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晚 vs 睡得少,哪個危害更大?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現在熬夜的通常有兩類人:

一類是「少睡黨」,主動或被迫,ta 們每天只會睡 4~5 小時;

另一類則是「晚睡黨」,相較前者似乎幸福很多,凌晨睡中午起,但睡夠 7~8 小時。

有人認爲:只要睡夠 8 小時,幾點睡無所謂。

也有一種論調聲稱:凌晨 1 點後睡覺,就等於慢性自殺。

睡得晚和睡得少,究竟哪個對身體的暴擊更大?

睡得晚

你以爲的「補覺自由」

實則正在掏空你的身體

除了一小撮「延遲型晝夜節律」人士,由於基因變異,他們的生物鐘天然後移:

——凌晨 2 點後才能自然入睡,上午 10 點後會自然清醒。

如果強行讓他們跟大多數人一樣,早睡早起、 9 點打卡上班,可能反而會導致他們認知能力下降、抑鬱變傻

更多深夜一兩點還不睡的,要嘛是打工人,活兒沒幹完,在吭哧吭哧敲打第二天要交的 PPT

要嘛是辛苦了一天,想把夜晚贖回來的「報復性熬夜」人士,頂着明早起不來的壓力,ta 們無法剋制地刷着手機短視頻,爲的,只是「再玩 5 分鐘」。

然而,就在這夜色如水的夜晚,一場無聲的抗議或許正在我們的體內進行:

一項針對 43 萬名 38~73 歲成年人、長達 6 年半的隨訪發現:

相比早睡的人,習慣晚睡的人,胃腸功能紊亂、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風險大增。

即便控制了年齡、性別、種族、體重、吸菸習慣、患病情況等其他干擾因素,晚睡的人死亡風險仍高出 10%。

有人可能問了,那我週末多睡會兒、補個覺不行嗎?

答案是,補覺比不補好,但真彌補不了熬夜帶來的所有危害。

有研究甚至顯示,週末補覺反而會破壞晝夜節律,降低胰島素敏感性。

更別說,晚睡還會帶來的「肥胖」等一系列變醜問題。

這或許是因爲,當皮質醇節律紊亂,身體會長期處於「應激模式」,內臟脂肪瘋狂堆積,補覺也無法逆轉。

此外,晚睡降低睡眠質量,也會讓人更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易怒等情緒,增加代謝性疾病風險。

當你凌晨 2 點還在刷着手機,身體可能會誤以爲當下是「白天」:

👉 褪黑素罷工: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導致入睡困難、睡眠淺(即使睡夠 8 小時,質量也大打折扣)。

👉 腸胃懵圈:本該休息的胃被迫加班消化夜宵。

👉 免疫系統崩潰:NK 細胞(天然殺手細胞)活性降低 70%,流感病毒更易趁虛而入。

「熬夜一時爽,白天火葬場」不是危言聳聽。

就說黑白倒班吧,早在 2007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已經把上夜班定義爲 2A 類致癌物。

晚睡≠補覺自由!!!

睡得少

身體「燒零件」

長期危害只多不少

聽起來,晚睡晚起還不如晚睡早起?

不是的,睡得少有睡得少的危害。

拋開一些中了基因彩票的「先天短睡眠人士」——每晚只睡 4 小時,都能很好地工作,不會影響白天生活。

大多數人少睡,身體會陷入一種「嚴重缺覺」的狀態。

事實上,研究發現即便先天短睡眠人士

短睡基因也給身體偷偷埋下了一些健康地雷(科學家在研究這類人時發現,儘管他們不需要長時間睡眠,但長期短睡可能會對代謝、心血管健康、免疫系統產生微妙的影響。)

研究發現,如果連續 3 天睡不夠 6 小時,代謝損傷、心血管風險、腦結構退化和免疫抑制等方面受到的危害,會比晚睡更大。

缺覺 7 天,血液中 711 個基因會被觸發,開始集體「躁動」。

連續一個多月呢?身體又會發生什麼?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 Nature 》子刊科學報告發表過一項隨機交叉設計試驗:

讓受試者連續 6 周每天少睡 1.5 小時,但早晨醒來的時間沒有變化,結果顯示:睡眠受限的組內皮細胞氧化應激水平,增加了足足 78%。

這意味着,睡不夠,會讓內皮氧化應激的清除能力被損害,日積月累,間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長此以往,還會影響腸道菌羣,進而降低生殖性能。

睡眠不足對免疫系統的打擊也更爲全面和持久。

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長期睡不夠會引發全身炎症反應,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激活,甚至可能誘發多器官損傷和死亡。

另一項今年 2 月發表於《免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即使是健康人羣,經歷 24 小時的睡眠剝奪後,其免疫細胞的特徵也會發生改變,類似於肥胖人羣的慢性炎症狀態。

如何在 3 小時內

睡夠 8 小時?

無論是三點睡、十點起,還是三點睡、六點起,都是對自己身體的一場霸凌。

充足的睡眠,纔是修復好身體這座馬車的關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