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入手柄坑以來陸陸續續用了幾十款手柄了,借這次新手柄到貨吐槽一下本人經常用的幾款產品。有部分玩家十分反感在手柄上加屏幕的設計,認爲屏幕沒有任何用處,只是廠商的營銷手段,我個人認爲屏幕屬於錦上添花的東西,當一款手柄的基礎功能足夠優秀時加上屏幕還是很好的,屏幕能方便用戶切換連接設備、快速修改拓展鍵的映射和省下記憶各種組合鍵的時間等。總的來說我認爲錯的不是屏幕,而是把屏幕當做主要賣點甚至爲此犧牲基礎功能的廠商,今天的主角鯤鵬50就是其中之一。
鯤鵬50的肩鍵爲了避讓大屏幕,傾斜程度比較大,同時位置還向兩邊移動了一段距離,本人在使用xss手柄時更接近使用指尖發力按壓肩鍵,而使用鯤鵬50時更接近用指節去按壓,使用起來很彆扭。
同樣爲了避讓屏幕做出犧牲的還有鯤鵬50的菜單鍵,最早是哪款手柄將菜單鍵做在了手柄的中上方我沒有去考據,至少在十年前,微軟的Xbox 360和Xbox one就已經把菜單鍵放在了手柄的中上位置,鯤鵬50將菜單鍵放置在手柄的下方是在挑戰許多玩家幾年甚至十幾年養成的習慣。
說到菜單鍵位置我想吐槽的還有飛智八爪魚和墨將凌雲,這兩款產品的菜單鍵也被屏幕“迫害”到了一個不舒適的位置,希望鯤鵬50、八爪魚和凌雲的設計師能在下一代產品上處理好屏幕與菜單鍵的關係。其中黑武士令我感到比較疑惑,別的手柄是爲了避讓屏幕才把菜單鍵移動到其他位置的,怎麼你的菜單鍵也跑上去了一點
說完爲了屏幕做出的犧牲再來說說其他的缺點,鯤鵬50的扳機鍵也與衆不同,整體的形狀偏橢圓形,長度也比較短,側面的曲線也偏直。
扳機的行程也進行了縮短,整體手感不舒適。
阻尼調節的方式也比較讓我意外,明明鯤鵬40已經有了更爲便捷的阻尼環調節,鯤鵬50作爲價位更高的產品反而需要通過替換不同的搖桿來實現阻尼的調節,而且只有固定的幾個力度,不知道503能不能用上更便捷的調節方式。
握把防滑也是一大缺點,雖然我是在某平臺用優惠券300+入手的,但它首發價格要400+,這個價位的國產手柄沒有包膠握把實在說不過去,即使拋開包膠握把不談,它本身的防滑紋路做的也不夠好,只有握把中間部分有,周圍是光滑的,想不通爲什麼連防滑紋路都能缺失。
鯤鵬502的背鍵對我來說說談不上好用也不是特別難用,本人大部分時間是四指握法,四背鍵還是比較方便按的,502的背鍵和宙斯二相比縮短了一些,需要適應一下,個人非常喜歡宙斯二的背鍵佈局,手指很自然的就能搭在上面,可惜的是宙斯二背鍵觸發力度過於低了導致容易誤觸。
說到背鍵想吐槽的還有致動o+、飛智八爪魚和黑武士,o+的背鍵模仿微軟精英二採用了撥片背鍵,但是整體佈局卻比精英二下移了一些,大撥片本身就對握持感有不小的影響,下移之後影響更大了,個人平時玩的時候一般像圖中那樣只裝兩個小撥片。飛智的背鍵則是很久沒有進行優化,最早是哪款手柄採用這種一字排開的背鍵我不太清楚,至少我手上這款黑武士2Pro就已經是了,而到了八爪魚四和黑武士4Pro飛智還在使用這種背鍵。
一開始看到宣傳圖上寫到鯤鵬50二代的abxy按鍵採用的是光微動還挺開心的,因爲我很喜歡宙斯二那個光微動直觸的手感,結果仔細查閱後才發現鯤鵬50二代的abxy是光微動加膠墊的方案,雖然手感也不算差但和友商的微動加膠墊方案拉不開差距,希望以後的宙斯三能保留光微動直觸,如果宙斯三能出的話。
鯤鵬50二代的十字鍵是那種軟彈的手感,個人更喜歡乾脆利落的手感,所以沒有覺得這個十字鍵特別好,但也說不上差。
屏幕的NFC傳圖功能很方便,用手機北通遊戲廳就能直接從相冊裏上傳,飛智八爪魚的屏幕還需要插線到PC上才能更換,希望飛智後續能夠加強手機端軟件的支持,至於墨將凌雲它甚至不能更換封面,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更新固件支持一下,要不然屏幕連錦上添花都辦不到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