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裁員裁到大動脈
“隋卞一探,真假立現”
在探店界,有一位兼具流量與口碑的頂流up主——“特廚隋卞”。不誇張地說,這位的水平,在互聯網自媒體廚師中屬於是第一梯隊、實力頂尖的存在。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最近被mcn踢出自己的賬號,並被其他人“奪舍”了。
特廚隋卞
隋卞,本名隋坡。
“老飯骨”團隊中大爺鄭秀生(已故)的徒弟,擅長淮揚菜,人送外號“鱔魚仙人”“妙界仙人”。
被叫鱔魚仙人,是因爲其相關淮揚菜(響油鱔糊)熟練度高;被叫“妙界仙人”,是因爲他總接妙界的廣子
在互聯網上,隋廚最早出鏡於“老飯骨”系列中,一手紅燒肉深受二伯喜愛。後來“特廚隋卞”的賬號開始起家,成爲繼“真探唐仁杰”後,專業廚子探店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期隋卞一探的賬號內容模式,被認爲與真探唐仁杰存在較大的雷同——不過很快,這位就走出了自己的賽道與風格。
在探店這個充斥着巨嬰、乞丐與小丑的領域,特廚隋卞展現出了同品類中幾乎斷檔的專業能力。
川魯淮粵各個菜系、東西南北各大省市,上至傳統菜扛鼎的飯店,下至路邊民家小館,他都能用一張嘴以及其專業的角度,給你說得明明白白。即便放在今天,特廚隋卞產出的相關內容也算得上是降維打擊。
這位的絕活有二。其一,在於“說真話”。
隋廚的商業底線,在於“絕不接受探店充值”。
三十年的廚子生涯,構建了其評判各大菜系的底氣;來自國宴廚師的師徒傳承,則成爲了其探店權威性的背書;而一針見血地評價與改進建議,讓他在廚師界和觀衆席內都有着不小的口碑。
其二,是判斷食材與製作過程並將其復刻,在廚師界,隋廚被送外號“拷貝廚師卞卞西”。專業能力的兜底,使得他只要一張嘴、一歪頭,就能將面前菜品的原材料與製作流程說的八九不離十,隨後化爲己用,並在廚房中予以再現。
在兩者的絕活加持下,有關隋廚的自媒體矩陣就逐漸形成:
以“探店+復刻”爲核心的產品模式。
前者集中於“特廚隋卞”的賬號,後者則集中於“隋卞做”的賬號——而這,恰恰是同賽道下很多廚子難以實現的。
隋廚的師弟、同樣做自媒體的“特廚魏味”,也嘗試過類似的賬號矩陣(特廚魏味+有滋有魏,不過有滋有味這個號已經停更很久了)
而在傳授技法的“隋卞做”賬號中,這個復刻最難能可貴的,是以家庭火竈的標準、去儘可能簡化流程,並復刻各方菜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那一鍋熗鍋面。
大蔥、八角,醬油、鹽,西紅柿、雞蛋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幾樣東西,卻在隋廚手裏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數百萬觀衆圍觀、學習並交作業,有人稱讚其爲“全網無差評”。時至今日,依舊有不少人前來慕名學習。
來源@紫貝兒official
從簡單的熗鍋面、雞絲涼麪,到淮揚菜的代表諸如大煮乾絲、響油鱔糊,再到火候菜代表的油爆雙脆,以及創新融合菜……所有菜品的製作過程,他都能向你娓娓道來,並留給他人復刻與評說。
而有主角,便自然要有配角。
如果說出鏡點評的隋廚是絕對主角的話,那麼與其同行的編導“小李”,便是必不可少的捧哏綠葉——不搶話、能遞話,能問出在點上的問題、能當隋廚的嘴替,同時鑑賞水平亦是頗有水準。這專業與懂事的二人,便構成了一對“黃金二人組”,而諸如
“小李單幹吧”“小李領導考察小隋”的調侃,亦隨之而來。
圖注:小李曾銳評隋廚做的熗鍋面:像是丁z提了一捆大蔥到你嘴巴里串門一樣
然而,就是這麼個被許多人喜歡的“二人組”,在三個月前突然離開了團隊。
停更風波
上面我們提到,隋廚有一個外號叫“妙界仙人”。
這背後既是一種調侃,亦代表着一種微微的不滿。
在專業性廚師的背書之餘,隋廚團隊的現金需求似乎有些緊張——在整個2024年的視頻中,隋廚與諸如妙界/神奇小鹿等甲方的合作到了一個極爲密切的程度,多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是一次廣子。許多人亦曾因此坦言,
就是因爲這麼密集的廣告轟炸,纔看不下去隋廚的視頻。
而去年年末之際,團隊的矛盾似乎開始顯現。一邊,在抖音平臺上,隋廚的賬號在帶貨之餘,還要在直播炒菜,一邊親自上手一邊介紹貫口,據看直播的觀衆來說,隋廚直播時的疲態似乎已經具象化。
另一邊,在“隋卞做”的賬號之下,一個所謂新的欄目亦由此開啓:這新系列的第一期,是邀請此前探店過的東北菜老闆娘來複刻鍋包肉,隋廚在旁邊打打雜順帶捧哏,這自然沒什麼問題。
可從第二期開始,隋廚沒有了,出現的是一位完全陌生的做飯博主。
而從去年12月份起,平均兩三天更新穩定頻率的特廚隋卞,陷入了長達半個月的停更——對於一個如此體量且穩定更新的團隊來說,半個月的停更週期顯然不會是什麼意外,對於一個團隊來說,這顯然是某個核心環節出了問題。
於是,粉絲們紛紛猜測:鬧掰了?
無人回應。
半個月之後,隋廚更新了一期與央視軍事合作的視頻,然後……繼續停更。
直到兩週前。
兩週前,已停更三月的“特廚隋卞”與“隋卞做”的賬號發佈了聯合視頻聲明。視頻中,一位幾乎從未在視頻中出鏡過的團隊成員,對賬號的現狀與歸屬做出了聲明——而以MCN運作的經驗來說,這個視頻當屬絕對的教科書級別的反例。
因爲,它顯然沒有準確把握用戶定位。觀衆所關心的內容幾乎通篇不提,一開口就是一句
“i
人”。
“我們是個非常i的小團隊”。
i你媽。
非AOE,僅攻擊不分場合亂刷字母的人,因爲我的MBTI是IMSB
當然,這並非在攻擊這位出鏡念稿的人——畢竟,這種情況下出鏡就意味着被推到臺前擋刀、意味着背後存在推手。
只是,這視頻呈現出一種極爲鮮明的草臺班子特質:但凡誠懇一點、真誠一點,感謝隋廚過去的努力再表示由於合同到期而雙方分家,然後再表明將與其他特廚合作帶來更優秀的作品云云,都不會收穫過多的惡評。
而這種打感情牌、對大家關注的重心幾乎不提的行爲,
在羣衆對其沒有認知基礎的前提之下,這樣莫名其妙的出鏡只會換來一句:
“你是……?”
就這樣,一個視頻一出,兩個賬號淨掉粉直接突破三十五萬。
數據來源@狸子LePtC
幾天之後,“隋卞做”的賬號,改名爲“特廚做飯”——即便是不拋開任何過往的感情因素,這也是一個辨識度極差的互聯網ID;賬號中做飯的主廚,也由隋坡變成了另一位廚師“鄧劍飛”(甚至在第一期視頻發的時候,依舊保持着“隋卞做”的賬號)
關於這位鄧廚我不甚瞭解,所以就不做過多評論了。
大家對這樣“狸貓換太子”的替換行爲,似乎並不買賬。
借用一句知乎的神評,那便是
“伍佰演唱會沒有伍佰,請來了兩個二百五”
而之後,小李亦發表聲明,已於去年於公司離職,算上時間,剛好和隋廚停更的時間相同。更多的人還是聚集到其個人賬號“手藝人隋坡”下方,祈求其迴歸。
聲明中,小李和隋廚師弟魏廚都特別提及了出鏡的那位——顯然,那位只是個被推到臺前的打工人
一直以來,都會有“裁員裁到大動脈”的說法——但只有這家的團隊,做到了前無古人。
因爲他們把動脈和靜脈全tm切了。
爲什麼是隋坡?
在美食領域,隋廚是個辨識度極高的名字。在知乎上,亦有個討論度頗高的問題:
“爲什麼網上都說隋坡厲害”?
下面的評論倒是五花八門,但如果稍微總結一下的話,那大概就是——
隋坡(或者說在其團隊加持下的隋坡),是個互聯網的“五邊形戰士”。
隋廚最大的短板,在於他的秀髮
能力強、情商高,能力頂尖卻依舊隨和非常,如同大師一般卻依舊懷着學徒的心,探店時看見好喫的、未曾聽聞的美食時亦會欣喜非常,並嘗試鑽研復刻。種種因素的疊加,使得隋廚具備了某些不可替代的屬性。
關於隋坡老師,其實有着很多可以言說的東西。
比如評價極高的“雙廚探店”系列。
在這個系列中,隋坡和賬號“師傅和我做魯菜”中的魯菜泰斗陳宗明共同探店,並在真正的宗師面前展現出了其真正實力:在給予菜品方面的建議時,他能連着將裝盤用的器皿一塊給出建議;點評時的建議,盡是乾貨情商滿分,使得一貫以嚴格出名的陳老爺子都忍不住連連讚歎並豎起拇指。
可以說,隋坡在互聯網上屬於很難代替的存在——儘管由於鏡頭效應,有些內容的存在可能會被刻意的擴大化,但一些細節、一些來自各方的認同,終歸是騙不了人的。
“不裝,不演,不端着,這是隋老師給我們店裏所有同事的感覺,隋老師的上限是很高很高的。”——文升園
這種認同來自於大衆學菜人的認可、來自於師兄弟的尊敬、來自於老一輩的欣賞,亦體現在不經意的細節之中。
多次復刻皮蛋肉丸之後終於成功的隋廚
至於MCN呢……
必須承認的是,隋廚的幕後團隊在其中承擔了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文案策劃、包裝商務對接等等等等。其中的心血與付出的精力,甚至有可能(我是說可能)會比隋坡本人還要多。
但在疊完甲之後,我不得不說的是——
有些MCN,好像真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客觀來講,這種以絕對個人ip起家的內容矩陣,向來如此。要麼死死綁定核心人物不放,要麼丟失自己的核心與靈魂,成爲一座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隋坡如此,李子柒如此,更多被mcn踢出的優秀個人創作者盡是如此。
我們常說“十匠九倔”,或許更多是因爲這樣的原因導致了分手。而和原賬號鬧掰之後,東山再起的情況也大有人在——比如和隋坡賽道相似的“真探高文麟”,比如賬號“喫貨請閉眼”中的老白。
關於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辯駁與預測。
或許那原本的團隊在迎來新的廚師之後會更加蒸蒸日上(真的會嗎?),或許隋廚在更換團隊之後也會陷入水土不服不復往日光彩——但我現在唯一更希望的,是能看見更多關於“美食”的見解與教程。
在隋卞做的某一期中,隋老師曾經半開玩笑地表示,“這也就是現在網絡發達了,擱以前,這祕方怎麼也得賣個幾萬塊”。
是的,互聯網最大的優點,在於信息傳播。
每一種菜系,背後都凝結一方水土與人情。而互聯網能將中華菜系中,那千年來一直隱藏在後廚的匠人巧思展現到屏幕之前。
老飯骨的蜜棗酥
從這方面來說,隋廚——或者說以隋廚爲代表的一系列專業廚子,不僅通過客觀評價促進餐飲行業進步,還培養了大批對飲食文化有深度認知的受衆。
就這方面來說,隋廚等人的貢獻,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探店博主”範疇,
說是一句中餐現代化與大衆化進程中的推動者亦是不算過分。
就比如隋廚的師父、我們熟知的“大爺”鄭秀生,這位於2016年從北京退休的老先生,其晚年錄製老飯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將中國傳統菜餚的烹調方法傳承下去。
淮揚菜博物館上,留着大爺鄭秀生的名字
畢竟,教徒弟太慢、傳播的範圍又太窄。與其讓一些傳統的手藝
小衆化、失傳化、“非遺化”,倒不如將其廣而布之,讓更多的人能瞭解到這一切。
而根據隋坡徒弟王波的消息,特廚隋卞很快就會再度出山。新的視頻,可能會是熟悉的樣子、可能不會熟悉——但我知道的,是他所傳授的那些視頻,已經被人提前補檔、整理成爲合集,以供後人學習、評說。
就像許多人說的那樣:現在不取關“特廚隋卞”“隋卞做”的唯一原因,在於還有以前的那些視頻存在。他們依舊可以隨時考古到那些視頻的下方,去學着怎麼做那有手就行的熗鍋面、怎麼做那市面上已很難看到的手藝菜。
亦像是曾經的大爺,對所有年輕人說的那句話一樣:
“小飯骨們,記得好好喫飯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