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顯卡·主板·內存】2025年四月DIY市場走向及配件推薦

開局慣例先疊甲

  1. 下面的配置推薦僅代表個人看法,如果對產品有不同見解,可以友善指出,共同討論;

  2. 價格:配置中的參考價截止於發佈日期,沒有刻意領卷,標價隨便找找就能買到,願意花時間領卷肯定會有更便宜的購買渠道/店鋪;

  3. 此篇文章全程一人完成,肯定會有遺漏/錯誤,如果發現可以友善指出,後面會改;

  4. 配置選擇方面,硬盤會優先推薦採用原廠TLC顆粒的型號,穩定性優先,讀寫速度對大部分用戶來說感知爲0;

  5. 主板儘量選擇御兩家的產品,一般情況下不推薦三線品牌型號;

  6. 這篇文章沒有收到任何廠家贊助,如果你覺得收錢了,那我希望是真的;

    下面開始正文

    ▼▼▼——————————————▼▼▼

CPU部分

整體價格相較上月變化不大

G6900

價格210左右

Alder Lake架構,2核4線程。

自帶UHD710核顯,適合office文字辦公、影視娛樂主機,滿足基本的輕度辦公娛樂需求;

I3 12100F

價格310左右

Alder Lake架構,4核8線程。

滿足基礎的遊戲需求,遊戲性能方面超越/追平10代酷睿及以前的老平臺。

目前這個價位,作爲入門遊戲用戶首選十分合適。

R5 5600

價格540左右

ZEN3架構,6核12線程。

性能與I5 12400F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相比I5 12400F,同規格板U價格更便宜,並且可以在B系列主板上開啓PBO,進一步提升頻率,拉高性能;

I5 13490F 盒裝:

價格710左右

Alder Lake架構,10核16線程,6個性能核(P核)與4個能效核(E核)。

目前價格與I5 13400F散片十分接近,適合有輕度CPU生產力需求,以及3A遊戲玩家。

性能方面,相比I5 13400F,P核與E核頻率分別提升0.2Ghz,L3緩存增大4MB,性能上更加接近I5 12600KF。

I5 14600KF

價格1150左右

Raptor Lake架構,14核20線程,6個性能核(P核)與8個能效核(E核)。

在經歷多輪降價之後,I5 14600KF目前價格穩定在1150元左右,適合遊戲黨,基礎生產力用戶選購。

目前建議爲I5 14600KF搭配B760主板+DDR4 3600內存。DDR5內存目前價格相對較高,並且對於遊戲性能提升並不明顯,搭配DDR4內存性價比更高。主板搭配Z790價格更高,如果對遊戲幀數有更高要求,建議直接選購AMD R5 9600X/R7 9700X,遊戲幀數能明顯高於折騰I5 14600KF超頻。

注意:搭配I5 14600KF時,到手需要升級主板BIOS,避免電壓過高導致的CPU損壞。

R5 9600X

價格1260左右

ZEN 5架構,6核12線程。

適合純遊戲黨,6核的核心規模,會導致其在部分對CPU多核性能要求較高的應用中表現不佳。

R7 9700X

價格1820左右

ZEN 5架構,8核16線程。

相比R5 9600X是更爲全能的選擇,在多核優化較好的遊戲中提升明顯,遊戲性能也要明顯強於I5 14600KF/R5 9600X。

ULTRA7 265K 盒裝

價格2190左右

Arrow Lake架構,20核20線程,8個性能核(P核)與12個能效核(E核)。

適合重負載生產力優先的用戶選購,目前經過多輪降價後,價格已基本等同14代I7 14700K。這也印證了DIY圈的一句老話:沒有垃圾的產品,只有垃圾的價格。

相比I7 14700K,性能略微提升,功耗大幅下降,對主板/散熱要求更低。同時其搭載的新XE核顯性能更強,對於視頻剪輯時的渲染加速效率更高。

R7 7800X3D

價格2400左右

ZEN 4架構,8核16線程,96MB三級緩存。

適合DOTA、PUBG、永結無間等網遊專精玩家,在這幾個遊戲中R7 7800X3D相比R7 9700X提升明顯。但R7 9700X的基礎性能其實已經夠強了,根據自己需求酌情選購。

R7 9800X3D

價格3600左右

ZEN 5架構,8核16線程,96MB三級緩存。

這沒啥好說的,目前的遊戲絕對王者。

如果有直播需求,建議選擇雙機方案,避免推流影響遊戲性能。

R9 9950X/R9 9950X3D

R9 9950X價格3800左右/R9 9950X3D價格4800左右

ZEN 5架構,16核32線程,雙CCD設計

R9 9950X適合重度生產力用戶選購,目前民用平臺的生產力天花板。

R9 9950X3D適合生產力/遊戲雙修用戶,但其採用的雙CCD設計方案,會導致其性能調度更爲複雜,在部分遊戲中會略遜於R7 9800X3D,但其遊戲性能也是目前唯二的王者。

顯卡部分

2000元以下

建議選擇AMD RX6500XT 4G、RX6600 8G,RX7650GRE 8G

千元左右的入門型號,NV和AMD兩家都已經許久沒有更新產品線了。

NV這邊在售的只有RTX3050系列,性能羸弱,遊戲性能和2019年發佈的GTX1660/1660SUPER相差無幾,完全不值得推薦。

2000-4000元

Intel B580 12G

優點:理論性能明顯強於近似價位的RTX4060 8G/RX7650GRE 8G,顯存更大

缺點:產品市佔率不夠,遊戲廠商對於I卡優化不足,部分遊戲可能出現無法運行、幀數較低等問題,需要等遊戲廠家優化和Intel發佈新版驅動(目前驅動更新較快);

AMD RX7700XT 12G

非光追遊戲性能強於RTX 4060TI 8G,可滿足2K分辨率下高畫質不開光追暢玩遊戲。

RTX4060TI現在價格都要上天了,別惦記那光追了。

AMD RX 7800XT 16G

遊戲體驗強於RTX4070,低於RTX5070。

價格方面,相比24年雙十一上漲兩百元左右。

本來這個卡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是RTX4070的下位替代,現在RTX4060TI都漲到和RX7800XT一個價格了,有啥好說的,NV無敵了。

4000元以上

NVIDIA RTX5070系列

RTX5070 12G≈RTX4070Super加上DLSS4,多幀生成技術等新特性

RTX5070TI 16G≈RTX4080加上DLSS4,多幀生成技術等新特性

價格也是基本平替上一代對應性能的老產品,按需選購。

AMD RX9070/9070XT

RX9070相比RTX5070,在不開啓DLSS/FSR、光追的情況下,遊戲幀數上平均能領先12%左右

RX9070XT相比RTX5070TI,在不開啓DLSS/FSR、光追的情況下,遊戲幀數上平均能領先5%左右

A卡缺點依然是光追單元效能較低,開啓光追後幀數明顯不如N卡

9000系列A卡獨佔的新功能FSR4目前看來,遊戲畫面清晰度依然比不過DLSS,大致相當於RTX4070Ti Super+DLSS transformer性能檔≈RX9070XT+FSR4質量檔。FSR4畫面質量約等於上一代DLSS CNN模型。

如果能接受這些不足,那A卡是目前性價比是相對較高的。

@遠古時代裝機猿:【下 AN窩裏大亂鬥】9070XT 9070 5070Ti 5070 4070S首發遊戲性能對比測試

NVIDIA RTX5080/5090D

這個價位就看預算和產品價格來選吧,沒啥好說的,能接受價格就沒問題。

不推薦

RTX4060/4060TI

RTX4060系列相比24年雙十一,價格普遍上漲400元左右,對於一個2K價位的產品,漲價幅度高達20%,目前不建議任何人選購RTX4060系列。

這個型號的漲價純屬上游芯片供應減少,爲清庫存給新品讓路導致的供需關係緊張。

想買這個價位N卡的用戶,建議持幣觀望,等RTX5060系列上市。

主板部分

Intel篇

華碩B660M-K D4

價格520左右

建議CPU:I5 14400F及以下

拓展支持:雙M2硬盤位,後置6個USB接口(6*USB typeA)

“還在推薦這麼老的B660,奸商的庫存是不是還沒清完

實則不然,根據最近拿貨時候的觀察,這個型號的主板生產日期都是25年之後的新日期,並非庫存貨,這個型號工廠是依然在產的。

還要明確一點的就是,B760相比B660,芯片組拓展性提升並不明顯。對於普通用戶來說,B660換B760,並不能帶來日常使用上的感知升級。

除了不支持5VARGB神光同步,這個型號給一般用戶搭配I5處理器,日常使用是完全沒問題的。

微星B760M-A DDR4 II

價格830左右

建議CPU:I7 13700及以下

拓展支持:雙M2硬盤位,後置6個USB接口(6*USB typeA)

優點:供電足夠跑滿目前Intel平臺值得推薦的處理器。拓展性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日常需要。

Z790

個人不推薦現階段給Intel 13/14代處理器搭配Z790主板。

有錢給Intel折騰超頻,不如直接買隔壁性能更強的AMD。

AMD篇

AM4平臺

華碩B550M-K

建議CPU:R7 5700X3D及以下

拓展支持:雙M2硬盤位,後置6個USB接口(6*USB typeA)

一線品牌,在產非庫存型號,雙M2滿足基礎拓展。

AM5平臺

AM5平臺在選購主板時需要先明確一點,800系主板相比600系,並無明顯提升,一般用戶沒必要在主板選擇上“買新不買舊”,選擇一款能滿足自己拓展性需要的就行。

微星B650M BOMBER WIFI 爆破彈

價格750左右

建議CPU:R7 9700X及以下

拓展支持:雙M2硬盤位,後置6個USB接口(5*USB typeA,1*USB typeC)

這個是型號是B650M GAMING WIFI的換散熱片版,拓展性和B650M GAMING WIFI並無區別,價格便宜50左右。

優點:相比差不多價位的華碩B650M AYW,價格略微便宜幾十,帶LED DEBUG燈,無U刷BIOS功能,四個風扇接口對海景房裝機更友好;

缺點:後置USB A口略少,顯卡插槽下移,若搭配MATX機箱+高功耗顯卡,會讓顯卡散熱不佳

微星B650M GAMING PLUS WIFI

價格940左右

建議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雙M2硬盤位,後置8個USB接口(7*USB typeA,1*USB typeC)

“小迫擊炮”,相比迫擊炮降低了供電用料,但240W左右的供電上限,也足夠跑滿目前的AM5全系列處理器了。

缺點:顯卡插槽下移,若搭配MATX機箱+高功耗顯卡,會讓顯卡散熱不佳

華碩TX GAMING B650EM WIFI W 天選

價格1180左右

建議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3*M2硬盤位,後置8個USB接口(7*USB typeA,1*USB typeC)

近期發佈的新品,用舊芯片組來做新型號,在目前這個新800系主板提升不明顯的情況下,用成本更低的B650E芯片組來降低售價不乏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優點:3*M2硬盤位,全白PCB,雙內存槽對8000+高頻內存支持更友好,顯卡插槽在第一槽位 對MATX機箱更友好。

華碩TUF GAMING B850M-PLUS重炮手

價格1300左右

建議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3*M2硬盤位,後置12個USB接口(11*USB typeA,1*USB typeC)

目前較爲均衡,性價比較高的B850主板,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日常需求。

缺點:顯卡插槽下移,若搭配MATX機箱+高功耗顯卡,會讓顯卡散熱不佳

微星X670E GAMING PLUS

價格1600左右

建議CPU:R9 9950X及以下

拓展支持:4*M2硬盤位,後置12個USB接口(11*USB typeA,1*USB typeC)

目前能買到的最便宜的一線品牌X670E主板。

主板供電可以跑滿AM5全系處理器,並將X670E芯片組提供的拓展性幾乎全部用滿。

適合沒有高頻內存和USB4需求的用戶選購。

內存部分

DDR4平臺

D4平臺建議選擇普通的3600頻率型號,海力士/長鑫顆粒均可。

不建議選擇三星BDIE顆粒,這個顆粒型號現以停產,並且市場存貨價格較高,不值得選購。

DDR5平臺

D5高端型號目前價格處於上升階段,Adie價格過高的情況下,建議選擇24G*2的新Mdie顆粒。

Intel 平臺,13/14代酷睿建議選擇DDR5 7200左右的型號。

ULTRA 200系列建議搭配DDR5 8000左右的型號。

AMD平臺,一般遊戲用戶建議選購6000C30,海力士Mdie顆粒的型號,相比adie在遊戲方面並不會落後太多,差距在2%以內。Mdie顆粒在手動超頻後,也基本可以達到6000C28。

個人認爲adie 16G*2 6000C28規格的內存價格在超過千元后選擇意義不大,這個價位選容量更大的新MDIE 6000C28 24G*2更爲合適。

結語

這裏的觀點/推薦都是純個人主觀看法,對目前市場有不同理解或者有其他型號推薦可以友善提出,共同討論。

過兩天也會以此爲基礎,發四月份的裝機配置推薦,近期有裝機打算的hxd可以關注一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