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爲社區的好壞從而決定是否購買/入坑一款遊戲呢?
崩鐵中一個角色曾經說出了一句相當一部分人都認可的一句話:“遊戲就只是遊戲,僅此而已。”,這跟“遊戲只要好玩就行了”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該觀點出自該角色
假如......世界都如此單純就好了......
2020年,美國末日2在ps4上發售,因其極高的rpg要素和質量獲得了媒體的一概好評,但玩家自己上手後卻因爲遊戲內充斥着各種dei內容而感到不適,一時間遊戲界集體譁然,“私貨”這種東西第一次走進大衆玩家的視野,玩家與遊戲媒體在這個問題上第一次撕裂,也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遊戲可不僅僅只是遊戲”。
名場面
是的,無論如何去迴避這個問題,遊戲它始終歸類到“文藝作品類”。而只要是文藝作品,那就天生帶有製作人的主觀色彩。
這半年多時間來,黑神話海內外狂攬2000w銷量,漫威爭鋒搶佔ow賽道,湮滅之潮僅靠一個pv就吸粉無數,讓老外問出了一個我也一直想問的問題:“這些雨後春筍般的中國工作室到底哪裏冒出來的?”這些遊戲傲人的出海成績恰好伴隨着中國國際影響力猛漲的時期,給老外來了點“小小的東方震撼”。不過在這其中,總得混入些意外。
國產單機遊戲《蘇丹的遊戲》近日發售,該遊戲由前乙遊工作室“雙頭龍”開發,由之前發佈過《餓殍》的發行商2Pgame營銷和發佈,一出銷量就達10w餘,僅次於同時期發佈的《無限機兵》與《三國》。因其暗邪遊戲內容更是被評價爲“混沌邪惡樂子人主場”。
因發行商相同,《餓殍》製作人前來慶賀
如果故事就這麼結束,那麼這篇文章也不會出現。在發售幾天後,有mod作者上傳了能夠避開“某種支線”的全女mod,讓其真正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能夠避開lgbt的選項,使其不被幹擾,在我看來這mod是能與消光2拉萬換臉一樣可以“封聖”的mod。然而此mod一出,該作者遭到了該遊戲一小撮羣體的口誅筆伐,其中不乏有一些諸如“順治”,“勞保”之類的字眼。在這件事情擴大發酵後,一場“國產遊戲內該不該有lgbt要素”的討論開始了。
該mod製作人發言
在罵戰開始後,秉持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我親自試了試這款遊戲。可能是因爲處女作的原因,這款遊戲在某些遊戲邏輯如卡牌難度漸進上把控的不是很好,遊戲內容上比起“策略卡牌”的標籤更像是一款“經典rpg”。玩家執行下一步行動的驅動力並不是好玩的遊戲運行邏輯,而是用豐富龐大和有趣的文本量去讓玩家點一下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此次節奏中心的“成都”問題,甚至都佔不到整個文本或支線的5%。但衆所周知,導火索和主要衝突大多時候都無法完美契合到一起,就如同那個叫普林西普的小夥子沒想過斐迪南大公的死能夠牽延出一場大戰。現在問題核心早已不是“遊戲內容是否合理”,而是“中國遊戲社區是否應當接受lgbt”,與“玩遊戲是否需要關注社區”的爭論。
這個遊戲鼓勵玩家走不同的“人格九宮格”
一、lgbt內容究竟是否能被接受?
能啊,至少對於我而言,當然能。甚至比這惡劣的多的暗邪遊戲一抓一大把。那爲什麼此次節奏如此之大呢?
在川普上臺後,dei部門據說得到了整治。但令我匪夷所思的是,《蘇丹》評論區下聚集了大量的lgbt追隨者,對正常取向人的攻擊言語不堪入耳。這款遊戲正在被性少數羣體當成根據地,以可能並不是它們貢獻的多數的銷量作爲武器,來抨擊正常向的玩家。我霎時間感到有些恍惚,至少在東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性少數羣體壓倒正常人的。當然也有人可能會說“這款遊戲的劇情內容就是混沌邪惡的”,“lgbt內容在這款遊戲裏甚至不值一提”“這種體裁的遊戲古已有之”。確實,我玩過許許多多的遊戲,作爲一個在黃油、單機、手遊、網遊甚至頁游上都有涉獵的老玩家,“暗邪遊戲”對我來說並非不能接受,甚至我自己在遊戲中的人格也是混沌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理性的思維,你能夠分得清虛擬與現實,不代表它們可以。熱衷玩大戰場的fps玩家現實中不會去真的端槍走上戰場,p社玩家現實中也不會去當一個罪惡的戰爭販子,給他愛的五星好市民甚至絕大多數都是遵紀守法的。遊戲對正常人來說不過是一種不一樣的生活,一種供消遣與娛樂的方式,正是因爲社會中不能、牴觸這些內容,這些“暗邪遊戲”纔會出現構建一個虛擬的世界。到現在,《蘇丹》這款遊戲社區真正的毒點暴露無遺,該遊戲玩家的部分羣體正嘗試將這些爲社會所牴觸的“暗邪內容”洗白、包裝、美化,呈現在現實世界中。
幾年前,“女裝大佬”和“羣主扮蓮華”等還是羣裏的談資,因爲這本質上只是大夥臊皮的捉弄,大家只是想看到熟人難堪的模樣,並沒有誰會去當真。而現在,當真正的“藥娘”出現在現實生活後,曾經可以無負擔開玩笑的大家都噤聲了。有些東西向來就只能將其留在虛擬世界中,這些純粹的概念一旦大規模落地,對你我而言可能都是無法承受的。
當然也有人有不同的想法
二、玩遊戲真的有必要關乎社區嗎?
就我個人見解而言:需要,而且必要。
我最開始進入社區,是爲了看這遊戲是否能買。看玩過的玩家們的討論,根據他們的評價來決定是否購買這個遊戲,這也是遊戲社區最基礎的作用(畢竟誰都不想只看個簡介然後開盲盒後買到cod21和nba2b2k)。
後來再深一步的探索社區是爲了打mod和找祕籍,更改遊戲可玩性。從小時候的少女卷軸、死宅之路,到現在的魂三遠古王座、鬼泣五怪物鎖血,找mod與打mod貫穿了我個人的遊戲遊玩史。好的社區環境會反哺遊戲,爲遊戲性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也是玩家和廠商共創的美好。
然後,時刻關注社區是爲了及時止損。衆所周知,國內手遊一直是捲款跑路的重災區。玩家遊玩信心與廠商的產出一直是相輔相成的,如果社區玩家付費意願持續走低,那麼廠商極有可能關閉服務器導致之前在遊戲的充值付之東流。爲了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關注社區氛圍對我而言尤爲重要。
某游出現永久vip付費項目,玩家付費慾望驟然降低
到現在,我關注社區竟又多了一層可悲的理由:用錢投票與維護環境。曾幾何時,失落之魂還被譽爲是繼黑猴之後的“國產第二光”。然而,從曝光“一黑十黃”到現在將近一年多,預售數量褒姒製作組才發文道歉,陳平安的含金量還在上升。如果不關注社區,僅僅只看重遊戲質量,看遊戲好不好玩而購買的話,我可能還真的會給像paradox這樣傲慢的製作組送錢。我給遊戲製作組的錢是我支持製作組的證明,而不是他們用來嘲諷玩家的資本。而在維護環境這方面,無期迷途的事件告訴我:一旦有不明生物想來圈地而大環境就決定你無法獲勝時,你得有勇氣執行焦土政策,即使破壞掉曾經的美好也別將其拱手相讓。這必輸的結果之下,“雙輸好過單贏”。
目前玩家缺乏有效反制廠商的手段,上圖爲例子
三、最後再來點閒談吧,回答下你們可能會問的問題。
Q:爲什麼遊戲的評論區與評分很高?那些噴的人遊戲的不買,他們的意見不構成參考價值。
A:縱然我現在對《餓殍》的營銷與製作人的人品感到厭惡,但我對《餓殍》本體steam的評價依舊是“好評”。而且遊戲風評是用來拓展更多的玩家基數,而不是用來左右評論區好評率的。“對遊戲感到厭惡的人根本無法出現在評論區下”,僅此而已。
Q:博德之門與2077等也有大量的LBGT內容,爲何這些遊戲收到了稱讚呢?
A:這些廠商在設置選項時選項的問題會非常的“露骨”,以防無法接受的玩家誤入此處,即使誤入也在遊戲後面流程中有無數次的補救措施,換而言之,是將“選擇權交給了玩家”。《蘇丹》把這個選項“不露骨”模糊化,導致玩家選擇了一個看似正常的選項“我一直將你視爲兄弟”,結果的走向卻毛骨悚然,導致了這場爭吵。不知是“處女作無經驗”還是“故意爲之”,該選項在遊戲邏輯上都不甚合理。
Q:遊戲媒體和KOL今後是否可信?
A:在美末2之後,自己的主觀感受纔是最重要的,“you number one”。甚至包括我在內,大部分的遊戲媒體和KOL在無法證明自己收到廠商“賄賂”之前,其話術對你而言僅剩參考價值。IGN的表現已經讓大部分玩家對其祛魅,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則是樹立起“玩家第一”的思想,這也是我放在最後說的原因。假如你對我上面所述具有異議,那麼在你的心目中這些全都可以作廢,不被KOL牽着走,在自己心中確立善惡尺纔是當今所有玩家羣體應當做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