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選有線or無線?百元不到cvj有線耳機,還能帶來耳朵震動?

這裏是艾倫,小黑盒不正經的硬件外設博主,我將會不定時帶來手柄文章,新鮮遊戲外設推薦,還有外設抽獎哦,歡迎點擊關注不迷路!

不知道大家平日選用遊戲耳機或者外出耳機,是青睞於沒有束縛但容易丟失的無線耳機?還是音質更佳但理線黑臉的有線耳機?

當然我個人更青睞於有線耳機,畢竟你們不懂連續丟失單隻藍牙的痛苦。不過在耳機花費方面,我一直都很謹慎,最近還真的被我發現了一款低價但是有創意的遊戲有線耳機!

原道yyds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新耳機的測評,原因是我看視頻平臺,看到了很多up主都在推薦這款可諾卡耳機。一看價格也不是很貴,100元以下就能買到,於是我便入手了一款,給兄弟們做個搶先評測,也讓便宜有線耳機多一款選擇。

耳機包裝也是非常簡單,拆開最外面那層膜,我們可以在盒子背面看到耳機的各種參數以及模式。拉開最外面的外套,就看到了耳機盒的廬山真面目,純黑配色加上燙金文字,有點高級的樣子。但是產品密封性太好了,無論最外面的外套還是裏面的小禮盒,打開都需要用點力量。

盒子裏面分爲兩個部分,左邊是耳機本體,躺在海綿堆裏面,右邊便是裝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的盒子。

小盒子裏面有2套正常耳機帽,一條無氧銅材質的耳機線(還套上了保護套),1個調節模式的卡針,3.5mm轉Type-C口,還有一堆貼紙和說明書。

耳機本體是整體透明性質的入耳式設計,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裏面的材質,有個想法,如果以後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是透明的,那麼就是不是不用擔心廠商的偷工減料哈哈?耳機側面比較有意思,磨砂材質與透明樹脂相間,磨砂材質摸上去比較光滑,可能是爲了防滑,透明部分則是刻上了品牌的文字。

單個耳機重量只有4.9g,算是比較輕盈,長時間佩戴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另外耳機的弧度順應了人體耳道的設計,儘可能貼合人體的耳道。不過耳機上沒有寫左或者右,只有耳機線上寫着,智能對着耳朵輪廓來分辨。

得益於透明材質,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耳機的結構爲1個新震動單元,1個10mm雙磁動圈單元動圈和1個高頻動鐵單元。接口是採用了0.75mm的2Pin鍍金插針,得益於外圍包裹的塑料套,插入比較方便和輕鬆。不過值得注意,插入的時候要注意角度,拔出的時候要耐心,防止用大力氣把插針都拔出來了。

耳機側面有比較不常見的兩段實體撥杆,在我見到過的有線或者無線耳機(頭戴式例外)中也是首次見到,用途是調節耳機的模式,分別是音樂模式、遊戲模式、3D影視模式以及3D電競模式。

至於百元耳機是怎麼做到這四個模式的,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我可以把這四個模式的具體表現給大夥說說。

普通音樂模式下,我只能說對得起這個價位,雖然不是太優秀,但是也是六邊形均衡戰士。低音澎湃,中音飽滿,高音較明亮,當然我覺得最大的特點還是人聲比較清澈。由於沒有底噪,樂器演奏也不會拉胯。

遊戲佬肯定最關注的是遊戲的3d電競模式,可以明顯感受到跟遊戲有着同步的震動,帶來更好的低頻體驗。估計是運用了調音手段,把高頻跟低頻的距離給拉大了一些。

3d影音模式下,耳機會隨着音效同步震動,讓音效變得生動有趣。我覺得這個模式只適合觀影,不適合聽音樂,雖然震動幅度不是很大,但是音樂會長時間持續震動,耳朵容易發麻。

監聽模式我用的比較少,類似於耳機的火力全開模式,耳機的動圈和動鐵相應調高了功率,讓聲音變得更加抓耳或者說“撓耳”。適合短時間聽音樂,長時間還是推薦音樂模式。

我手上這一款是帶麥版,附帶的三個按鍵,可以快速實現切歌,調節音量,暫停播放等操作。

耳機主打3d模式的震動感,但是有個問題就是可能手機音量得開到80%以上纔能有感覺


總結:

+不到100元,性價比高

+震動單元+10mm雙磁動圈單元+高頻動鐵單元新配置

+外觀透明高級好看

+有3d震動模式可以選擇

-無論包裝還是插拔耳機線,都太緊了

-3d模式必須開大聲音,不然效果不強

-調節模式比較麻煩

作爲不到100元的有線耳機,我更加看重的會是耳機的一些創意和性價比。不錯的外觀,創震動配置模式和3d模式,我就已經覺得頗具性價比,雖然有着一些設計缺點,但是在不到100價格面前,還是可以適當忽略。


在小黑盒pc端加速器輸入kenan66,lol66,wjb66,即可每號每月分別白嫖三天會員時長,充值有更多優惠可加速國區,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地區,支持steam,微軟,NS,亞馬遜等商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