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助手:
售價:529-1159
HYPERWRITE高速緩存技術
176層NAND閃存
讀取7000MB/S
寫入6500MB/S
重量7g
大家好,這裏是永遠都學不會心理學的小馬同學,在前段時間我有發過一篇,固態不分區,直接當系統盤的文章,也引起了很多兄弟熱議,其實當時覺得不分盤沒啥問題,搞個U盤做PE,哪怕系統出事了也可以通過PE盤啓動,然後拷貝文件再重裝,但是就在我最近的使用中發現,1T好像真的有點不太夠用! 而我正好有再搞一塊盤的想法,那麼有請我們本期的主角登場,來自海力士的P41.(這一次哥們可是用的頂尖一線,其實當時選固態還是選了很久,畢竟市面上優秀的固態有很多三星990pro以及西數850x這些都是在選擇範圍之內,至於爲什麼選了這款海力士P41,這裏就先賣個關子,兄弟們先看下文吧~)
這就是來自一線品牌的壓迫感嗎!
到了我這個拆箱狂人最喜歡的環節了,先來看看它的外包裝吧,從正面來看,有種科幻感,正中間是一塊晶體,背部基調則是浩渺的宇宙,不過要我來說,也確實是海力士的格調,畢竟現在可以做到所有SSD組件均由內部自主設計生產的廠商,屈指可數!
包含:
海力士P41 * 1
保修卡 * 1
保修條款 * 1
打開之後,直接彈出來一本厚厚的說明書,我想着裝固態還用啥使用說明書啊,結果打開一看,就是涵蓋各國語言的保修證明,不過也能理解,畢竟海力士這個品牌,放眼全球,可能也就三星和西數能碰一碰了,而且這個五年的質保,真的是誠意滿滿了。
光從參數來看,好像就已經是天花板了!
接下來就先來看看,這款固態硬盤在官網上的參數怎麼樣吧,畢竟哥們挑選硬盤的時候,還是先看它們的具體參數,最後纔會去了解其他博主對於硬盤的測評,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176層NAND閃存,號稱業界翹楚的消費級硬盤。這裏就來給兄弟們科普一下,消費級硬盤是什麼意思吧,畢竟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介紹過SLC,MLC,TLC,QLC這些顆粒的區別。(哥們真的不是在水字數!)
如果你要是經常接觸固態,那麼肯定聽過,企業級,軍工級以及消費級這些詞語,其實這三類的特點,就像名字一樣,軍工級顧名思義,就是爲了軍事工業使用的,它的要求是最嚴格的,同時也比較特殊,因爲軍工級別的電子設備,對於環境的要求是特別高的,嚴苛的環境測試,再加上拉滿的安全性,纔是軍工級固態的基礎。(聽說軍工級固態,甚至有一鍵銷燬功能!安全性真的拉滿了)
接下來登場的就是企業級固態了。作爲企業使用的固態,價格肯定不是問題,最關鍵的就在於數據的完整性。同時對數據保護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用戶使用固態可能一天也就用七八個小時,但是企業使用固態幾乎是全天24小時使用,那麼顆粒一般都是使用的SLC和MLC顆粒(對於顆粒不太瞭解的,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最後就是我們本期的主角,消費級固態了,也是目前最廣泛的固態類型,畢竟企業是少數的,消費者纔是大多數的。最關鍵的一點其實就是成本和性價比,所以大部分消費級固態都是以TLC顆粒爲主,也有少部分使用QLC顆粒,畢竟相較於普通玩家,TLC顆粒已經綽綽有餘了。而這款海力士的P41使用的176層NAND閃存,其實講的就是它的堆疊能力,跟其他同類相比,它的die尺寸更小了,同時讀寫時間有着明顯的縮小。這也是爲什麼它敢號稱消費級固態的翹楚的原因。
接下來再看看它的外觀,它其實使用的是單面PCB的設計,正面貼着它的具體型號,背部則是各種參數信息(像SN碼或者PN碼等),因爲撕毀後就沒辦法保修了,所以這裏哥們就不撕了,畢竟它真的好貴來着!不過因爲是單面PCB,所以在筆記本上面使用也沒有問題。
雖然哥們不捨得撕開貼紙,但是經過查詢可以知道,這款硬盤的主控,使用的是海力士的ACNS075,代號白羊座,是臺積電12NM工藝製造,同時也是一個四核Cortex-R8處理器,支持8顆粒通道讀寫,
DRAM緩存使用的則是海力士的H54G36AYRBX257,因爲我的這款硬盤是1T的,所以使用的就是1GB的LPDDR4
可能到這裏很多兄弟們就比較好奇了,爲什麼它的主控和緩存的名字都是海力士開頭的呢?這裏就先講講一個題外話了,在兄弟們的印象中,固態的品牌都有哪些?海力士,三星,閃迪,西部數據,凱俠,金士頓,英睿達,致鈦,是不是光聽名字就感覺一大堆,更不用提那些二三線的品牌了,可爲什麼三星和海力士在其中卻是獨一檔的存在呢?它們的價格很貴,但依舊有很多人去買,其實這裏就不得不講它們的技術了。其實決定一個固態硬盤質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閃存顆粒,而衆所周知,閃存顆粒有原廠顆粒,白片和黑片。其中最有保障的就是原廠顆粒了。而全球目前來說只有六家閃存顆粒廠商,海力士,三星,鎂光,長江存儲,西數和凱俠。可要是算上主控,固件,緩存,方案這些東西,全部都能自己做,內部自己生產的,其實只有海力士,三星和美光,其實這也是它們價格貴的原因,畢竟技術這方面真的很值錢!
不過要是說我爲什麼選擇海力士而不選擇三星呢?不知道兄弟們記不記得,之前在存儲行業中的一個大事,海力士花費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閃存業務。再加上它的全部原廠製作生產這個技術支持! 無論從性能還是質量,我個人感覺海力士是我的最優選。
儲存很重要,但是散熱更重要!
其實我個人的感覺來說,對於固態影響最大的,還是散熱這方面,不過我並沒有什麼散熱的測試手段,所以還是掏出官網的數據,經過1000小時的高溫工作壽命(HTOL)測試,同時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達到了150萬小時。
最後就是實測環節啦(裝機小能手上線!)
哥們的主板使用的是微星的B760M-A II,所以按理來說,應該還會有一個M.2接口。找到之後,輕輕一插即可,一定要注意好那個防呆口,畢竟這裏可沒有什麼大力出奇跡!插上後擰好螺絲即可。
先根據DiskInfo看看具體的信息吧,
接下來進入實際的測試吧,首先登場的就是Crystal DiskMark了
可以看到硬盤的讀取速度是 7123.04MB/S 寫入速度是6689.66MB/S
4KQ1T1的讀取速度爲 69.19MB/S 寫入速度爲330.98MB/S
4KQ32T1的讀取速度爲 791.71 MB/S 寫入速度則是855.55MB/S
可能很多兄弟比較好奇,4K是啥意思,Q和T又是啥東西,其實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講過這些,這裏就再來給兄弟們鞏固一下吧,實際上4K就是瞬時速度,而Q則是代表着隊列QUEUE 而T則是線程THRED的意思,那麼Q32T1就可以理解爲32個隊列數1個線程。
接下來測試的軟件,就是來自德國的SSD專用測試軟件 AS SSD
這裏翻譯一下右邊的意思,順序,4K,4K64線程,訪問時間,以及得分。目前來看它的得分已經破萬了,算是非常不錯,但是跟我們剛剛測試的數據相差好像有點大,實際上這是一款多年前的軟件,並沒有怎麼更新過,哥們也不太明白,爲什麼它會在圖吧工具箱硬盤測試的第一位。不過數據有偏差是很正常的。用這個AS SSD測試,如果沒偏差,反而是不正常的!
最後就用TxBENCH收個尾吧。(其實是哥們比較懶,並不想測試太多東西。)
可以看到硬盤的讀取速度是 7102.81MB/S 寫入速度是6338.94MB/S
4KQ1T1的讀取速度爲 53.66MB/S 寫入速度爲100.33MB/S
4KQ32T1的讀取速度爲 236.25 MB/S 寫入速度則是199.49MB/S
可以看到,整體的讀寫速度其實跟DiskMark相差不大,主要是4KQ1T1和4KQ32T1的讀寫差距有點大,不過我感覺也正常,畢竟軟件測試的方式不同,現階段還是以CDM爲主,畢竟它也算是標杆了。
最後再附上官方的測試數據結果。
其實跟我們的測試結果差距並不大,而且衆所周知,其實固態硬盤這類產品的測試,它的讀寫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像是讀卡器,系統,主板接口等,都會影響我們實際的測試結果。所以兄弟們還是以實際體驗爲主,以上這些數據均爲參考。
結尾的碎碎念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裝機計劃,已經過去了大半年,很多硬件其實都已經完善了,兄弟們的建議也都有聽取,很多兄弟都表示,單盤不夠用,最起碼一個盤做系統,一個盤打遊戲,那樣子纔算舒服(其實我還在考慮加個NAS,不過因爲預算有限,所以這個想法就先壓一壓了)這裏是永遠都學不會心理學的小馬同學,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