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巴特爾玩家四分類——你是哪種玩家?

理查德·巴特爾(Richard Bartle)是MUD遊戲類型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的研究員,他在1996年的一篇論文中,用撲克牌的四種花色將遊戲玩家進行了劃分,將其命名爲巴特爾玩家分類模型(Bartle's Taxonomy of Player Types)。最初用於分析MUD玩家的類型,不過後來人們也發現它基本適用於現代遊戲玩家。

理查德·巴特爾(Richard Bartle),2011

--------------------------------------------------

一、巴特爾的四類型劃分

  1. 殺手(Killers)

    • 花色:草花♣️(原文Club,也有“大棒”之意,形容爲該類型的玩家喜歡用大棒敲死敵人)

    • 目標:追求競爭性和支配地位,享受擊敗其他玩家的快感,是典型的pvp遊戲愛好者

    • 代表玩家:PVP對戰者、電子競技愛好者等

    • 代表遊戲:PVP遊戲,比如CSGO、瓦、英雄聯盟、守望先鋒等

  2. 成就者(Achievers)

    • 花色:方片♦️(原文Diamond,也有“鑽石”之意,形容爲該類型的玩家跟追逐鑽石一樣追逐遊戲成就)

    • 目標:追求遊戲時長和成就、收集遊戲獎勵和紀念品

    • 代表玩家:遊戲白金愛好者、100%完成度強迫症患者、通馬桶式任務列表愛好者

    • 代表遊戲:基本絕大部分單機遊戲都屬於

  3. 探索者(Explorers)

    • 花色:黑桃♠️(原文Spade,也有“鏟子”之意,形容爲該類型的玩家喜歡掘地三尺深挖遊戲內容)

    • 目標:探索遊戲世界、挖掘隱藏內容和彩蛋、研究遊戲深度機制、討論遊戲劇情內涵

    • 代表玩家:遊戲測試員、攻略製作者、喜+1愛好者、桐谷和人

    • 代表遊戲:開放世界遊戲和沙盒遊戲等

  4. 社交者(Socializers)

    • 花色:紅桃♥️(原文Heart,也有“愛心”之意,形容爲該類型的玩家喜歡與其他人進行善意的交流溝通、互幫互助)

    • 目標:結交朋友、把遊戲當成社交平臺、享受與其他玩家的互動、參與公會活動

    • 代表玩家:固定的最高配置(朋友)、組隊愛好者、遊戲搭子團伙成員

    • 代表遊戲:多人在線、社交類遊戲、合作聯機遊戲、MMORPG等

--------------------------------------------------

二、巴特爾四象限模型

巴特爾使用一個帶有四個象限的二位座標軸來形容四種遊戲玩家劃分。

橫軸的兩端代表世界(World)與玩家(Player),縱軸代表玩家互動(Interacting)和玩家行爲(Acting)。越偏向哪個軸,代表越喜歡哪種遊戲成分。

簡單地來說,可分爲以下四種形態:

  1. 左上角:殺手。玩家+行爲,傾向於讓自己在遊戲中的行爲能夠影響到其他玩家,比如殺死其他玩家、支配和控制其他玩家(比如pvp虐狗和撈薯條)等。

  2. 右上角:世界+行爲,傾向於讓讓遊戲世界來影響自己的遊戲行爲,比如不斷地完成遊戲任務清單、達成遊戲通關和100%全清等。

  3. 右下角:互動+世界,傾向於在遊戲世界中進行互動,比如探索遊戲未知的內容、尋找遊戲彩蛋、深入研究遊戲世界觀和劇情等。

  4. 左下角:互動+玩家,傾向於在遊戲中與其他玩家進行互動,比如結交朋友、加入公會、參與團體活動、打團本等。

--------------------------------------------------

三、巴特爾玩家模型延伸

2004年,巴特爾在這個原理的基礎上再次拓展,把每一種象限分爲“顯性(Explicit)”和“隱性(Implicit)”兩種,由此將玩家進一步分爲了8個類別。

  1. 殺手(Killers)

    • 顯性殺手(Explicit Killers):直接競爭者,享受在遊戲中直截了當地面對對手、擊敗對手。

    • 隱性殺手(Implicit Killers):間接競爭者,更喜歡控制和操縱他人,而非直接pvp戰鬥,比如通過經濟壟斷、市場操控等手段使對方失去資源。

  2. 成就者(Achievers)

    • 顯性成就者(Explicit Achievers):收集者,喜歡收集顯眼可見的遊戲內容、遊戲成就、甚至掛遊戲時長,並喜歡將它們展示出來以彰顯自己的遊戲歷程。

    • 隱性成就者(Implicit Achievers):優化者,不太在意這種外在的成就,而是更在意如何對自己的玩家角色、遊戲技巧、戰鬥策略等進行優化,追求個人成長。

  3. 探索者(Explorers)

    • 顯性探索者(Explicit Explorers):探險家,遊戲目標是探索未知,挖掘遊戲中每一個未被人所知的角落,探索遊戲隱藏劇情、地圖祕密和彩蛋。

    • 隱性探索者(Implicit Explorers):研究員,喜歡研究遊戲機制、搞玩法實驗、遊戲數值計算等。

  4. 社交者(Socializers)

    • 顯性社交者(Explicit Socializers):社牛,遊戲目標以社交爲核心,目標是認識更多同好玩家,並拓展自己的影響力,喜歡公會活動、聊天室、組團打本等。

    • 隱性社交者(Implicit Socializers):社恐,不一定願意主動跟人接觸,但願意默默幫助他人,比如撰寫併發布遊戲攻略、指導新手、擔任團隊輔助角色等。

通過顯性和隱性的區分,大致可以分析玩家的動機:

  1. 顯性玩家:追逐更外向、更可見的目標,往往與競爭、成就、社交等明顯行爲相關。

  2. 隱性玩家:偏好更內向、個人化的目標,比如深入研究、挖掘數據、默默幫助他人等。

--------------------------------------------------

瞭解了自己的玩家類型,就更容易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遊戲。對於遊戲設計師來說,使用玩家分類模型也能更深入理解玩家的行爲模式,並針對不同的玩家類型來優化自己的遊戲體驗,以讓自己的遊戲的適應面更廣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