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punk: Edgerunners》不過是一部10x20min的短短劇集,但是我還是花了快一週的時間才真正意義上看完它。反問究竟是什麼推動着我去發掘最後的結局(首先排除賽博精神病),就我個人而言,越是恐懼結局,就越是想靠近;越是做足了悲劇結局的心理認知,越是想在結局中證明自己先前的觀點的錯誤。但是這是Night City,是難以反轉和命中註定的,是喫人不吐骨的Night City。
直到最後對着CAST字幕發呆,體會到片中曲《Who's Ready for Tomorrow》中所說的情感:
My heart is growing colder,oh,that’s fine 心一直在慢慢寒涼。
我想,這種包含着撕裂、不甘、悲涼的情感大部分來源於對Rebbeca的意難平,甚至蓋過了其他的觀劇體驗。雖然在初看完的第一時間內心情感是及其複雜的,但是還是想要在下文忠實地記錄下來。這無異於從一團亂糟糟的毛線團裏找到線頭。所以自顧自決定從感觸最微妙的Rebbeca說起。
偏個人向。嚴重劇透!!沒看原劇的看完再滾回來!!
Rebbeca
死亡體驗的觸動
全劇貫穿着David和Lucy追求超夢化爲現實的登月理想和對抗支離破碎的賽博社會的明線,David爲了與所愛之人的共同追求而犧牲從劇集一開始就已經進行着層層的鋪墊和暗示,埋下的伏筆也在最後一幕中頻頻閃回。David在開篇中就在這個荒誕冷漠的、金錢至上的賽博世界中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無疑有意地在暗示這個世界中死亡常伴,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着悲歡離合。按理說,觀衆在接受了許多人物接二連三的“領盒飯”以後應該逐漸麻痹(是的沒有什麼可以破我的防了)。在面對每個人物的死亡中我們總會去尋找一個理由,David的母親由於無法支付醫療服務而死於流彈或者更黑心的勾當(更諷刺的是母親是一位醫護人員)、Maine死於賽博精神病發作後被暴恐行動隊處決,而Dolio則死於Manie迷惘和悔恨的攻擊之下。而這種死亡背後的原因帶給我們的體驗也各不相同。傳說的凋零是唏噓、無意義的死亡是憤概、而可愛而自由無辜的死亡帶來的更多的是痛心與惋惜。
於是,Rebbeca被從天而降的亞當重錘殺死的那一刻,伴隨着劇中平臺碎裂的轟鳴聲還有內在心理情感防線崩塌的巨響。我在這部劇中早早建立起的對死亡的重重防線,在這個時刻遭遇了最高的挑戰,因爲在我對Rebbeca的認知當中,她還有無限的可能,也不是被死亡選擇的首要目標。在我最不想遭遇的情況被事實上證明的當下,我不禁向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對人物不公的命運而哀傷。而這種代入只會讓自己感受到這種面對年輕、鮮活生命轉瞬即逝的無力感和挫敗感。任何人在這個錯誤的賽博社會當中達到自己的目的總是需要流下鮮血和踩過屍體,不問這個目的正不正確,不問這具屍體是同伴還是敵人。會自然而然的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湧現腦海(當然是在大腦空白之後)。Rebbeca的哥哥Pilar和自己都在這種刻畫中謝幕。但兩者給人的體驗則又截然不同。
我心臟不好,看不得這個
悲劇演繹的蓄勢
看到悲劇你會想到什麼?莎士比亞告訴我們:會想到最初的那些理想。如果說,男女主爲了主題表現需要已經劃定了唯一一種可能,也就是爲了既定的理想或生或死,那麼相對而言,Rebbeca身上則充滿了無限種自由的可能。於是隨着我們對Rebbeca情感的深入而爲其設定了許多多彩的生活後續的可能性的同時,給我們呈上來的卻最是糟糕的現實。一旦美好的大廈被塑造得更壯美,那麼它的傾倒則更加毀天滅地。
David爲着理想帶着整個團隊出生入死,在唯利是圖、充滿欺語與背叛的社會中鋌而走險,David對自己的定位,在接續下Maine的義手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於是David之於團隊中除了Lucy以外的人的情感,都被他嚴格地限制在同甘共苦的合作關係之中。團隊任務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就是David的目的。
然而Rebbeca的情感卻不是那麼簡單的。她不過是努力想要主宰自己的生活,選擇怎麼樣去活。在目睹了哥哥Pilar被賽博瘋子毫無徵兆地一**命以後,她不僅表現着自己,同樣也接替和承擔着他哥哥的那一份角色,譬如在酒吧像Pilar一樣表演來惹人發笑。任何人在看到這一幕感到歡快的同時也感到心酸。她默不作聲地活在哥哥Pilar的影子之下,模仿哥哥不只是一種對故者的追憶,Pilar那一份自由隨性、些許笨蛋白癡的特質(Rebbeca特有的褒義)同樣在她身上存在着,Night City對人的改變是強硬的,讓猜疑、背叛逐步侵蝕人的理智。但我們總是可以從Rebbeca身上看到一些不變的東西,一直存在的東西。她選擇和哥哥Pilar一樣改造義手不是無意爲之,除了對逝者的追憶,還有想要掌握更強大的武器來保護生者的渴望,這就是Rebbeca的一種特質。對待任何人都是情感充沛,愛恨分明但都寫在臉上,直白而果敢。Rebbeca自己沒有這種意識,但是她知道那麼做很舒服,這是自己選擇的對待生活的態度。正是這種出自內心而不是加以刻意保持的本性,很多情況下顯得更加的真實,更加人性,相比David爲了接替Maine而被迫迅速地成熟而產生一種斷裂的反差(無端聯想到艾倫),在逐漸沉穩能幹的同時也犧牲了自己作爲少年那一份氣質。Rebbeca經歷了死亡、戰鬥、危機的成長眼裏仍然有光。在後來的許多任務當中,瘋瘋癲癲的Rebbeca是火力擔當,但從來不是爲了殺戮而去殺戮。於是我們也在潛意識中漸漸喜歡上這個自由自在、隨性開朗的Rebbeca,她和爲了烏託構想而揹負着沉重壓力的David與Lucy不同,與希望站在荒阪高層,成爲食物鏈頂端的中間人和Kiwi不同。她生活的動力就來自於她正在進行的生活。悲劇的發生和美好生活願景的達成自始至終走的的同一條路,但既定的悲劇總是選擇在最靠近願望和理想實現的那一刻展現它巨大的震撼力。
珍貴表演記錄
或許不難發現,Rebbeca和David的關係與Dolio和Maine的關係既相同又不同。我在知曉了Maine和Dolio的結局下無時不刻都在擔心David步了他的後塵。Dolio明白Maine的追求而對他可能發生的賽博精神病只能加以預防但是難以狠心阻止,Rebbeca對David賽博精神病的擔憂一部分來源於發生在自己哥哥Pilar身上的慘劇,一部分來源於對於David特殊的依戀情愫。但是Rebbeca漸漸知道,David所愛並不是自己,並且可以將他從邊緣喚醒的也只有Lucy。但在Lucy不在場的任務當中,她對他的守護、信任、依戀不減,赴湯蹈火都和他站在同一條戰線,Rebbeca既是令人心安,絕不背叛的隊友,也是坦蕩熱情、溫柔勇敢的朋友。Rebbeca知道David能力運用過度會墮入邊緣而暴走,知道荒阪之行是David爲了解救女友Lucy不得不爲,知道David需要依賴她將他從賽博精神病的邊緣拉回來,她知道自己更想留住人格完整的David,而不是一直爲了別人而活的David,在先於任何人之前就想阻止David結合義體金剛——但是她也知道,Lucy在David心中所佔的分量,所以她一直默默跟隨,她從來不阻止,但從來都用盡全力,她也是不顧一切的那一方。在David人格消亡之際及時注入抑制劑,在登上荒阪塔頂之前David從邊緣甦醒而幻視母親時,她壓低聲音學着母親的溫柔音調告訴他:“走吧,一路到頂”。可以說沒有Rebbeca許多關鍵性的付出,這個賽博傳說都會戛然而止,再豐滿的理想都只能胎死腹中。David守護Lucy的同時,Rebbeca也在守護着他們,也兀自成全着他們。直到亞當重錘從天而降的前一刻,嘴邊掛着的仍然是David的名字。
走吧,一路到頂
但是我高興不起來
My Rebbeca
或許多年以後,我會忘記David和Lucy,忘記那場關於他們的浪漫月球漫步和地出。但是我會記得Rebbeca在人最失意的時刻帶來的感人肺腑的慰藉和鼓勵。
“我只在意你一個人,你是知道的”
”我會罩着你的“
沒有拐彎抹角,卻有着熱烈直白的魅力。Rebbeca治不好David的精神內耗,換誰來都不行,但卻治癒着屏幕前的你。在她開口說話的字裏行間,彷彿賽博世界的陰霾都在向遠處退去。在這種最爲冰冷和堅硬的牢籠裏面,她有着不被同化的溫柔和自由隨性,並且毫無保留地去感化四周、堅持自我。突然聯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中Mathilda對Leon的那份情愫,兩者表現得有些類似。只不過在《Cyberpunk: Edgerunners》中David更像Mathilda,有着既定的目標並且不惜一切代價,而Rebbeca更像是Leon,最後做什麼事,都是向着對方,不問來處。
當然,喜歡一個人在大部分時間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要怪就怪中間人兒Faraday吧,老是欺負老實人兒。
Faraday!!你毀了這個家!!
好在最後去打彈珠了
喜歡
最後希望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就電電俺,關注一波,
評論區不要出現麗貝卡醬,我很急我很急我很急
不要醬不要醬不要醬不要醬不要醬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