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末代君主的結局!

本文就帶大家回顧那些曾經的君主制國家,末代皇帝的下場。共列舉十三位末代皇帝,包含亞非歐多個國家!

第一位 清朝末代皇帝 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乳名午格, 字曜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清宣宗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清德宗載湉之侄,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1908年至1912年,1917年7月1日至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曾是戰犯,後釋放,於1967年10月17日,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1995年遷於清西陵內清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第二位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俄語:НиколайII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史稱尼古拉二世(英語:NicholasI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在位)。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個到過亞洲的君主。主導俄國政府陷入巴爾幹問題,因此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不顧民怨,下令參戰。導致1917年先後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使其退位,後者使其喪命。

第三位: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維克托·阿爾貝特·馮·霍亨索倫,是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和普魯士王國末代國王(1888年6月15日~1918年11月9日在位)。他是威廉一世的長孫,弗里德里希三世和維多利亞公主的長子。由於出生時發生臀位生產,他患有厄爾布氏麻痹以致左臂萎縮。爲彌補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尤其擅長於馬術。1877年,他以皇長孫的身份進入著名學府波恩大學,專攻法律與國家學。1881年獲學士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希特勒的得勢,被推翻的霍亨索倫王室的支持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933年1月22日,皇太子就曾致函興登堡,敦促其授權希特勒組閣,威廉二世爲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援助。對於希特勒在二戰初期的輝煌勝利,威廉二世也曾向希特勒發去電報予以祝賀和讚揚。

他是一戰主要策劃者和閃電戰計劃的創始人。迫於戰敗和國內的革命壓力,1918年11月28日威廉二世退位。1941年威廉二世在荷蘭多倫病死,被葬於多倫莊園。

第四位奧匈帝國皇帝:卡爾一世

卡爾一世(1887年8月17日—1922年4月1日),是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1916年11月21日—1918年11月11日在位)。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的玄孫。弗蘭茨·卡爾大公的曾孫、卡爾·路德維希大公之孫、奧托·弗朗茨大公之子。

卡爾在伯父斐迪南大公被殺後,被立爲太子,其叔祖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逝世後即位爲新君。卡爾一世愛好和平,本意和協約國達成密約從而使奧匈帝國退出一戰。但由於不肯割讓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給意大利導致努力成爲泡影。而密約被曝光後,卡爾一世的名聲大爲受損。一戰末期,奧匈帝國陷入內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協議,卡爾一世爲了維護統治,遂接受此建議,將奧匈帝國改爲聯邦制國家。事與願違的是,此舉卻使得帝國對各民族自治政府完全失控。

不久後,奧匈帝國垮臺,同時宣佈退出一戰。1919年四月,奧地利議會宣佈將卡爾一世的皇位廢黜,此後卡爾曾試圖復位,然並未成功。1922年卡爾一世因肺炎在馬德拉島駕崩,時年34歲。

第五位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生於伊斯坦布爾。在其兄穆罕默德五世(1909~1918在位)死後即位。爲擺脫其兄在位時受青年土耳其黨人控制的局面,他解散了國民議會,親自主持朝政。

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通過廢除蘇丹體制,幾日後新政府批令以叛國罪對蘇丹定期開審,穆罕默德在英軍當局的庇護下,於1922年11月17日挈其幼子潛登英國軍艦逃走,奧斯曼帝國滅亡。穆罕默德先流亡到馬耳他島,後移居敘利亞,1926年在意大利聖雷默病故,葬於蘇萊曼清真寺內

第六位埃及和蘇丹國王:法魯克一世

1922年福阿德稱埃及國王,法魯克成爲埃及王儲,被封爲“賽義德親王”。法魯克於5歲開始接受教育,不過他有學習障礙,所以毫無進步。但法魯克在父親的栽培下,意外練得一手好字。盼望能有所作爲的父親決定將法魯克送去英國深造,但他不學無術,成日與貴族子弟以賭博及打獵當作消遣。除此之外法魯克生性好色,常與少女廝混,至少與十幾位女性有過關係。1936年5月,法魯克因父親去世而繼承王位,年僅16歲便坐擁1億美元的財產、200輛汽車和7.5萬英畝肥沃土地。直到1937年7月26日法魯克正式達到法定年齡順勢登基。

1952年,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無預警包圍法魯克一世出生地蒂恩角宮(冬宮),法魯克一世被迫在7月26日簽字退位。法魯克在被允許的情形下乘坐皇家遊艇馬赫魯薩號流亡希臘及意大利,他在船上的38箱香檳箱中藏了無數金銀財寶,但實際擁有之物都遭到革命者奪下。人們在他的寓所內除了發現其個人收藏的寶物和贓物外,也驚見了大量的色情讀物。

1965年3月18日,法魯克死於意大利羅馬的聖卡米洛醫院中,終年45歲,葬於開羅。其死因衆說紛紜,生前的最後一頓飯據說共喫了12只大龍蝦、10顆牡蠣、8條魚、5碗炒飯,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奶酪、果醬、大餅、豆類、蔬菜和水果,據後人統計,法魯克生前喫的食物數量足以供應一整個軍隊。當時他躺在沙發上奄奄一息,不久後死亡。但陰謀論者認爲法魯克是被埃及祕密警察所暗殺。

第七位 朝鮮王朝 純宗:李坧

1907年高宗退位,李坧即位,改元“隆熙”。1910年8月22日,日本強迫韓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滅亡。8月29日,李坧下詔退位,降封爲昌德宮李王。後來,李坧雖然仍居住在昌德宮,但他像籠中鳥一樣被嚴格限制了活動範圍。除去他的寢宮大造殿以外,別處都是禁區。等同**,1926年病逝,時年五十三歲,廟號純宗,諡號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葬於裕陵。死後引發六·十萬歲運動。

第八位 伊朗巴列維王朝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是禮薩·汗國王的長子。1925年底被立爲王儲,禮薩·汗對其十分寵愛,先後把他送往英、美等國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登基爲王。同年英蘇軍隊進駐伊朗。次年美軍進駐伊朗。二戰後他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將蘇聯軍隊趕出國界。並於1946年12月攻佔了由蘇聯控制的阿塞拜疆省。並且以美國爲靠山,成爲美國的附庸。1951年摩薩臺出任首相後,他被**在王宮。到1953年8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奪回權力。1965年後進行了白色革命。1976年開展開明運動,假意民主改革。卻引起了人民的不滿,爆發了民主運動。他在美國的支持下大肆鎮壓。到1979年1月被***革命推翻,逃往埃及,1980年7月28日病逝開羅。

第九位 錫金納穆加爾王朝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 

1929年被送到當時英屬印度控制的原錫金領土噶倫堡學習。後因當地瘧疾流行而終止在噶倫堡的學業。1931年起在國內各大寺廟修行、研究,並被確認爲宗教領袖的地位。後繼續到印度大吉嶺和西姆拉深造,1941年畢業於西姆拉科頓主教學校。同年塔什·納姆加爾的長子死於空難。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成爲王儲。1949年起代表國王處理國家事務,組織成立和領導了錫金和印度談判的委員會。1963年12月5日繼位,1965年4月4日舉行加冕典禮,成爲錫金納姆加爾王朝第十二世國王。1973年4月印度對錫金實行軍事佔領。1974年6月錫金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擬定的錫金憲法。同年9月《印度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爲印度的“聯繫邦”,在印度兩院各爲錫金設一個議席。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了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國王。4月10日,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把錫金變爲印度的一個邦。4月14日,錫金舉行了“全民投票”,結果全國人口四分之三是尼泊爾移民的錫金民衆97.5%同意加入印度。錫金末代國王結束了他的統治流亡國外。1982年1月因患癌症死於美國紐約。

第十位 尼泊爾沙阿王朝國王:賈南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

賈南德拉國王1947年7月7日生於加德滿都,是已故國王馬亨德拉和王妃英德拉的次子,已故國王比蘭德拉的胞弟。2001年6月1日,尼王宮發生血案,比蘭德拉國王及其兩子去世, 在王室正統血脈無人可繼的情況下,賈南德拉繼承了哥哥的王位。2001年6月4日,賈南德拉成爲沙阿王朝的第12代君主。

然而,令賈南德拉國王始料未及的是,反對派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和信心,並且得到了多數尼泊爾民衆的支持。他們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罷工和遊行,不斷與政府軍警發生流血衝突。部分反對派人士公開號召廢除君主立憲制。2006年4月28日,陷入四面楚歌之中的賈南德拉國王,宣佈恢復於2002年被解散的議會。 2006年5月18日,尼泊爾議會通過一項決議,解除國王擁有的一切特權,使議會成爲全國最高權力決策機構。

第十一位 越南阮朝皇帝:阮福晪

阮福晪是啓定帝阮福晙的獨子,出生於阮朝首都順化,自幼留學法國,1926年繼承皇位,年號“保大”(Bảo Đại)。1945年在日本的扶植下趕走法國殖民者,建立“越南帝國”,隨即由於日本投降、越南爆發八月革命而宣佈退位,翌年流亡香港。1949年在法國的支持下重返越南,在越南南部建立“越南國”,自任國家元首(國長,Quốc trưởng)。1955年被吳廷琰廢黜,後移居法國,1997年7月30日,保大在法國巴黎的聖寵谷軍醫院去世,埋葬在帕西(Passy)公墓。無廟號、諡號、陵號。在他去世以後,他的長子——太子阮福保隆繼承了阮朝首領的位置。直至去世。他的一生經歷深受時代政治格局變遷的影響。

第十二位 緬甸貢榜王朝國王:錫袍

1878年10月1日至1885年12月29日在位。他的統治因英國佔領上緬甸而結束。曾在佛教寺院學習(1875-1877),作爲國王深受其妻和其母的影響。他的繼位伴隨着諸多暴力和內亂。錫袍在位期間,英國人的勢力已經控制了半個緬甸。錫袍希望收復被英國佔領的下緬甸,因此試圖與法國結爲同盟關係。1883年派使團去巴黎。2年後與法國簽訂商業條約,法國派代表到達曼德勒。流言稱錫袍政府已經在經濟上對法國讓步以換取一個政治聯盟。1885年,英國駐印度總督達費林伯爵以緬甸向英國公司罰款爲由,向曼德勒發出最後通牒,隨後遣11000人入侵上緬甸,第三次英緬戰爭爆發,並於兩週後攻佔了首都曼德勒。貢榜王朝滅亡,錫袍被囚於王宮之中。1886年1月1日,緬甸正式成爲英屬印度的一個省。錫袍則與他的王后和子女們被帶往印度的勒德納吉里,在那裏度過了餘生

第十三位 老撾王國國王:西薩旺·瓦達納

西薩旺·瓦達納是西薩旺·馮和王后的兒子。他曾經被送到法國留學。1930年8月7日,他娶爲妻。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強烈抗議日軍的行爲。1959年10月29日西薩旺·馮死後繼承王位,妻子是王后,並有5個(另說6個)兒子。1975年老撾人民革命黨軍隊推翻老撾王國,同年12月2日老撾人民革命黨建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西薩旺·瓦達納垮臺後,被老撾人民革命黨送去勞改。他於1978年5月13日在桑怒去世,但是另外一種說法他死於1984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