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Ever 17》: 10 / 10 (神中神)- “深海遺光”
流程時長:25 - 35 小時
類型:視覺小說,M ???
我知道大部分人其實並不擔心本作的質量如何,畢竟作爲各大評分網站常年排名前十的視覺小說,其質量自然毋庸置疑。大家更關心的(包括我自己),是這個重製版本的體驗究竟如何。
在講這個部分之前,我想先談談自己的視角。
《Ever17》這款經典神作我一直都有所耳聞,不過之前在方塊上買的版本因爲慢熱劇情以及老舊ui的原因讓我始終無法堅持。而本次steam上架的重製版雖然伴隨着不少爭議,但聽說修正了劇情邏輯以及加快了前期節奏,那就不得不入了,也算是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那麼這個版本的體驗究竟如何呢,就我這個對劇情基本一無所知的新玩家視角而言,全程沒有察覺到任何問題,一些被噴的劇透點在我看來也不太可能被新玩家猜出(一點多餘信息沒有也能猜出的可以說是神中神了)。
簡單來說,在我看來這個版本其實是相當適合新玩家的,好上手且節奏更快。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換個角度看,出於性價比考慮肯定還是方塊上的更實惠)
這裏也提前聲明,我在遊玩本作之前是抱着極高期待的,而最後給出的主觀評分,相信也能夠說明 - 這個版本並沒有讓我失望。
至於原版是否還能夠給予超越重製版的體驗,說實話,我也不太好下判斷(畢竟我就是因爲原版玩不下去纔來玩重製版的)。
畫面/演出/音樂
本次steam版本是在使用原版部分高清化立繪的同時結合了xbox版本的劇情,並對畫面、ui交互做出了一定的升級。
不過,遊戲畢竟是建立於老舊版本的翻新而非完全重製,所以畫面cg以及系統ui還是顯得有些復古,這點就需要去考慮下了。
至於音樂方面,遊戲則依舊維持着出色的水準(畢竟這個不會隨着年代而褪色),無論是遭遇危機時的警報蜂鳴聲,還是劫後餘生時那撫慰人心的悠揚旋律,又或者是四面楚歌時的悲傷曲調,以及遭遇超自然現象時如夢似幻的搖籃曲。
都無疑是非常具備沉浸感的,讓我在遊玩的途中不知不覺的就被牢牢吸引,難以自拔。
劇情(劇透警告)
這大概是我寫評測以來最痛苦的一段。雖然討論一款遊戲的劇情離不開劇透,但是本作的劇情我是真的一點都不想透露,哪怕是加了劇透警告。
因爲它的劇情架構與詭計編排,真的就是精彩到哪怕劇透一丁點都會極大的破壞遊玩的體驗,“劇透是死罪”在本作中真就不是說着玩的。
遊戲可以說是將所有的內容所有的驚喜所有的情感衝擊都集中在了最後的部分一口氣釋放,一旦在前期不慎戳破這一點,遊戲的體驗就會全面崩盤。因此關於劇情這個部分確實很難講。
那麼,就從另一個比較謎語人的角度來說說吧,按我本人的通關順序說說我初見遊玩時的感想。
遊戲爲雙男主視角,每個視角對應兩條女主線(兩條線重合的部分就稱爲共通線),通關全部四條線後解鎖真結局線,兩個男主視角都可以進入真結局線,但主體內容幾乎不變。
本作劇情大致描述的是六人一狗(以及鼠鼠)因爲事故被困在海底設施,被迫在幾天之內尋求出路的故事。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流程中潛藏的危機以及事件的真相卻遠不止於此,這也正是劇情設計的核心與魅力所在,因此就暫且不談了。
武視角
共通線 - 武be線(也可以稱之爲優線):
一週目最容易進入的一條分支,同時也是我認爲本作最爲乏味的部分。
可能因爲是我本人的第一條路線,所以在這條線中我就像是遊戲裏的主角一樣,完全處於一個迷茫的狀態,冗長單調的日常伴隨着一連串的謎題與懸念,不僅節奏緩慢,結尾也顯得異常突兀,完全讓人摸不着頭腦。
月海線:
月海,絕望而又溫柔的少女(神祕高冷少女(x)絕望の殘黨(√)),從頭到尾都是我在本作中最喜歡的角色,她的路線可以說是整個劇情底層邏輯的關鍵部分,也是讓我對這個故事產生興趣的起點。
“你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嗎”
空線:
除了最後的部分和月海線以及共通線幾乎完全重合,對比其他路線來說這條線其實沒有包含太多的信息(或者說在共通線裏都講完了)。
“生命究竟爲何存在”
少年視角
共通線:
本來以爲,通過視角的轉變能逐步拼出事件的真相,結果謎題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讓人困惑了,到底是爲什麼呢.........
優線:
還在埋伏筆還在埋伏筆,演都不演了,想知道真相嗎,唉不告訴你氣不氣。
“可見的,不可見的,在這廣闊世界中的森羅萬象,萬物都被看不見的弦所連接在一起”
沙羅線(你是):
和武視角的兩條線不一樣,少年視角的兩條線走向差異相當大。這條線也是四條線中我認爲最精彩的一條,信息量巨大且懸念密集。
哪怕不看這些就看這條線的故事,無論是人物的情感處理還是事件的發展也都非常絲滑且完整,可以說是四條線中我最滿意的一條(你是)
“融爲一體”
說實話,也許是因爲年代的原因,前面幾條線在我看來多少都有點無聊甚至是不明所以。
大部分路線中無論是角色之間的情感處理(吊橋效應還在發力)還是故事的發展尤其是日常的描寫都有種敷衍了事的感覺,絕望的危機解決的平淡如水,催淚的場景引入的相當生硬,每條線想表達的主題更是有種命題作文的美,甚至一些關鍵情節直接就給你快進跳過了,給人一種奇妙的“鬆弛感”。
當然這些路線中也不妨有些優秀的地方,比如月海線的首尾呼應,空線浪漫的表現手法,以及沙羅線還算緊湊圓滿的劇情,但由於大體上塑造和演出的不足,很難讓我給出一個優秀的評價。
可兒線(少年/武視角):“相信着並祈求,就會化爲現實”
然而,以上種種,其實都是爲了最後一條路線所作出的精密鋪墊與犧牲。
整個遊戲真正的起點,源自於一個看似荒謬的猜想。
這個猜想,也許是通過文字的暗示推理而出,也有可能來自於遊戲的明牌揭示,隨着我對先前劇情的回憶以及遊戲細節的重構,這個猜想被悄然印證,並引導我推理出更多、更爲離奇的推論
然而,這些看似相互矛盾、近乎虛幻的猜測,卻又在彼此之間互相勾連、互相印證,最終交織成了一張龐大而又複雜的真相之網。
當謎面逐步展開,在遊戲提示與玩家推理的雙重作用下,一個由時間、空間、人物與視點所編織而成的終極敘詭終於被解開,一條完整的時間線,也隨之被清晰地梳理而出。
“不知爲何,我覺得【那樣想】纔是對的”
“絕對不能對自己說謊喔,不然會迷失真正的自己的”
這個時候,再回頭看看整個遊戲,看看每一條路線的故事,看看由四維構成的謎團,一切問題全都迎刃而解,每個角色故事的後續,每個角色自身的祕密,每個角色所追尋的真相,以及,我所追尋的真相。
塑造不足?劇情截斷?機械降神?節奏平淡?結局突兀?路線混亂?
我以爲的那些不合理,其實是它最爲溫柔的伏筆。
“我是我”
“一切都從這裏開始”
最後,最後,只剩下最後的問題與遺憾。而這些,就由“我”來畫上句號吧。
“無論是在多麼困難,多麼絕望的情況下,只要心裏有還有希望,就有力量- 與命運抗衡的力量”
於是,我明白了那句話真正的含義
“相信着並祈求,就會化爲現實”
雖然本作的故事確確實實的震撼了我,但我也必須承認,遊戲前期那無聊到讓我玩了困困了玩的敘事節奏,多多少少還是讓我遺留了一些怨念。
結果遊戲倒好,最後不僅來了個團圓大結局,連感情線都完美閉環了。
那我還能說啥呢
神中神
(虛假的女主: 月海,空,優,沙羅 真正的女主:可兒)
BW線:
通關本體後解鎖,相當精彩的EXTRA篇。
主要內容是關於本體劇情細節以及遺漏伏筆的補全,同時還附帶了所有世界線所有結局的後日談(孩子們不要怕,復活賽通天代來了)
遊戲性
這個部分也沒啥好聊的,畢竟就是點點點。因此就直接說說那些比較重要的功能把。
文字快進:有,但沒有跳到下一個選項的功能,且遊戲有大量重複的文本,使得遊玩體驗較爲冗長。
存檔:自動存檔頻繁,可以隨時手動存檔讀檔,48個欄位。
語言:只有繁體。
路線分支:路線解鎖條件比較抽象繁瑣且結局分佈沒有任何規律,通關後沒有路線圖也沒有任何快捷傳送,強烈建議根據攻略選擇路線。
總結
《Ever17》是一款我強烈推薦的敘事神作。
如果你喜歡反轉,喜歡伏筆,喜歡劇情結構嚴絲合縫,喜歡那種情緒在結局一刻爆發到熱淚盈眶的體驗-
那麼請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別被前期勸退。
請相信我,走到最後,你會明白這一切的意義。
這不是哪個版本更好的問題,而是哪個版本更能讓你堅持玩下去,走到終點。想要性價比更高的,可以選舊版;有自信能秒破謎題的,也可以選舊版;覺得前期節奏慢的,可以選新版;覺得UI老舊難操作的,同樣可以去選新版。
我相信,在你真正通關遊戲後,無論過程中你有多麼不滿,在最後的那一刻,所有的情緒都會煙消雲散,只留下衝擊與共鳴。
“我們能保證 - 在此所體驗到的感動與驚奇,會成爲你一生的財富”
優點:
+極具衝擊力與情感爆發力的真結局
+巧妙的敘事與伏筆反轉設計
+邏輯嚴密且精妙的敘事結構
+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塑造
+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局
+我????
仁者見仁
+-頗具年代感的畫面
缺點:
-需要耐心的慢熱體驗
-較爲冗長的重複文本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