持內存超頻至8266MHz以上,還新增至5個M.2接口,完全是不計成本堆料的超豪華之作。

供電方面,這塊主板採用了20+1+2相(共計23相)供電設計,可以輕鬆駕馭i9處理器。 如此多的數相不僅只是能夠提供更高的功率上限而已,充沛的供電性能冗餘也使得每一組相位在完成當次電力輸出後有更長的散熱休息時間,減小供電模塊的壓力,在極限高負載的情況下依然能維持較低運行溫度,提高了我們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

同時,這塊主板還使用了8層2盎司銅PCB板設計,並且搭載有全覆蓋的散熱裝甲,在關鍵位置還使用了8mm熱管輔助散熱,用料極爲豪奢。

技嘉Z790新超級雕X主板依舊爲標準的4槽內存設計,內存槽位全部由金屬進行了加固,單槽位支持48G,最高支持192G的DDR5內存,並且支持支持 XMP 3.0 快速優化技術以及技嘉獨家的“高帶寬低延遲模式”黑科技。

進入DDR5內存時代以後,技嘉對於DDR5內存的超頻極爲重視,想要玩內存超頻的話,這就是御三家中最強的選手。而技嘉Z790新超級雕X作爲旗艦主板對內存佈線和做工進行優化,提高了內存與CPU之間通訊信號質量,減小零刻雜訊干擾,使得主板支持超頻至8266MHz。

在擴展接口方面,技嘉Z790新超級雕X主板提供了3個PCIe x16插槽,其中最靠近CPU的槽位最高支持PCIe 5.0 x16速率,另外兩個槽位分別由南橋芯片轉接,分別支持PCIe 4.0 x4和PCIe 3.0 x4。其中PCIe5.0 x16主槽位加入了金屬外殼進行強化加固,除了更加結實耐用之外,顏值也要顯著更高。

技嘉Z790新超級雕X主板配備了5個M.2 SSD插槽,並且所有槽位都由金屬散熱裝甲覆蓋。其中單獨靠近CPU的M.2插槽爲PCIe5.0接口,完美支持下一代PCIe5.0 SSD,並且散熱裝甲規模很大,可以避免SSD在高負載使用過程中發生過熱降速問題。

一對比就能看出這塊散熱裝甲到底有多厚實了。。。

在後置I/O面板方面,技嘉Z790新超級雕X也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擴展,包括4個USB 3.2 Gen 1接口、7個USB 3.2 Gen 2 Type-A接口、3個USB Type-C接口(其中2個爲20G,另一個爲5G)以及2個USB 2.0/1.1接口,1個DP 1.2輸出接口(支持輸出4K 60Hz畫面),1個萬兆有線LAN口,以及CMOS清零按鈕和快速更新BIOS按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技嘉Z790新超級雕X搭載了最新的Intel BE200 WiFi 7無線網卡,支持2.4/5/6 GHz無線頻段和藍牙5.3協議,在WiFi 7網絡設備普及後可以帶來更加極致的無線網絡體驗。

內存超頻測試

首先看一下CPU-Z讀取出的信息,這套宏碁掠奪者Vesta II 炫光星艦 D5 6800內存使用了SK海力士顆粒,原生JEDEC頻率爲4800MHz,支持XMP自動超頻至6800MHz,且XMP後時序爲CL34-45-45-108。

進入D5時代後,技嘉主板最大的殺手鐧就是目前獨家在用的內存”高帶寬“、“低延遲”模式黑科技,可以通過自動調整內存小參來一步到位提高讀寫性能,幫普通玩家進一步壓榨內存潛力,省去了許多手動超頻調整小參的麻煩,屬於是免費白嫖了一波內存性能。

並且該模式的啓用特別方便,就在BIOS首頁,和XMP開關放在一塊,直接就可以一鍵完成操作。

考慮到正常人買來6800MHz的高頻內存條子也不會就運行在默頻使用,所以我們直接上手,分別使用AIDA64的測試這套內存在6800MHz頻率下,打開和關閉“高帶寬低延遲”模式的不同性能表現。


  • 在直接XMP至6800MHz的情況下,此時內存的讀取速度爲100.51GB/s,寫入速度 89490MB/s,複製速度 90358MB/s,延遲 66.7ns。
  • 啓用主板的”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後,內存的讀取速度爲105.27GB/s,寫入速度 104.20GB/s,複製速度 101.65GB/s,延遲 64.1ns,性能漲幅較爲明顯,直接壓榨出了約5%-13%的性能。

對於原生XMP即可達到6800MHz高頻的D5內存條而言,超到7600MHz一般是灑灑水的基本操作。只不過之前我們一般需要手動調整時序和電壓,慢慢摸上去。

技嘉好像在內存超頻這個賽道捲上癮了,在新版BIOS中內置了超頻模板,我們只需要自己選擇對應的顆粒廠家和時序,就能一鍵實現進一步超頻,大大節約了手動嘗試浪費的時間。

我們先套用技嘉的預設超個7600MHz練練手,這裏依然分別對比打開/關閉“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後的性能表現:

  • 使用主板將內存自動超頻至7600MHz的情況下,內存的讀取速度爲110.12GB/s,寫入速度 95524MB/s,複製速度 99106MB/s,延遲64.4ns。
  • 啓用主板的”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後,內存的讀取速度爲115.96GB/s,寫入速度 115.82GB/s,複製速度112.43GB/s,延遲59.3ns,白嫖的性能漲幅依然較爲明顯,並且內存延遲已經突破了60ns的大關。

下一步我們需要挑戰的就是8000MHz了,如此高頻率對於主板 、內存和CPU的體質都有很高要求。由於我這塊CPU的IMC體質有點雷,在之前的測試平臺上頂多超到7600MHz就再也衝不上去了,沒想到換了新內存和新主板後,稍微調了調時序就衝上了8000MHz!

不過此時由於CPU體質實在是不給力,所以不敢再嘗試打開“高帶寬低延遲”模式了。此時內存的讀取速度爲117.78GB/s,寫入速度 117.94GB/s,複製速度116.09GB/s,延遲64.4ns,與7600MHz+高帶寬低延遲模式下的成績相仿,甚至延遲還要高一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 1.宏碁掠奪者Vesta II 炫光星艦DDR5 6800這套內存的體質極佳,在XMP6800MHz的基礎上繼續超頻,內存讀寫性能得到了明顯提升,高頻條的性能優勢一覽無餘!
  • 2.在同頻率下啓用技嘉主板的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後,內存的讀取、寫入、拷貝速度均有肉眼可察的明顯提升,並且延遲明顯下降,實打實地幫玩家壓榨出了不少內存潛能!

SSD性能測試

由於篇幅所限,這裏簡單分享下對宏碁掠奪者GM7 2T這塊SSD的性能測試結果吧,測試項目依然分爲基礎測試和核心性能測試,不過更加詳細的測試流程可能得過兩天才能整理出來。

總的來說,宏碁掠奪者GM7的性能還是挺讓人驚喜的,基本上跟致態TiPlus7100沒差。

在CrystalDiskInfo中可以看到宏碁掠奪者GM7是足容的2048GB容量,支持NVMe 1.4協議標準。由於二進制與十進制的轉換關係,其在WIndows中的實際可用容量爲1907GiB。

作爲最常用的硬盤測試軟件之一,CrystalDiskMark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示SSD在SLC緩內的讀寫性能表現,大部分SSD廠商的標稱參數也正是由該軟件測試而來的。

空盤狀態下,宏碁掠奪者GM7的順序讀取速度爲7113MB/s,順序寫入速度爲6404MB/s,均超過了官方標稱的性能參數,是目前PCIe4.0 SSD的滿速水準。

而在Q1T1下的SLC緩內4K隨機讀取速度達到了94.16MB/s,表現很棒,和三星990 Pro,與西數SN850X、Solidigm P44 Pro等有緩旗艦盤處於同一水平。

在ATTO測試中,可以看到隨着數據塊增大,從64K開始宏碁掠奪者GM7的讀寫速度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穩定性,沒啥毛病。

簡單看一下基礎性能後,我們來探索一下這塊SSD的核心關鍵性能參數吧。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順序讀寫性能,這裏我們使用TxBench對SSD進行RAW格式下的順序寫入測試,以觀察SLC緩存方案、TLC直寫性能和緩外寫入速度。經過計算,完整寫入一次全盤,平均速度爲2610MB/s,已經超過了致態TiPlus7100的水平。

從寫入曲線可以看出,宏碁掠奪者GM7依然是國產SSD中常見的三段式寫入結構,其中空盤狀態下SLC Cache空間大約爲228G左右,同時SLC緩內寫入速度在5500MB/s左右。

有一說一,宏碁掠奪者GM7與TiPlus7100類似,SLC緩存容量給的是國產SSD中比較少的,空盤狀態下也只提供了10%的空閒容量進行SLC Cache模擬,而非常見的半盤模擬方案。

SLC緩存並非越大越好,其實SLC緩存越大,爆發式寫入時間越長,但是也會使得垃圾回收階段壓力更大,進而導致全盤平均寫入速度越慢。所以個人感覺這更是一種綜合了性能與體驗之後的折中方案,整體主控調校方向更傾向於優化平均寫入速度。

畢竟200G的SLC Cache對於普通家用用戶完全是足夠用的了,再強行加大SLC Cache也不會帶來什麼體驗上的提升,反而不如充分利用長江存儲128L顆粒強悍的直寫性能,騰出手來減少一段速度最慢的垃圾回收階段浪費的時間。

第二段曲線顯示的是TLC顆粒的直接寫入性能,此時沒有了SLC緩存的干擾,我們可以看出來宏碁掠奪者GM7的直寫性能非常強,平均速度能達到3500MB/s左右,這個速度表現和TiPlus7100非常類似,在我測試過的國產SSD中妥妥的屬於第一梯隊:

爲啥這麼說呢?使用232L X3-9070顆粒的國產SSD,在此階段的速度一般是在2500MB/s左右的:

所以說,宏碁掠奪者GM7 2T使用的X3-9060顆粒在從TLC直寫速度方面的優勢實在是太大了,甚至個人覺得這個性能完全可以拋棄SLC Cache機制,純粹使用TLC顆粒的直寫速度了。

最慢的第三段曲線則是我們俗稱的緩外寫入速度,標誌着SSD在垃圾回收階段的性能表現。此時主控一邊要把第一段寫入時佔用的SLC緩存重新按1:3的比例解離成TLC空間,然後還要將SLC緩內數據再次寫入到這個騰出來的空間裏,同時還要面對正在進行的新數據的寫入,所以主控的性能壓力極大,速度有所降低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即便如此,宏碁掠奪者GM7依然能維持在900MB/s左右,這在國產SSD中也是第一梯隊的速度了,一些調校不好的產品在這個階段的速度也只有500-700MB/s而已。

那麼在Windows11中,宏碁掠奪者GM7的實際寫入情況如何呢?這裏我在系統盤雷克沙NM800 Pro中生成了一個100G大小的測試用大文件,可以看到整個寫入速度基本維持在了3.6GB/s左右,這基本快觸及到了Windows文件系統的單線程讀寫可用上限了。


看完了順序寫入的性能,我們再來看看順序讀取的性能吧。同樣在RAW格式下進行全盤讀取一次的操作,讀取曲線非常穩定,基本維持在了6000MB/s左右。

SSD的4K小文件隨機讀取性能是決定我們日常使用系統、打開程序是否流暢的關鍵。大家從機械硬盤升級到SSD時,明顯能感覺到到開機速度和打開軟件的速度更快,就是硬盤的隨機讀取速度大幅提高的緣故。

像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或者TxBench等軟件進行測試時,會先在SSD中生成一個測試用的文件,然後在該文件中進行讀寫測試。在讀取測試過程中,這個剛剛生成的文件由於還處於SLC緩存中,4K隨機讀取性能會受到SLC緩存機制的加強。

這也是爲何我們都說旗艦級有緩SSD因爲有DRAM緩存、隨機讀寫能力要比無緩盤更強,但是在CrystalDiskMark等軟件中測不出差距的原因:

有一說一,這些軟件的隨機讀寫測試結果參考意義不太大。

細細思索下就能想到,我們平時安裝的系統、軟件、遊戲,只有在初次安裝的時候纔會寫入到SLC緩存中。在經歷一次電腦重啓後,SLC緩存會重新由空閒的TLC空間進行模擬,操作系統、軟件等都處於SLC緩存區域之外。

所以此時如果打開軟件或者遊戲,用到的是SLC緩存空間之外、TLC區域內的4K隨機讀取性能:

換句話說,SLC緩存只是對我們剛剛寫入SSD的文件有讀取提速的作用,而對於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和遊戲,還是要靠SLC緩外4K隨機直讀的性能來決定流暢程度。

鑑於此,我們對宏碁掠奪者GM7 2T的緩外4K隨機直讀性能進行了測試,平均速度爲32.27MB/s左右,與致態TiPlus7100 2T基本一致。

總結

本次雙11購入宏碁掠奪者內存和SSD的體驗相當讓人滿意。

Vesta II 炫光星艦DDR5 6800這套內存不僅顏值優秀,而且超頻性能很強,在板U體質靠譜的情況下可以輕鬆超到8000MHz,充分說明了內存整體的用料和品質相當出色。

而GM7 2T的性能更是讓人驚喜,由於採用了致態TiPlus7100同款硬件方案,在順序讀寫性能方面要顯著優於普通第三方國產SSD,說一句致態TiPlus7100換皮版也不爲過,價格反而要便宜得多。

最後要誇的是這一次借到的技嘉Z790新超級雕X這塊旗艦主板了,堆料堪稱不計成本,在DDR5內存超頻方面也確實幾無對手,很適合追求極限性能的富哥朋友入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