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魚入手一枚DIY SLC顆粒U盤,看看SLC到底還是不是YYDS

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夢飄雷~

最近發現站內在推各種量大管飽的U盤,於是想起來把前段時間在小黃魚入手的一塊賣家DIY的SLC顆粒U盤曬一下吧。

現在大華之類的固態主控TLC顆粒U盤,價格都做到5毛錢1G了,講道理這個沒有保修的32G的SLC U盤到手75元的價格着實不便宜。

相較於目前常見的TLC、QLC閃存顆粒,SLC和MLC作爲早期閃存產品,最大的優勢有兩個,一是壽命長,SLC的擦寫壽命約10萬次,MLC的擦寫壽命約3000-1萬次;二是SLC和MLC顆粒沒有緩外速度這個說法。

真是爲了存儲實用的話,我手頭有好幾塊512G-1T的Nvme固態硬盤,搭配硬盤盒用其實更爽。32G容量這麼小的U盤實用意義不大,其實買來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實用SLC顆粒的U盤已經絕版,好奇用起來到底是個啥體驗,順便收藏一枚自己把玩而已。

外觀一覽

賣家郵寄來時默認搭配的是一個透明的塑料U盤外殼,到手後先拆開來看看主控和顆粒。

主控是比較老的擎泰SK6221,並非現在性能強悍SSD上的主控。

現在各路大佬DIY的SLC U盤所用的顆粒一般都是些老製程,所以匹配的也都是些老主控了。

和一些DIY U盤上常見的is903主控相比,SK6221雖然功耗更大、順序讀寫速度更慢,但是4K性能要比is903強得多,所以個人感覺更適合日常使用,如果不嫌棄的話作爲win to go使用也是湊活的。

SLC顆粒爲intel產品,單顆16G,雙貼共計32G。賣家說顆粒精挑0壞塊,咱也懶得上量產工具上測試了,畢竟收藏意義大於實用意義。

我自己是個鋁坨坨的愛好者,考慮到顆粒和主控均爲老製程,爲了防止U盤在使用時因爲過熱降速,所以自己額外入手了鋁合金材質的外殼,準備用導熱墊將熱量傳遞到外殼上散熱,蓋子帶磁吸功能,不過實測吸力較弱。

U盤外殼內部一覽,安裝聽見的,把U盤PCB板放進去,擰上兩顆小螺絲就能固定。

有一說一,DIY的U盤產品,質量確實是不穩定,這個U盤出現了一個問題,當散熱墊過厚,導致兩面顆粒收到較大壓力時,U盤本身會發生降速,具體原因就未知了,盲猜是焊接的原因?

沒辦法的情況下,只能在單面顆粒上貼了導熱墊,另外一面的顆粒和主控使用安裝電腦CPU散熱器時的導熱硅脂來進行散熱。

性能實測

▲首先使用ChipGenius可以識別出主控爲SK6221.

▲容量標稱32G,由於2進制和10進制的換算原因,實際插到電腦上時的可用空間只有28.9G。

▲CrystalDiskInfo無法識別出這個主控,因此只能用CrystalDiskMark直接來進行測速了。

順序寫入速度191MB/s,順序讀取速度168.61MB/s,雖然沒有固態主控U盤動輒幾百MB/s那麼瘋狂,但是這速度擱在U盤上還是比較強的。

值得一提的是,4K隨機讀取速度達到了27MB/s,SK6221這塊主控真的有點東西,這水平都快趕上一些早期的SATA固態硬盤了,用作win to go想來沒啥問題。

▲用HDtune做了一次全盤寫入和讀取的測試,速度比較穩定,全程保持在150-200MB/s之間,沒有降速。

▲用ATTO測試,速度曲線非常平穩,贊~

▲urwtest是檢測U盤是否擴容的一個小工具,同時也能測試出U盤的實時和平均讀寫速度。在urwtest的檢測中,這塊SLC U盤的全盤平均寫入速度爲168MB/s,讀取速度爲190MB/s。

▲用CMD命令創建一個28.7G大小的文件,向U盤內進行全盤實際寫入測試。

▲可以發現在這種順序寫入的情況下,速度是一條極其平穩的直線。寫入不掉速、沒有緩外速度這一說,這也是SLC和MLC顆粒的獨到魅力之一。

▲再將這個28.7G的文件複製到電腦上,讀取速度穩定在190MB/s,更加穩定,讓人賞心悅目。

▲除了拷貝大文件實在無能爲力,這塊SLC U盤順序讀寫都不掉速的特性,在日常使用中的體驗還是相當舒服的,上次有這種流暢的感覺,還是折騰16G的傲騰M10以及傲騰900P時纔有。

不過需要承認的是,不超過200MB/s的讀寫極速,在面對目前Nvme固態+硬盤的組合還是遜色多了。

另外,由於導熱措施做的比較好,在長時間高負載使用時,這塊U盤的鋁合金外殼能明顯感覺到發熱,時間長了甚至有些燙手。個人倒是認爲這是好事兒,畢竟外殼發熱說明導熱效果好,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不會因爲過熱而掉速纔是王道。

總結

個人認爲,DIY U盤,尤其是這種使用古早SLC、MLC顆粒的U盤,在當前時間點的收藏價值要大於實用價值。

SLC和MLC顆粒雖然耐用,但是放在小體積、小容量的U盤上意義並不大,畢竟平時也沒多少場景要長期對U盤進行超高負載的寫入,大家估計也不會把U盤作爲數據長期保存的介質。

在實際使用時,雖然SLC和MLC的DIY U盤有着寫入不掉速的優點,但是一方面質量和做工無法保障,另一方面和固態主控U盤和移動固態硬盤相比,性能方面也沒啥優勢,後者的性價比還高點呢。

如果不是爲了收藏和把玩的話,其實現在我們的選擇有很多。

要麼爲了追求性能,購買大廠的高端U盤,要麼爲了追求性價比,購買一些速度慢些,但是容量更大的入門U盤。

與其想那些有的沒的,不如好好考慮怎麼保證U盤不丟,這纔是王道……#一鍵同步Steam截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