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些天在整理雜物的時候,發現了一款遺落在角落的顯卡,拍拍灰塵發現居然是RX 590 GME,好幾年前可是陪伴硬核征戰不少3A遊戲,再看了一眼現在二奶機上的RX 7900 XT,腦海中突然就冒出一個疑問——這倆顯卡相隔好幾年面世,放在今天遊戲體驗又有多大差距?帶着這個疑問於是就有了這篇測試文章。
此規格圖來源於Anandtech
簡單來介紹下RX 590 GME,它顯卡的後綴是絕對唯一的,實際上RX 590和RX 590 GME都是RX 580的衍生產品,因爲它們三者同屬於Polaris 20/30架構,只是工藝製程、頻率設定以及功耗略有不同,只要CUs相同BIOS互刷問題都不大,功耗也在控制範圍之內,暫且不算初代Polaris 10架構(RX 480 & RX 470),距離目前最新RDNA 3架構的RX 7900 XT也有六年時間了,下面先來看看兩款顯卡的實物,都是來源於訊景XFX的非公。
這款老前輩來自XFX RX 590 GME海外版,整體造型是相當粗獷低調,導流罩上有一些類似碳釺維紋路裝飾,整卡是完全沒有LED燈設計,這款散熱器自然也是泛用於品牌旗下的RX 580、RX 590 GME和RX 590,畢竟按照RX 580首發的最高定位也就兩千元的中端市場(2017年),後來RX 590 GME面世時已經是千元級定位,屬於上手即用、簡單樸素的非公。
背面加持了一塊全覆蓋的黑色金屬背板,背面分佈着對稱且密集的散熱孔,表面只有簡潔的XFX LOGO和規則線條,呼應正面導流罩低調的風格,內部採用四根純銅熱管+底座+鰭片羣設計,對於壓制180W的RX 590 GME已經是足夠了。
再來看看去年末上市的XFX RX 7900 XT海外版Pro,外觀採用了鍍鉻修邊+純黑的造型,搭載三枚100mm規格軸心無LOGO的風扇,和RX 590 GME海外版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海外版的低調,當然RX 7900 XT海外版Pro明顯設計更簡潔和精緻,這並不是它倆定位差距造成的,而是在RX 5600 XT時代就有海外版的改款雛形了。
側面輪廓和上一代RX 6000海外版系列相似,這一代海外版LED效果僅限於XFX LOGO,通電只有白色一種顏色那是相當低調,除此之外左側區域有一個雙BIOS切換開關,RX 7900 XT海外版Pro配備雙8pin供電,輕鬆滿足其315W功耗。
顯卡配備覆蓋式的金屬背板,和導流罩並不是一樣的配色——銀色正常橫置安裝那是相當搶眼,散熱孔面積並沒有多大,但它的背板是採用了波浪式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可以有效增加散熱面積。
RX 7900 XT海外版Pro也有現階段顯卡的流行散熱設計——尾部貫穿式通風口,最早在RX 6600XT海外版就出現了,而在RX 590 GME上市的時候,市面上卻沒有這樣設計的非公,只能說是時代的進步了。
簡單介紹下測試的其他配件,機箱是來自微星的MPG VELOX 刀鋒100R白色款,除了前、後和頂部風扇位以外,內部側面也有相應的位置,風道設計優化會更好,而它的I/O面板有擴展按鈕(實現控制燈光或者Clear CMOS)、USB-C接口的賣點,屬於一款全能型價格主流的側透機箱。
CPU散熱器也採用微星寒冰360R V2白色版本,冷頭帶有ARGB光效的龍紋LOGO,可支持270°自由旋轉適應不同的裝機方案,而這款水冷還採用一個相當人性化的設計——冷排和水冷是一體式的,能最大程度降低噪聲,散熱性能可壓制默頻i7處理器。
搭配電源是微星MPG A1000G PCIE5全模組80PLUS金牌,擁有原生12VHPWR 16pin線纜,最高輸出600W可直連PCIe 5.0顯卡,此外電源還採用全日系105℃電容,加上十年超長質保妥妥屬於傳家寶級。
理論和遊戲表現對比
配置一覽,CPU使用Intel Core i7-13700K默認狀態,搭配這兩款顯卡已經可以最大程度降低CPU瓶頸,BIOS版本刷至最新,同時爲Z690主板打上ME驅動引擎,僅打開XMP配置達成DDR5 6000C32 16GBX2雙通道狀態,操作系統是最新Windows 11 22H2,顯卡驅動是AMD Adrenalin 23.4.3 WHQL,兩款顯卡是通用一個驅動版本的。
GPU-Z規格圖,RX 590 GME海外版的核心頻率是1420MHz,比AMD標稱的1380MHz要高一些的,可以看作是RX 580官方強化版,在遊戲中核心頻率是固定1420MHz,而RX 7900 XT海外版Pro一般參考Boost頻率即可(正常負載頻率,和NVIDIA機制不一樣),標稱是2559MHz在遊戲中會有一些浮動,兩者均開啓Resizable BAR(SAM)技術再釋放一些顯卡性能。
3DMark Fire Strike項目,RX 590 GME顯卡分數15245,RX 7900 XT顯卡分數70489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項目,RX 590 GME顯卡分數6716,RX 7900 XT顯卡分數35147
3DMark Time Spy項目,RX 590 GME顯卡分數4494,RX 7900 XT顯卡分數25576
3DMake三個理論項目,就傳統光柵化性能來說,RX 7900 XT整體性能是RX 590 GME大概三到四倍,撇去貨幣貶值、礦潮等外在因素,如果按照前身RX 580近兩千元的首發價來看,RX 7900 XT的購入價格也有三到四倍左右,當然遊戲體驗並不能用倍數來描述或者對比,直接來看看兩款顯卡具體的幀數表現分析一下吧。
本次測試選了九款3A級遊戲,最早那款《孤島驚魂6》是2021年發售的,而其中四款則是2023年內最新發售,這些都是在RX 590 GME誕生一年後纔有的新遊戲,這就能很好驗證RX 590 GME是否寶刀未老了,再對比下目前擁有不錯遊戲表現的RX 7900 XT,就能體會到有多大差距,以下RX 590 GME都是在1080P運行,而RX 7900 XT則是4K運行,符合他們自身定位。
首先來看看五款對舊顯卡相對友好的遊戲,其中三款RX 590 GME居然可以頂着最高畫質跑,而且平均幀率可以保持50fps以上,還有兩款需要降一檔畫質纔可以達到流暢程度,說明RX 590 GME戰1080P分辨率是能基本滿足入門玩家的。
RX 7900 XT則是達到4K@100fps或以上的水準,真正做到征戰4K高分辨率的硬實力,另一方面近這一兩年以來,高刷、4K顯示器是越來越親民,千元級就能享受2K@144HZ,不難得出小結論——在當今RX 7900 XT時代,4K畫質、高刷是當今遊戲體驗的最好代名詞,要知道即便在RX 590 GEM這種Polaris架構末期時代,最旗艦的RTX 2080 Ti能征戰4K@60fps已經算不錯了。
再看看其他四款遊戲,即便是在1080P分辨率,RX 590 GME也要犧牲更多畫質和幀率,而且得藉助AMD FSR才方可達到流暢標準,也就是說RX 590 GME可能會有一半以上的新遊戲需要最大限度妥協,而RX 7900 XT面對這幾款遊戲還是挺從容的,在沒有使用AMD FSR前,它也至少能滿足4K流暢標準。
顯存、內存使用情況和畫質落差感
RX 590 GME和RX 7900 XT運行《漫威蜘蛛俠:復刻版》各自對應分辨率、畫質時的顯存和內存佔用
RX 590 GME和RX 7900 XT運行《最後生還者1》重製版各自對應分辨率、畫質時的顯存和內存佔用
RX 590 GME和RX 7900 XT運行《孤島驚魂6》各自對應分辨率、畫質時的顯存和內存佔用
而關於顯存、內存方面,顯然RX 590 GME的8GB顯存戰未來是正確的產品策略,《漫威蜘蛛俠:復刻版》這種就代表着8GB顯存還充裕着,《孤島驚魂6》則是剛剛好夠用,當然也不排除像《最後生還者1》重製版這種喫顯存的遊戲越來越多,並且即便降到中畫質再開啓FSR平衡,內存也得喫15GB多一些,說明8GBX2內存通喫的時代已經慢慢開始過渡,畢竟組建新平臺的DDR5內存一般也是32GB容量起步。
《最後的生還者1》重製版4K超高對比中畫質
《戰神4》4K超高對比高畫質
最後簡單聊聊RX 590 GME和RX 7900 XT對應能玩的遊戲畫質差別感受,僅僅針對特效選項而言,結論是一般情況下最高畫質降一檔觀感落差並不大,中畫質以下就開始明顯感覺到畫面的巨大落差,當然這只是撇開分辨率的說法,因爲圖文不方便對比,因爲即便是2K過渡到4K分辨率,那種觀感提升就不是一個層次的,更何況RX 590 GME通常只能或者只是跑1080P分辨率。
結語
全文體驗下來,RX 590 GME作爲六年前的老架構顯卡,放在2023年確實還能征戰1080P分辨率一段時間(8GB顯存戰未來還挺關鍵),當然對特效選項、幀率不要有過高的期望,不少新遊戲需要最大程度妥協。而當代顯卡遊戲體驗的進步,也許更多會體現在4K畫質、高刷方面,尤其是高刷對於大衆玩家的普及程度,而且新遊戲大部分會有AMD FSR這種免費提升技術加成,而本文RX 7900 XT這種次旗艦顯卡已經能滿足4K@100fps一些遊戲性能需求,總得來說,主要是看你對於遊戲體驗要求到哪種程度罷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