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嗨,我是悠哉悠哉平澤唯。
在今年6月份ROG ALLY掌機剛要上市的時候,我就做過一篇非常詳盡的ROG掌機測評文章。
各個模式下的性能跑分還有和SteamDeck的一些對比在那篇文章都有詳細的測試和對比講解,如果你還沒看過,或者對ROG掌機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我主頁翻一下。
6月份的那臺機器其實是ROG借給我的測評機,我做完測評之後就立馬還回去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體驗過在牀上躺着打遊戲的快樂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後來我自己又在京東蹲點好幾次,不得不說這東西是真難搶,一直到7月中旬纔買到了一臺零售版本的ROG ALLY。
到現在也玩了幾個月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原裝的512G硬盤是真的不夠用。我就裝了兩個地平線,一個暗黑4再加個最近的博德之門3,還有幾個休閒遊戲,原裝的512硬盤就紅了。
所以今天決定給它擴容一下,正好出個小教程。
首先來聊聊硬盤的選擇,我選的是西部數據的旗艦黑盤WD_BLACK SN770M。
2230規格的固態現在市面上可選型號的說實話真不多,因爲ROG ALYY只有單盤所以咱們以穩定性作爲優先考慮,那幾個用長江降級片的國產廠商就直接PASS。降級片你做從盤還可以,當主盤我還是更在意穩定性。
現在就剩下海力士BC711,鎂光2400,還有SN740這幾個可以選。
論性能強度,那現在最強的2230固態就是西部數據的SN740了,而且這也是ROG ALLY的原裝硬盤,讀取速度在5100左右。
我這次用的SN770M,據說是SN740的零售版本。跟之前SN720是SN750的OEM版本一樣,ROG掌機裏用的SN740,是SN770M的OEM版本。兩張盤看上去就像孿生兄弟,撕了貼紙你都分不出來哪個是哪個。
要說不同,那就是主控和顆粒的產地不同。ROG掌機原裝SN740的主控和顆粒都是國內工廠產的,芯片上的絲印是CHINA,SN770M的主控產地是臺灣,顆粒是馬來西亞產的。
還有就是保修政策不一樣。SN770M是西部數據消費級產品,有五年的聯保,SN740是西數的OEM產品,只能經銷商送保。
OK,BB這麼多,正式開始教程。
ROG掌機背面一共6顆螺絲,5顆可拆卸螺絲(紅色箭頭),1顆固定螺絲(藍色箭頭),螺絲規格都是PH00。在擰螺絲的時候,先擰周圍五顆可拆卸螺絲,最後再擰中間下面的那顆藍色標識的固定螺絲。
左下角和右下角的螺絲會擰出來巨長,這個不用擔心,放心擰就行。右上角和左上角的兩科螺絲擰鬆之後,大概率是拔不出來的,這個也不用管,感覺到擰鬆了就行。
擰鬆最下邊的這顆固定螺絲後,邊框會被這顆螺絲頂起一個縫隙。用身份證或者銀行卡,插進去沿着縫隙繞着掌機劃一圈,機器就開了。
擰開之後不需要斷電,ROG掌機內部有顆光線傳感器,檢測到後蓋打開之後,自動切斷主板電源,很方便。
接着撕開中間的屏蔽貼紙,就能看到原裝的2230硬盤位了。
機器自帶的是512G的SN740,測速圖和對比剛剛都給大家看過了。
擰鬆這顆螺絲後,沿着紅色箭頭方向稍稍用力就可以把硬盤推出來。
安裝硬盤同理,對好孔位之後沿着箭頭方向情況請推進去,最後擰上螺絲就可以了。裝完硬盤別忘了把黑色的屏蔽貼紙貼回去。
注意看,硬盤上是沒有防拆貼的,也就是更換硬盤並不影響機身保修。
裝回去之前,別忘了把邊邊角角的灰擦一擦,ROG這個白色外殼特容易髒,也容易卡灰。
裝的時候,擰螺絲的順序和拆開時相反,先擰最下面的藍色固定螺絲,再擰周圍的5顆可拆卸螺絲。
裝上之後首次開機需要插電,因爲剛剛激活了光線傳感器,所以整個機器現在屬於隔絕電池模式,需要插電喚醒。
這個時候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你和我一樣買的是全新空盤,另一種呢是你買的盤店家已經幫你裝好系統了,可以直接啓動。
咱先按空盤來。
首次開機如果是空盤的話,會自動進到Bios裏,如果你想進Bios也可以在開機時瘋狂按音量-鍵。
進入到BIos後,首先按右邊的Y鍵,進入高級模式,當然你也可以直接用手指點一下。
接着在左上角的高級選項中,找到華碩雲端還原。
進入後聯網,就會自動下載並安裝機器的原廠系統,包括各種驅動以及定製的奧創中心SE軟件。
接下來來說第二種情況,加裝的硬盤已經有系統,直接開機了。
這個時候怎麼下載機器的驅動和奧創。
https://rog.asus.com.cn/gaming-handhelds/rog-ally/rog-ally-2023/helpdesk_download/
首先進入鏈接,這是華碩官方驅動的下載地址,在這個界面裏你需要下載兩個應用程序,分別是
ASUS System Control Interface v3和Armoury Crate & Aura Creator Installer。
安裝好之後,在奧創中心裏就能全自動更新驅動和固件了。
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掌機用不了WIFI,那你還需要下載MediaTek 無線網絡驅動程序,導入到掌機裏進行安裝。
打開任務管理器,已經讀到硬盤了,1T的SN770M。
40多G的讀寫,在正常的工廠測試範圍內。9通電是我裝驅動重啓了幾次。
簡單跑個速,5200的順序讀取,妥妥的旗艦。
連續跑100G的高壓混合讀寫,此時CDI檢測到的硬盤溫度是75度,和原裝的SN740不相上下。高性能盤在這麼狹小的空間裏的散熱條件屬實有點遭罪,有條件的建議加個散熱片使用。
至於詳細的測試,由於SN770M和SN770同屬於無外緩單顆粒設計,所以各方面的性能參數和實際表現猜測和SN770是完全一樣的。而關於SN770的測試網上已經有很多詳盡的內容了,這裏就不再浪費篇幅了。
希望這次分享可以給要ROGALLY掌機擴容或更換硬盤的朋友一個參考。
我是悠哉悠哉平澤唯,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