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評測了全能處理器9950X3D,在綜合性能上碾壓隔壁的285K30%之多。於是我們打算使用9700X和285K並搭配4k守門員9070顯卡組裝兩臺設備看看它們在遊戲表現上孰強孰弱,要知道這兩塊處理器在價格上差了將近3000元了。
先來看一下兩款處理器的規格,銳龍7 9700X擁有8大核16線程,Zen5架構,基礎頻率3.8GHz,最大頻率5.5GHz,三級緩存32MB,TDP功耗65W。U9 285K則是同樣擁有8個大核但外加16個小核,24線程,Arrow Lake架構,大核基礎頻率3.7GHz,最大頻率5.5GHz,三級緩存36MB,TDP功耗125W。
在覈心數量上,雖然285K有着絕對的領先優勢,但在遊戲表現大核占主導地位,兩款處理器也都是8大核,不過大小核的設計在部分遊戲上可能會不可避免的發生調度問題反而造成表現下降。
我們搭建了兩套平臺,一邊是9700X+X870E的組合,另一邊是285K+Z890,其餘配置都相同,顯卡都是使用了也是不久前剛上市的RX 9070。在操作系統方面使用了Windows 11 24H2版本,他可爲銳龍9000系列帶來更好的優化,提升4%的遊戲幀數。
在遊戲測試中,都是在關閉PBO、APO、105W模式下進行。選擇了6款3A和4款競技網遊,9700X平均領先285K 5%左右,其中《霍格沃茲之遺》和《使命召喚:黑色行動6》領先幅度最高,有16%和13%。大部分遊戲領先幅度在1%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代的酷睿Ultra處理器將內存控制器移出Ring環形總線,放在了SoC Ti裏,要和CPU通信必須經過D2D總線這些都會造成內存延遲的增加,而CS2等網遊卻有比較看中延遲,所以也就造成了成績的不理想。
結合功耗一起來看,由於9700X的封裝功耗牆被設置爲了較低的88W,幾乎絕大多數的遊戲在運行時都會撞上功耗牆,當然你也可以去BIOS中開啓105W模式去解鎖功耗牆,但在測試中我們並沒有這麼做,都是維持默認的狀態。在我們測試的10款遊戲中有7款遊戲9700X的功耗都是要低於285K的,真就做到了功耗低,幀數高。其實這也主要得益於Zen5架構,優化了CCD“計算單元”的佈局,解決了積熱的問題。
我們簡單的羅列了一下DIY裝機時,相似配置下AMD平臺與I+N平臺的價格差異。AMD這邊全白配置價格11397元,I+N這邊全黑配置14127元。機箱方面選擇了較爲火熱的MATX機箱。主板方面都是B系列的芯片組,比較有性價比,它們的供電也足夠了。散熱方面,也可以換成6熱管的風冷。即使這樣AMD平臺也能有着接近3000元的優勢,如果進一步升級顯卡和其他硬件配置達到和Intel平臺同價位,那性能將會是碾壓式。
最近285K無論散片還是盒裝的價格都出現了降價,在4200 4300的樣子(配置表中的價格爲jd自營,相比首發也降了100)。當然降價肯定和它大量有關遊戲性能倒退、牙膏倒吸的事實免不了關係。降價也反映了市場對這一代的處理器並不買賬,而且之前提到的內存延遲問題,對於喫內存的遊戲,你就算超頻CPU也不見得有效果,反倒需要去超頻緩存和D2D。總體上還得遵循買漲不買跌的原則。
補充
總的來說,對於預算有限的遊戲玩家而言,9700X是現在最優的選擇了,並且B850芯片組,具有卓越的性能,出色的拓展性,超高的性價比深受DIY玩家青睞。幾乎所有主板的新版BIOS中也有都提供了105W模式,而且開PBO也很簡單,超頻既輕鬆又穩定。AMD還承諾AM5插槽將延續至2027年,現在入手戰未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