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條影》發售,聊聊反zzzq是怎麼逐步分化玩家的

太長不看版,一句話總結:zzzq在摧毀我們的遊戲,反zzzq在摧毀我們的社區。

⚠️本文不提及遊戲內容劇透,沒有鬼圖,僅針對玩家社區及遊戲背景討論,請放心觀看。

~~~~~~~~~~~~~~~~~~~~~~~~~~~~~~~~~~~~~~~~~~

在經歷長達一年的爭議中,影總算是以一個還算平穩的姿態落地,各方都在以各種角度贏。

喜歡這個系列的玩家和粉絲認爲,影沒有像外界傳言的那樣爛,遊戲性還不錯,劇情沒有過度的zzzq(據說可能和跳票刪減彌助劇情有關),遊戲的媒體評價,以及steam/ps商店的好評率都不低,值得“贏”。

而出於各種原因而不喜歡這個系列的部分玩家羣體,也能找到各種贏的角度——

跳票了,說明遊戲要褒姒,贏!

育碧道歉了,死到臨頭,贏!

營銷號說育碧要死了,贏!

玩家測評口碑不錯,全都是收錢了,贏!

媒體均分只有8分,沒上9分都是垃圾作品,贏!

steam評價只有特別好評,贏!

steam首日在線只有區區2w人,贏!

遊戲首日玩家100w,玩家數又不是銷量,贏!

遊戲兩天突破200w,肯定是把退款的也算了,贏!

steam在線人數突破6w,還不如龍騰世紀,贏!

育碧股票持續下跌,贏!

mc玩家評分只有3.8,贏上加贏!

突出一個勿以麻小而不贏,總之就是“贏麻了”。

雙方都在各種贏,各種罵戰四起,論壇貼吧官方們也是流量喫飽,可以說除了育碧的股價外沒有輸家。

需要疊甲的一點是,這裏不針對任何正常討論的玩家,只針對那些在評論區裏肆意產生垃圾的“神祕生物”——不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個遊戲的——畢竟一個積極正向的社區評論環境,理應是所有正常玩家都一直嚮往的。

~~~~~~~~~~~~~~~~~~~~~~~~~~~~~~~~~~~~~~~~~~

關於育碧的爭議由來已久,而在之前的某段時間,sbi.的橫空出世,才讓玩家們真正的感受到了危機,開始集中抵制起有sbi.合作的項目。有傳言稱,sbi.的創始人出自育碧(這是事實),這就讓本就接連幾款遊戲失利的育碧一下成爲了衆矢之的,並影響到了接下來發行的遊戲們。

影在公佈之初就有很大的爭議,在日本文化的背景中突兀的出現了一個黑人武士,而且成爲了主角,一開始大家質疑的還是彌助的武士身份,而在這條預告破圈,各方營銷號下場後,質疑很快從“彌助是不是武士”,變成了“彌助是否存在”。

這條新聞很快就被“實錘”,並認定彌助是由一名在日本教學的白人教授——托馬斯·洛克利——出於利益和zzzq需求而編造的虛假角色。

然而這裏需要澄清一點,彌助是日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在日本的古籍《日本教會史》和《信長公記》(本書的作者太田牛一也有在遊戲中登場)中就有過相關記載,更有諸多歷史資料可以相互印證,日本歷史學家關於彌助的爭議更多的是在其“身份是不是武士”,因爲其作爲武士沒有入冊(登記),但是卻享受武士的特權待遇(佩刀且有大名冊封),acg屆一般將武士塑造成武士形象的理由很簡單,奴僕的身份沒有討論的意義和劇情發展的空間,武士纔有話題度——是的,日本老廠牌光榮早就這麼幹了。

而至於這位“教授”托馬斯,實際上也並不是日本大學的教授,只是負責授課的普通學者,根據其學生的爆料,也並沒有被開除,仍在學校內任教,而他和育碧的關係,也僅僅是參與了育碧的播客,僅此而已。

再說回他乾的事情,也不是編造了彌助這個“zzzq武士”,而是利用維基的資料編寫了自己的小說,然後又“引用”了自己的小說作爲彌助維基詞條的信源,補充編造了彌助的部分生平故事,達到了左腳踩右腳上天的操作。

不可否認,托馬斯“教授”無疑是彌助這個形象的幕後推手之一,但至於是不是最大的幕後推手,這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日本外務省2016年7月21日關於日本援助非洲的官方報道中,就曾提到“來自莫桑比克的武士彌助是當時日本最有聲望的大名之一的家臣”,此外也有北野武戰國系列電影對彌助形象的塑造,再結合日本acg屆一直對彌助的改編和推廣,海外作品也有日本和網飛合作的空想動畫《武士彌助》,原定由黑豹演員博斯曼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彌助》,有理由相信日本業界對彌助本身是持有開放態度的——也就是說,將彌助從歷史的垃圾堆裏挖出來並向海外推廣,想方設法試圖融入歐美市場的一直都是日本,劇情走向到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屬於日本活該🤣👉🤡。

~~~~~~~~~~~~~~~~~~~~~~~~~~~~~~~~~~~~~~~~~~

這裏並沒有爲多元化以及zzzq洗白的意思,只是想單純的說明一點,那就是“文化挪用”和改變角色形象,在dei興起之前就一直是改編作品中常見的一種手段,比如日式的勇者奇幻故事,其實就是雜糅了歐洲奇幻和日本acg文化的產物,相似的例子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比如好萊塢電影等。而在奧觀海上臺執政,開始逐步宣傳並推廣DEI政策後,在漫威變成武裝沃爾瑪購物袋之前,也曾有過《雷神》系列中由黑人艾巴爾飾演的海姆達爾,終極宇宙中的黑人版尼克弗瑞(包括後來真人版媽惹法克俠),女版古一法師等精彩的改編——至少之前並不全是洪水猛獸。

事情之所以會發展成現在這樣,則源於這幾年遊戲、電影等文娛作品中各類層出不窮的zzzq角色,總是充斥着各種對這個羣體的刻板印象,醜的千奇百怪,總是莫名其妙強調“自豪”,配色比實驗室的黴菌還花哨,有些可能有着還算不錯的玩法或者劇情,有些則是一坨純粹的多元化答辯,被zzzq和dei文化荼毒多年的玩家,有無數正當理由可以反對zzzq和反對dei,但總結來說其實還是一句話——辣眼睛。

玩家反對小鯰人魚的根本原因是因爲她黑嗎?不,是因爲她醜,即便是在黑人中也算不上好看,有個比艾巴爾版的海姆達爾更好的例子,那就是史皇在阿拉丁中飾演的燈神,電影的口碑一般,但憑藉着威爾史密斯的演技和個人魅力,史皇版燈神的形象仍然是各大短視頻平臺裏的常客。

這裏可以肯定,育碧選擇奈緒江和彌助作爲雙主角1000%有zzzq和dei的考量,這是現今歐美公司發展必不可能避開的審查枷鎖,但個人同樣認爲,作爲玩家本身,關注的重點應該在遊戲遊戲是不是好玩,是否爲了zzzq和dei而犧牲掉角色魅力、毀掉故事邏輯,更重要的是,遊戲的價值觀是不是有在無時無刻洗腦你。

關於價值觀方面這裏兩個反例,一個是《美末2》,另一個則是《漫威蜘蛛俠2》,前者因爲個人並不喜歡,只提廣爲流傳的“艾比高爾夫”部分,毫無疑問就是**“普世”價值觀對玩家的洗腦,要讓你放下仇恨云云,只可惜那位精神BT和甲級戰犯,低估了第一部中玩家對喬爾的情感而導致了翻車。後者對價值觀的輸出則更是直接,讓我大爲震撼的高中生男桐表白主線,彼得毫無高光的劇情,隨機任務裏高頻出現的老頭語音“我男朋友是你的粉絲”,直接把洗腦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另外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博德之門3》,一個是《龍騰世紀4》,兩者其實都充斥着相當多的dei元素,前者因爲“艹熊”而出圈,後者因爲沃爾瑪購物袋而出圈,但口碑天差地別的原因則是前者並沒有犧牲遊戲性和角色魅力,沒有爲了dei而dei,而後者,爲了完美結局,你得發展隊伍裏所有的直升機和購物袋的劇情,可以說純粹就是爲了這口醋而包的爛餃子。

爲什麼《博德之門3》不會引起玩家反感?說到底就是因爲它把選擇權留給了玩家。

這裏說回到影的遊戲本身,爭議最大的就是關於彌助的形象的部分,因爲彌助本身就是真實歷史人物,所以實際上彌助最大的爭議就是其**的屬性,不少極端一點的人,就是覺得黑人“醜,髒,沒文化”,但客觀來講,彌助本身在黑人中並不算醜,放在普通人中也是正常的nba黑人形象,沒有刻意醜化。

而至於網上流傳甚廣的彌助與阿市,以及彌助與某二元性別角色的浪漫事件,本質上和以往作品中的浪漫事件並無不同——你可以自由的選擇拒絕或者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觸發這段劇情不是因爲彌助喜歡男人,而是因爲你喜歡男人,選擇權一直在玩家身上,你不喜歡大可直接拒絕浪漫關係,如果因爲這點而抨擊作品本身,那未免有點過於雙標。

~~~~~~~~~~~~~~~~~~~~~~~~~~~~~~~~~~~~~~~~~~

至於網絡輿論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個人認爲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即:

-網絡大V,遊戲編輯等kol爲了流量信口開河製造爭議,而遊戲媒體,營銷號爲了流量和時效性,對信息來源完全不加驗證,反而輔以勁爆標題鼓勵評論區對立,加快了謠言信息的傳播;

-整體網絡輿論環境鈺樹臨瘋的急轉直下。

~~~~~~~~~~~~~~~~~~~~~~~~~~~~~~~~~~~~~~~~~~

從影相關新聞傳播的途徑來看,人稱“G聖”的網絡巨魔grummz,是不得不提到的一環,此人是前魔獸開發元老,具體貢獻存疑,爭議極大,最近因爲押寶黑猴成功,大力抨擊dei文化而受到國內外營銷號的推崇,成爲了流量香餑餑,然而之所以叫他巨魔,是因爲這個人熱衷於帶節奏和造謠,因爲其黑歷史過長,所以簡單舉幾個例子。

比如網上曾流傳稱,影可以破壞神社,但是卻不能砍白人商人,這個謠言就出自G聖,然而事實上刺客信條系列一直都可以自由進出宗教場所,比如兄弟會的提款機梵蒂岡,等到神三自由度大幅提高後,教堂之類的一直是可以自由破壞的,並沒有被區別對待,更搞笑的就是不能砍白人商人這個謠言,得到了衆多大V甚至是遊民等專業遊戲媒體的轉載,然而事實卻是,白人商人屬於重要NPC角色,這類角色在90%的遊戲裏都屬於不可攻擊角色,而營銷號和遊民等轉載時,甚至故意截取掉遊戲裏npc的商人標誌來誤導玩家,性質不可謂不惡劣。

再比如,G聖曾轉載日本媒體關於影的報道,其中稱日本神社將對影的演示中破壞神社一事採取行動,而國內如遊民等媒體在報道時,不約而同的裁切掉了新聞來源,因爲我好奇爲什麼這條新聞會發布在經濟板塊而去搜了原文,才發現新聞來源是日本的《產經新聞》,一家善於煽動日本國內民族情緒,曾否認南京大屠s事件的右翼媒體,而有日本玩家去神社求證,也被告知並沒有相關的打算,整個新聞毫無疑問又是一坨被營銷號奉若圭臬的精裝答辯。

再往後還有報道稱,影推出的彌助主題的抹茶和奶茶惹怒了日本和中國玩家,因爲珍珠奶茶源自中國臺灣,而抹茶則是由中國傳入日本,新聞來源最顯眼的依然是G聖,然而我翻遍原文,發現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和一個咖啡茶品牌Madrinas的聯動活動,這家咖啡茶品牌曾和泰拉瑞亞、洛克人,2077等衆多經典知名IP都進行過聯動,是的,還有2077。也正是這一次的無腦抵制活動,讓育碧破天荒的出面,要求遊民等下架這條荒誕的新聞。

在這裏可能有一些人就會爲G聖開脫,認爲是影一定是搞DEI太過分了所以才被針對,但事實上,在天國拯救2發佈前,以G聖爲首的一羣巨魔,就曾針對遊戲中出現的黑人醫生大噴特噴,攻擊這款遊戲是dei遊戲,然而實際上很快就有人發現這個從馬裏帝國來的黑人角色其實有真實的歷史原型,G聖也很快改口裝死,裝作無事發生。

這些由西方的“紅脖子”和日本的右翼共同炮製的“白噪彈”,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遊戲新聞的可信度,可以說G聖在哪裏,哪裏的謠言就會氾濫成災,但國內的媒體和營銷號仍然樂忠於捧G聖臭腳,作爲媒體從業人員,完全沒有分辨信息的能力,只會跟風流量,實在是可悲。

~~~~~~~~~~~~~~~~~~~~~~~~~~~~~~~~~~~~~~~~~~

網絡輿論環境就更是惡臭了,隨着網絡的逐步發達,互聯網素質肉眼可見的急速下降,如果說共同興趣是友好溝通的橋樑,那共同的仇恨可以說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奶頭樂、多巴胺製造機。

意見領袖們只需要虛構戰場製造敵人,再用極端話術分化人羣,把理智的部分擯除在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完成提純收割流量,等提純完成後,打着“正義”的旗號開始黨同伐異,爲了心中的“正義”,任何有不同意見的人自然就都是敵人,我不喜歡的你也不能喜歡,你如果喜歡那你就是喜歡赤石,哪怕你自己花錢也不行,只要你反對我,那我就用最惡毒的咒罵攻擊你幾十條。

而當今的信息繭房所導致的回聲室效應,更是加速了這個提純的過程,只要不夠極端,就會被更極端的人所取代,堪稱新時代的賽博養蠱,只要贏一次,他們就會找機會把戰場擴大到另一個輿論環境裏,而如果贏不了,那就只需要定義什麼是“贏”,總能找到薄弱的地方贏下去,只要定義權在手,那就能一直贏,永遠贏,永遠活在自己理想的世界裏,然後與全世界爲敵。

聽到這裏很多人應該回過味來了,是的,這套模式其實就是飯圈的模式,只不過崇拜的圖騰,已經從固定的偶像,變成了虛無縹緲的“反zzzq”,大部分正常的玩家其實只會在自己的小圈子裏討論,因爲只要買了遊戲,就可以理所當然的發表對遊戲或好或壞的看法,這本就是無可厚非的。

而扛着“反zzzq”大旗的這些極端玩家們,其中不乏缺乏足夠審美水平、知識儲備,甚至不關心遊戲本身的圈外人,則會爲了彰顯自己的與衆不同,爲了“心中的正義”,而抱團跑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圈子裏出警,把本該是玩家和粉絲交流的新聞、論壇、評論區,統統變成發表自己暴論的戰場,靠着扣帽子和攻擊他人來滿足自己,享受着網絡暴力所帶來的凌駕於別人之上的掌權感和集體認同感,又或者是標新立異的優越感。實際上這種賽博圈地行爲,比拼的就是誰嗓門大聽誰的。

~~~~~~~~~~~~~~~~~~~~~~~~~~~~~~~~~~~~~~~~~~

很多反對影的玩家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今天育碧敢出日本黑武士,那明天他就敢出崑崙奴當主角的刺客信條,先不說日本宣傳了十多年彌助,中國自己壓根沒宣傳過類似的東西,單論這種非常經典的滑坡理論,像不像小時候聽到過的“今天敢不寫作業,明天就敢打老師,長大了就敢殺人”的類似暴論?反正不管你將來乾沒幹,他們壓根不關心所謂的將來,這隻一個把現在攻擊你的行爲給正當化的理由,滑,還在滑,都可以滑。

而另一個攻擊的點就更是莫名其妙了,日本人給黑人武士鞠躬是在侮辱亞裔?不管這個時候莫名其妙出現的東亞榮辱與共,你猜平民向武士鞠躬,是因爲對方可以合法持刀合法砍人的武士階級身份,還是因爲對方是個黃種人?

試想一個生活在戰國亂世,手無寸鐵的普通農民,聽說在這個日本平均身高不到1米6的時代,大魔王信長手下有一個膚色黝黑,身高2米,驍勇善戰的武士,而這個農民眼前正好就有這麼一個符合特徵還佩了刀的人,誰會不知道這個人就是傳聞中的黑武士?在社會等級森嚴的古代日本,平民見了武士要鞠躬,見了大名要下跪,平民首先畏懼的是“武士”這個特權身份。

~~~~~~~~~~~~~~~~~~~~~~~~~~~~~~~~~~~~~~~~~~

網上很多激進的小孩總是理所當然的覺得,看見黑人就一定要刷幾個種族歧視的爛梗,看到兩個女性主角或者兩個男性主角就一定是LGBT,作品裏有黑人就是DEI,但出奇的是,對白人角色又詭異的寬容,等到自己被歧視時,又叫的比誰都大聲,雙標到可怕。

小時候老師教育我們,中國是被非洲兄弟抬進聯合國的,長大之後我其實一直很喜歡北京城門樓子上的兩句口號,一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另一句是“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前一句是對祖國的祝福,後一句則是對世界未來的暢想,世界本就該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和而不同。我們應該尊重與自己只是意見不同的人,也要警惕一切試圖分化人民的人,抵制一切爲了流量而煽動情緒價值的媒體,凡事先思考再決定,真正讓理智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將“反zzzq”,變成另一種“zzzq”。

至於那些極端份子,我祝他們幸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