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了許多分體主機非常炫酷,所以也想學着折騰一下,其實這套裝機本該是等到14代處理器發售後纔會折騰完成的,但是等待硬件發售和等待硬件的購買週期是非常漫長的,看着手上已經入手的硬件又蠢蠢欲動,可惜海外購的NVIDIA GeForce RTX 4090 Founder Edition公版顯卡和冷頭、冷排、接頭也還沒到,而機箱和主板還有電源等硬件已經入手很長時間都沒動手,所以只能暫時用個臨時替代軟管單路方案先把手上的硬件安排一波並不算“完全體”“試水”的“裝機。
配色:
在主機配色上,主色調是以偏藍綠色爲主色調,色調的儘量貼合PHANTEKS現在產品上的LOGO配色來突出主題配色。
嘗試了很多種備選配色,最後還是選擇了擁有更有質感的黑橙配色,對比上面的藍綠色,所以什麼配色更爲討巧?可以幫忙點評下哦。
配置:
看完上面裝機展示後,再來看下替代方案的硬件搭配:
處理器:Intel 酷睿I7 13700K
主 板:Asus玩家國度 ROG MAXIMUS Z790 EXTREME
顯 卡:Asus ATS GeForce RTX4070-O12G-GAMING 巨齒鯊
內 存:Asgard 博拉琪DDR5 6800 32GB(16Gx2) 鏡面內存
固 態:Samsung 990 PRO PCIe 4.0 1TB M.2 SSD
機 箱:PHANTEKS NV7 側透全視景機箱 黑色
電 源:PHANTEKS AMP GH 1000W白金全模
冷 頭:Granzon GAI0.1 CPU水冷頭
冷 排:Bykski CR-RD360RC-TK60-V2 RC
泵 箱:ICE DX5一體泵箱
接 頭:Granzon GD-SK萬向接頭+IceMan Cooler 三分厚軟管接頭+Bykski CC-FWP-X-V3 雙向止水閥
冷 管:Ice Man Cooler STE水管
風 扇:PHANTEKS D30 12cm幻彩積木
處理器本來是想等一下遲點發售的14代I7 14700K,所以先把手頭上的3代處理器利用上再慢慢等14代發售。
主板方面,這張 ROG MAXIMUS Z790 EXTREME是支持下一代14酷睿處理器使用的,和Z690/B660/H610一樣Z790/B760系列主板是全面支持酷睿14代處理器,所以對14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要入手的小夥伴無需擔心下一代處理器又要換主板的問題。作爲ROG Z790主板的“槓把子”旗艦主板,ROG MAXIMUS Z790 EXTREME的在板載性能上就不需要多介紹了。延續一貫EXTREME系列的純黑ROG設計風格,正反面均採用覆蓋率非常高的馬甲覆蓋設計,全黑外觀配合斜向條紋的設計風格。豪華的24+1(核心+核顯)相CPU供電,每相組搭配一顆105A的RAA22010540的DrMos。這樣的供電規模還不足以支持14代處理器的使用嗎?其他一些主板功能性的細節就不一一介紹了。
內存:Asgard 博拉琪DDR5 6800 32GB(16Gx2) 鏡面RGB內存。首先來看下內存的外盒包裝,與其他品牌不相同之處就是博拉琪內存外包裝採用了希臘神話的詩歌和音樂之神--博拉琪融合鋼琴排序而構思出來的封面設計彩印,而內存的整個線條和鏡面設計概念是來源自鋼琴的琴鍵。
打來內盒是一張隨包裝還附送了一份手工設計手稿圖紙裏面則是:內存本體、靜電手套、內存鏡片抹布、內存的序列號和時序等的獨立標貼。和印有Asgard的開瓶器。
鏡面馬甲設計也是不少高端內存採用的馬甲設計,內存散熱馬甲採用了1.8mm厚的高精度CNC工藝陽極鋁合金覆蓋包裹馬甲,全鏡面電鍍雙側處理工藝,並且在內存右下角篆刻Asgard LOGO。不但體現了內存的奢華工藝質感,鏡面馬甲可以大爲提升內存的觀感,這也可以看出Asgard佈局進軍高端內存市場的野心。
黑色的鏡面馬甲再加上頂部的白色的動態亞克力RGB效果燈區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不是正正體現了琴鍵的黑白雙色元素,頂部的RGB發光區域可通過各款不同主板的燈控軟件來實現燈效與其他硬件之間的同步燈效操作。內存採用了市面上主流擁有強悍的超頻潛力的海力士A-DIE顆粒,時序CL38-42-42-90,電壓1.35V,6800頻率。這款內存有6000/6400/6800/7200四種頻率可選擇,沒個頻率的時序和電壓均有所不同。
很多看到這套主機的朋友都會問我:你都這樣的配置了,用一張RTX4070是不有點牽強?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是被迫無奈的,本來初期計劃採用的是朋友借用的華碩 ROG STRIX RTX 4080 O16G來策劃這個單水路的軟管分體方案的,但是當初設計初期是以雙路的思路來設計的,所以在購買泵箱的時候沒考慮到單路方案的顯卡限長兼容,導致ROG STRIX RTX 4080 O16G因爲泵箱的體積偏大無法安裝,也算是翻車了一回。那麼只能用上華碩 ATS GeForce RTX4070-O12G-GAMING 巨齒鯊暫時替代一下,滿足日常2K顯示器使用是足夠的。
新款巨齒鯊的外觀設計無論是外盒還是顯卡本體都是重新設計過的了,顯卡本體的主配色和TUF系列基本是一致,而外觀設計也採用硬朗的正面機甲包裹設計和背板的上的斜切線拼成鯊魚姬來對應封面盒上的專屬的二次元形象—鯊魚姬。外殼標配了三個軸流風扇,是全新的變曲面軸流風扇,可以增加21%風量,葉片根部的形狀爲減少噪音進一步優化。
整卡的尺寸:317*136*54 mm,兼容槽位設定爲2.5槽過肩厚度,雙側採用大面積的外露式鰭片設計來增加對流,加強散熱效能,4熱管+散熱鰭片內部散熱架構,中間左側兩側則採用冰藍色帶RGB效果的裝飾導光條,顯卡採用的是8Pin供電和 雙BIOS OC設計,單8P供電對比於ATX3.0 12+4P供電更貼合玩家實際的升級換代需求老電源都可以無障礙兼容,雙BIOS設計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增加顯卡的頻率提升顯卡性能。
顯卡採用的AD104-251 GPU核心,規格與AD104-250別無二致,差異應該在於工藝迭代罷了,GDDR6X 12G 顯存容量,功耗標註:200W。當然了低功耗這也因爲RTX 4070的設計:採用顯存頻率21Gbps,192bit位寬,顯存帶寬504GB/s這些“減法操作”。顯卡支持最新DLSS 3.0技術,遊戲進行時玩家只需要把所有設置和光線追蹤調至最高設置,開啓DLSS 3.0可實現4K 90 FPS+ 遊戲體驗。
說到機箱,爲什麼會使用這款追風者 PHANTEKS NV7 側透全視景機箱呢?市面上在售類似NV7的海景房不是有很多選擇,同價位甚至是比這款NV7更有性價比的不是有非常多的選擇性嗎?其實與其說NV7是一款單純的海景房不如說它更像海景房的全塔結構的大型機箱,全塔的可玩性和空間塑造性對比普通機箱更有優勢,並且在外觀上是確實擁有了海景房的全部特性,但是又保留了追風者自己的獨特設計,並且全塔機箱在分體方案構思上更爲靈活,這就是爲什麼會選擇這款機箱的原因。整個機箱採用模塊化設計拆裝結構,正面和側面 4mm 厚高透鋼化玻璃也採用了無縫拼接,主流的無A柱,支持左右雙向擺放,這些在新款海景房上可看到的特點均在外觀上就可以表現出來了。
全塔機箱主打一個:大。從機箱拆解後就完全可以看到了,除了兼容常規的Mini-ITX、M-ATX、ATX主板外,在安裝E-ATX(限寬 277mm)和SSI-EEB(限寬 290mm,需拆除燈板)時是需要注意寬度之外,因爲要兼顧到中間右側的側艙(散熱艙)的安裝需求,只能做一些減法了。上艙位的“上額”是佔據了正面主艙位差不多一半了,艙位邊緣部分和其他追風者機箱一樣都有可拆卸的內嵌式氛圍燈條裝飾。底部散熱艙位和一些傳統的海景房機箱的底艙是不一樣的採用傾斜式設計是爲了和前艙保持一致的傾斜造型之外,支架是採用可拆卸設計,便於將風扇安裝到支架上再安裝到機箱內部,支持旋轉 180 度可調整風扇安裝角度, 傾斜角度設計對比於平面的艙位擁有更好的進風量和散熱效果。
NV7採用4個主艙位設計(1、正面左側:主板、顯卡。右側:散熱。2、上置和底部:散熱。3、機箱尾艙:散熱和藏線。4、背線艙右側:電源、硬盤、藏線),背艙部分左側是正艙的右側散熱安裝位,採用深凹形設計,便於側邊安裝4*12CM風扇或者360MM冷排,右側上置電源艙可以安裝大型ATX電源,而下面則是採用2個可開合隱藏SSD硬盤艙。並且配備了一個適用於追風者D30和機箱燈帶裝飾的集線器,可通過機箱上置的燈控按鍵來調整整體的燈效,也可以同步主板燈效來進行燈效的控制。
機箱尾艙的設計概念:機箱尾部設計有一個可以開合的面板,可拆卸設計,既可完美遮擋尾部的所有外露線材,又可以當做散熱艙位使用。如果作爲左側擺放則這個面板還充當前面板來使用。也體現出NV7是架構非常靈活,可以隨玩家的變動來做出調整的,可折騰細節部分太多了。
所有面板的後置固定螺絲均是從尾艙位拆除的,專門理線而設計的類似線梳的理線夾扣,左側爲 I/O 線材專用理線通道,可以將電源線、主板接線等不同大小的線材進行細分來對應進入對應的線夾並且可以通過下面線夾延伸出來,這樣就可以把最頭疼的理線步驟進行規範整理了。簡單的介紹不足以概括NV7這樣以內部架構的機箱的所有包含的細節特點,總而言之:這個是一款細節滿滿的海景房,需要玩家自行慢慢挖掘,要是對於架構設計有要求的玩家不妨上手體驗下這款機箱。
裝機的電源追風者 GH 系列 ATX 3.0 白金牌電源,AMP GH1000W 採用的是全模組結構,提供 8 年換新質保,採用 ATX3.0 標準,擁有原生 12VHPWR 16-pin 接口,擁有 80 Plus 白金認證,轉換效率達 94%。作爲一款緊湊型的14CM長度的白金牌大瓦數電源在兼容性上就沒什麼太多可挑剔的,16 PIN供電接口爲原生 12VHPWR 16 Pin接口,搭配附帶的12VHPWR 16 Pin模組線,可以直接爲 PCIe 5.0 系顯卡供電,最高可以提供 600W 的供電能力,輕鬆應對 RTX 4090 以及RTX 40 系顯卡供電需求。從以上的參數對比不難看出這款電源足夠滿足後續的I7 14700K+RTX4090 FE顯卡分體方案的供電需求了。
內部用料和方案基本都是市面上的頂配了。內部使用高品質全日系電容,12V單路輸出,上下波動小於0.5%,內置OPP/過載保護、OVP/過壓保護、UVP/欠電壓保護、OCP/電流過高保護、OTP/溫度保護、SCP/短路保護等多重防護。單路+12V最電流達到83A,最大功率996W。
主機散熱方面:這次臨時替代的方案是一套單路的軟管方案,配件的型號在上面均有列出,這裏就不再次列舉了。
上面的分體配件就不多浪費時間介紹了,選用的都是臨時替代的配件,所以能滿足這次裝機使用就足以了。這麼多配件裏,就不能不提一下采用冷排體積更大的後排思路,因爲從機箱介紹不難看出,NV7上置的前額是非常高的,就算使用夾漢堡和後排的設計都不能完全遮擋住。
而散熱風扇則是8把追風者新推出的D30 12cm幻彩 正葉拼接積木風扇+7把 反葉D30風扇的組成的15組散熱風扇的豪華組合。把這款風扇比作追風者T30的優化版本ARGB風扇就可以了,相同的厚度,最高轉速2000轉,在參數上和性能一起絕塵的T30肯定是有差別的,但是風扇的性能也是一衆ARGB風扇裏算是頂端之一,D30積木風扇的風壓爲3.01mmH2O,64.3CFM的風量(稍弱),音噪30.2dbA,風量和風壓是完全足夠吹透現在市面上27MM的薄鋁牌了。積木風扇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D30積木風扇的發光區域分爲前部、側邊部和內框部三個點。最有意思的還是它拼接的方式除了內嵌的觸點,採用的是橋接方式來拼裝,並且通過配備的裝飾擋塊把裸露的拼接點做了遮擋。
安裝細節:
從入箱後可以看出,NV7的空間也確實非常適合用來折騰分體方案,整個箱體整機尺寸:532x253x586mm。所以在策劃大型分體水冷方案時,就可以利用上在上述機箱介紹時提及或者未提及的一些細節設計來進行分體方案的策劃,兼容性和一些走管的思路(特別是硬管)因爲機箱的兼容的可創造性非常豐富,可以充分發揮下自己的腦洞。
因爲在側面安裝了懸掛水箱,而ICE這款DX5一體泵箱的體積也是較大的,入手時是按照雙路來設計的,所以並沒有考慮到單路顯卡長度的問題,後面測量一下,安裝泵箱後,顯卡限長最大支持到330MM超過這個長度就會和泵箱起衝突,除非是換體積更小的泵箱,這樣才能做到和普通大型顯卡兼容。
這次臨時的替代軟管方案的走管思路,也是考慮到軟管並不像硬管方案那些可以做到對齊效果,所以二根進出軟管,一根是外露的,另外一根繞後的方式繞過背線艙過來增加軟管的美觀性。
爲了遮擋住NV7那寬闊的上額部分,大型厚冷排加夾漢堡是最好的解放方案,可以有效的遮擋住上額露出的部分,採用粗軟管也有這方面的衡量考慮。因爲上置的採用了厚水排,所以後置安裝D30 這種30MM厚度的風扇時只能放在尾艙位安裝,爲了增加美觀拆除了尾艙的擋板讓風扇露出。
在顯卡限長方面,要是常規安裝的話,顯卡最大限長可達450MM的長度,剛好華碩這張ATS RTX4070 O12G的長度爲317MM和安裝泵箱後限長334MM是沒有衝突。
亮機與測試:
經過安裝和調試(電源短接泵箱試水)後再安裝上顯卡亮機,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漏液會導致硬件損壞。亮機後整機的色調是幻彩模式,其實也別有一番觀感,所以忍不住放了這幾張亮機圖。
在性能方面的測試,其實因爲這套主機都是替代硬件,用也就1個月就應該差不多就要全部更換成後續的換代硬件上了,所以就沒有測試折騰太多的測試,主要是試下整體的溫度和內存超頻的數據。首先來看下CPU的壓溫,中秋前後的天氣確實比較熱,常溫中午室溫最高可達到32℃,室外體感溫度應該可以突破34-35℃。今天選擇測試時的室溫31℃,溼度77%。因爲是單路分體水冷方案,所以CPU溫度測試部分分爲常規默頻直接滿載壓溫和小超到全核5.5G的兩項溫度測試。首先來看下默頻溫度:13700K的功耗峯值最高可到280-300W左右,默頻滿載爲大核5.3G,小核4.2G。CPU溫度:74℃,CPU核心溫度:85℃。溫度表現在預期內,八個大核心溫度均維持在77~83℃以內,小核心均維持在69~72℃以內。
把CPU設置到大核心5.5G,小核心維持不變在4.2G。CPU溫度:80℃,CPU核心溫度:91℃。對比默頻上升了6℃。因爲CPU的體質(SP80分的大雷I7 13700K)影響,所以想往上超頻,受到電壓和各項參數就放棄了。希望後續準備上手的I7 14700K能手氣好點挑到顆適合的。
顯卡溫度方面,功耗的降低加上散熱設計上的革新把華碩這張ATS GeForce RTX4070 O12G GAMING 巨齒鯊的溫度拿捏的穩穩當當,GPU核心溫度:壓制在62~63℃之間。熱點溫度:在75℃內,顯存溫度:62℃。整卡的功耗:190W。
內存超頻方面,也是從2個點測試,1、內存的頻率。2、內存的時序。首先來看下XMP在時序和參數未變的情況下是可以直接把頻率調到7200MHz,內存的讀寫、複製和延遲分別爲:讀取速度105.50GB/s、寫入速度93839MB/s、複製速度96098MB/s、延遲時間64.4ns。
再嘗試下把內存頻率提高到7600MHz,當然要稍微調整了時序和電壓的,內存的讀寫、複製和延遲也是發生了變化:讀取速度提升到111.57GB/s、寫入速度提升到98242MB/s、複製速度提升到100707MB/s、延遲時間也降到到62.8ns。
最後再調整下小參,把內存的時序壓榨到最低,這樣在頻率提升的同時也最大化的提升讀寫、複製和降低延遲,這樣對於需求低延遲的玩家是很適用的。因爲CPU體質不咋滴,只能把內存頻率拉倒7000MHz是最穩定的,時序壓低到32-44-44-58,儘量把系統裏的後臺減到最少,只保留一些必要的後臺程序運行。可以看到內存的讀寫、複製和延遲是有非常大的提升表現:和上面直接XMP拉高到7200MHz頻率的讀取速度相當:105.52GB/s,寫入速度則突破到107.65GB/s,複製速度提升到103.04GB/s、延遲時間也降低到58.5ns。這是完全符合遊戲黨對於內存低延遲的要求,特別是類似喫雞這類對於內存低延遲的遊戲。
總結:
嘮叨了一大篇幅,其實這套主機算是作爲新手的自己的第二次正規的分體水冷方案,整個方案圍繞着新上手的PHANTEKS NV7 側透全視景海景房機箱來開展的,依靠創新的箱內優化設計讓NV7成爲在售全塔機箱中擁有高顏值的分體方案機箱中的“新貴”,前面也提到過這套臨時的軟管暫替方案只能算臨時拼湊起來用的,畢竟那麼多硬件都入手了丟在一邊等某些硬件確實有點浪費了,所以纔有了這次的雙節的裝機分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