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半年過去,小米13系列的產品力和市場表現已經可以蓋棺定論——從不被衆人看好,在近一年的熱賣後,逆轉成全系最亮眼、甚至是這一年來安卓陣營最驚喜的旗艦之一。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你單去看小米13的參數表,有些地方並不能讓參數黨們滿意:1080p分辨率屏幕、IMX800、67W快充、USB 2.0……終歸是不夠極致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如此優秀的市場表現,個人認爲和小米近一兩年愈發從“參數爲先”轉向了“體驗爲先”有關。
不過,小米13越成功,14就越難做,在此心疼14的產品經理一秒……
儘管如此,小米14卻反而和驍龍8 Gen3、自研操作系統澎湃HyperOS一起,提前到來了。
小米14到底升級幅度有多大?實際表現和使用體驗究竟如何?馬上揭曉。
開箱:幾乎一樣的盒子,充電頭保護殼升級盒子最外面有塑封,在塑封膜底部粘有易撕貼,無需藉助工具就可以優雅拆開塑封膜。
包裝盒整體設計語言和前代小米13幾乎一模一樣,作爲標準版,依然保持了簡潔的白色盒子設計,徠卡可樂標不能少,但比13盒子略高出了一點點。
底部貼有產品詳情信息,認證標誌整體變爲彩色,除了慣例升級第三代驍龍8之外,多出了Mi Ice Loop——小米環形冷泵技術、杜比視界·全景聲Dolby Vision·Atmos的標誌。
上下抽拉式設計,頂層紙盒上方開口更大,更容易取出了。
盒中除了小米14主機外,還有電源適配器、USB Type-C數據線、手機保護殼、說明書、插針。
電源適配器——充電頭終於升級到了90W規格,卻依然保持了和前代幾乎一樣的大小。
型號是13 Ultra同款的MDY-14-EC,單口Type-A,接口內有標誌MI CHARGE TURBO的橙色處理。
數據線依然6A。從充電頭底部信息可以看到最大輸出功率爲90W(20V 4.5A),在給不支持協議的設備充電時,最大輸出功率爲15W(5V 3A)。
實測支持PD 2.0 65W、PD 3.0、QuickCharge 3等快充協議。
誰說標準版不是旗艦呢?原廠保護殼也從之前的透明清水套,換上了更精緻的、不沾指紋的不透明磨砂殼。
外觀:小米13親兄弟,頂部無開孔怎麼個事來看主角小米14。
小米14依然延續了小米13的整體設計語言,沒有過多、過大的改變。用羅老師的話說,那就是圓潤旗艦當道時代的銳利異類。
小米13最引人矚目、與衆不同的就是正面設計。而14的正面依然保持了直屏並做到了四等邊,出廠已附帶有原廠貼膜。
由於採用了華星光電的FIAA屏幕走線技術,相比小米13再升級,做到了官方宣稱的“業界最窄四等邊”。
起初,小米13的直角邊框引起了數碼圈不小的爭議。但最終,高光不鏽鋼金屬邊框更強的精緻感之下,卻讓大家“真香”了。
因此,這點在小米14上也同樣保持了下去。
來到頂部,無開孔的設計讓我喫了一驚:原先的頂部麥克風和揚聲器開孔、紅外遙控、防水泄壓閥怎麼都不見了!
難道又會重現小米8的“槽點”之一——紅外遙控了嗎?Redmi Note都有的防塵防水,總不能也沒了吧!
底部並沒有比較大的變化,依然是底部揚聲器開孔、USB Type-C接口、麥克風開孔和SIM正反雙卡卡槽。主要在開孔形狀上稍作了一點調整。
右側音量鍵和電源鍵排布並沒有變化。
翻到背面,絲絨噴砂工藝的黑色玻璃背板,觀感更精緻的同時,也減少了粘指紋。
在邊緣處的微曲過渡設計,讓直角邊框不那麼割手了。
變化更明顯的是鏡頭Deco,位置和形狀沒有改變,但整體更大了一些。
“田”字格變爲“四餅”——三攝像頭L型排布,依次爲主攝、長焦和超廣角,右上角則是雙LED閃光燈,傳感器隱藏在了閃光燈上下,激光對焦傳感器隱藏在了底部兩顆攝像頭之間,右下角麥克風開孔。
鏡頭外圈都有類13 Ultra的反光環裝飾,LEICA標和參數則縱向放在了模組中間。整個模組外加了一圈巴黎飾釘紋理。
屏幕:旗艦機旗艦屏,分辨率亮度更進一步的華星光電C8當國產華星光電的旗艦級屏幕,第一次遇見小米,那是在2020年。
那年的小米,卯足了勁要正式衝擊高端。可它卻破天荒的用了一塊國產華星光電的頂級屏幕,放在了小米10系列最高端的至尊紀念版上。
而華星光電也沒有辜負小米的期望,當時那塊屏幕的表現雖然和三星仍有差距,但至少不負旗艦之名,也讓大家知道,原來國產屏幕也可以如此優秀了。
3年多過去,兩個“好基友”一次次聯合研發、相互扶持。新一代C8基材出來之前,上到5999起的小米13 Ultra,下到1899起的Redmi Note 13 Pro+,都用上了旗艦級的C7。
這次,C8的首發當然是小米來——更驚喜的是,這次是全系都有。
首先,小米14先把參數黨們不滿的1080p 8bit屏幕換了——這塊6.36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達到了2670 x 1200,20:9比例,ppi達到了459,直接上到12bit色深。
支持廣色域,內置色彩管理,默認專業原色模式,還有生動、鮮豔和可自定義的高級模式。
支持真彩顯示,杜比視界DolbyVision、HDR10、HLG、HDR10+支持一個不少。
遺憾的是,觸控採樣率並沒有改變,依然是最高240Hz。
鮮豔模式下,色域覆蓋做到了99.9%的sRGB和99.9%的DCI-P3,色域容積達到了176.0%的sRGB、124.6%的DCI-P3。
色準實測,專業原色模式下平均ΔE達到了0.38。
此前Pro獨有的LTPO也一併下放了,會根據屏幕顯示的不同內容無級自調節刷新率,省電又流暢。
也可以自定義設置120Hz / 60Hz兩檔,支持自定義高刷應用。在軟件接口則映射了24/30/40/60/90/120Hz檔位。
AI大師畫質引擎中超分辨率增強、AI智能場景優化、視頻畫質增強、動態畫面補償MEMC都在。
內置的護眼模式“剃刀”掉了“心理作用”的紙質護眼,加入了更加智能的節律護眼,會根據應用類型和日出日落時間智能調節。
另外,這塊屏幕支持全程DC調光,減少頻閃敏感人羣的不適。
息屏顯示除了原有的點擊後亮起10秒、定時和始終顯示,新加入了智能顯示模式,在口袋中、長時間暗光環境、未注視屏幕等場景則會關閉。
支持注視感知,注視屏幕時不會熄屏。顯示設置中也提供了高級材質的開關,關閉後高斯模糊等渲染效果會消失。
性能:安兔兔破200w,第三代驍龍8助跑1200p原神以往,我會把綜合測試放在靠後位置。這次,就先上個得分2159630的安兔兔成績,咱們再來分解。
性能先看SoC。這次小米14直接在驍龍峯會第二天首發了驍龍8 Gen3。
CPU部分採用了新的1+5+2架構,1個3.3GHz的X4超大核 + 3個3.15GHz + 2個2.96GHz的A720大核 + 2個2.27GHz的A520小核。
此外,扔下歷史包袱全面64bit,也標誌着以小米14爲代表的、面向2024年的越來越多旗艦機不再支持32bit程序運行。
在Geekbench 6.2.0測試中,單核得分2195,多核得分7306,主要提升在多核部分,符合高通宣傳的30% CPU性能提升。
GPU升級到Adreno 750,3DMark Solar Bay測試得分8643分,Wild Life Extreme得分5204分,安卓平臺歷史性的超過了蘋果A17 Pro。
GFXBench成績如下。
AI大模型的風潮也刮到了移動終端上,蘇黎世AI Benchmark似乎還未支持驍龍8 Gen3,各家自有的本地大模型也還沒有發佈,咱就自己動手,淺淺部署了個本地的Stable Diffusion在手機上測試一下AI繪圖吧。
使用相同的prompt生成512 x 512的圖片,驍龍8 Gen2、天璣9200+基本都在1分15秒左右,驍龍8+ Gen1更是需要近1分42秒,而驍龍8 Gen3的小米14只用了不到1分鐘。
驍龍8 Gen3的能耗比也進一步提升了,在飛行模式 + 最低亮度60Hz的空載情況下,整機平均功耗甚至達到了恐怖的0.3W。
性能模式下,CPU烤機整機最高約11.2W,運算成績達到了211.5。
GPU烤機整機功耗,我們就不看異常的最高值,平均約6.3W,最高運算成績1289.9。
大概估算下來,這顆SoC極致功耗在17W左右了。
不過大家不用害怕,極致功耗並不代表日常的使用表現。相反,空載功耗是真的優秀,可以期待一下待機續航表現了。
內存和存儲,小米旗艦毫無疑問會用最新最快的LPDDR5x 8533Mbps + UFS 4.0。
內存默認開啓內存擴展,支持關閉/4GB/6GB/8GB。
16 GB內存的小米14,開啓24個常用應用的二級頁面一輪後,再次一一切換所有後臺應用,均實現了保活。第二輪加大壓力開啓相機後也依然留存了所有應用,機身有正常升溫現象,但沒有出現卡頓掉幀。
UFS 4.0閃存在RaptorMark測試中,順序讀取達5204 MB/s,順序寫入達3905 MB/s,隨機讀取達1531 MB/s,隨機寫入達457 MB/s。32位的AndroBench測試已經不再兼容。
官方宣傳的Ultra Space技術通過利用UFS內存芯片冗餘,進一步把空間還給了用戶。
看完參數和跑分,咱落實到實際遊戲體驗中去。
30分鐘原神全高60幀,平均幀率59.76,幾乎滿幀,平均功耗4.6W——比大屏的K60至尊還要略好一丟丟。
這次更是支持了原生1200p分辨率的原神,清晰度進一步提升,效果比超分的好出不少。
王者榮耀就更不在話下了,極高幀率超高分辨率極致畫質,一局近17分鐘下來,平均幀率120.58,功耗僅3.9W。
影像:Pro同款Summilux主攝傳感器,徠卡浮動長焦在評價前代小米13時,其影像部分我給的評價是:
12S主攝是長板,缺個長焦;13把長板縮短了一點,補長焦短板,並通過12S Ultra功能、算法下放來補足,讓13更全能,更均衡。
這樣的取捨,有機身結構設計堆疊壓力原因,也有區隔標準版和Pro的目的,因此IMX800也難免會在參數上讓大家遺憾。
甚至,如果你不感冒小米13的其他方面的話,友商同價位更好堆疊的大屏機型,倒是有更好的傳感器。
最終銷量說話,還是“體驗爲先”獲勝,大家都知道結果了。
但要知道,小米對於參數黨的期待,往往都是有求必應的——前提是有更好體驗的情況下。
所以,這次小米14直接“越級”了,不再用傳感器區隔標準版和Pro了,統一都給了小米定製的光影獵人900,小米14上光圈達到了f/1.6。
這顆主攝像頭對應1倍的23mm焦段和虛擬2倍的46mm焦段,實際上負責了1x~2.5x的變焦區間。
大光圈鏡頭帶來了更柔美的背景虛化效果,對比一下f/1.77的小米MIX Fold 3,小米14拍出的樹葉前景與後面的背景區隔更加明顯,也更有相機質感。
再者,就是更大的進光量,直接從物理層面帶來了更好的夜景表現——而不需要更長的曝光合成時間(防手抖好抓拍),也不會因爲強拉ISO感光度出現噪點塗抹。
同樣是主攝出圖,小米14在日間大多場景下,小米影像大腦藉助更強的算力算法,發揮也更好了——銳化的不自然感幾乎沒有了,色彩還原也更準確,氛圍感更加討喜。
到了夜間逆光場景,根據官方宣傳,小米14做了多層 ALD 超低反納米鍍膜、鏡片邊緣塗墨、IRCF 旋塗工藝濾光片等優化,來減少鬼影和眩光問題。
實測對比小米MIX Fold3、前代小米13、小米12S下來,可以參考左上角燈光處,眩光問題確實有不小的改善。
接下來是75mm焦段的長焦鏡頭,支持2.6x~60x變焦,最大變焦倍數是小米13的兩倍,相比沒有長焦的機型,拍遠處細節直接秒殺。
其實小米13就已經搭載了一顆長焦,但這次,這顆長焦有了浮動對焦模組,藉助這顆長焦也能拍攝微距了。
這裏有一隻熟睡的貓貓,如果我們使用小米12S那顆強大的500萬超級微距鏡頭,由於對焦距離太近,我們勢必會把它吵醒(被撓預警)。
而長焦鏡頭藉助浮動對焦鏡組,我們直接拉到75mm焦段去拍,相比Redmi K60至尊版直接用主攝像頭裁切合成,效果好出太多了。
至於0.6x~1x的14mm超廣角鏡頭,和長焦一樣,傳感器都是三星JN1。
功能方面,除了拍照、錄像,以及常規的專業、人像、夜景、文檔、50MP、全景、慢動作、延時攝影模式都少不了,還有新的電影模式,以及微電影、萌拍、Al水印、長曝光、超級月亮、導演模式。
專業模式下支持直出14bit RAW和UltraRAW格式。
新的電影模式,是罕見的安卓平臺對標iPhone的電影模式,可以實現自動對焦視頻主體,順滑切換焦點景深。
導演模式支持多機互聯,可以將任一臺手機做攝影機或監視器遙控操作。
超級微距模式的迴歸,也是藉助前面提到的長焦鏡頭浮動對焦鏡組。
人像模式支持了HDR。
三顆鏡頭均支持50MP模式。
這次,得益於小米14配備的4麥克風,標準版也有了音源追焦,專業/導演模式下更可切換選擇不同指向的收音類型。
錄像最高支持6分鐘的8K@24fps和不限時長的4K@60fps。
前置“違背祖訓”的迎來了最高4K@60fps錄像,並且加入了前置收音功能,鼓掌!
前後四顆鏡頭均可拍攝慢動作視頻,主攝最高支持1080p@960fps / 720p@1920fps、長焦和超廣角鏡頭最高支持1080p@960fps、前置最高支持720p@120fps。
快充:90W旗艦級快充,滿意了吧前代67W,放在2023年兩千元檔機型都普及了的情況下,只能說是主流夠用,稱不上快。
這次,直接給大家一個13 Ultra同款的90W旗艦級快充,雙澎湃電源芯片P2和G1。
實測從1%到100%用時約28分鐘35秒,前幾分鐘峯值功率跑到了約75.2W。
支持了13 Ultra同款的極致續航模式。支持智能充電保護。
新的智能斷充保護,主要應用在導航場景,在開啓後導航時充電至某個電量時,便會停止充電,保護電池。
當然,作爲面向2024年的旗艦,即使是標準版也給了“頂着限速跑”的50W無線充電,也支持無線反向充電。
同時,電池大小也進一步升級到了4610mAh。
系統:自研HyperOS澎湃系統初亮相大約十年前,那時的MIUI正值V5,不光版本號是V5,這個“威武”諧音也正象徵了小米在安卓定製ROM中“遙遙領先”的地位。
甚至很多朋友買手機前都會關心,這手機能不能刷MIUI?
當各國產安卓友商都把自己的安卓定製系統稱爲“OS”時,小米依然堅持MIUI的命名到了2023年,隨着小米生態從單一的手機,豐富到今天以手機爲代表的移動終端、智能家居、汽車……單一基於Android深度定製已經滿足不了小米的宏大願景和未來需求了。
將自研的Xiaomi Vela系統和移動終端上的Android定製系統進一步融合,打造一個更加穩固的基座,這便是新的小米澎湃HyperOS。
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雷總直截了當、光明磊落的告訴大家“基於Android”的事實,小米14出廠搭載基於Android 14的HyperOS 1.0,依然提供GMS谷歌基礎服務(默認關閉)。
那麼,新的手機端HyperOS有哪些變化?
首先是動畫,我將應用開關動畫放慢3倍對比MIUI 14,可以感覺到新的打斷動畫流暢度、跟手度爆表,終於來到了第一梯隊。
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的開關動畫也更加細膩了,控制中心經過了全新設計。
而在諸如充電、開啓熱點、靜音勿擾等場景中,提示動畫更明顯、“更加靈動”了。
然後就是這個新的鎖屏界面了,乍一看相比MIUI變化不大,當你長按鎖屏,便會出現全新的個性化自定義編輯界面。
系統已經預置了三個大類,多種風格供你選擇,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自定義背景圖、鎖屏組件、字體、顏色等元素。
而在功能上則是小修小補,比如加入了新的應用管理措施,對於開屏廣告、惡意捆綁安裝等流氓行爲進行了治理,權限管理也更加清晰明瞭。
在部分 UI界面,比如提示按鈕做了更加細膩的模糊和色彩處理。
通知樣式進一步優化,驗證碼短信更加明晰。
天氣、時鐘、日曆、文件管理等自帶App設計小改,更加廣泛運用了高斯模糊等效果,頂欄也移到了下方。
小米互傳新增了小米設備間的極速傳輸模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傳輸速度,不過會暫時斷網。
互聯互通進一步升級,但手邊暫時沒有支持新版互聯互通的其它HyperOS設備,就不再測試。
細節:USB 3.2違背祖訓、到底有無紅外遙控?在細節方面,小米14也是做到了旗艦應有的樣子,沒有因爲標準版就擺爛。
比如這次,又一個違背祖訓的細節是USB 3.2的加入,不過這次也是“對標iPhone”的分級了——小米14的USB速率爲5 Gbps,刀法精湛!
由此,無論是外接讀寫移動硬盤,還是插電腦拷貝數據,都能有一個很不錯的速度了。
同時,也支持DisplayPort顯示輸出,可以外接顯示器。
前面埋了個懸念,小米14真不會又“犯了一個錯誤”——沒有紅外遙控吧?
其實,紅外遙控被移到了攝像頭模組內,這樣設計還可以讓你遙控時更優雅——攝像頭對着電器就行,你還可以看着屏幕操作。
小米14搭載了高振感X軸線性馬達,並且有清華聯合研發的自然觸感引擎,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確實如此,偶爾一些場景甚至有了起停瞬間的細膩觸感。
NFC支持eID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交通卡、MiPay、門卡模擬、車鑰匙(BMW、Tesla、比亞迪、騰勢、仰望)一個不少。
官方宣稱還有獨立安全芯片,級別達到了CCRC EAL6+,今年不少手機也開始發力安全了。
支持Wi-Fi 7,支持雙WLAN加速、數據加速。
另一個遺憾就是依然是短焦屏幕指紋了,雖然這個機身大小下有些吹毛求疵,但誰不期待更進一步呢。屏幕指紋支持測量心率。
總結:13越香,升級款14也越會是經典開頭,我擔心小米13的成功,會讓14的升級愈發艱難,從而黯然失色嗎?
經過詳細體驗,看過以上內容,你我的心裏都知道——不會。
縱觀近些年的智能手機,似乎有個有趣的現象:
當一代產品大賣時,後一代的改款不一定很大,但一定是更優秀的新一代。只要不翻車,後一代大多都會延續前代勢能,二次爆發,各家都是如此。
蘋果有iPhone 4和4S,華爲有Mate 7和Mate 8,小米有小米2和2S,OPPO有R9和R9s……
小米14把這個價位能給的都給了,即使你拿大屏機型來比,這次,傾盡全力的它也並不會輸給同價位競品了。
12S、13、14,小米在安卓小屏旗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市場也在逐漸發來正反饋。
如果小米11、12的用戶能夠再給小米一次機會,全面升級、體驗爲先的小米14,正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意,很大可能會成爲小米13的二次爆發之作。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