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相比顯卡和CPU科普更加的複雜,很多人搞不清甚至搞不清SATA協議固態和NVMe協議固態,而且品牌,內存顆粒等更是搞得讓人頭大,下面我就把這些看上去複雜的內容簡單化給大家科普一下,
一.接口
插固態的硬盤接口一共有三種
SATA接口 (就是傳統的機械硬盤接口)
SATA接口就是傳統的機械硬盤接口,所有電腦主板都支持。不要擔心是什麼特殊接口!
M.2 接口 (M2接口是再2014年後的主板開始出現的)
M.2就是固態硬盤的接口或者插槽,分B型跟M型,目前大多數M.2固態硬盤是兩種插槽都兼容,所以接口是有兩個缺口這種,仔細對比會發現B型有6個金手指,M型是5個
主板m2接口在主板上靠近CPU插槽或南橋芯片組區域。M.2接口通常位於主板上,靠近CPU插槽或南橋芯片組區域。一般太老的電腦沒有此接口,而且低端主板也可能沒有此接口,購買時先要了解接口!
PCIe 接口 (插槽在顯卡插槽下面,所有主板都有)
PCI-E是現在電腦上面通用的數據接口,而上面的M.2是取代基於PCIe改良而來的msata固態硬盤,如果你家主板沒有M.2接口,可以買PCLE接口的固態!
二.協議 一共分兩種 記住兩點(SATAIII,理論最高讀取速度 750MB/s,實際減半),NVMe協議(目前實際一線大廠的讀取速度爲3GB/s)
SATA協議:
- SATA是一種早期的存儲設備連接協議,最初設計用於傳統機械硬盤。後來,它也用於2.5英寸SATA SSD和M.2 SATA SSD。
- 傳輸速度:SATA協議有多個版本,包括SATA I(1.5 Gb/s)、SATA II(3 Gb/s)和SATA III(6 Gb/s)。SATA III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版本,提供最大的數據傳輸速度。
- 性能:SATA SSD的性能受限於SATA III接口的速度,通常在讀取和寫入方面都比較慢,適合一般計算任務。
NVMe協議:
- NVMe是一種現代的、高性能的存儲設備連接協議,專爲固態硬盤而設計。它使用PCIe總線來傳輸數據,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延遲。
- 傳輸速度:NVMe SSD的傳輸速度取決於所使用的PCIe版本,通常支持PCIe 3.0和PCIe 4.0。PCIe 4.0提供更高的帶寬,進一步提高了速度。
- 性能:NVMe SSD通常具有更高的讀取和寫入速度,更低的延遲,適用於高性能計算、遊戲和數據密集型應用。
SATA協議適用於較舊的存儲設備和一般用途,而NVMe協議適用於需要更高性能和更低延遲的應用。NVMe SSD通常是目前市場上速度最快的固態硬盤,而SATA SSD則適用於較老的硬件和預算有限的情況。
三 硬盤類型
講了上面兩點之後,大家對固態硬盤的協議和接口想必有了深刻的認知,那麼更加協議和接口一種分爲4種固態硬盤!
2.5英寸 SATA 固態硬盤:
SATA(接口)SATA3(協議) SSD:
- 物理尺寸:2.5英寸,類似於傳統機械硬盤。
- 接口類型:SATA(Serial ATA)。
- 協議:使用SATA協議。
- 性能:相對較低的傳輸速度,受限於SATA III接口的最大速度(6 Gb/s)。適用於一般計算任務。
2.M.2 SATA SSD
- 物理尺寸:較小的M.2卡片,通常有不同長度和鍵插槽(例如,M鍵和B+M鍵)。
- 接口類型:M.2。
- 協議:使用SATA協議。
- 性能:與2.5英寸SATA SSD相似,但由於使用M.2接口,可以在更緊湊的空間內安裝。適用於輕量級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
3.M.2 NVMe SSD
M.2(接口) 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
- 物理尺寸:與M.2 SATA SSD相同,通常使用不同的插槽。
- 接口類型:M.2。
- 協議:使用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協議,提供更高的性能。
- 性能:較高的傳輸速度和更低的延遲,適用於高性能計算和遊戲系統。
4.PCLE NVME SSD
PCIe (接口)NVMe(協議) 的固態硬盤
- 物理尺寸:通常使用標準PCIe x4卡插槽。
- 接口類型: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 協議:使用NVMe協議。
- 性能:最高的傳輸速度和最低的延遲,適用於要求極高性能的工作站和遊戲系統。
SLC(Single-Level Cell):
- SLC是最早的閃存內存顆粒類型,也是最耐用和性能最高的一種。
- 每個SCL顆粒僅存儲1位數據,這使得它具有最低的寫入延遲和最長的壽命。
- 通常用於高端企業級應用,要求最高的性能和數據保持性。
MLC(Multi-Level Cell):
- MLC顆粒每個單元可以存儲2位數據,相比SLC具有更高的存儲密度。
- 性能較高,但壽命相對較短,因爲每個單元的寫入次數較少。
- 適用於大多數消費者和企業級應用,提供較好的性能和壽命平衡。
TLC(Triple-Level Cell):
- TLC顆粒每個單元可以存儲3位數據,進一步提高了存儲密度。
- 由於更高的存儲密度,TLC SSD通常更便宜,但壽命相對較短。
- 適用於一般消費者應用,提供合理的性能和壽命。
QLC(Quad-Level Cell):
- QLC顆粒每個單元可以存儲4位數據,具有最高的存儲密度。
- 這使得QLC SSD成本最低,但性能較低,壽命較短。
- 適用於主要的消費者應用,如大容量存儲,但可能需要考慮較短的壽命。
內存顆粒類型對SSD性能和壽命的影響總結如下:
- SLC提供最高的性能和最長的壽命,但成本高。
- MLC提供較好的性能和壽命平衡,適合多數應用。
- TLC提供合理的性能,價格較低,適合一般消費者應用。(低端主流)
- QLC提供大容量和低成本,性能相對較低,適合大容量存儲需求。(不推薦)
以上是把固態硬盤的基礎知識都很詳細的科普給大家了,那麼接下來我們要挑選的固態硬盤的基本順序就是 一先看接口 二 看協議 三看內存顆粒!
五 .拼多多 實戰 避坑
一 看接口 (SATA3.0)接口,避坑
1.看到這種SATA3.0接口的首先可以淘汰掉了,上面講過這種接口的理論速度最高才(750M)!
二 .看協議 M2 接口 ( SATA3.0協議) 避坑
說過的,雖然接口是M2.但使用的SATA3.0協議,本質上還是最低級的硬盤,速度也只能打到 700MB/S
三 看閃存顆粒
QLC是最低級的一般都買不到了,而TLC是目前低端主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儘量買MLC顆粒的閃存的固態。
總結:
以上的內容想必大家看了對固態硬盤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了吧,我想小白是完完全全能看懂的,寫了這麼多好累阿!學了這些基礎之後想必大家都會挑固態硬盤了吧,當然細講一篇是寫不完的,不過就學這幾點夠你們用了!好累,請點贊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