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細算萬元主機,老鐵的I5 13600K+RTX4070Ti裝機方案分享

現在中高端向主機的裝機預算空間確實讓人非常燒腦,畢竟硬件的價格並沒有因爲存儲價格的下調而讓預算可以更爲充分,只能感嘆一句:U貴、主板貴、顯卡更貴的窘境。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想要兼備顏值與性能的話,基本只能是二者之間取其一。那麼手握1.15萬元如何選擇適合的配置下手來折騰老鐵這套所謂“沒啥要求”的遊戲PC主機也是件很燒腦的事情啊,讓我細細道來這個“沒啥要求”的萬元主機~囧。

老鐵這套沒(很)啥(有)要求的主機大概裝機要求如下:

1、 預算控制在1.2萬以內,最好是1.1萬可以全套搞定(有點強人所難)。

2、 整機的配置要求必須和他先協調再決定(這個當然是沒啥異議的)

3、 遊戲性能必須佔主導,主機也不能太過難看。(意思就是啥都要嘛,懂的懂的)

4、 散熱性能一定要過關,這點也沒啥過分,夏天到了也可以理解。

5、 內存與顯卡:必須使用DDR5內存和RTX 40顯卡。

在板U方案上,其實初定的不是這套配置的,老鐵初始給出的搭配是I7處理器搭配白色的Z790主板(當然是白色的顏值高了,因爲白色主機的裝機預算成本真的太高,而且老鐵對品牌的要求也是有要求的)。最後經過盤算下,入手了這套3300左右的I5 13600KF+MSI PRO Z790-A WIFI D5主板搭配。

CPU原定計劃是使用I7 13700/13700KF的,但是由於預算喫緊,只能採用更優選的I5 13600KF這顆性價比更好的中端處理器,這樣大概可以節約500~600的裝機預算。6(P)+8(E)14核心,24MB的三級緩存。主頻3.5G,睿頻最高可達5.1G,125W功耗能有幾個遊戲可以把這個U的性能全部喫完?要是後續主頻性能還是不滿足的話,甚至可以小超一下使用。

主板方面我提議過:不超CPU頻率的話可以選擇B660或者是B760 D5主板,但是老鐵依然是堅持使用Z790主板,而且還是要他指定的款式。本來是選擇顏值更好的白色全家桶主機,但是後面上述也說過了,因計算下來的成本實在太高就選擇了這張MSI Pro Z790-A D5主板(1800多的價格對比於上一代神板Pro z690-A主板性價比就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但是從CPU那邊節省下來的錢就基本投入到主板上做個價格互補)。

這張主板採用全黑無光設計,可以看作是上一代簡配版的Z690暗影,主板供電部分:16(80A)+1+1 智能相組供電對比上一代PRO Z690-A又有了提升。

主板還根據13代酷睿對DDR5內存的優化的前提上加強了對D5內存高頻的支持,內存加速的優化達到了7200MHz,微星主板在內存優化方面在業內還是擁有非常好的口碑的。而在M.2的支持上,雖然M.2插口並沒有增加多少,但是所有M.2 SSD接口均全部支持PCIe4.0固態了。最近存儲價格也是從高位一直往下調,4個M.2擴展起來的話基本最少有4-16Tb的容量空間。

而顯卡的選擇上,1萬的主機無論再怎樣對其他硬件做出優化都不可能再上更爲高端的RTX4080以上的顯卡,只能採用RTX4070Ti或者RTX4070顯卡來作爲搭配。根據老鐵使用的是AOC 2K 165的高刷顯示器來選擇了這張5840元入手的七彩虹戰斧豪華版RTX4070Ti 12G顯卡。三風扇設計、黑紅撞色的方正形態顯卡和上一代的戰斧豪華版的散熱外觀是基本一樣的。

RTX4070Ti發佈時強調的是核心是:性能翻番,功耗減半。除了採用最新的 Ada Lovelace 架構,RTX4070Ti 還採用了新 SM 多單元流處理器、第四代 Tensor Core 以及第三代 RT Core,而 DLSS 3 技術的核心,就在第四代 Tensor Core 上,與傳統的圖像渲染方式相比,性能最高能提升 4 倍。最高能效可以達到上一代旗艦RTX3090Ti顯卡的三倍能效。

基礎頻率爲2310MHz,Boost頻率可以達到2610MHz,TDP 285W,供電相數爲10+2,在散熱規模上沿襲了上一代的迴流焊6熱管設計,正面三個98CM的散熱風扇作爲散熱的輔助,這樣的散熱設計規模不知道是否能壓制285W的RTX 4070Ti呢?

40系顯卡均採用2.5槽~3槽的加厚設計這裏面的原因就不用多說了,輸出接口包括3個DisplayPort 1.4a和1個HDMI 2.1接口基本和30系高端顯卡保持一致。

內存則是建議了老鐵從海鮮市場撿漏的這套入手於京東自營帶票的--- XPG 龍耀 LANCER 32G(16G*2) DDR5 6000 CL36內存(620元包郵)。看起來成色還是不錯的,也符合賣家說的一樣使用時間不到2個月,黑色1.95MM的厚度的條紋+磨砂面組合的馬甲在質感上就不用多說了,而內存採用了海力士A-DIE顆粒,支持XMP3.0,XMP頻率爲6000MHz,內存時序爲CL36,內存工作電壓爲1.35V。A-DIE在內存超頻上可挖掘更大的潛力也是現在一衆內存廠商最常見的內存顆粒選擇。

固態使用上,老鐵選擇了這款帶1GB緩存的價格爲400出頭的XPG翼龍S70 Blade 1Tb PCIe4.0 M.2 SSD做爲主盤,後續根據自己的要求可以再做後續擴容。在市面在售中的旗艦PCIe4.0 M.2固態裏算是一款非常有性價比的固態,固態採用雙面顆粒設計,正面PCB上佈置有一顆碩大的主控、一顆DRAM內存顆粒以及兩顆威剛自封3D閃存顆粒。背面則是一顆DRAM內存顆粒以及兩顆威剛自封3D閃存顆粒,即XPG S70 Blade 1TB採用了雙DRAM內存顆粒以及四顆3D閃存顆粒的芯片組合結構。固態性能方面:讀取7000、寫入6400MB/s,在大容量讀寫的情況下,溫度基本可以維持在60多℃。

機電散上面,老鐵表示他個人不是很喜歡散熱更好的網面機箱,他更偏向於這種前置面板更簡潔的金屬面板機箱。但是由於上述硬件已經把很大部分預算給“喫掉”了,所剩給機電散的資金已經不多了,所以挑選了幾款同類的產品就下手了這款200元的先馬顏之神鈦灰 中塔ATX機箱。對比於先馬顏之神系列這款鈦灰和黑色並不算顏值非常出衆的,從設計上來定位的話這款機箱主打的是實用和性價比向偏重。前置面板是採用全金屬可拆卸面板,面板和箱體間隔採用了中空的鏤空設計。

彈扣快拆設計在近幾年已經在各款機箱上廣泛使用了,拆開面板後就可以看到前置帶有防塵擋板的散熱安裝位,這樣的設計更便於安裝風扇已及水冷等散熱硬件。

左右兩側面板一面是全玻璃設計,另外一面則帶有網面的金屬面板。而後置顯卡安裝位是支持顯卡橫裝和豎裝的。機箱的整個尺寸爲:475*215*488MM,尺寸上在硬件兼容上應該沒太大的問題。

這次機電散方面機箱、電源和散熱均採用同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品牌----先馬XP 850W全模組ATX3.0全模組電源。850W應付RTX4070Ti和13600KF的功耗(包含超頻)都是能輕鬆勝任了。

電源的整體尺寸:長150MM*寬150MM*高86MM,按照體積來適配市面上所有的ATX機箱和大部分M-ATX機箱以及小部分的ITX機箱使用。電源的側面中間有XP的LOGO,左下角是PCIe5.0的標誌,右上角有白金80Plus的認證,電源的價格首發的價格是779元(京東),渠道價格爲680~690元,提供3年換新+7年保修的售後服務,可以說在一衆ATX3.0電源中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

一體式的風扇格柵設計,平整面沒有太多凸起部位的設計更適合機箱的安裝,這樣也不會和機箱線材有太多的衝突。裏面是14CM的FDB業態動壓軸承溫控風扇,支持智能啓停與ECO 30秒智能檢測功能。

電源的方案則爲主流高端電源基本都採用的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DC結構,支持100—240V寬幅電壓,而內部的大電容則採用臺系電容爲主,小電容則採用日系、臺系、國產等不同型號。額定功率850W,其中+12V單路輸出最大849.6W,說明這款電源標配有主動PFC電路,且架構爲單路+12V,通過國際的白金牌認證,轉化率爲94%。

全模組插口也是配備齊全,其中4+4(CPU供電2組)和6+2(顯卡供電4組)8Pin的+12V插座有六個,CPU和PCIe供電8Pin插座分別設計,證明了兩者的線序並不一樣是不兼容的,PCIe5.0規格的ATX3.0的供電插口位於右上角。

散熱部分也是搭配了200出頭的先馬MW360D 黑色 360水冷,外觀設計上並不算很出色,圓柱形的鏡面冷頭設計,水泵尺寸74*89.2*51.8MM,這尺寸的水泵尺寸基本是適配所有主流主板的安裝,水泵轉速2500RPM的轉速,水泵工作電壓12V DC。

標準的27MM厚度360冷排,搭配了3顆12CM的1800轉、79CFM風量、1.99H20風壓的冷排RGB風扇。這也符合了友人要求的主機在保證主機性能的情況下帶點燈效作爲點綴。

以上的裝機硬件全部介紹完了後,接着就是來看下整個主機的在安裝時的一些細節,可以看到把手上這些硬件分別安裝進去,因爲是ATX大箱體在安裝上基本不存在兼容問題出現,顏之神的對於風冷限高維持在164MM高度的風冷,安裝水冷的時候上置的冷排和主板之間的兼容是沒有太過狹窄的,所以輕鬆把前置那堆線材放置在後面也是挺輕鬆的。

顯卡的兼容也是足夠的兼容41CM以內長度的顯卡安裝,類似40細這種無論是標配版還是大型非公版本都能輕鬆兼容,所以一般新人DIY玩家在選擇機箱時都會更多的選擇兼容性更好的ATX或者M-ATX機箱來進行安裝,主要原因還是考慮到硬件的安裝便捷性。

在散熱安排上,前置我建議老鐵使用了3個高風壓(5.08H2O),高風量(80CFM),2500RPM轉速的風壓扇作爲前置進風,然後再添加了2個12CM的利民TL-B12散熱風扇放置在機箱中間右側設置成進風,出風則交由上置的水冷和後置。

亮機後,說裝的如何華麗和擁有非常高的顏值外觀確實並沒有,就是一臺普通的DIY裝機,主機依然是靠着自帶的燈效來做下點綴,其重點依然是在主機的性能上。

首先是老鐵非常關心的散熱問題:CPU滿載(6個大核滿載5G,8個小核滿載3.9G),可通過AIDA64 監控看到CPU溫度穩壓在61℃,核心溫度62℃。要是日常跑遊戲的話,基本可以維持在40~50℃之間。

而在CPU和GPU雙烤模式下,CPU溫度維持上升了1~2℃,達到了63℃。顯卡的的溫度是穩定在66℃,顯卡熱點溫度78.2℃,顯存溫度則低至56℃,顯卡功耗滿載287.6W。

滿載測試時,主機的整機功耗通過自己的測耗儀可以看到功耗值510W都不到。維持的500W左右,所以說按照這樣來換算,這套配置使用700W~750W電源來使用都是沒問題的。

接着就是主機的性能測試:魯大師綜合性能得分2280033。

使用3D MARK來進行主機硬件的基準測試,Speed Way綜合得分:5425。Port Royal光追基準測試:14134。而兩項基準測試的FPS分數則全部達到155。

DX 12 4K和2K的分數和FPS有着不同的區別:4K基準得分10361,155+FPS。而2K基準得分則爲21901,200+FPS。

2K Time spy壓力測試通過率爲99.6%。Speed Way壓力測試通過率爲99.1%。

最後再利用自己手上現有的幾款單機大作來進行2K分辨率下幀數和整機功耗實測:生化危機4 重置版的遊戲幀數維持在152~160FPS之間波動。

臥龍 蒼天隕落的遊戲幀數是穩定在120FPS。

還有2款是早先已經發售的原子之心和消逝的光芒2的實測幀數分別爲:原子之心是維穩在155~170FPS之間,而消光2的遊戲性能幀數評測最高可達151FPS,最低則是109.30FPS。

上述4款主流單機進行時的整機功耗這次也一併測順帶測了一下也讓更多的玩家知道這樣的搭配主機實際功耗可以達到多少,整體功耗相差並不明顯,整機瓦數是維持在370~385W之間,各款遊戲除了CPU利用率不同之外,顯卡基本都是跑滿功耗的。

這套配置最終花費了1.15萬預算達成的遊戲主機整機出來的效果並沒有過多的華麗裝機色彩在裏面,還是以現實哥們最終的性能爲主要目標,散熱測試和性能測試均達到老鐵所要求的,特別是在2K表現下是完全可以制霸的,而在4K性能上是可以兼顧中高特效遊戲暢玩。希望這次裝機分享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有什麼想法或者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