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以下成分被國際公認爲一級致癌物,以下六類食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
黃麴黴毒素(AFT)
黃麴黴毒素常見於發黴的食物中,致癌性極強,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爲1類致癌物,在誘發肝癌的能力上是已知二甲基亞硝胺致癌物的75倍。
腐爛的水果,苦澀的乾果,剩飯剩菜,發黴的筷子砧板一定要引起注意,該扔就扔,別捨不得。耗油等調料汁記得放在冰箱中保存,特別是夏天。
亞硝酸胺類化合物
亞硝胺,是強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學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食物、化妝品、啤酒、香菸中都含有亞硝胺。在燻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某些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的發病率與膳食中攝入的亞硝胺數量相關。當燻臘食品與酒共同攝入時,亞硝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就會成倍增加。---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覈 。
亞硝胺類在食品中的分佈情況。煙燻或鹽醃的魚及肉中含有較多的胺類,黴變的食品中有亞硝胺形成。香港曾報道鹹魚內含有較多的二甲基亞硝胺(DMN)。
苯並芘
苯並芘(Benzopyrene),是含苯環的稠環芳烴,有強致癌性。食物高溫烹調時容易產生苯並芘。 [10]根據苯環的稠合位置不同,苯並芘有多種異構體,常見的有兩種是,一種是苯並[a]芘,CAS號爲50-32-8;另一種苯並[e]芘,CAS號:192-97-2。苯並芘難溶於甲醇、乙醇,不溶於水,易溶於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醚、氯仿、二甲基亞碸等有機溶劑。最初由煤焦油中分離得到,從煤煙、焦油、瀝青、香菸煙霧中都可以查出,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可以誘發肺癌,其在大氣中的含量已經列入環境監測的常規項目。---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覈 。
乙醇
2020年,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子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發佈了一項系列研究。該研究對國人的營養代謝和藥物代謝相關遺傳特徵進行了分析比較。
研究發現,在飲酒方面,與歐洲和非洲人相比,我國人羣的酒精清除率普遍較低。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是東亞人特有的,該突變導致飲酒後臉紅和酒精代謝不良。中國人口中該突變的攜帶者(純合比例爲4.50%,雜合比例爲34.27%)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
於是當喝酒時,大量乙醛蓄積體內,臉色就會變紅。其實就是出現輕微“乙醛中毒”的表現。
研究者還發現,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也是食管癌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國人喝酒患上食道癌風險也更高。
----摘自wb健康時報
檳榔素
檳榔原產於菲律賓,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雲南、海南、廣西、廣東及臺灣也有栽培。檳榔是重要的中藥材,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 在南方地區,人們還將檳榔果實作爲一種咀嚼嗜好品。
檳榔爲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1類致癌物,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聯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被認定爲毒品,並被衆多歐美國家禁售。
2018年,中華口腔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曾調研湖南省羣衆咀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狀,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領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史。③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原院長俞光巖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檳榔中所含有的檳榔鹼促使膠原纖維沉積,長期食用會產生口腔黏膜下纖維病變,且檳榔裏的化學物質經過咀嚼後形成亞硝基,也是致癌化合物;除此之外,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創傷,久而久之也可能會轉化爲口腔癌。---健康時報
菸草
菸草危害是當今世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衆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吸菸和二手菸暴露(被動吸菸)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每年因吸菸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即平均每6秒鐘有1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吸菸者中將會有一半因吸菸提早死亡;因二手菸暴露所造成的非吸菸者年死亡人數約爲60萬。
菸草煙霧中數百種爲有害物質,其中含有至少69種已知的致癌物,這些致癌物被吸入人體後會引發基因突變,進而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此外菸草煙霧中的有害氣體可對呼吸系統造成嚴重危害,也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